3.动态路由协议基础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82
路由信息协议(RIP)基础知识同所有的协议一样,RIP协议是用来散发与路由器相关的网络信息的。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路由器需要知道能够达到什么网络以及到这些网络的距离有多远。
RIP协议就做这件事情。
RIP协议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协议。
许多人咒骂RIP协议,说它汇聚的速度太慢,没有可伸缩性和不安全,因为RIP协议的身份识别只有明文的方式,而且这个协议还受到了Split-horizon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协议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明这些问题,帮助你理解这个应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
RIP协议有两种版本:第一版(RIPv1)和第二版(RIPv2)。
RIPv1的功能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支持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地址解析。
这就意味着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有类域协议,你不能把24掩码网络分成更小的单位。
另外,RIPv1还使用广播发送信息。
这就意味着主机不能忽略RIP广播。
请记住,每次发出广播时,广播域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将收到一个中断,并且必须要要处理这个数据包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是不是它关心的东西。
RIPv2使用多播技术。
这个技术在以后的讲座中再介绍。
现在,你们仅需要知道主机在无需处理这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忽略这个多播包。
请记住,我们曾经说过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这里提到的距离指的是RIP协议中的跳数,而向量指的是目的地。
其它距离向量协议也许使用其它规则来对各向量进行度量,如BGP协议中的AS-PATH。
这两种版本的RIP协议都是每隔30秒钟向UDP端口520发送一次信息。
但是,它们发送什么信息呢?如果你推测是“它们的路由信息”,你就猜对了。
RIP能够发送有关它可以到达的网络的具体信息,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默认的网关播出(目的地为0.0.0.0,度量值/metric为1)。
RIPv2数据包有自己的报头,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
请注意,RI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路由器基础知识讲解1. 路由器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1.2 作用:- 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控制流量传输,并优化数据传输路径;- 提供安全性功能,如防火墙、VPN等。
2. 路由表和IP地址2.1 路由表:在每个路由器中都有一张存储目标网络及其对应下一跳地址(即接口)的列表。
这就是所谓的“路由表”。
目标网络下一跳地址/接口--------------------------网络A 接口0网络B 接口3当收到来自某个源主机发送过来的数据包时,根据该数据包携带的目标IP地址,在本地查找匹配项,并将该数据包通过相应出去连接进行转发。
2.2 IP 地址:指示了互联网上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在TCP/IP协议族中唯一位置信息。
它分为IPv4 和 IPv6两种格式,其中IPv4 是32位二进制数表示法,而 IPv6 则采取128位十六进制数字表示法。
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3.1 数据包转发: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最佳路径,并将该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
源主机 --> 发送给网关(路由器)--> 下一跳 --> 目标主机3.2 动态路由和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手动配置网络管理员指定的固定路径。
适用于小型网络或需要特殊设置的情况。
- 动态路线: 使用动态协议自动更新并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协议有RIPv2、OSPF 和 BGP 等。
4. 常见功能与技术4.1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将私有 IP 地址映射为公共 IP 地址以实现互联网访问。
4.2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隧道,使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内部资源。
5.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在此处列出相关附件]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TCP/IP 协议族: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是Internet 最基础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通信规范之一,它是一种将数据分割成小块并通过网络传输的协议。
ccie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2. TCP/IP协议族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4. VLAN和Trunk技术5. STP及其变种RSTP/MSTP6. VTP及VLAN pruning7. EtherChannel和PortChannel二、路由和交换1. 静态路由及其配置2. 动态路由协议:RIP、EIGRP、OSPF、BGP3. QoS基本概念及配置4. 交换技术:ARP、MAC地址表、交换机帧转发5. SpanningTree Protocol(STP)相关知识6. 综合交换技术解决方案7. WAN连接方式和配置:HDLC、PPP、FrameRelay、ATM、MPLS8. HSRP/VRRP/GLBP三、网络设计1. 企业网络设计:三层设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2.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SAN、NAS3. WAN设计:各种WAN连接技术的选择4. IP地址规划5. 网络设备的冗余和负载均衡设计6. 网络安全设计四、网络安全1. 防火墙技术:ACL、NAT、PAT、Zone-Based Firewall、ASA Firewall2. VPN技术:IPSec VPN、SSL VPN3. IDS/IPS4. AAA认证:RADIUS、TACACS+5. 网络安全策略设计及实施五、网络管理1. 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Telnet、SSH2. SNMP协议及其相关概念3. 网络设备的配置备份和恢复4.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六、IP电话及视频1. VoIP基本概念:H.323、SIP、MGCP2. VoIP协议与传输3. QoS在VoIP中的应用4. IP电话网关的配置七、IPv61. IPv6基本概念2. IPv6地址分配和路由3. IPv6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4. IPv6过渡技术八、思科设备配置1. 路由器和交换机基本配置2. IOS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特性配置3. Catalyst交换机常见配置4. ISR路由器配置5. ASA防火墙配置6. Nexus交换机配置7. Catalyst 6500交换机配置8. 无线控制器配置以上就是CCIE知识点总结大全,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路由和交换、网络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IP电话及视频、IPv6、思科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BGP基础知识BGP的起源:不同自治系统间路由交换与管理的需求推动了EGP的发展,但是EGP设计太简单,最终被BGP取代。
BGP也叫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自治系统间的动态路由协议。
BGP协议特性:BGP是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协议,用来在AS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从设计上避免了环路的发生。
由TCP协议承载,端口号是179。
支持CIDR和路由聚合。
路由附带丰富的属性。
只发送增量路由更新。
路由过滤盒路由策略。
BGP术语:BGP发言者(BGP Speaker):发送BGP消息的路由器称为BGP发言者,他接收或产生新的路由消息,并发布给其他的BGP发言者。
BGP对等体(BGP Peer):相互交换消息的BGP发言者之间称对等体。
IBGP对等体:如果BGP对等体处于同一自治系统内,被称为IBGP对等体。
EBGP对等体:如果BGP对等体处于不同自治系统时称为EBGP对等体。
BGP消息类型及作用:BGP状态机:Idle状态:此状态为初始状态,不接受任何BGP连接,等待Start事件的产生。
如果有Start事件产生则系统开启ConnectRetry定时器,向邻居发起TCP连接,将状态变为Connect。
Connect状态:在Connect状态,系统等待TCP连接建立完成。
如果TCP状态Established,则拆除ConnectRetry定时器,并发送Open消息,将状态变为OpenSent;如果TCP连接失败则重置ConnectRetry定时器并转为Active状态;如果ConnectRetry timer expired 超时,则重新连接,仍处于Connect状态。
Active状态:如果已经启动事件但TCP连接未完成则处于Active状态。
在Active状态系统会响应ConnectRetry timer expired 事件,重新进行TCP连接成功建立则发生Open消息,将状态变为OpenSend,并清除ConnectRetry定时器,重置HoldTime定时器。
计算机网络路由基础知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算法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
而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数据的传输路径选择和网络的拓扑结构。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路由算法。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分组交换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网络层的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包接收:路由器通过其接口从网络中接收到达的数据包。
2. 数据包解封:路由器将数据包的首部信息解封,获得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等信息。
3. 路由选择:根据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主机。
4.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主机。
5. 数据包封装:路由器将数据包进行封装,添加新的首部信息,以便下一个路由器或目标主机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算法来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以下几种:1. 静态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是指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不会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这种算法适用于网络稳定且不会频繁变化的情况。
2. 动态路由算法:动态路由算法是指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有距离向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ink State Routing)等。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算法,它通过互相交换邻居节点的路由表,通过比较和更新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交换与路由的知识点总结交换与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对于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交换与路由的知识点总结:1. 交换(Switching):- 二层交换:基于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交换机维护一个MAC地址表,用于记录每个接口上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
- VLAN(虚拟局域网):通过软件配置在交换机上创建隔离的网络分段,即使物理上连接到同一交换机,不同VLAN的设备也无法直接通信,除非通过路由器。
- STP(生成树协议):防止网络中的环路产生,通过选举根桥接(Root Bridge)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2. 路由(Routing):- 三层交换/路由:在交换机上实现路由功能,能够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 路由表: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记录了如何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
-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如RIP, OSPF, BGP)自动学习和更新的。
3. 路由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简单易于配置,但不适合大型网络。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提供快速收敛和更有效的路径选择。
- BGP(边界网关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决策,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
4. NAT(网络地址转换):- 静态NAT: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一对一地映射到公共IP 地址。
- 动态NAT:从公共IP地址池中动态分配IP地址给内部设备。
- 端口地址转换(PAT):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通过改变源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会话。
5. QoS(服务质量):- 确保关键应用(如VoIP或视频会议)在网络中获得优先权,通过分类、标记、优先级排队等技术实现。
6. ACL(访问控制列表):- 用于控制进出接口的数据流,可以基于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条件来允许或拒绝流量。
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IP路由协议基础知识一、IP路由协议概述IP路由协议是指在互联网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二、IP路由协议的分类1.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和IS-IS等。
2.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外部网关协议有BGP等。
三、常见的IP路由协议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距离来计算最佳路径。
RI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因此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Link State)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佳路径。
OSPF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快,因此适用于大型网络。
3.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基于路径向量算法(Path Vector)的外部网关协议,它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BGP对网络拓扑变化响应较慢,但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四、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1. 路由表路由表是指存储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目标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信息。
2.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可达路径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过程。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和路径向量算法等。
3.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是指在网络拓扑变化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常见的路由更新方式有周期性更新和事件触发更新等。
五、IP路由协议的优化技术1. 路径优化路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来达到最佳路径的目的。
常见的路径优化技术有负载均衡、多路径等。
网路基础知识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型总线:在总线拓扑中,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线性的网络介质上,这个线性的网络介质称为总线。
缺点是很难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隔离,一旦总线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网络故障;而且,LAN任一个设备向所有设备发送数据,消耗了大量带宽,大大影响了网络性能。
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有一个中心控制点。
当使用星型拓扑时,连接到局域网上的设备间的通信是通过与交换机的点到点的连线进行的。
缺点是一旦中心控制点设备出现了问题,容易发生单点故障;每一段网络介质只能连接一个设备,导致网络介质数量增多,局域网安装成本相应提升。
网络类型可以根据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成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以及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城域网-MAN。
一个完整的IP网络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
城域网一般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1、数据通信系统由那几部分组成?数据通信系统需要五个部分组成:报文、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协议。
2、网络通常被分为哪几类?网络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一个网络具体归属于哪一种类型取决于网络的规模、拥有者、覆盖的范围以及物理体系结构等。
3、列出几个常见的标准化组织?常见的标准化组织有:ISO、ITU-T、IETF、IEEE等。
4、典型的IP网络可分为那几部分?一个完整的IP网络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到第三层称为底层,又叫介质层。
底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送;OSI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到第七层称为高层,又叫主机层,高层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传输。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次的基本功能如下:物理层: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电平、线速和电缆针脚。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检测差错。
路由与交换技术基础知识点复习整理第⼀部分 Vlan(虚拟局域⽹)创建vlan: vlan 100 vlan batch 10 20查看删除vlan: display vlan undo vlan 10配置vlan: vlan 10 description Local-VLAN 10 不要忘了先创建vlan把PC ( 对应的接⼝e0/0/1)分配到vlan10interface 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port default vlan 10配置SW1和SW2之间的链路为trunk链路。
两个都要配置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应该是包含的vlan)Access接⼝,只属于⼀个vlan 通常连接终端Trunk接⼝,多个vlan,连接交换机之间Hybird接⼝:多个vlan,交换机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终端设备之间(交换机上⾯进⾏配置)STP协议stp mode stp(运⾏STP协议)//这个是配置根⽹桥的内容stp instance 0 priority 4096(根⽹桥)stp instance 0 priority 8192(次根⽹桥)Vlan间路由传统的话,配置路由接⼝ip,交换机SW1上⾯创建vlan 配置接⼝(如上所⽰,每⼀个接⼝)Access接⼝ trunk 接⼝vlan 5qInterface go/o/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5 6qInterface e0/0/5port link-type accessport default vlan 5qport link-type hybridPort hybrid tagged vlan {{vlan 10 [to vlan 20]}|all} Port hybrid untagged vlan {{vlan 10[to vlan 20]}|all}单臂路由AR1interface g0/0/0.10dot1q termination vid 10ip add 10.0.10.254 24arp broadcast enableq下⾯两个都要写,g0/0/?,这个是看接⼝是⼏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10dot1q termination vid 10ip address 192.168.10.254 255.255.255.0arp broadcast enable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20dot1q termination vid 20ip address 192.168.20.254 255.255.255.0arp broadcast enableSW1配置交换机SW1的接⼝g0/0/1为trunk接⼝,同时放⾏vlan10 和vlan 20 的流量: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如果涉及到多个交换机。
路由协议基础范文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以确定分组转发的路径的一种协议。
它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来确定分组传输的最佳路径,以实现网络的高效通信。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路由协议的基础知识、分类和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详细描述。
一、基础知识1.路由器与分组交换:在以太网、无线网络等计算机网络中,多个主机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
路由器是一种能够实现分组交换的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分组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成多个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2.路径选择与转发:路径选择是路由器根据一定的算法选择最佳的路径,以确定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的路径。
转发是指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接口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接口。
3.路由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路径选择和转发。
路由表是路由器内部维护的一张表格,记录了网络地址和和相应的下一跳信息。
通过查找路由表,路由器能够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并进行转发。
二、分类路由协议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静态路由协议与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状态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动态路由协议则是根据网络状态和拓扑结构来自动调整路由表,实现自适应的路径选择。
2.内部网关协议(IGP)与外部网关协议(EGP):内部网关协议一般用于路由器之间的内部通信,如组成一个局域网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而外部网关协议则是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三、常见的路由协议1.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通过交换距离信息来更新路由表,并选择最短路径作为优选路径。
然而,RIP协议对网络的规模有限制,通常只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路由策略知识点总结一、路由策略概述路由策略是指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路径的规则和方式。
在网络中,路由器是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传递数据包的设备,而路由策略则决定了数据包从源端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和转发方式。
路由策略的制定需要基于网络拓扑、流量特征、性能需求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路由策略设计可以有效地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且保障网络安全和稳定性。
二、路由策略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路由策略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类型。
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在网络中手动配置的路由条目,管理员需要预先设定路由的目的地和下一跳地址。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配置简单、稳定可靠,适用于小型网络和对网络流量有较好控制的场景。
2.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动态学习网络拓扑和路由信息,根据网络状态自动调整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最佳转发路径。
动态路由的优点是自动化控制、适应网络变化快速,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和需要灵活应对变化的场景。
三、路由策略的基本原则1.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指通过合理的路由策略,将网络流量分担到多条路径上,以达到最佳的网络利用率和性能。
常见的负载均衡策略有基于等距离轮询、基于权重分配、基于最小连接数等。
2. 容错容灾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路由策略需要考虑到容错容灾机制,确保即使在出现链路故障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数据包依然能够正常传输到目的地。
3. 安全性在设计路由策略时,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避免攻击和非法入侵。
通过合理的路由策略可以实现安全分割、访问控制、流量检测等安全机制,保障网络的安全和隐私。
4. 性能优化路由策略需要考虑网络性能优化,如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学习最佳路径、合理的流量调度、QoS策略等手段,优化网络带宽利用和响应时延。
四、路由策略的设计与实施1. 路由策略设计原则:(1) 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特性,合理选择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
(2) 设计合适的路由拓扑结构,考虑网络规模、传输速度、成本等因素。
ccnp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路由1.1 动态路由协议在CCNP考试中,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路由信息协议)、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协议的特点、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路由收敛等相关知识。
1.2 BGP(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一个重要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考生需要掌握BGP的基本概念、特点、配置方法、路由选择算法等知识,还需要了解BGP与其他动态路由协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3 路由策略CCNP考试还会涉及到路由策略的配置与管理,包括基于源地址、目的地址、路由类型等条件的路由策略配置方法,以及路由地图、路由聚合等相关知识。
1.4 路由优化路由优化是网络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网络中常见的路由优化技术,如负载均衡、路径选择、策略路由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方法。
二、交换2.1 VLAN在CCNP考试中,VLAN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VLAN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VLAN间的路由、VLAN的扩展等相关内容。
2.2 交换机安全交换机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了解交换机安全的基本原则、安全配置方法、端口安全、VLAN安全、身份认证等内容。
2.3 交换机高可用性在CCNP考试中,考生还需要了解交换机高可用性的相关知识,包括冗余交换机的配置、交换机堆叠技术、交换机链路聚合等内容。
2.4 交换机远程管理远程管理是网络运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交换机的远程管理方法、远程访问安全、SNMP管理等知识点。
三、安全3.1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基础是CCNP考试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威胁与攻击、安全策略与机制等知识。
3.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设备,考生需要了解防火墙的基本原理、类型、配置方法、应用场景等内容。
3.3 VPN技术VPN技术是实现安全远程访问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了解VPN的基本原理、类型、配置方法、安全性能等知识点。
路由器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A. 数据加密B. 路径选择C. 数据压缩D. 病毒查杀答案:B解析: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路径选择,将数据包按照最佳路径转发到目标网络。
2. 以下哪个不是路由器的接口类型()A. WAN 口B. LAN 口C. USB 口D. VGA 口答案:D解析:VGA 口通常用于连接显示器,不是路由器的接口类型。
3. 路由器工作在OSI 模型的()层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答案:C解析: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负责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和数据包转发。
4. 常见的路由器无线频段不包括()A. 2.4GHzB. 5GHzC. 6GHzD. 7GHz答案:D解析:目前常见的路由器无线频段主要是2.4GHz 和5GHz,6GHz 逐渐在一些新型路由器中出现,7GHz 不是常见频段。
5. 以下哪种协议用于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A. TCPB. IPC. BGPD. HTTP答案:C解析: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用于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6.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通常不包括()A. 通过网页界面B. 通过命令行C. 通过蓝牙连接D. 通过专用软件答案:C解析:路由器配置一般不通过蓝牙连接,常见的是网页界面、命令行和专用软件。
7. 路由器的内存主要用于存储()A. 操作系统B. 路由表C. 用户数据D. 临时文件答案:B解析:路由表需要存储在路由器的内存中,以便进行路由决策。
8.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路由器性能的因素()A. CPU 频率B. 内存大小C. 天线数量D. 硬盘容量答案:D解析:路由器一般不依赖硬盘存储数据,其性能主要受CPU 频率、内存大小和天线数量等影响。
9. 静态路由是由()手动配置的路由A. 管理员B. 用户C. 系统自动D. 运营商答案:A解析: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
10. 以下哪种加密方式常用于路由器的无线网络()A. WEPB. WPAC. WPA2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WEP、WPA 和WPA2 都是常用于路由器无线网络的加密方式。
动态路由名词解释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是指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一组网络路径,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路由器是负责路由的设备,它根据路由表中存储的信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
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态路由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通过通信协议,自动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计算出最佳路径,并将该路由信息更新到路由表中的一种路由方式。
与静态路由相比,动态路由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可以快速地响应网络故障和链路变化,从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同时接收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将收到的路由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并根据不同的路由协议进行分类和处理。
2. 计算最佳路径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存储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出到目的主机的最佳路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它们采用不同的算法和策略来计算最佳路径。
3. 更新路由表路由器将计算出的最佳路径更新到路由表中,并将该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
如果路由表中已经存在该路由信息,则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路径更新路由表。
4. 转发数据包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根据路由表中存储的路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BGP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 RIP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
RIP的缺点在于它的收敛速度较慢,容易出现路由环路等问题,适用于小型网络。
2. OSPF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像(Interne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络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认识和理解网络对很多人来说已是必然性的了。
要理解网络领域的知识,就必须从理解网络的要诀问题开始,网络发展至今,路由技术已然成为网络技术中的关键部分,而理解好路由协议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是学习网络知识最基本的先决条件,这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旨在对路由协议基础知识的概述,在了解路由协议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路由的原理。
在互联网中,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直接把IP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gateway)”的路由器上。
“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目前的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
在这种以路由为基础的网络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这就涉及路由动作的两个基本动作: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
路径选择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数据转发即沿行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
他们分别有各自的协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protocol)和路由转发协议(ruotedprotocol)。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让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了解到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
路由表通过互通信息机进行更新维护来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
IS-IS基础知识一、IS-IS简介1.IS-IS(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intra-domain routing information exchangeprotocol,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域内路由信息交换协议)最初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为它的无连接网络协议(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CLNP)设计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2.为了提供对IP 的路由支持,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在RFC 1195 中对IS-IS 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使它能够同时应用在TCP/IP 和OSI 环境中,称为集成化IS-IS(Integrated IS-IS 或Dual IS-IS)3.IS-IS 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自治系统内部。
IS-IS 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进行路由计算。
二、IS-IS的基本术语1.IS(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
相当于TCP/IP 中的路由器,是IS-IS 协议中生成路由和传播路由信息的基本单元。
2.ES(End System):终端系统。
相当于TCP/IP 中的主机系统。
ES 不参与IS-IS 路由协议的处理,3.RD(Routing Domain):路由域。
在一个路由域中多个IS 通过相同的路由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4.Area:区域,路由域的细分单元,IS-IS 允许将整个路由域分为多个区域。
5.LSDB(Link State DataBase):链路状态数据库。
网络内所有链路的状态组成了链路状态数据库,在每一个IS 中都至少有一个L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