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功能分析_以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07.29 KB
- 文档页数:5
国内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研究综述摘要:RBD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在许多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外及国内RBD研究现状。
从RBD的概念及比较等五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旅游界对RBD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作者提出了RBD的研究更应该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合理规划,并加强城市不同领域的合作;注重RBD的管理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等建议。
关键词:游憩商业区,(RBD)研究现状,研究建议Abstract: RBD has as an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urban functional areas in many urban planning i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RBD research status. From the concept of comparison and RBD in five aspect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RBD deficienci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hould be from the more RBD consumer Angle,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strengthen the city different fields of cooper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research RBD, pioneering research new field and so on.Keywords: leisure business district, (RBD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suggests一RBD的概念研究(一)RBD的定义RBD是英语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的缩写,翻译成“游憩商业区”,也有学者译为“旅游商业区”或“休闲商务区”。
《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游憩涉入相关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休闲游憩功能日益凸显。
游憩涉入作为衡量个体在游憩活动中参与程度和体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中游憩涉入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集散交通、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广场的休闲游憩功能愈发凸显。
游憩涉入是指个体在游憩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质量,包括游憩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深度和满意度等方面。
因此,研究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中游憩涉入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广场的使用效率和品质,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需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和游憩涉入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其次,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中游憩涉入的相关数据。
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游憩涉入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四、研究结果1. 游憩涉入的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广场休闲游憩空间中游憩涉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场的物理环境,包括广场的布局、绿化、照明、座椅等设施;二是广场的社会环境,包括广场的文化氛围、活动多样性、人际交往等;三是游客的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
2. 游憩涉入的程度和体验质量研究发现,游客的游憩涉入程度和体验质量与广场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为:布局合理的广场、绿化丰富的环境、舒适的照明和座椅等设施能够吸引游客停留和游玩,增加游憩涉入的程度;而文化氛围浓郁、活动多样、人际交往良好的广场则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提升游憩体验质量。
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旅游形象策划
刘水良;吴吉林;徐颂军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2005(017)002
【摘要】商业步行街是当今城市旅游购物和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广州市北京路是广州历史和现代有名的商业街之一,也是广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为了更好地包装广州市北京路的旅游形象,在详细分析其旅游文脉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企业识别系统的相关理论,对该区旅游形象MI、BI、Ⅵ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策划.认为广州市北京路应突出"岭南第一街"的特点,对步行街的企业行为系统、市民行为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和规范,并改善现有的视觉景观和视觉标志,着力塑造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形象.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刘水良;吴吉林;徐颂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广州市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 [J], 彭羽
2.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以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为例 [J], 郝虹琳
3.从“历史文化”和“个性”角度看户外广告--以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户外广告为例 [J], 刘海蕾
4.历史文化步行街区更新实践
——以广州市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改造为例 [J], 朱颖;袁学松;庄智刚;林仲杰;周志清5.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功能分析——以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为例[J], 方远平;朱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 Conceptual Model of Expectancy Disparity Theory:A Case Study on Visitors' Satisfaction of Beijing Road Business District in Guangzhou 作者: 刘俊[1];马风华[2];苗学玲[1]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出版物刊名: 旅游学刊
页码: 14-19页
主题词: 期望差异概念模型;满意度;北京路
摘要:北京路步行商业区是广州城市游憩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期望差异模型对北京路步行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顾客对北京路步行街的感知实绩低于期望,对北京路购物功能的满意度较高,娱乐休闲满意度稍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期望差异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新的期望差异概念模型.新的概念模型显示,服务实绩对于顾客的满意度具有决定作用.。
目录:一、调研背景 (1)1.1 主题设定 (1)1.2 调研目的 (1)1.3 区域简介 (1)二、调研方法 (2)2.1 观察法 (2)2.2 问卷法 (2)三、调研记录与分析 (3)3.1 空间注记 (3)3.2 路径分析 (5)3.3 行为记录 (7)3.4 频率分析 (9)3.5 分析总结 (10)四、改进建议 (11)4.1 布点位置 (11)1)适宜布点位置 (11)2)不适宜布点位置 (12)3)机动布点位置 (12)4.2布点调整方式 (13)4.3座位改进形式 (13)参考文献 (13)附录 (14)问卷 (14)问卷数据统计 (15)走走停停——北京路步行街步行停留行为及休憩系统调研一 调研背景: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规划提倡以人为本,研究人的行为对其空间设计举足轻重。
走走停停,步行与停留构成了人在其中的两大活动。
这些活动发生在每一处角落,相互穿插,丰富而有趣,为步行街空间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商业带来人气与价值。
1.1 主题设定调研步行街行人的步行与停留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步行街休憩系统,构成我们的调研主题。
设定该主题的原因:z 调研前期,我们对步行街各种行为进行了观察统计,得出休憩行为受到多数行人的关注,发生频率高,人们对休憩设施的设置较为重视,所以休憩系统的研究对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z 休憩行为往往结合其它行为(如等候、观看、饮食、购物等)同时发生,共同构成步行街步行与停留行为,从步行与停留行为层面出发研究休憩,逻辑性强,并具有全面综合性,对休憩设施与整体步行街设计的结合举足轻重。
z 休憩系统构成步行街空间形态的一部分,其研究对促进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增添商业价值、提升整体人气度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设定这一主题,选择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展开了较全面的实际调研。
1.2 调研目的z 通过资料查阅与现场调研,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数据,进一步理解商业步行街行人的行为构成与特征;z 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利用,通过对步行街行人主观行为的研究得出对休憩系统研究的客观结论; z 从专业角度对商业步行街休憩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广州北京路-文明路商业状况调查报告一、文明路-北京路至文德路段业态数据分析文明路-北京路至文德路段(以下简称文明路)全长约331米,共约91户门店分布其中。
其中2家大厦暂未投入使用,6家门店正进行门店转让。
经过调查,文明路店铺业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主要店铺类型频数如下细分类型频数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文明路上的店铺类型比较齐全,从服饰到娱乐配套,在331米的街道上种类相对比较齐全,但各业态数量分布不均,从分类上说,目前文明路商圈的经营品种有类似普通商业街的特点,就是以服饰为主,平均占了40%以上,然后搭配着鞋类、日用品类及百货类等品种进行经营。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的商业业态中,顾客消费群对衣服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是最强的,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服饰店。
经营的服装大多属于中低档次,专卖店性质的门店也比较少,高端品牌非常少。
其他如特色小吃店、清吧、电影院等休闲娱乐配套数量则较少,造成了除购物行为外其它休闲娱乐方面的相对缺乏,现阶段仅仅能满足消费人群的购物需要,但不利于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消费群。
根据消费心理学原理,当人反复进行某种方式相同的行为时,很容易会产生定疲倦和厌烦。
当购物者在文明路反复观看或选购样式种类相似的物品时,他们很容易会感到困倦和乏味,文明路缺乏一些让购物者感官刺激或休息的店铺---即娱乐休闲式的店铺、电影院、电子游戏中心、健身中心等,这必然导致客流停留在文明路的时间减少。
主要店铺类型与店铺面积交叉分布:数据比例如下图所示:各类型店铺面积离散数据如下图数据反映在文明路上各种面积的店铺都有,从十平米以下的小铺到上百平米的各业态门店排列在文明路上,这一点尤其可以在类型与面积交叉分布图的服饰类店铺数据看得比较清楚。
此外,在小型专业市场方面,文明路上有两个小型的批发市场,金宫商场和女人街服装市场,开发商主要将里面的空间进行适当的间隔,然后分租出去给小租户,打造成一个小的主题市场,保持商品的档次、价格在同一水平线上。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类型
一、功能
广义来讲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表述应该是具备可以满足休闲和旅游的动机,涵盖了休闲和旅游所需的一切功能。
狭义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则上述广义功能的具体化。
包括:
1、商品销售为核心的逛街模式
2、餐厅饭馆为主体的餐类模式
3、酒吧演艺歌厅KTV为主的夜生活模式
4、康体健身洗浴按摩为主的修身模式
5、工艺土特产工坊为主的游客观光购物模式
6、综合购物与休闲服务的集成模式
二、类型
有了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功能的注解,在下面的研究中主要有可以将RBD进行新的分类: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shopping mall)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上述的分类其实已经不太符合实际的规划发展了,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RBD的类型分类开始逐步的模糊了。
现在本人认为更准备的RBD,要包括这4种分类的综合。
三、城市游憩商业区建设必要性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社会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双休日和国家公共假日制度的实施,使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得到大幅度的延长。
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游憩休闲作为使用闲暇时间的方式。
由于城市功能的变化, 生产空间将逐渐边缘化、郊区化, 而休闲空间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空间、服务空间、消费空间则趋向城市中心化。
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作为主要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其中心商业街亦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有课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发达的经济必然带动的是休闲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即游憩需求旺盛。
所以,经济和思想都需要一个新的城市游憩休闲中心出现。
一、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基本概况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是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商业街区,长约1500米,北起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南至大新路。
该商业步行街汇集了如广州百货大厦等大中型百货广场,还拥有大量服装鞋帽的品牌店铺、文娱设施、特色餐饮店铺等。
此外,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周边区域留存了大量文化古迹,诸如秦代番禺城、大佛寺等,这些都是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见证。
总之,北京路不仅是国内最著名的商业街道之一,也是广州绵延千年的标志之一,见证着广州城市的发展历程[1]。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给传统商品零售业态带来很大的冲击,商业步行街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如何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主动求变创新,成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广州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视觉形象现状分析(一)广告视觉形象混乱由于商户及店铺品牌不断增多,北京路商圈逐渐出现了数量繁多的户外广告牌。
这些广告牌排列杂乱,呈现出无序的堆叠状态。
而且街区内的部分店铺为了吸引顾客,不断地为店铺外观增添现代化的装饰元素,这些装饰与街区的整体历史风貌大相径庭。
此外,步行街公共开放空间缺乏标志性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视觉形象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二)“千街一面”的视觉形象呈现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导致与国内其他商业步行街存在大同小异、“千街一面”的现象。
街区内的商户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失去独特性,与广州城中心最繁华的时尚购物区的定位不甚匹配,难以给游客或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
(三)骑楼建筑特色弱化随着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发展的文化主题日渐模糊,极具岭南风味的“骑楼街”无法与周边环境产生视觉的秩序性和关联性。
一方面,许多年久失修的传统骑楼建筑外立面破旧,逐渐沦为商业背景;另一方面,商户为了争取更大的展示面,经常对骑楼建筑进行破坏性的改造利用[2]。
整个街区内的骑楼建筑和多层的新旧建筑交错,难以体现“千年商都”的历史文化风貌。
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旅游商业区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商业区的数量不断增多,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商业区内部的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差异逐渐显露,而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则成为商业区是否能够获得商铺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指标。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各种商业区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王府井商业区、三里屯商业区等,其涵盖了众多的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形式的商业电商业。
因此,对于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个商业区的发展水平,探究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以北京市的商业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顾客满意度情况,并为商业区提供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 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评估方法研究:评估指标的构建、数据采集方法的选取等。
2. 北京市主要商业区顾客满意度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对王府井商业区、三里屯商业区等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其顾客满意度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3. 提升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的策略探究:根据所得调查数据,提出提升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的策略建议,并进行讨论。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到城市旅游商业区顾客满意度的评估方法、相关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主要商业区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商业区环境、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并通过数据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深度访谈法: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与商业区内的消费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商业区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对商业区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 研究从评估指标构建、数据采集方法的选取等各个方面来评估城市旅游商业区的顾客满意度。
3北京路步行街商业空间组织分析、历史文化沿革简析,典型店面设计分析第一篇:3北京路步行街商业空间组织分析、历史文化沿革简析,典型店面设计分析北京路步行街商业空间组织分析、历史文化沿革简析,典型店面设计分析商业街是整洁、优美、文明的购物、休闲、餐饮、娱乐场所,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旅游形象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人本原则:为人提供轻松,舒适购物环境、独具特色的步行购物;着力挖掘北京路老街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营造出人文环境。
②整体原则:强调商业街的完整性,统一协调各空间环境及历史时期建筑风格规划整条街道。
③文化原则:以重塑岭南第一商业步行街为目标,综合运用进行经营、管理和宣传。
(2)北京路步行街的整体功能定位是融旅游、观光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的步行街,具体来说如下:①岭南第一商业中心步行街——规模大、标准高、特色突出。
②传统商业文化的载体——广州商业文化发展的活教材。
③城市形象窗口——代表广州城市历史,象征城市历史文化品格,负载城市价值和精神情感归宿。
④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受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容器——体验式场所。
商品销售是步行街中最普遍的行为,它是商品本身的艺术特点、店面装饰、营业员气质和目标顾客四者的有机结合,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
企业在提供上述服务时,应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购买习惯,充分考虑到现阶段顾客在进入步行街购物、观光、游玩时所追求的舒缓闲适、受尊重、少干扰的心理趋势和价值取向,在有意无意之间吸引顾客,在有声无声之中激发顾客购买欲望。
旅游视觉景观构建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街道建筑:主要是单体建筑、区域性改造、基础设施等,如打通或开通北京路周边有关道路,使步行街周边有效地形成回环、整体畅通的交通道路网络,以缓解北京路周边道路交通压力,为实现全线步行创造良好条件。
②商业街广场:目前北京路缺乏大型的广场,应在步行街几个重要的节点部位开辟休闲和绿化广场。
③公共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剧院、青年文化宫、新华书店等设施建设;④灯饰工程:如风格各异的路灯、街灯、商业霓虹灯、大楼轮廓灯、射灯和其他灯饰设施建设,目前北京路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⑤街道雕塑: 全国许多大型步行商业街都有街头雕塑,北京路上暂时还没有,设计雕塑时必须避免趋同化,要体现北京路步行街2000多年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商业内涵,让游客感受历史文化情怀和现代都市情调。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游憩的相关概念,阐明了城市游憩商业区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城市游憩商业区形成的过程和动力机制,对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游憩;城市游憩商业区;形成过程;动力机制;空间结构1.城市游憩城市游憩,是指依托城市(包括市区和郊区),以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人工吸引物为载体进行的游憩活动。
城市游憩在具体的体现形式上与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娱乐活动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
在具体的分类上可以分为如:文化、体育、健身等等。
城市游憩由于其依托城市这一独特的地域空间,从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1城市的游憩功能与城市其他功能联系紧密城市的出现与蓬勃发展和城市拥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城市的功能(亦称城市的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成许多类,不同的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背景,往往在功能上也有不同的侧重。
但其基本功能一般都包括文化、生产、交通和游憩(娱乐)。
城市游憩在体现形式上往往与城市的其他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休闲购物类、工业观光类、历史文化类等等。
因此,发展城市游憩,不能脱离城市的现状凭空设想;同时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求考虑如何体现城市的游憩功能。
而这一点正是以前往往被人所忽视的。
1.2依托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游憩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
在旅游区的开发中,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往往会影响到景区的开发进度,甚至决定景区开发的成败。
道路、水电、接待设施、通讯设施等等基础设施往往要求前期要有数额巨大的投入。
而对于城市游憩业来说,游览地和依托城市是一体的,可以利用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为城市游憩业服务。
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城市游憩业可以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乃至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3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城市游憩根据其设施规模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社区和城区两级游憩设施系统。
北京路---商圈调研分析报告北京路商圈调研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
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这次商圈调研的重点,是了解这样一个有历史笼罩下的商圈的经营和商业特色、状况、优缺点。
根据资料显示:商圈覆盖范围: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为核心,辐及教育路、起义路、中山路、广大路、西湖路、惠福东路、大南路、泰康路。
功能定位: 集购物、旅游、休闲于一体,商业氛围浓厚,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功能配套、完善的高档次商业旅游步行街。
商圈现状: 客流量:平日约30万人/天,节假日约70万人/天。
营业状况:50~60亿/年。
一线路段:北京路步行街(惠福路路口—中山四路路口)、北京南路(惠福东路口—文明路路口)2000~3000元/㎡(北京路银座旁:2100元/ ㎡,200 ㎡)二线路段:西湖路(大马站路口—北京路)、中山五路、中山四路800~1000元/ ㎡(中山五路五月花广场首层临街铺:800元/ ㎡)三线路段:西湖路(大马站路口—教育路)、惠福东路、文明路、广大路、北京北路、北京南路(文明路路口—万福路路口)、吉祥路、教育路300~500元/ ㎡(文明路工人文化宫对面350元/ ㎡ ,200 ㎡)四线路段:其余路段备注:以上面积均为实用面积经过沿线观察后整理出一个包含了主要商场的手绘简图,也作为这次商圈内重点商场调查的指引。
(见下图):看法:北京路商圈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也暴露了其若干问题:(一)商业功能单一、辐射能力不强。
⾛⾛停停---北京路步⾏街步⾏停留⾏为及休憩座椅调研⽬录:⼀、调研背景 (1)1.1 主题设定 (1)1.2 调研⽬的 (1)1.3 区域简介 (1)⼆、调研⽅法 (2)2.1 观察法 (2)2.2 问卷法 (2)三、调研记录与分析 (3)3.1 空间注记 (3)3.2 路径分析 (5)3.3 ⾏为记录 (7)3.4 频率分析 (9)3.5 分析总结 (10)四、改进建议 (11)4.1 布点位置 (11)1)适宜布点位置 (11)2)不适宜布点位置 (12)3)机动布点位置 (12)4.2布点调整⽅式 (13)4.3座位改进形式 (13)参考⽂献 (13)附录 (14)问卷 (14)问卷数据统计 (15)⾛⾛停停——北京路步⾏街步⾏停留⾏为及休憩系统调研⼀调研背景:商业步⾏街的设计规划提倡以⼈为本,研究⼈的⾏为对其空间设计举⾜轻重。
⾛⾛停停,步⾏与停留构成了⼈在其中的两⼤活动。
这些活动发⽣在每⼀处⾓落,相互穿插,丰富⽽有趣,为步⾏街空间注⼊⽣机与活⼒,为商业带来⼈⽓与价值。
1.1 主题设定调研步⾏街⾏⼈的步⾏与停留⾏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步⾏街休憩系统,构成我们的调研主题。
设定该主题的原因:●调研前期,我们对步⾏街各种⾏为进⾏了观察统计,得出休憩⾏为受到多数⾏⼈的关注,发⽣频率⾼,⼈们对休憩设施的设置较为重视,所以休憩系统的研究对步⾏街的规划设计⼗分重要;●休憩⾏为往往结合其它⾏为(如等候、观看、饮⾷、购物等)同时发⽣,共同构成步⾏街步⾏与停留⾏为,从步⾏与停留⾏为层⾯出发研究休憩,逻辑性强,并具有全⾯综合性,对休憩设施与整体步⾏街设计的结合举⾜轻重。
●休憩系统构成步⾏街空间形态的⼀部分,其研究对促进步⾏街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增添商业价值、提升整体⼈⽓度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设定这⼀主题,选择⼴州北京路商业步⾏街展开了较全⾯的实际调研。
1.2 调研⽬的●通过资料查阅与现场调研,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数据,进⼀步理解商业步⾏街⾏⼈的⾏为构成与特征;●基于多种调研⽅法的综合利⽤,通过对步⾏街⾏⼈主观⾏为的研究得出对休憩系统研究的客观结论;●从专业⾓度对商业步⾏街休憩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