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重难点:1.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热带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研究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结合黄土高原的区域特点,分析黄上高原脆弱的环境和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学习课时:2学习流程一:构建知识体系或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一森林生态效益与分布1.森林的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其作用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此外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环保功效。
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世界森林分布现状(1)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2)原始森林的分布: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3.森林的破坏(1)破坏森林引发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世界森林面积减少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考点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的分布(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15~20°NS。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说明: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②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③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④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点解读1.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目前的主要分布地区;2.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及其全球环境效应;3.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及原因;4.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具体内容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5.雨林的前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知识清单1.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作用——“大自然的________”。
生态作用:________、稳定大气成分、________、保持水土,以及繁衍________和维护________等。
环保功效:________、美化环境、________、防风固沙等。
(2)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森林破坏的负面影响概况: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________,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________和热带雨林地区。
森林破坏带来的影响:全球________失调、________恶化、自然灾害频发、________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雨林的分布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________。
地区分布:________地区、非洲________流域和南美洲________流域。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________,维护全球________。
“地球之肺”通过________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________平衡,促进全球________、调节全球________。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上繁衍________最多、保护时间________的场所。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优势气候:全年高温________→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________为主的________群落。
自然生态:雨林________强烈、________旺盛、生物生长________→群落生产力高。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土壤一般很________,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_______,________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热点提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1.世界主要森林的分布及其作用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4.雨林的开发及其影响【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例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和。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不断形成的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
(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作用增强,导致,没有了树木,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灭绝等严重问题。
(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
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会使其他资源及其发生变化。
(5)因此,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必须全面分析资源的结构与功能,综合平衡,既发挥功能,又使资源正常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热带雨林地区生物、气候、水、土壤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关系,反映陆地自然资源的整体特征。
做题时联系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1)图中右侧是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挡住太阳光,使土壤免受烈日暴晒和暴雨之间地冲刷;(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枯枝落叶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3)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使淋溶作用更加明显,水土流失严重;(4)(5)这两问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理解。
【答案】(1)暴雨冲刷烈日暴晒(2)枯枝落叶不断更新(3)淋溶土壤侵蚀枯枝落叶物种(4)整体环境(5)整体整体【例题】读原始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2)请回答出图甲中农民的疑问:。
(3)分析这种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