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 格式:docx
- 大小:13.73 KB
- 文档页数:2
咳嗽的克星!你会辨别川贝的真假吗?
教你如何辨别川贝的真假。
川贝的全名叫川贝母,主要产地是四川,也是四川的地道药材,所以叫川贝。
很多人都知道川贝的功效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特别在咳嗽的时候,都会想到川贝止咳。
但是川贝是一个非常贵的药,自古以来都是,目前的市场价格大概是3500到5000块一斤吧,很多人会说:不会吧,我买的都没有那么贵啊,川贝不是一个很常用的药吗?
因为川贝是没法人工种植,而且药效最好,所以价格一直高居不下,那么市场就出现很多混淆品和伪品,主要是小粒的平贝和浙贝。
由于外观上很相似,如果平贝跟川贝混在一起,老百姓是很难区分的。
那么你买的川贝是真的川贝吗?
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去分辨川贝的真假。
1、价格辨别法,刚才讲,真川贝要几千块一斤,而平贝和浙北的价格是川贝的十分之一,如果大家看到几百到一千块一斤的川贝就不要考虑了,真川贝在药店的零售价都是几块钱一克的。
2、外观看:真川贝是特有的灰白色,大瓣抱小瓣,“怀中抱月”基本到顶,抱合紧密,无黑线,如果
3、5年的开花粒就两个瓣都大小一样。
、
常用冒充川贝的品种是小粒的浙贝,平贝,怀中抱月不到顶,抱合不紧密,颜色也偏黄。
不少商家就为了让颜色达到相近,就用硫磺熏过,这样残留高浓度二氧化硫,对消费者也很大危害。
如果是特别白的话,小心是被硫磺熏过。
真的川贝也分三种:松贝,炉贝,青贝。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辨别了吗?。
川贝母的鉴别摘要:通过简易的性状鉴别特征区别川贝母及其混淆品、类似品、伪品。
收集本地区各主要零售店、中药材市场的药用贝母样本,用性状定方法及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工具书等加以描述。
现将川贝母及其类似品、混淆品、伪品的外观特征进行简要区别,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亦可供消费者购买川贝母药材时加以参考。
川贝母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咳,肺痈等症,其药材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载培品”。
近年来由于货源紧张,来源复杂,商品中伪品、掺伪品时有发生。
以百合科植物一轮贝母、光慈姑(老鸦嘴)、丽江山慈姑、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鳞茎及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种仁。
冒充川贝母的青贝使用,实为不妥,尤其是丽江山慈姑球茎具拔毒、消肿软坚散结的功能,多外用治痛肿疮痒、瘰疬和关节炎,与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用,明显不同,而且含有毒成分秋水仙碱,误服过量会有呕吐、腹泻的副作用,应注意鉴别。
随着人们用药观念的增强,川贝母、味苦甘、性寒,善润肺化痰,常用于阴虚燥咳,咳痰带血、久咳、燥咳、痨咳,因功效显著,已经渗入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用药紧密相联。
鉴别川贝母的真伪要结合古代本草的记载和现代应用的实际情况,运用植物学、鉴定学等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明确当今应用的主流品种。
1 性状鉴别1.1 松贝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高3mm~8mm,直径3mm~9mm,(因其粒小,故又称“珍珠贝”)。
表面类白色,微有光泽,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成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钝圆或稍尖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味微苦。
1.2 青贝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表白色或成浅黄棕色。
中药材辨别技巧怎样鉴别川贝母的真伪中药材辨别技巧:怎样鉴别川贝母的真伪中药材在传统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辨别材料的真伪也成为了中药材行业中的一项关键技能。
川贝母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市面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真伪问题。
鉴别川贝母的真伪需要一些专业的技巧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辨别川贝母真伪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选择中药材。
一、外观特征川贝母的外观特征对于鉴别其真伪具有重要意义。
正宗的川贝母具有呈乳白色或者浅黄色的颗粒状形态,贝母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而没有明显的杂质。
而假冒的川贝母往往颗粒较大,颜色不均匀,表面粗糙,有的可能含有其他杂草甚至泥沙。
因此,通过外观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川贝母的真伪。
二、气味辨别正宗的川贝母具有一种特殊的天然香气,气味独特且清香,外加稍带苦涩。
此外,川贝母研磨后的粉末在香气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而不真正的川贝母由于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其气味通常有所差异。
因此,通过仔细闻气味也可以进行初步的真伪鉴别。
三、研磨鉴别在中药材辨别中,研磨后的川贝母粉末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真正的川贝母粉末细腻且均匀,具有一定的黏性。
而假冒的川贝母粉末通常颗粒较大,细腻度差,且不具备黏性。
此外,研磨后的川贝母粉末通常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而假冒的贝母则相对呈现暗淡无光的状态。
四、燃烧试验燃烧试验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鉴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
川贝母燃烧后的残渣通常应该呈现黑色或黑褐色,有的橙黄色。
在燃烧过程中,真正的川贝母往往会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燃烧时火焰较为平稳。
而假冒的川贝母残渣颜色可能不一致,有时也会有较大的泡沫产生。
五、化学检测对于一些有化学检测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运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川贝母的真伪。
例如,可以采用紫外光谱进行鉴别,通过观察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光谱来区分真假川贝母。
此外,还可以使用色谱、质谱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对川贝母进行精确鉴别。
总结鉴别川贝母的真伪是一项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技术活,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川贝真伪鉴别(1-37)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松贝:呈卵圆形,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顶端稍尖、闭口。
底部平、能直立放稳。
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
外表纯白色,有光泽。
质地硬脆,断面白色,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
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邪,不能直立放稳。
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
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
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质脆、断面粗糙,白色,粉性。
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松贝、青贝、炉贝的鉴别要点如下:1、松贝:松贝也叫尖贝,是质量较好的川贝,它的价格也比较高。
其鳞茎呈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
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一个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地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2、青贝:青贝的个子比松贝大,是长大了的松贝。
其鳞茎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是0.4-1.6cm。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炉贝是棱砂贝母的鳞茎,因其外表有呈浅棕黄色或具棕色斑点,也被称为“虎皮贝”。
因其原植物与上述两种不同,故鳞茎的外形也与上两种区别较大。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
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川贝真假辨别方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操作方法从川贝的外观上来看,真的川贝颜色一般上灰白色,很多不良商家会用硫磺熏白,这时大家就要看看是不是用硫磺熏过的川贝,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从川贝的价格上来看,正宗川贝的价格就不会很低,基本上都在一千以上,如果看到低于一千的川贝,你就要看看是否是真的川贝
从川贝的质量上来看,川贝的油籽约少,它的质量就越好,当然也就是真的川贝
辨别川贝的时候,可以把川贝用来闻闻,真的川贝味道的气味会带有一种苦味,或者会带有腥味,如果是假的,就没有气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中药小讲堂——川贝如何鉴别真假?买了不会吃太可惜小编导读新鲜川贝上市了,市场上零售价高达近万元一斤,有些小伙伴不太清楚,为什么川贝要这么贵?因为川贝几乎无法人工种植,每一颗小小的川贝都要人工这样挖出来,能不贵么?另外川贝也确实有强大的功效,比如它的治咳功效。
常被用于治疗咳嗽的贝母,也分为平贝母、浙贝母和川贝母,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如何区分三者吧!松贝:最大特征是“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大小较悬殊,抱合紧密,小瓣规则,无黑线,颜色是特有的灰白色。
微苦,具备川贝特有的味道。
平贝母:颜色偏黄,大瓣小瓣大小较相近,抱合不紧密,大小瓣之间有泥土,故抱月部分有明显的黑线。
浙贝母浙贝母:“怀中抱月”不到顶,抱合不紧密,小瓣不规则。
川贝真假鉴别川贝的四大功效1、镇咳、祛痰作用: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适用人群: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久咳有痰、慢性支气管炎等。
2、降血压作用:川贝中有效成分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
适用人群:高血压患者。
3、抗菌作用:可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适用人群:腹泻、痢疾、肠炎等。
4、散结消肿作用:可治疗瘰疬、乳痈、肺痈等病。
适用人群:疬子颈、乳房疼痛、乳汁不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咯吐腥臭浊痰、咯吐脓血痰等。
川贝的四大配伍1、川贝+北沙参: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功。
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
2、川贝+知母:能增强清肺润燥之力。
适用于肺热燥咳、咳痰黏稠者。
3、川贝+枇杷叶:适用于内伤久咳及燥咳、热痰之证。
4、川贝+杏仁:一润一降,有止咳化痰之功。
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燥咳之证。
川贝的四大使用禁忌1、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或慎服川贝。
2、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
3、特殊的人群慎用,如:孕妇、小孩和老人。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吴锦国医师推荐食疗方吴锦国,海曙区第二医院主任中医师,198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
倡导“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川贝母及其伪品小东贝母的鉴别中药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wabuensis(S.Y.Tang et S.C. Yue) Z.D.Liu,S. Wang et S.C.chen]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能。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等症,也可治疗瘰疬、乳痈、肺痈等[1]。
近年来发现了较多的伪品,如新疆贝母、平贝母、土贝母等[2-5]。
在辽宁地区出现了外形与川贝母相似的品种,经鉴定为小东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东贝母(Fritillaria thun bergii Miq Var. Chekiagensis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
别名“小浙贝”,分布浙江东阳一带,栽培。
东贝母商品按性状分大东贝母和小东贝母,小东贝母外形与松贝相似,价格较便宜,市场上常发现以小东贝母冒充川贝母[6-7]。
笔者2012年3~5月对小东贝母和川贝母各种规格商品(松贝、青贝、炉贝)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XS-213光学显微镜,Nikon D50 照相机,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
1.2 试药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松贝(产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贝(产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炉贝(产地:四川省德格县),小东贝母(产地:浙江省磐安县),以上药材于2012年2月27日从沈阳天惠红禾贸易XX公司购得,经本院明延波教授鉴定合格。
川贝母及各地方混伪品的鉴别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1]。
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和炉贝。
川贝母生产四川西部、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暗紫贝母生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青海同仁等地;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生产云南、四川、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夏秋二季采挖,西北地区多在积雪融化时采挖。
挖出后洗净,去除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因川贝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肺热、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咳痰带血及肺虚久咳或阴虚不足等症。
药材在临床上较多应用。
由于产量少,用量大,价格高,加之规格较多,导致市场伪劣品较多。
为正确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提供鉴别依据,现将川贝母的主流品种及地方习用品种极其混伪品种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1.来源与性状鉴别1.1主流品种按性质不同分为“青贝”,“松贝”,“炉贝”。
1.1.1 青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的干燥鳞茎。
呈类扁球形,高0.4-1.4㎝,外表白色或浅黄棕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平或钝圆,质地硬而脆。
气微、叶微苦。
1.1.2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的干燥鳞茎。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直径0.3-0.9㎝,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或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川贝母真假应该怎么分辨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发现大多数咳嗽药品中含有川贝母的影子,由此可见川贝母有很好的清热润肺,化咳止痰的功效。
因此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朋友喜欢制作川贝雪梨膏,从而来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感。
可我们也要买到真的川贝母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川贝母真假应该怎么分辨呢?接下来的时间就一起去学习一下。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母与浙贝母分开,谓:“川贝母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浙贝母)治风火痰嗽为佳。
”历代本草所载贝母并非一种,主要有松贝、炉贝有青贝3种。
松贝主要来源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主要集散于四川松潘地区,故称松贝;炉贝主产于四川康定地区(打箭炉),故称炉贝;青贝为常用较多的品种,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
川贝母性凉,味苦甘,具有润肺散结、止嗽化痰的功效,为常用中药。
市场上有百合科同科植物浙江山慈姑、一轮贝母、光慈姑等冒充川贝母出售,使用时注意鉴别。
首先,从外形上分辨,正品川贝母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口,底部平整,而伪品外观呈不规则圆锥形,一侧有一纵沟,外层有鳞叶一瓣,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
其次,正品川贝母为白色或类白色,而伪品为黄白色或黄棕色。
第三,正品质地坚硬而脆,断面为白色而富于粉性,而伪品质地坚硬不易破碎,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呈角质样或略带粉性。
第四,正品气微,味微苦,而伪品气微,味苦而微麻。
相信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内容的学习,广大朋友们对川贝母真假的分辨心中也已经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
当然我也希望大家把今天所学到的内容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到更优质的川贝母,从而给我们身体带来更多的好处。
因此大家可以把今天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分享。
川贝母伪品的鉴别方法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说说川贝母伪品的鉴别方法。
你们知道吗,我之前就碰到过一件事儿,可有意思了。
有一次我去市场上买川贝母,看到有一家摊位上摆着的“川贝母”看起来还不错,价格也挺便宜。
我当时就有点心动了,差点就掏钱买了。
还好我多了个心眼,仔细观察了一下。
这一观察可不得了,我发现那些“川贝母”的形状好像有点不太对呀,真的川贝母一般是呈圆锥形或近球形的,可这些感觉有点怪怪的。
然后我又闻了闻味道,真的川贝母是有股微微的苦味和香气的,可这些所谓的“川贝母”味道很淡很淡。
我就感觉不太对劲,赶紧找个借口走开了。
后来我回去查了资料,还请教了专业的人,才知道我遇到的很可能就是川贝母的伪品啊。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小心了,每次买川贝母都要仔细鉴别。
所以呀,大家买川贝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可别被那些伪品给骗了。
要多看看形状,闻闻味道,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买到真正的川贝母呀!不然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呢。
大家可一定要记住哦!。
川贝母之松贝、青贝、炉贝的对比与伪品区分
一、川贝母的产地
之所以叫川贝母是因为主产地在四川,因此,四川的贝母也是道地药材。
当然,不排除也有青海、西藏等地贝母。
二、川贝母的外形
类圆锥或近球形。
表面类白色,质硬而脆,富粉性,味微苦。
传统鉴定认为:个小、色白、完整、质坚实、富粉性者为佳。
三、川贝母的种类和混淆品
川贝主要分为松贝、炉贝和青贝。
川贝的混淆品主要有新疆贝母、东贝、平贝,目前市场混淆品种最多的当属平贝母,后文附介绍。
下面介绍一点川贝母经验鉴别的一些术语,供参考交流。
1、松贝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缕衣黑笃:指松贝药材基部稍凹入,间见黑斑,留有须根痕。
观音坐莲:指松贝底部平、微凹入,平放能端正稳坐。
2、炉贝
虎皮斑:指炉贝鳞叶表面所特有的黄白色或棕色斑点。
马牙嘴:指炉贝药材呈棱状圆锥形和长卵圆形,形似马牙状,其顶端较瘦尖,均成开口状。
说了这么多干货了,给大家上点图片看一下:
四、川贝混淆品——平贝母
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川贝混淆品——平贝母。
先上一点干货:平贝母,川贝母混淆品之一。
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小鳞茎。
鉴别要点:外层2鳞片通常大小近相等,或其中1枚稍小,鳞茎扁球形,鳞茎小,顶端平,开裂,鳞茎盘内凹,表面长具“虎皮斑”,味淡、微苦,产东北、河北东北部。
五、川贝母鉴别特点对比。
川贝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
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
现将其鉴别方法整理如下。
一、正品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
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
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
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
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
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
气微,味微苦。
3.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
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
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
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
气微,味微苦。
二、地方习用品
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
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
其鉴别要点如下。
1.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
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
2.2cm,直径0.8~
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
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
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
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
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苦。
2.平贝: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
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 。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
,稍开裂。
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
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
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
味苦。
3.伊贝: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
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
表面类白色,光滑。
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
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
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
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
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
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三、混伪品
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
1.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
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
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苦,有毒。
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
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苦。
3.草贝母: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
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
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
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
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