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特性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其化学式为 H₂O。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氧原子一端略带负电,氢原子一端略带正电。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许多独特性质。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在常温常压下,水呈液态。
二、水分子的运动方式1、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微小颗粒,会发现它们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布朗运动。
实际上,这是由于水分子的不断撞击,使得微小颗粒受力不均而产生的运动。
2、扩散运动如果将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会逐渐变黑,这就是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结果。
水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最终使得物质均匀分布。
3、热运动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能量也越大。
三、水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1、液态水在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它们相互吸引但又能相对自由地移动。
水分子的运动使得液态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体积的不确定性。
2、固态水(冰)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水分子的运动减缓,排列变得更加规则和有序,形成了冰晶结构。
在冰中,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分子振动的幅度较小。
3、气态水(水蒸气)当水受热达到沸点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分子间的引力,变成气态。
水蒸气中的水分子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和速度,呈现出无序的高速运动状态。
四、水分子运动与溶解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这也与水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
当一种溶质放入水中时,水分子会撞击溶质颗粒,将其逐渐分散开来,并包围溶质分子或离子,形成溶液。
水分子的运动使得溶质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溶液中。
例如,盐(氯化钠)溶解于水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并随着水分子的运动而扩散。
五、水分子运动与水的物理性质1、比热容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这意味着要使水的温度升高一定的度数,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
水的二玄变化巫匚出的天然循环独工也皱天然水的人工净化v定义:山一种物质牛成两种或阴种以匕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形如:A —I3+C+……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形如:A+B+……一C一、水分子的运动K 一定是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于的 _________ 和 ______ 不 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于之间的 _______ 和分于的 ________ =2、水分于获得 ________ 时,运动 _____ ,分于间的间隔 ________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 _____ 时,运动 ______ ,分于间的间隔 ________ ,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于的性质有: 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水通过 ________ ,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在这个 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为 ________ 变化。
5、净化天然水一般步骡是 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 ,其中第一步中常用到明矶,其 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第三步使用活性炭,因为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具有较强的 __________ 作用,可以用来吸附 _____ 或 _______ 中的 ____ 或 ________ o ___________ 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除杂方法。
6、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操 作中的一贴是指 ; 二低是指 ;三靠是指7、 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 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 样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 水的标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
8、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O 9、 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 ______ 法;⑵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商出来可用 ___________ 法;⑶把液体和液体分离可用 ______ 法。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二、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外表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
〔氯气〕2、别离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别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②蒸发:别离可溶性固体与液体③蒸馏:别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与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参加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安康。
三、纯洁物与混合物纯洁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1、实验装置如下图: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及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运动的水分子化学知识点归纳运动的水分子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水的三态变化: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二、分子: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三、水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四、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
(氯气)2、分离物质的方法: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五、硬水和软水:(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4、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基础知识新坐标知识点1 水的三态变化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3.水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如:一滴水中含2310个水分子。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知识点2 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知识点3 水的人工净化1.净化方法①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淀;②过滤;③杀菌消毒。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原水→静置→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降→过滤→灭菌→生活用水。
知识点4 纯净物与混合物1.从宏观角度看: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纯水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石灰水、河水等。
2.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3.性质特征: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并且各种成分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知识点5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
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2.蒸发: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分子,化学式为 H₂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它是一种极性分子,氧原子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一端带有部分正电荷。
水分子的极性使得它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例如溶解许多物质。
同时,水分子之间也会因为这种极性而产生相互吸引力,形成氢键。
二、水分子的运动形式1、扩散扩散是水分子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现象。
例如,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墨水会逐渐扩散开来,这就是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在液体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相对较快。
这是因为液体中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相对自由。
2、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热运动是水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它使得水分子在液体中不断地碰撞和交换位置。
通过加热水,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水分子热运动的加剧,表现为水的沸腾。
3、蒸发与凝结蒸发是液态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摆脱其他水分子的束缚,变为气态进入大气中的过程。
而凝结则是相反的过程,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重新变为液态。
蒸发和凝结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发生的,例如湖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在树叶上的凝结形成露水。
三、水分子运动与物质状态变化1、固态在固态(冰)中,水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但即使在低温下,水分子的振动也依然存在。
2、液态液态水中,水分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和转动。
3、气态气态(水蒸气)中,水分子几乎不受束缚,能够自由地运动,并且具有很高的速度和能量。
物质状态的转变,本质上是水分子运动方式和程度的变化。
四、水分子运动与溶解当一种物质溶解于水时,水分子会围绕溶质分子或离子运动,将它们分散开来,形成溶液。
例如,盐(氯化钠)溶解于水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水分子的运动对于溶解的速度和程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搅拌可以加快水分子的运动,从而加速溶解过程。
五、水分子运动与生命活动在生物体内,水分子的运动至关重要。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一、运动的水分子1、水的三态变化: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误区: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三靠: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3)吸附(颜色、异味)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5)消毒杀菌(氯气Cl2)3、物质的分类: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转化气态的水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水凝固变成冰,冰融化变成水。
2.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种状态分析3.本质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分子本身没变,这是物理变化。
4.具体问题分析(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水分子之间距离和排列方式的改变?一滴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他们汇集成一滴水,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束缚力。
当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会加快,会力图摆脱这种束缚力,跑得更远。
当分子失去能量时,又被这种束缚力乖乖抓回来,彼此靠拢,排列变得整齐。
(2)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是水的蒸发的缘故。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___ __能量,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相互作用,水由态变为态。
(3)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我们知道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下。
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能量,便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温度较低的锅盖就会吸收水分子的能量,导致水分子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相互吸引,彼此靠近,于是,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_____能量, 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水由态变为态。
可见: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二.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相互之间有间隔。
间隔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气体,外界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3)存在着相互作用(4)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运动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具体现象分析(1)实验一: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解释:分子之间有间隔。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态变化转化气态的水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水凝固变成冰,冰融化变成水。
2.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三种状态分析3.本质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分子本身没变,这是物理变化。
4.具体问题分析(1)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水分子之间距离和排列方式的改变?一滴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他们汇集成一滴水,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束缚力。
当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会加快,会力图摆脱这种束缚力,跑得更远。
当分子失去能量时,又被这种束缚力乖乖抓回来,彼此靠拢,排列变得整齐。
(2)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是水的蒸发的缘故。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___ __能量,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相互作用,水由态变为态。
(3)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我们知道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下。
烧水时,水分子获得能量,便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温度较低的锅盖就会吸收水分子的能量,导致水分子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相互吸引,彼此靠近,于是,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
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_____能量, 运动______,分子间隔______;水由态变为态。
可见: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二.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相互之间有间隔。
间隔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气体,外界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3)存在着相互作用(4)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运动快。
(5)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具体现象分析(1)实验一: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解释:分子之间有间隔。
化学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学物质。
在常温常压下,水分子呈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水分子具有极性。
这是因为氧原子比氢原子电负性更高,所以在共价键中,氧原子会比氢原子吸引更多的电子。
因此,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具有正负两极。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水分子具有高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这种氢键能够使水分子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类似于弹簧的结构,从而增加了液体表面的张力。
这也是为什么水滴可以在平坦的表面上形成球状的原因。
水分子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它能够与其他极性物质相互作用,并与之形成氢键。
这使得水成为一种良好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包括许多离子化合物。
这种溶解性使得水成为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媒介。
水分子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由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水分子在温度变化时需要破坏这些氢键。
这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水的比热容较高。
这也是为什么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较大范围的温度下保持稳定状态的原因。
水分子的密度也具有特殊性质。
一般情况下,物质在固态时密度较大,在液态时密度较小。
但是对于水分子来说,水的固态密度较液态密度要小。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冻结时会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而这种结构使得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降低了密度。
这也是为什么冰能够浮在液态水上的原因。
水分子还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和蒸发潜热。
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水分子在液体表面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从而增加了液体表面的张力。
而蒸发潜热则是指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需要破坏才能蒸发,所以水的蒸发潜热较高。
这使得水分子在自然界中能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水分子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1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为1mL计算)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特点: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实验二将50 mL水和 50 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步骤:(1)用大针筒,向容器里注入约容器一半体积的水;(2)用小针筒,向容器里滴入一滴油酸;(3)再用大针筒,向容器里注入酒精,至最上面红线处(注意使酒精沿器壁流下);(4)摇晃观察。
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100 mL,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缘故。
知识总结:1.分子式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的特征: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思考:原子与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是否它们也与分子的特征一致?课堂训练:1.水变成水蒸气是()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B.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2.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A.气态B.液态C.固态D.三态均有3. 0 ℃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4.(2010邹城五中中考模拟)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10.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
第四节运动的水分子在太阳底下晒衣服,衣服干得快水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离开液体表面,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例1.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B.状态乙是水蒸气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B.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C.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有水蒸气分子构成知识点二:分子1.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5)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在蒸发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水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不会发生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会发生变化。
例3.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例4.明代戏曲家汤先祖在《送客避和州》中写道“晓色连古观,春香太子泉”。
下列解释“春香”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5.下列古诗蕴含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凿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练习题: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刮风时尘土飞扬 B.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C.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2.下面是某同学对不同状态的水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气、液、固三种状态的水中,水分子是一样的B.气态水分子质量小,液态和固态水分子质量大C.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D.气态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4.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 H₂O。
它是一种极性分子,氧原子略带负电,氢原子略带正电,这使得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这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熔点和比热容。
二、水分子的运动形式1、分子的热运动在一定温度下,水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这种热运动使得水分子在液体中不断地相互碰撞和交换位置。
2、扩散运动如果在一个容器中存在浓度差,水分子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扩散。
例如,将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墨水会逐渐扩散开来,这就是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结果。
3、蒸发与凝结在液体表面,一些具有较高动能的水分子能够克服分子间的引力,逸出液体表面成为气态水分子,这就是蒸发。
而当气态水分子遇到较冷的环境时,会失去动能,重新凝结成液态水,这就是凝结。
三、水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1、固态在固态(冰)中,水分子排列较为规则,形成一定的晶格结构。
但水分子仍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液态液态水中,水分子的排列较为无序,它们可以自由移动和相互交换位置,但仍受到一定的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
3、气态气态时,水分子间距较大,几乎可以自由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态的变化。
例如,加热使水分子热运动加剧,当达到沸点时,液态水就会转变为气态水蒸气;而冷却则会使水分子热运动减缓,当达到凝固点时,液态水会转变为固态冰。
四、水分子运动与溶液1、溶解过程当一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水分子会与溶质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将它们分散并包裹起来,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形成溶液。
例如,将食盐(氯化钠)放入水中,水分子会与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使其溶解。
2、浓度对水分子运动的影响溶液的浓度会影响水分子的运动。
在较浓的溶液中,溶质粒子较多,水分子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克服溶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其运动相对较困难。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特性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化学式为 H₂O。
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角度和极性的分子结构。
水分子具有极性,这意味着氧原子一端略带负电荷,氢原子一端略带正电荷。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并在许多化学和物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相对较小,这使得它们在常温下能够保持活跃的运动状态。
二、水分子的运动形式1、分子的热运动在任何物质中,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对于水分子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在液体状态下,水分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移动,不断地碰撞和交换位置。
2、扩散运动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时,水分子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扩散,直到浓度均匀分布。
这是水分子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3、蒸发与凝结在液体表面,一些具有较高动能的水分子能够克服液体内部的吸引力,逸出液面进入气相,这就是蒸发。
而在气相中,水分子也可能重新回到液相,这称为凝结。
蒸发和凝结是水分子在气液两相之间运动的动态平衡过程。
4、溶解与结晶水分子能够与许多物质相互作用,将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并溶解在水中。
相反,当溶液过饱和时,溶解的物质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就是结晶过程。
三、水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1、固态在冰中,水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水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受到较大限制,但仍然存在微小的运动。
2、液态在液态水中,水分子的排列较为无序,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近,相互作用较强。
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和转动,具有较大的动能和势能。
3、气态当水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相互作用变得很弱。
它们以高速自由运动,占据较大的空间。
四、水分子运动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水分子运动最主要的因素。
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运动速度加快,各种运动形式也更加活跃。
2、压力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分子的运动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和分子的________。
2、水分子获得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3、分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通过______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变化。
5、净化天然水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步中常用到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步使用活性炭,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较强的_________作用,可以用来吸附_____或______中的_____或______。
_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除杂方法。
6、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操作中的一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三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
7、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
8、由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9、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
(1)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2)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可用___________法;
(3)把液体和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10、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电解水实验
现象:正、负两极都有气泡产生,结束后正、负极所得气体分别为_____和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氢气时,气体能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氧气时,木条能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12、水的合成——氢气燃烧实验
(1)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_____。
(2)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色,烧杯内壁凝结有_____;用手触摸烧杯,烧杯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反应。
(3)氢气可用作燃料,体现了氢气的_____性。
优点有__________、热值高、来源广等。
13、由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的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14、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个分解反应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个化合反应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硬水与软水
1.检验:滴入肥皂水并搅拌或振荡,泡沫较多的是_____,泡沫较少的是_____。
2.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