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养成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18
家长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就是习惯培养》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家庭,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牵手家庭教育,引领教育方向,增强教育合力,优化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家长理解并掌握习惯培养与矫正的五个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谈话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揭示主题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说到底,是习惯主宰着你,主宰着你的人生。
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1、案例引发思考案例: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
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发出叮叮冬冬的声音。
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
结果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
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了量杯。
这个实验证明,跳蚤会为了适应环境,不愿改变习性,宁愿降低才能、封闭潜能去适应。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作何感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2、家长畅谈感想3、小结引出主题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非常精辟:“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幻灯片显示标题)二、孩子从小应养成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就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可以说,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一个人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能够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习惯越自然越好,水平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
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逐步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逐步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逐步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4月23日下午3点,青年教育专家林格(blog)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开展三期系列讲座,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探讨网友们关心的教育问题,解答网友们的教育疑问。
以下为聊天实录:精彩语录:孩子在整个学校最集中的就是在课堂,课堂看上去都一样,但是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别大了,我们课题组用三四年时间创建了阶梯式法,现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事件性,共有五个级别。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blog)。
今天我们请到的林格老师给我们进行第三讲,还是谈教育,我们今天第三讲的主题可能就是怎么样来操作,把这个孩子教育好了,我想很多家长是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甚至于很多孩子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一开始请教老师头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林格:可以先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学习?我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学习就是不断地自我更新。
就跟知了褪壳一样,你知道知了春末的时候从地里爬出来,爬到树上要把壳褪掉,获得自由,有一点痛也有一点难,但是一定要挣脱原来旧的东西,获得新的自我,这个是学习的本质。
不管是现在我们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程上的学习,还是生活当中的学习,其实它的本质是自我更新。
在养成教育这个理念和实践体系里面,我们始终认为要完成两个使命,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更新的终身的学习习惯,进而把这个人从被动的学习引导到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我觉得养成教育的第一个使命。
第二个使命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品质,从行为习惯着手,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最终达到他健全的人格和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这是养成教育的两个使命。
所以我经常讲,养成教育,本来是一个德育的范畴,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把学习这个问题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我们很清楚,如果学习不好,孩子做了也没有信心,因为孩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所以即使养成德育上的要求,也是我们怎么把德育贯穿到学生的这种学习的生活当中去,所以我认为确实应该抓好学习。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李海燕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
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要让学生养成那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准备习惯。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利用课前或课间十分钟把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具和家校联系本整齐地摆放在课桌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上课铃一响班长领背古诗或常用偏旁部首。
2、小干部负责检查,对按要求准备的孩子在家校联系本上加盖“守纪律”的小印章。
3、对于动作慢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小干部提前提醒他们做好准备,以保证课前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二、良好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
1、写字课上我们向学生提出要求,只要提笔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楚、结构合理、美观大方。
2、通过开展活动激发他们想写好字的欲望,把优秀作业展览在文化走廊并定期更换,这些优秀作业吸引了多少孩子羡慕的眼光,吸引了多少孩子驻足欣赏、并努力搜寻着自己作业的影子.也比较着自己与优秀作业的差距。
3、通过老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练习,对写字工整的作业加盖“书写工整”的印章,既正确又字体工整的作业加盖“作业真漂亮”的印章来鼓励,得够五个“作业真漂亮”就在“作业评比勇攀高峰榜”上登一格。
课余时间你总可以看到很多有心的孩子在作业评比榜前欣喜地数着、比着……成功的喜悦写满小脸儿。
3、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今年的孩子多数是属猴的,更是活泼爱动,为了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的好习惯,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金耳朵”小印章的作用,对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及时鼓励奖一枚“金耳朵”这对孩子来说可谓是最高的奖赏了,其他孩子见状后纷纷效仿,课堂秩序马上好转.四、阅读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关鸿羽教授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前阶段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到北师大学习一行,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普教研究所副所长关鸿羽教授的讲座《教育就要培养习惯》后,感想颇多,深深地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地重要性。
一、养成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关鸿羽教授认为,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
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
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改变,因此教育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阐述。
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人类认知和思考的主体活动之一,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而学习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包括兴趣爱好、主动学习、反思思考、有效管理时间、坚持到底等学习方法。
其中,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只有兴趣才能持久地学下去。
鼓励学生多学多看,多分析和思考,多实践和改进。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育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培养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生活的习惯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饮食、锻炼、休息、卫生、安全等方面。
其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少吃零食和高热量食品,培养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和休息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和休息对身心的好处,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培养社会的习惯社会交往和沟通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这也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社会习惯和规范。
因此,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习惯。
这包括礼仪、合作、团队精神、诚信、公益、关爱等方面。
其中,培养诚信的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诚信和信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意识,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公益和关爱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方面外,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
第三讲教育即培养习惯【教学目的】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磨蹭的问题,上课做小动作感到头疼,抱怨不断。
本课题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上课做小动作、做事磨蹭等不良习惯的原意及办法,最终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做事磨蹭、上课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案例分析法,互助探究法。
【教具】电子表【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师:今天由我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孩子习惯的养成问题,首先请家长做个游戏创设情境:游戏规则:家长坐在凳子上不能动,谁先动谁就输。
五分钟内就有50%家长开始乱动,多数家长感叹:大人坐不住更何况孩子!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磨蹭的问题,上课做小动作感到头疼,孩子做事磨蹭,上课做小动作一方面受父母的影响,另一方面孩子没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终生受益,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情景子凹陷上课总爱讲话家长会后,妈妈铁青着脸回到家中。
妈妈严厉的对儿子说:“为什么上课不守纪律?和同桌说话?”儿子不敢看妈妈。
妈妈:“老师今天第一个就点你的名字,把妈妈的脸都丢尽了,气死我了!”儿子:“……”妈妈:“老师说你上课总和前后左右的人说话,同学们都守纪律你就不行?”儿子:“老师讲的没意思……”妈妈:“你再不把毛病改了我就不开家长会了”儿子耷拉着脑袋进了房间。
感受分享师:刚才做了游戏听了故事,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交流一下。
游戏中体验到了什么?游戏与习惯有关吗?您能理解刚上学的孩子坐不住的感觉吗?您怎么看待孩子磨蹭、爱做小动作的表现?你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您认为习惯如何养成?会受哪些影响?结合讨论老师总结孩子上课做小动作、做事磨蹭,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因缺少时间观念。
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并不理解时间的概念,不知道如何抓紧时间,所以比较贪玩。
自制力差。
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龄越小,自控制力越差,所以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可知学习方法于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过分督促孩子是不妥当的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
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
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
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为什么呢?1.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
比如孩子玩得久了,家长可以说:“你准备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提醒孩子学习要自己安排,如果家长每天老是命令说:“该做作业了,不要玩了!”这就使孩子没有了主动。
2.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
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
家长的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紧张,无法获得宽松宁静,影响学习。
做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过分督促,提出要求,就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养成习惯不在于每天催促,而是要求每天做到。
有的家长不停地催促:“起来起业!快点,快点!”孩子越拖拉、越被动。
有的家长做得很不错,告诉孩子每天必须做到按是时睡觉和按时起床,别的暂时不要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的重要。
之后,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非常坚决、简单地说:“必须做到。
”不许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
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主动能力得到很多的发展。
总之,家长的督促要着眼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差,往往不是因为督促太少,而是因为督促过分,使孩子失去了主动性造成的。
二、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大脑活动,需要适宜的气氛。
这种良好气氛是保证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话题09-06 20:59这是一个尽人皆知并不新鲜的话题,但却有着现实的意义。
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卢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叶圣陶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这些名人的的语言都表明了习惯之对于人和教育对培养习惯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这东西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具体知识之外的习惯。
这习惯不外乎有三种: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
思维习惯体现的是人的智力水平,创新能力;行为习惯是体现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和个性作风;而道德习惯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如果这三种习惯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则应该可以说其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好的习惯如何培养?我想要具备两条。
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用人格去影响人格,形成人格。
二是教师一定要树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习惯培养服务的意识。
变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包括学习知识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习惯养成。
引导学生形成习惯最忌讳的就是只有语言说教,没有行为矫正。
实践中很多老师把学生习惯培养当成一次次孤立空洞的思想教育来做,而对学生具体行为关注不够,在客观上形成对学生坏习惯的纵容,当然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