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笔记方法(2)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6
英语口译的速记妙招英语口译的速记妙招笔记法是口译当中的必备技能之一,特别是当我们听到很长的一个段落,短时记忆不够用了,必须用笔辅助大脑记忆。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英语口译的速记妙招,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一、脑记为主笔记为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笔记是用于辅助大脑记忆的,口译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命题、名称、数字、组织机构和逻辑关系(如大小、先后、上下、正反、升降、因果关系等),切忌整句整段的记录源语信息,否则不但时间来不及,还会影响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其次,脑记时要重点关注段落句子的整体信息,顺带注意一些没有用笔记下来的细节。
为什么说顺带呢?简单的一个例子:“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只要把欢迎和感谢的速记符号一写就行,热烈和衷心这些词很容易就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二、平静心态,循序渐进刚开始接触笔记法,肯定是很生疏的。
不熟悉笔记符号,不会一心两用,恨不得把每个词都写下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
特别是在做英翻汉的时候,练一通下来,也没弄懂听到的东西,也看不懂自己记的东西,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时候,我们首先不要心急,千万不要刚开始就找篇诸如VOA standard之类来操练笔记。
我建议大家可以一步一步来:找一些经典的口译材料,先看着它,把该记的笔记列出来,然后慢速的放着听,再列一遍笔记。
或者先慢速的`放一遍,尽量记一些,然后多放几遍进行改进,再对照原文研究一下哪些词是应该记下来的,用常见符号还是用缩写,用怎样的结构好啊等等,如此多次反复。
当然,练到一定程度后,对常用笔记符号熟练了,创造出自己熟悉的笔记系统,就可以慢慢提高速度增加难度。
三、辅助练习,坚持不懈练笔记的同时呢,当然要辅助别的练习,比如每天影子练习锻炼一心两用的能力,做些视译和短时记忆的练习等等。
还是那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慢慢走上正轨。
7.2一、专业词汇擅自使用要付法律责任。
Using them without authorization shall be legally accountable.Brake 制动(刹车)磨砂玻璃Ground/foster/mat glass钢化玻璃Armored/toughened glass米色Cream-coloured/buff coloured宝蓝色royal blue/dark blue白玉兰花(上海市花)The white Yulan( Shanghai city flower)棕褐色dark brown二、听力to /du/toilet /dɔli/三、技巧1、数学符号Sub-contractor outsourcing(外包公司)成套设备公司:assembly…IRS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国内收入Defense Secretary 外交部长Auto Show=Automobile Industry Exhibition (汽车工业展)2、缩写市政府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复婚remarry大力发展generositySS 社会制度CT 文化传统WPD 世界和平发展I’d like to thank sb for kind invitation/thoughtful arrangement/gracious hospitality欢迎某人上台Please join me in welcoming sb onto the stage.We’re very please to have sb with us.3、政治、新闻4、come all the way, 远道而来Conference(文科类的会议)Symposium(理科类的、科技类的研讨会)Seminar (研讨会)Forum (论坛)E.g. … on IT Shanghai 2011 上海2011(国际研讨会)7.9一、口译的Topic应对之策之一:1、Comparison To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2、Opinion Some people thing …3、Other Others believe …4、My opinion …二、口译的Topic应对之策之二:1、Comparison To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2、Achievements3、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field4、Solution三、口译的Topic应对之策之三:1、Comparison To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2、Achievements3、Advantages of doing sth.4、Solution四、Communication1、EQ (Emotion quotient)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2、Job vacancy/opportunitiesClear up misunderstandingPromote friendship3、educational background4、healthcare (medical professionals, cities)5、science, technology, pollution6、family, marriage, divorce五、日常知识Tap tops 手提电脑岗前培训:Pre-employment trainingPersonality training 仪表仪容培训进修:Further study儿童医学Pediatrics亲和力winning personality影响shape (customer requirement)“非常好的四金”attractive/competitive benefit/remunerations([ri͵mju:nə'rei∫ən])/package/healthcare system养老保险retirement and pension plan住房公积金public(housing) reserve fund补充公积金fringe benefits补贴subsidyPosition/business travel subsidy 职位津贴、出差补贴Cheese 笑Annuity 年金Your Excellency, the president如果本人不在现场,就用Her majesty, the QueenHis Highness, the Duke… (皇室成员)Your honor, the city mayor of…十月的北京,万木葱茏,金凤送爽。
全国翻译专业二级口译证书(Catti2)备考指南翻译口译专业的学生,最绕不开的考试当属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catti)和上海高级口译证书。
2019年,我分别于5月和11月通过了二口和二笔考试,在此分享一下常见备考问题和个人快速备考的经验。
我是翻译专业出身,17年在英国读口译研究生。
回国后的主业虽然和英语相关,但口译实践较少,所以备考以熟悉题型、找到口译临场的状态为主。
本文也比较适合MTI在读生或从事英语相关工作,有一定翻译口译基础的知友们参考。
成绩单如下:一、常见问题1、catti系列考试有啥用?catti考试不仅包括英语,还包括日、韩、法、德等小语种。
catti口、笔译资格证是官方唯一认定的翻译职业资格考试,相比上海高口证书在长三角地区的接受度,这个考试在全国范围内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是对考生翻译能力的检验。
在很多翻译类职位的招聘要求中,拥有catti二口及以上的资格证书也是一条硬门槛。
另外,根据人事部相关规定,二级口、笔译证书可以评定企事业单位的中级职称。
2.非英语专业可以报考吗?catti三级和二级报考不限专业,但从19年开始,官网报名需要进行教育部学历认证(学信网),审核时间在24h以内。
我个人不是很清楚其他学历或社会报考的条件。
参加catti一级口笔译考试,需要先获得同类考试的二级证书。
3、通过catti考试是否等于职业译员?catti考试中的实务部分尽可能还原了交替传译的现场,但与实际工作还是有很大差别。
获得catti二级证书只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考生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人脉,才能成为真正的职业翻译。
4、考试时间和形式?每年两次考试,分别在6月和11月,一般提前2个月左右在官网报名,基本全国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有考点。
考试前一周打印准考证。
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微博@ CATTI考试资料与资讯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6月的考试已确定顺延。
从201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catti考试改革为机考。
标题:口译笔记原则关键词:口译笔记导读:笔记是每一类考试都必须注意的,因为笔记对于考试的帮助实在太大,对于口译考试的人来说,口译笔记是很多人都困惑的,因为很多人本身做笔记就比较没有方法,所以对于口译笔记要注意的方面也不太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美联英语给大家介绍一些口译笔记的相关方法,希望对于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一、口译笔记要少而精,清晰易读。
记录的应当是能提示整个意群的字(如“不断扩大”四个字,只要记录“扩”,或者用上升符号代表),反映逻辑关系的字,和数字等要求精确的细节词。
写字要尽量快,但不能为了速度牺牲清晰,读不懂的笔记还不如根本没有记录。
二、要学会借助划线和符号,表示常用词汇以及句中逻辑关系。
例如,“V”可以表示success,“/”可以表示of,所以当我们听到succes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时,我们可以写下V/A;又如,在一个动词下面加一条下划线,可以表示进行时态,如“正在进行改革”就可以记录成“改”。
不难看出,合理的使用符号对于对于口译成功的重要性。
三、要少线多指,即用同一种符号代表多种相互关联的意思。
例如,Ф(意指一条横线穿过圆圆的地球)可以表示across the world,worldwide,global,international,universal,the earth;而globalization便可用Фn来表示。
这样避免了使用过多符号反而更复杂。
四、要少横多竖,即按照译群,勤换行,尤其是列举的时候,竖着记录更为清晰。
五、快速书写。
毋庸置疑,在保证清晰的基础上,笔记应该尽量快。
六、明确结束。
在每一段结束后,画上一道线,或者隔开一段距离再记录下一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口译笔记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对于大家的考试也非常有帮助。
口译笔记还要注意六不要,初学者往往会陷入一些笔记的误区,造成口译的困难。
一、不要把笔记作为目的,占用大量脑力,重心一定要放在听懂上面。
二级口译笔记
二级口译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主题信息:这是口译笔记的核心部分,包括主要观点、事实和数据。
应记录讲话者提到的具体信息,如日期、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2. 逻辑关系:这部分主要记录讲话者的论证过程、结论和转折点,帮助理解整体逻辑。
3. 个人理解:这部分包括对讲话内容的个人见解和总结,有助于后续的口译工作。
4. 关键词汇:这是专业口译必备的技能,涉及特定领域或行业的术语和词汇,需特别注意并准确记录。
5. 非语言信息: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调和语速等非语言信息,这些在口译中也非常重要。
6. 备用信息:这部分是额外的信息,可能对口译有所帮助,如讲话者的个人背景、文化背景等。
为了达到更好的笔记效果,建议使用特定的符号、缩写和颜色标记来提高记录速度,同时保证笔记的清晰和易于理解。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官方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多准确信息。
一张高级口译证书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朝思暮想的职场"敲门砖",而原因就在于高级口译是当前各种英语能力证书中最具含金量的,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
每一百个应试者中最终能如愿以偿的,也不过那么十来个幸运儿,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竞争激烈只是一个方面,"高口"的终极魅力是在于她的难驾驭性。
高级口译的口译考试部分共有四篇文章,分为八段,英译中,中译英各两篇。
每段的长度都在八、九十字,有时甚至超过一百字,其信息量之大,密度之高令其他所有的英语考试都望尘莫及。
因此,应试者除了必须具备良好、扎实的中英文功底,还必须拥有强大的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四者缺一不可。
其实,这也是口译本身魅力之所在,紧张和刺激,就如同一项限运动--挑战"高口"就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笔者从2001年开始从事口译工作和教学,并担任过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交互传译和同声传译。
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颇有心得,由于,篇幅有限,我想针对"高口"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就"英译中"和"中译英",给大家四件训练的法宝,共三十二个字:把握意群,提升记忆;脑记大意,笔记细节;摸清主干,苦练视译;捕捉信息,得"意"忘"形"。
英汉口译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在英汉口译中我们碰到最大的障碍不是中文的表达,而是对英语句子的记忆和把握。
可以说这就是英汉口译的门槛。
口译法宝之一:提升记忆,把握意群许多参加"高口"培训的考生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障碍--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句子。
其实,这是他们大脑记忆单位的一种缺陷。
任何篇章都由句子组成,而在口译实践中,如果简单地把听懂单词、词组作为目标,那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Los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其实,攻克英语句子记忆障碍是口译入门的第一关。
口译笔记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记忆可分为理解性记忆和机械性记忆两种。
对话语内容经过大脑思考、判断,听得懂、理解了的话语,记忆会建立,并且保持长久;反之,对听不懂、未理解的话语,要记忆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这就是理解性记忆。
而机械性记忆与理解性记忆不同,它不是靠理解,而是机械性地全盘记住。
其中加入分析和理解的余地很少。
这样的机械性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机械性记忆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
因此,普通成人主要通过理解去记忆,所以机械性记忆数字时得依靠记笔记。
口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话语信息。
原语长的话,很难全都靠脑记住。
而且,理解的速度也不可能等同于单纯的耳听速度,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据知,一段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只要不复述的话,都不能维持记忆三四秒钟。
口译现场的紧张导致记忆功能、理解功能衰退。
正因如此,笔记在口译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口译笔记的目的并不是记录“原话”,而是迅速但却是短时间地保留原语信息要点和关键词语,酌情转译成另一种语言。
它表现为即席条件下口译“思维理解”的笔头提示形式。
因此,口译笔记从概念上可定义为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整理过的“提示性”笔头记录。
它是即席口译理解和口译记忆的继续,而并非是一种旨在长期保留信息的纯粹记录性质的笔记。
这也就是说,口译笔记只是译员对短时“工作记忆”或一定时间内的长时间记忆的提示性补充,它不能完全替换译员的记忆职能,但可以起某种“路标”的作用,从而提醒译员注意他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摘自鲍刚2005年第178页)但是,由于人的笔记速度的有限性,记笔记只可能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无形中记笔记的自由权利被缩小了(哪天,电脑技术发达到能代替人把所听到的全都迅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的话,则另当别论)。
口译笔记有很多特殊性。
它不同于课堂笔记,也不同于会议记录。
我们提倡以脑记带动笔记,而不是反之。
笔记只应该是脑记的一种补充,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复述时难以整合。
因此,笔记应有所选择。
应选那些难以靠理解去记忆的、得依靠机械性记忆的数字、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或者语句中的关键词等做笔记,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原语的听解上。
在口译工作开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是否备好了纸和笔,笔是否写得出,是否好使,数量是否够等等。
纸最好用大张白纸,使一大段话语能写在一张纸上,免得翻页耽误时间或因翻页分散精力,影响思路。
词语之间、行距之间的间隔不能过密。
因为笔记并不是对原语字词的记录,而是译员大脑对原语思路及内容追踪的提示标记,必要的空间能有助于它。
由于耳口席、即时条件不允许,口译笔记不可能做到页面整洁,字迹端正。
但是笔记必须具有高度的可辩性——译员自己能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交替传译是职业译员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尤其在外交活动和商务谈判等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虽然近年来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地采用效率更高的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仍是职业译员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借助交传特有的笔记技术,译员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记忆都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其从事口译实践的能力将与普通的双语者形成本质的差别。
相对于入门阶段,有笔记的交传练习需要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强度,最终使学习者形成稳固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从容面对职业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状况,始终保持稳定可靠的传达质量。
一、交传笔记:延展语言思维的脉络1.为何记?笔记,顾名思义就是用笔记录。
我们上课、开会、听讲座的时候都会做些记录,按说应当非常清楚笔记的用处——大脑中记不住的东西就得记在纸上。
然而在口译中,这个问题要稍微复杂一点。
在职业口译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交传笔记的方法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
一些译员认为,应当借鉴已有的速记技术,建立精密的结构体系,尽量完整地用笔记保存原语的细节。
另一些人认为笔记不能取代人脑的记忆,应当通过有限的笔记帮助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经过口译实践和训练的检验,后一种观点最终占据了主流,成为今天交传笔记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口译现场,职业译员的记忆能力经常令人感到惊奇,有些人还会询问译员是否学过速记。
的确,一些早期的译员曾经专门接受了传统的速记训练。
所谓速记(phonography或stenography),就是用一套特殊的符号以简略的方式记录语音,从而提高笔记的速度。
然而,速记符号只是记录语音的形式,所以在普通的文字之外形成了新的语言系统。
如果我们在V1译中使用速记,势必在语际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转换步骤,在效率上反而得不偿失。
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速记技术逐渐退出了口译实践。
今天绝大多数职业译员使用着一种非常精炼的笔记方式,每页纸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却能帮助译员准确地回忆出大段的话语来。
事实上,交传笔记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对意义的加工和组织。
概括地说,交传笔记主要起到以下的作用:分析信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听到原语后并不是像做听写那样简单地记录文字形式,而是试图深入理解话语传递的意义,然后利用少量的笔记保存理解之后的部分信息。
组织要点译员的任务不是像会议秘书那样进行逐字记录,而是需要向他的听众转达自己所理解到的信息。
因此,译员可以考虑译语的思维特质和表达习惯,在做笔记的时候就对话语的要点进行组织,从而保证重新表达阶段的清晰和连贯。
强化记忆有机整合的意义要比孤立词句的形式更容易记忆,这一点我们在无笔记交传阶段已经有所体会。
译员可以利用笔记进一步优化意义记忆的结构和效率,并通过梳理意义的线索大大提升细节回忆的数量。
2.记什么?大家应该记得我们在上一章中探讨过的思维脉络,无笔记交传和有笔记交传的确在方法上一脉相承。
在口译入门阶段,我们学会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把注意的焦点从词句的形式转移到深层的意义上来,为此我们需要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主动构建话语的逻辑表征。
无论记叙还是论述,我们都可以利用总体的脉络把零散的细节串联起来,从而显著改善记忆的效率,如同我们增加记忆的容量一样。
在很大程度上,交传笔记就是在理解话语的同时把思维脉络记录在纸上,为后来的重新表达提供回忆的线索。
毋庸置疑,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有极限的。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遗忘常常不是因为记忆系统“装不下了”,而是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信息“装在哪儿”了。
这意味着,在发生遗忘的时候,我们的记忆系统里可能还保留着细节的痕迹,但是由于缺乏提取信息的线索,结果造成记忆提取的失败。
在口译实践中,我们发现大脑对于话语细节的记忆容量其实非常可观,但是对于逻辑线索的保持能力相对有限。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笔记保存话语的总体逻辑以及少量的抽象细节。
经过正规的训练,译员可以利用非常简练的笔记记忆并且传达10分钟甚至更长的连续讲话。
根据上述策略,交传笔记包括以下内容:信息要点•事件场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5w1h原则)……•交流信息:谁在说?对谁说?发言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我们把人际交流比作一幕戏剧,那么交传笔记需要还原并且记录演出的脚本。
重要的是,译员需要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参与事件的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而绝不能简单记录人物口中的台词。
译员应当用导演的眼光审视一切,不能仅仅充当一名场记。
逻辑连贯•列举/递进: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原因/目的:因为,所以,从而,……•假设/条件:如果,只要,一旦,……•转折/让步:虽然,但是,尽管,……我们的语言中充满了这样的关联词语,并且在不同民族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共性。
可以想见,话语逻辑的连贯衔接反映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因此译员的理解过程包括逻辑推理的层面,有关线索应当保留在交传笔记当中。
容易遗忘的细节•数字•专有名词•技术术语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抽象符号之所以容易遗忘,主要是因为它们意义太过单纯,无法与整体脉络进行整合。
的确,译员可以利用笔记保存这些细节。
然而正如上一章所述,译员首要的任务是对抽象符号进行必要的诠释,知道符号所指何物比记忆符号抽象细节更为重要。
3.如何记?对于同一段话语,不同的人可以整理出不同的逻辑,并且各有自己的记忆重点。
因此交传笔记并不存在唯一标准的方式,每个译员都能建立自己独特的笔记体系。
不过从口译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大的原则。
工具许多职业译员采用垂直翻页的笔记本,一般以A5幅面大小(14.8cm x21cm)的居多。
如果大家看看本章中的笔记范例,就能理解这样选择的意义。
交传笔记中的逻辑脉络以纵向延伸,所以窄型的本子可以在一页上记录较多的逻辑内容。
译员一般先只在每页的正面记录,记到本子最后再翻过来用,因而垂直翻页的本子比较方便。
有时译员手头没有专用的笔记本,不得不使用零散的纸张。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需要注意在每页笔记上标明顺序,否则工作时间长了难免弄乱。
在学习口译的过程中,我们对本子的消耗很大。
出于经济和环保考虑,我们可以把用过一面的A4复印纸一切为二,这样正好相当于A5,然后用订书机垂直订好,同样非常好用。
也许为了节约空间,有些译员喜欢把笔记分为两栏,甚至一些翻译机构专门定制了中间有分隔线的笔记本。
是否分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其实即使整页记录也未必浪费纸张。
数量交传笔记的一个秘诀是“越少越好”,当然这不是为了省纸,更重要的是笔记只是辅助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过于详细的笔记势必分散理解的精力。
如果理解与笔记两种任务出现矛盾,首先应当放弃笔记而保证理解。
评价笔记的终极指标是唯一的——翻译的质量。
如果意义传达失败了,那么笔记再过精致也毫无价值。
我们除了用简略的方式记录话语的逻辑脉络之外,对于各个句子一般只需记录其主干,不必总是主、谓、宾俱全。
有时只要记录主语、宾语,相应的谓语自然而然就能回忆起来。
有时发言人讲话速度过快,我们可能无法一一写下他列举的内容,这时只要快速划上几道横线,记录此处提过几项内容,此后全凭回忆也许可以把主要内容还原出来。
语言鉴于理解在交传笔记中的核心地位,一般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译语记录。
换言之,译员在倾听原语的同时就开始准备译语的表达,或者说译员根据译语表达的需要积极地梳理原语的意义。
正如上一章所述,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的重合有助于意义传达的自我监控以及参与交流的现场意识。
可以想见,这也为未来的同声传译训练埋下了伏笔。
不过,中文由于其特性也许构成了一个例外。
如果我们假设从原语的听力理解到译语的重新表达之间存在某种超语言的意义过程,就是说某些意义可以脱离特定语言形式而存在,那么与西文的表音文字相比,中文的表意文字充满丰富的意向,更加接近超语言的意义形式。
因此,汉字是中文译员的宝贵工具,在中外双向互译里都可以发挥表意作用。
组织既然交传笔记在数量上“越少越好”,那么我们在笔记页面上可以充分拉开间距。
初学笔记不用担心浪费纸张,其实只要控制好笔记的总量,每页记得再稀疏也不至于迅速把本子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