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易丢分的五个雷区(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失分点及解析高考作文是每位考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作文考试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
然而,在高考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容易失分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的失分点进行解析,并给出解决的建议。
1. 主题偏离在写作过程中,有些考生往往会偏离主题,或者在表达上模糊不清。
这是一个常见的失分点。
一个好的作文应该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表达清晰明了的观点,避免在文章中引入无关的信息。
解析:为了避免主题偏离,考生在写作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自己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次审视所写的内容,确保每个段落和每句话都和主题相关。
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模糊,可以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2. 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高考作文中比较容易被老师扣分的问题。
语法错误包括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主谓一致错误等。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文章的流畅性,也会降低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为了避免语法错误,考生在写作前应该对常见的语法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注意使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态,以及避免主谓不一致等错误。
同时,可以利用词典和语法书籍对单词拼写进行核对,确保文章中没有拼写错误。
3. 缺乏逻辑性一个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过渡词语的运用。
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中缺乏逻辑性,导致文章思路混乱,难以理解。
解析:为了增加逻辑性,考生可以在写作前制定好大纲,确定文章的整体结构。
在每个段落中,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语来帮助表达,如"首先"、"其次"、"另外"等。
此外,考生还可以采用归纳和总结的方式,连接起每个段落,使整篇文章有层次感。
4. 缺乏论证和例证在作文中,缺乏充分的论证和例证也是一个常见的失分点。
一个好的作文应该能够展示作者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论证和例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解析:为了增加论证和例证,考生可以在写作前进行资料收集和信息整理。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丢分的雷区总结一、作文部分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
下面总结了一些容易让学生丢分的雷区:1. 主题不明确:作文的主题应该明确且有针对性,不能跑题。
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抓住主题,避免跑题现象。
2. 缺乏逻辑性:作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结构,要求思路清晰,逻辑条理,不能出现遣词造句混乱、思维跳跃的情况。
3. 字数不足:作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800字左右,如果字数明显不足,可能会被扣分。
4. 句子结构简单: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避免句式过于简单,缺乏变化。
5. 语法错误:语文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是学生常见的失分点,如主谓不一致、时态不一致、语序错误等,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6. 词语搭配不当:语文作文中的词语搭配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学生应该注意各词汇之间的搭配,避免使用不当的词语。
7. 表达不准确:作文的表达要准确清晰,不能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二、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下面总结了一些容易让学生丢分的雷区:1. 粗心大意: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细节,避免粗心大意导致错误答案。
2. 理解不深入: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抓住重点,而不是只看表面,只答出表面上的答案。
3. 逻辑推理能力差:阅读理解题中常常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学生应该注重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4. 对特殊句型不熟悉:阅读理解题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句型,学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对这些句型的熟悉和掌握,避免因为对句子结构的不熟悉导致错误答案。
5. 遗漏关键信息:阅读理解题中常常会有一些关键信息,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抓住这些关键信息,避免遗漏导致错误答案。
三、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部分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下面总结了一些容易让学生丢分的雷区:1. 拼写错误:语言知识部分常常要求学生正确拼写单词,学生复习时应该注重对单词的拼写规则和拼写技巧的学习。
高考作文写作考生必须知道的十大致命雷区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低分作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得高分的优秀作文都是相似的,得零分的作文各有各的致命脉门。
所谓“相似”,即得高分的作文具有以下特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所谓“致命”,则是考生一不小心步入了“雷区”,具体情况下面我们举例详细说明。
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
例如:高考多了,就啥子鸟的都有。
我就喜欢说实话,他们说什么过了高考就是什么天使啊,王子啊,我就不相信,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
例如: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
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
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颗枣树,那里也有颗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是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
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
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儿给你们打电话!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
例如: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唐僧哥哥这样说道,2007年北京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
悟空当时在和紫霞姐姐约会,正要到了那话上,突然下雨了,悟空拿出了自己的棒子,一下子向老天捅去。
“悟空,叫你不要把你的棒子晃来晃去,乱插到人不好!就算没有插到人,插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也是不行的!真顽皮这孩子,再不听话我就要把紧觚咒儿念!”正在这个时候,八戒从天空上栽了下来,骂道:MD,玉帝那老家伙又在和王母娘娘吵架了!飞行轨迹一打滑害我老猪摔一跤。
高考作文"十大失分雷区"早知道在往年的高考备考中,作文的练习是非常花费时间的,许多考生走出考场,蛮以为作文写的不错,谁知道实际情况却是作文拉了后腿。
这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无形中犯了失分禁忌,以至于作文得分很低。
本文对考场作文常见的十大"作死"情况做一个介绍:1、卷面不整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不了书写关,本来字迹就不好,加上潦草,甚至连标点都标不清楚,还有很多涂改的现象,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考生的态度,这么重要的考试,你怎么这样对待呢?当然一些学生字迹真的不好,可要认真书写,字里行间里也能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高考中,考生卷面如果不整洁,很难得高分,绝大多数人都是2类以下的分数。
2、标题可能直接决定文章的质量命题作文还好,但是现在基本上都以材料为主,如果你说你的文章标题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即便中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大话、"假哲学"的文章,例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
3、开头就可能注定了"结局"你辛辛苦苦写了七八百字,结果老师都不会去仔细的看,因为你的开头就告诉阅卷老师,你的文章没有看的价值。
见字如面,以下的几种开头可能直接导致你的文章被冷落:(1)材料作文,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或者用一段话甚至超过30个字把材料叙述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殊不知阅卷者会这样想:"就几百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描述标题,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于是你的文章就很难得高分。
(2)开头的观点就存在争议,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偏激,看问题不全面,一个偏激、看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能写好什么文章?例如说20XX年的北京卷,一个学生开头就说"手机和每个人都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每个人都爱它……",这"每个人"这个词,也太笼统了,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1 .审题一定要把握住提示语的导向性,揣摩命题者想让你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因为每个命题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倾向隐含在对材料的阐述中。
所以考生无十足把握,绝不可轻易地反弹琵琶,最好是顺着命题者的思维走。
当材料表述角度较多时,切忌图解材料,面面俱到,每一个角度都谈它一二百字,文章毫无深度可言。
2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拟题有讲究。
既不能“原地踏步”(即不变一字,就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也不能与材料或话题风马牛不相及。
最好是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高考作文的阅卷时间较短,因而就要求考生所拟的标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即要让阅卷老师一望文章的标题就看出和材料有关并能据此大概猜出你作文的内容。
反之,如果阅卷老师一望你的标题便感觉一头雾水,那就坏了,就说明这是一个极差的题目。
另外有些考生习惯先写正文再拟标题,谁知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总之无题。
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 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 分。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 分以上。
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 .不能在文章开头一字不漏地抄录试卷上的作文材料提示语,不能把开头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
如果说标题是“眼睛”,那么开头就是“一张脸”,阅卷老师对此甚为关注,通常都会认真阅读。
一般说来,改作文时,开头一二小节读过去后,对于这篇作文的基本的印象分就已经出来了。
既如此,考生无论如何都得在开头下一番大功夫,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
或用名言警句,或用排比,或设置悬念,以此来打造一个精美的“凤头”。
而如果考生开头就引述一二百字的材料提示语,则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无所作为的差印象。
4 .高考作文要“二锅头”不要“碧螺春”。
所以亮观点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不搞“图穷匕现”。
开篇后尽早表达你对材料的认识(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是取悦于阅卷老师的一个小细节,千万不可忽略。
[高考作文]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写作中的雷区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写作中的雷区高考作文写作与生活和学习是相融的,比如有的时候我们都有不爱听的话,别人说了自己就会特别的不高兴,爱面子的同学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批评自己,内向的同学可能不善言辞不喜欢老师叫自己回答问题,有活力的同学不喜欢沉闷的课堂,喜欢在体育课上释放自己,在高考的考试中也是一样,有一些东西就像原则一样,一定是要去避免的,这就是今天要说的三大雷区,希望同学们要小心处理自己的文章。
作文写作雷区一避免造作高考作文写作雷区一是造作也就是虚假,在高考的所有作文中可能有许多都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大多数的同学都去选择了议论文,这也是更稳妥的办法,因为它更加的客观,表达起来也算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有的一些同学们就是感觉议论文太平凡,本来心里没有深切的感受,非要来写一些抒情记事的记叙文,没有感情的东西,一读就可以读出来,这也是判卷老师更厌恶的。
高考作文雷区二避免范围太大也不是说在高考的作文中一定不允许范围太大,而是说范围太大了同学们不好去把握,大多数就是无法掌控,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比如有的同学们会说一些社会性等,高度是有了,但是说实话八百字的议论文,很难去表达完整,这样的话老师读起来也是有真实的.感觉,也容易去写,更后的分数也一定不会太差,所以说要依据自己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力。
作文写作雷区二避免幼稚这里的作文写作雷区幼稚是有两个,一个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幼稚,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幼稚,还有就是文笔本身的幼稚,切记的就是使用一些网络用语,比如有的同学的文章为了不同,会使用亲、人艰不拆等一些网络词汇,这一类的作文就会被归类为卖萌作文,同学们不是小学生了,希望文笔一定要大气成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作文容易丢分的地方高考作文的六个写作误区误区一:字迹潦草,辨认困难。
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是书写是否工,字迹模糊老师看得吃力就会影响分数。
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让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
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书写很关键,要给阅卷老师最清晰的视觉效果。
书写不是强调字是否漂亮,而是强调态度是否端正、认真。
书写一定要用指定的笔,字迹要清晰,不必刻意去追求字的美观大方,尽量避免字与字之间的勾连,笔画要清晰。
误区二:审题不严,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
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
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
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对题意要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
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误区三:入题缓慢,废话连篇。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缓慢的问题,废话很多,主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误区四:立意散乱,病态平庸。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题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
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立意宜求深,对任何问题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应当去探究其根本;立意宜求高,同一命题,把它放在不同的高度去认识,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所以应让自己站得高些,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误区五:选材陈旧苍白,形式千篇一律。
全国高考作文阅卷常见失分点解析及避免方法全国高考作文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作文的分数往往对考生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考生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失分点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他们在作文阅卷中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全国高考作文阅卷常见的失分点进行解析,并提出一些避免这些失分点的方法。
首先,一个常见的失分点是主题不明确。
作文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如果主题不明确,读者很难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做到有的放矢,不偏离主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写作之前明确中心思想,思考自己要传达的信息,写作过程中时刻对照主题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二个常见的失分点是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包括病句、语句结构混乱、时态错误等。
这些错误严重影响了文章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考生应该在平时学习中注重语法知识的积累,并在写作过程中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法错误。
可以通过多做语法练习、背诵范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法水平。
第三个常见的失分点是逻辑不清晰。
好的文章应该有条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逻辑推理的连贯性。
如果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混乱,读者很难理解文章的主要论点。
为了避免这个失分点,考生可以在写作前构思好自己的段落结构和论证逻辑,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第四个常见的失分点是缺乏举例和实证材料。
好的文章应该能够用具体的例子和实证材料来支撑观点,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考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阅读的书籍和新闻材料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第五个常见的失分点是态度不明确。
在一篇好的文章中,作者的态度应该明确,并且能够用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充分性。
最后,一个常见的失分点是字数不达标。
很多考生由于时间紧张或者写作能力不足,字数往往达不到作文要求的字数限制。
作文容易丢分的五点写作文要警惕的雷区雷区一:错字层出,知识学了也白学在高考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手软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
比如6分默写题,不少同学其实是把文字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
为什么?因为六个句子中,每一个句子都出现至少一个错别字,而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对错别字决不留情的。
比如地理科,一旦采分点出现错别字,也是一律不给分的。
如,准噶尔的“噶”写成“葛”;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是最丢分的,今年规定每一个字扣一分,上不封顶。
不过,据改卷老师说,错字特别多的卷子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分,可能本来该得50多分的作文,因为老师印象不好,最后只打40多分,一丢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雷区二:答卷马虎,答案再好都枉然高考答卷马虎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
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
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
还有的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
这种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万一老师找不到关键点,没给分也是常有的事。
雷区三:投机取巧,反蚀一把米语文答题中曾出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将试卷中一道阅读题全文照抄下来,结果被打成零分卷。
据分析主要还是考生存在投机取巧心理。
虽然,由于改卷时是一人一题,改作文的老师不见得看过试卷的其他内容,有可能一时被蒙混过关,但一旦被发现,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因此,改卷老师提醒,高考时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随便写一点也可以拿点分,作文只要不离题,拿个40多分是很容易的事,与0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雷区四:实话实说,吃亏在所难免虽然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在中高考中,“实话实说”有时是会吃亏的。
不少考生的试卷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真实姓名或信息。
高考作文十大“雷区”在高考语文科考试中,作文的好坏经常会影响到这一科目成绩的高低,更有可能关系到总分的变化,因此历来受关注程度较高。
那么,在高考作文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根据笔者参加高考作文评卷的一两心得,列出常见的十大“雷区”,期望广大考生能谨慎“避雷”,考出佳绩。
1、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
一般而言,卷面上的所有文字都是有一定的意义,不然就不会写到试卷上。
有的考生不仔细研究材料及要求,想当然作文;也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话题,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呀!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是否要自拟。
2、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考场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
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
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
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千万记住一点,高考作文中题目“宁次勿缺”,一定要写,不然只能白白地“贡献”两分。
3、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
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立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
建议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
1、高考作文一直是每位考生最为关注的部分,也是决定高考总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想要在作文中获得高分,需要认真分析题目,明确论述角度,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但同时,也需要避开一些雷区,来确保文章能够得到高分。
2、雷区一:套用模板。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喜欢套用一些固定的模板或范文,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分数,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因为评卷老师经常看到的是大量相似的文章,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难以给出较高的评价。
3、雷区二:语言太过华丽。
某些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会使用大量的生僻词汇和句型,造成文章语言过于华丽、累赘、晦涩难懂,评卷老师不仅阅读起来吃力,也认为这种语言不符合作文的要求。
4、雷区三:不结合实际。
有的孩子在写作文时,只是从书本知识中抽象出一些道理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去深入分析问题。
这样的文章显然缺乏真实的生命体验,评卷老师不会对其给予高分。
5、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些雷区呢?首先,应该正确理解作文命题,抓住其中的重点并深入思考,明确定位自己的论述角度。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用词恰当简练,避免文章出现冗长、华丽、饱满的情况。
最后,要注重结合实际,多说少写,以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历。
6、总之,高考作文是一个展示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避开雷区,把握好命题意图,发挥自己的文思和语言表达能力,相信一定能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作文常见失分点解析避免常犯错误提升作文得分高考作文常见失分点解析避免常犯错误提升作文得分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文分值高且占比较大,因此作文成绩直接关系到整体的语文成绩。
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失分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作文分数的下降。
本文将对高考作文常见的失分点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避免常犯错误的方法,帮助考生提升作文得分。
一、思路不清晰在作文中,思路的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考生在写作过程中思路不清晰,文章脉络混乱,那么阅卷老师很难理解考生的观点和逻辑。
因此,考生在写作之前应该先构思好整篇作文的框架和思路,尽量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跑题或者偏离主题。
可以通过提前列出大纲,明确每个段落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整体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二、语法错误较多语法错误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失分点之一。
一篇语法错误较多的作文不仅会降低整体的阅读体验,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印象不佳。
因此,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语法错误的出现。
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语法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检查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时态错误等。
三、词汇不够丰富词汇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水平。
如果考生的词汇量不够丰富,文章中用词单一,那么很难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积累词汇,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背单词、读英语原著、多看好的文章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词汇水平,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灵活运用各种词汇,使作文更加丰富有趣。
四、结构不清晰高考作文的结构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结构可以使作文更加条理清晰,文笔流畅。
但是一些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结构不清晰,缺乏层次感,导致文章整体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强。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考生可以在写作前先行构思好文章的结构,明确每个段落的内容和要点,并根据主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
五、内容不具体、不充分在高考作文中,内容的具体性和充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作文十大雷区得高分的优秀都是相似的,得零分的作文各有各的致命脉门。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十大雷区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低分作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得高分的优秀作文都是相似的,得零分的作文各有各的致命脉门。
所谓“相似”,即得高分的作文具有以下特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所谓“致命”,则是考生一不小心步入了“雷区”。
一、胡言乱语类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
二、强词夺理类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
三、荒诞无稽类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
四、胆大妄为类多数高考试卷要求很清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有些就是胆大妄为,不见棺材不落泪,拿着鸡蛋碰石头。
五、庸俗不堪类有些考生满嘴污言秽语,思想极不健康,且想象庸俗,趣味低下,完全是一个地痞无赖的口吻在骂大街。
六、故事新编类有故事不好好的讲,偏要写什么“故事新编”,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只能“孤芳自赏”。
七、惊世骇俗类无论什么社会,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章,如果写的好,自然能够振聋发聩,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但是写这类的文章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修养,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还要占有翔实的事实证据,这对中学生来说很难做到。
有些考生抱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把黑的说成白,白的说成黑,说话虽然也经过了大脑思考,但是很偏激。
八、歪门邪道类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进行审题立意,而是胡思乱想,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
九、不知所云类写作啰里啰唆,东扯一句,西拉一句,不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细数高考作文中的五个失分_1500字一是写作角度选择失当而失分。
话题作文有开放的特点,但不等于没有限制性,更不等于没有下笔的角度。
有时材料就告诉了考生写作的角度。
如2005年浙江省考题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可见“以小见大”就应该是比较好的角度。
又如2004年浙江省考题的话题是“人文素养与发展”,有的考生感到话题很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找不到恰当的角度。
其实,由于800字的限制,从写作总的指导思想上讲,“以小见大”是最基本的角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得深刻透彻一些。
所以在后期训练中应十分注意选好角度这个问题。
二是材料单薄易失分。
高考中不少作文常常是因材料单薄、内容空洞而失分。
复习训练时不只是积累一些材料,还要善于运用材料和加工已知材料。
例如《失街亭》这个故事,可以作为2003年的材料之一,还可以因文章的不同需要而对此材料加工,为我所用,如“谦虚”、“公正”、“合作”等话题,均可以用这个故事作为一个材料。
所以,在复习时不妨对自己积累的材料做一些多角度的思考,时就会运用自如。
三是分段不恰当而失分。
分段其实就是分清层次。
一般说来,应该在五段以上,当然不是越多越好。
如去年浙江省优秀《手心里的太阳》和《红绣鞋,白布里》分别为10段和11段(一篇是寓言,一篇是记叙性散文)。
写作时要有意识地根据文章的层次切分出段落来,比如在转折处、在递进处、在并列处分出段落。
四是开头和结尾行文不当易失分。
从内容上说,开头要能引起下文或者点明题意,结尾要能回应前文或者是“点晴”;从篇幅上说,应该简短有力。
如《手心里的太阳》的开头为“佛低声吟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结尾为“手心里的太阳,虽然微小,却能够折射出这大千世界里最璀璨的光芒。
”《红绣鞋,白布里》的结尾为“红绣鞋,白布里。
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
”可以这样说,中间的段落有时少一段或者是多一段可能无关紧要,而有好的开头和结尾却是十分重要的。
高考作文,注意避开十个“雷区”高考作文,第一要紧扣题目,第二要内容实在,第三要写出个性,第四要语言规范。
在扣题的大前题下能否写出自己的个性,往往是能否超过许多人的关键。
临考应注意些什么呢?一、审题⒈要仔细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题意没弄清决不动笔。
⒉弄清题意后,应静思两三分钟,最先想到的那一点最好不写,因为很多考生可能想得跟你一样或者相似,这就“撞车”了。
你不妨从反面去想,换个角度去想,人家想到一点,你想到两点甚至三点。
这样,你就比别人想得细、想得深。
二、立意⒈选一个既符合题意,又是自己最有话可说且能把它说清楚的角度去立意。
⒉立意时要多考虑责任、良知、正义、人性、和谐,但不要任意拔高,更不要贴政治标签。
⒊不要故作深沉、年轻人说成年人的话,不要说些实际上自己未必已弄懂的“哲理”。
⒋如果写议论文,在阐述观点时千万不要走极端,要力求作辩证分析。
三、文体⒈如果“文体自选”,就选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决不犹豫,以免耽误时间。
⒉如果写记叙文,我建议:⑴最好用第一人称,这容易使文章显得真实、亲切。
⑵无论是实写还是虚构,都要怀着真情去写人、叙事。
⑶要有一两处细节描写(或外貌,或动作,或神态,或心理,或对话),这往往会成为“亮点”。
⒊如果写议论文,我建议:⑴最好一上来就用一两句话亮出中心论点。
⑵最好能列出两至三个分论点。
⑶尽量采用新鲜、时尚的材料做论据。
⑷最好有一两处既与众不同,又能让人接受的新见解。
⒋如果写散文,我建议:⑴被用滥了的文化名人的例子尽可能不用,如屈原、李白、苏轼、陶渊明、司马迁、李清照、史铁生、梵高、贝多芬,等等。
因为这些人物已被用得太多,已毫无新鲜感,不少老师看到了就厌烦。
⑵尽量减少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抒情。
四、结构1.开头:⑴入题要快,不要绕圈子。
⑵如果是材料作文,第一段千万不要复述材料。
⑶第一段不宜长,100字左右即可。
⑷第一段不能有错别字,不能有明显的病句,字要写得好一点,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2.分段:⑴不要用死板的三大段或四大段。
雷区一:
错字层出,知识学了也白学
在高考试卷中,令改卷老师最感手软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情况。
比如6分默写题,不少同学其实是把文字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
为什么?因为六个句子中,每一个句子都出现至少一个错别字,而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对错别字决不留情的。
比如地理科,一旦采分点出现错别字,也是一律不给分的。
如,准噶尔的“噶”写成“葛”;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是最丢分的,今年规定每一个字扣一分,上不封顶。
不过,据改卷老师说,错字特别多的卷子会影响老师的心理分,可能本来该得50多分的作文,因为老师印象不好,最后只打40多分,一丢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令人遗憾的。
雷区二:
答卷马虎,答案再好都枉然
高考答卷马虎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
这种卷子,改卷老师因为看不懂,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很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
有的地方画横线,有的地方画个圈,有的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
还有的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
这种卷子,得不了高分是肯定的,万一老师找不到关键点,没给分也是常有的事。
雷区三:
投机取巧,反蚀一把米
语文答题中曾出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将试卷中一道阅读题全文照抄下来,结果被打成零分卷。
据分析主要还是考生存在投机取巧心理。
虽然,由于改卷时是一人一题,改作文的老师不见得看过试卷的其他内容,有可能一时被蒙混过关,但一旦被发现,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因此,改卷老师提醒,高考时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就算水平再差,随便写一点也可以拿点分,作文只要不离题,拿个40多分是很容易的事,与0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雷区四:
实话实说,吃亏在所难免
虽然诚实是一种美德,但是,在中高考中,“实话实说”有时是会吃亏的。
不少考生的试卷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真实姓名或信息。
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莲花山下;学校中高考前组织我们到济南烧烤……
据说,高考试卷中出现这类文字,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无效卷的。
而就算没有被打0分,也还是会吃亏的。
要知道,各地区之间本来就明里暗里互相竞争,这种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学生,是哪个地区的学生。
如果碰到其他地区的老师,如果这个老师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数拉下来,那才真是吃了哑巴亏呢。
雷区五:
主题不明,凶多吉少
不少考生答题思路不明确,结构混乱,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结果把主题都掩埋掉了。
要知道,评卷是一项任务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还要保证评卷速度。
评卷老师往往只能抓关键词,有则得分,无则失分。
所以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更不要罗里罗嗦,把主题掩埋了。
否则,改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关键词,这一题的分数可能就无端丢了。
当然,在主题先明确的情况下,考生倒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答,尽可能地全面,因为若只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高考的卷子是电脑随机分派到各评卷教师的计算机上的,每个教师只能看到一道题,学生的姓名及考号等完全屏蔽。
为了保证中高考评卷工作有序正常地进行,每份卷子都由两个以上的老师来评阅。
同时,每个题目都规定了一定的误差,如果两位老师评出来分数超过规定的误差,卷子最后将自动分派给组长进行仲裁。
因此,相比之下,如今的网上阅卷要公平得多。
不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数秒或数十秒。
由此,迫使评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标准简易、阅题速度较快、评卷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评阅。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评卷工作的根本原则。
而评分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并非言之有理就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