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分类与青铜器的纹样
- 格式:docx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史上最全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建议收藏)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一般来讲,青铜器的主要类别有工具类、武器类、食器类、酒器类、水器类、乐器类以及装饰类等。
尽管如此,仍然无法涵盖全部青铜器品种,如居家使用的灯、炉、车马器等,商品交易中所使用的铸币以及铜版地图、象棋、铜碑等。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
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
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法享受。
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
一,鼎煮食器。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1,商早器商代早期安阳博物馆藏三足,尖足,无盖,双耳2,商中后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3,周、战国中山王鼎战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三足,有盖,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
战国的鼎与同时期大多其他青铜器一样,发色偏黄红,文饰简约。
二,簋(gui,音轨)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青铜簋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也有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在形态、纹饰和意义上都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青铜器造型纹饰作为青铜器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审美价值的元素之一,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以及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详细探讨,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解读与意义、常见青铜器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探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来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发展历程、基本元素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探索其起源、特点及演变,并深入解读造型纹饰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常见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并探讨这些纹饰背后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和社会象征。
最后,文章将总结对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提供参考。
2. 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2.1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约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各类器物,并逐渐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青铜器文化。
而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使用玉石、陶瓷等材料制作工具和容器。
2.2 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最初阶段,青铜器主要以仿生动物形象为主,如兽面纹、龙纹等。
这些仿生动物造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崇拜,并且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技法的提高,青铜器制作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造型风格。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逐渐趋于规整和简洁,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美和谐美。
青铜器纹饰种类、演变(先秦时期)一、青铜器纹饰的种类主要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羽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牛、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牛、羊、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火纹、人物画像等。
二、纹饰的演变和意义1.饕餮纹的演变及意义青铜纹饰最具代表的纹饰演变体现在饕餮这一形象上。
饕餮是一种非常狰狞的兽形头像,从生物学角度很难分辨其原型。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今人有说饕餮是龙的第五子,有说是变形的兽面,有说是蚩尤战黄帝的胜利标志,有说是怪人……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汉字的结构看,饕餮两字都有“食”这个意符,图形纹饰犹如张开的大口,在商、周时期的鼎中,饕餮是最主要的纹饰。
饕餮纹主要出现在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食器上。
饕餮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
饕餮纹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纹饰部位,图案是平面的,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早期没有云雷纹填充,商代中期至周代早期,开始以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整个纹饰出现多层次的光影效果。
饕餮变形可以说是一种重组变形。
它包含浑然整体和部分组合整体两类现象,二者的合一又正好对应了中国上古“和谐”思想的演化——“礼”的思想。
青铜器厚重的材质,体现它的凝重厚实,正好对应了“礼”的庄严齐一;而饕餮形象和猛兽“吃人”也正好暗合了“礼”的一个主要特征:威严。
饕餮纹在青铜器中被大量使用,起初可能是与图腾信仰有关,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先秦时期,其则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威严与主导地位。
因此,饕餮纹在青铜纹饰中的代表性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2.龙纹的演变及意义青铜器纹饰中除了饕餮纹具有代表性外,龙纹也是青铜器主要纹饰之一。
第二章青铜艺术(3学时)(约公元前21世纪——476 年BC)[知识点提示]:(一)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二)青铜器装饰纹样;(三)青铜雕塑;(四)青铜铭文;(五)甲骨文。
[重、难点提示]:重点阐述我国奴隶制社会对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介绍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青铜时代与青铜艺术概况一、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夏代:约BC 21世纪—BC 16世纪先秦商代:BC 16世纪—BC 11世纪西周:约BC 11世纪—BC 771年周代春秋:约BC 770年—BC 476年东周战国:BC 475年—BC 221年二、青铜器在奴隶社会美术中的主导地位:先秦时代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地反映在青铜艺术上。
青铜艺术是继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三、青铜艺术的社会功能:1、青铜器和青铜艺术▲青铜艺术即是指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及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青铜器主要指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铜、锡或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物。
●青铜艺术:从青铜的造型、纹样和铸造技术看,是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和书法艺术等的综合美术体。
●青铜礼器:又称“彝器”,西周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丧葬、朝聘、饮宴、征伐、婚冠的青铜器皿。
指青铜器中的鼎、簋(guǐ)、觚(gū)、豆、钟、镈(bó)等,反映了一套等级差别的礼制,即所谓“藏礼于器”。
●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
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
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
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①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yuè)、镞(zú)(箭头)、铲、凿等;②食器:鼎、鬲(lì)、簋(guǐ)(毁)、豆等;③酒器:爵、角、斝(jiǎ)、觚(gū)、觯(zhì)、尊、卣(yǒu)、盉(hé)、壶、觥(gōng)、罍(léi)、彝和造型作各种鸟兽形者等;④水器:盘、盂等,壶亦用于盛水;⑤乐器:钲(zhēng)、铙(náo)、钟、鼓等;⑥附饰:车饰、马饰、衣带饰等。
青铜器纹样特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纹样特点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从纹样类型、造型特点、图案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纹样类型青铜器的纹样类型主要有几何纹、动植物纹和人物纹三种。
1. 几何纹几何纹是青铜器上最为基础和普遍的一种装饰形式,包括直线、曲线、圆形、方形等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其中直线和曲线是最常见的两种几何图案,如“蛇形”、“鱼鳞”、“缠枝”等。
这些几何图案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 动植物纹动植物纹是青铜器上最为生动活泼和富于表现力的一类装饰图案。
在动物方面,犬、虎、龙等常见于青铜器上;在植物方面,则以花卉和果实为主要表现对象。
这些图案往往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3. 人物纹人物纹是青铜器上最为复杂和难以表现的一种图案形式。
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神、仙、士、民等。
这些图案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
二、造型特点青铜器在制作工艺上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流畅青铜器上的线条通常都非常流畅,富于变化。
这些线条不仅能够体现出青铜器本身的美感,而且还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和意境。
2. 雕刻精细青铜器上的雕刻通常都非常精细,可以清晰地表现出各种图案和纹样。
这些细节之处不仅能够增加青铜器本身的美观度,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
3. 立体感强青铜器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铸造技术,因此其造型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这种立体感不仅能够增加青铜器本身的美观度,而且还能够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到其艺术魅力。
三、图案意义青铜器上的图案和纹样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信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案意义:1. 龙纹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神圣之物。
因此,在青铜器上出现的龙纹往往都具有吉祥、神秘等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一、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商周时期,古人为了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在青铜器上铸造各式各样的纹饰。
纹饰是青铜艺术的主要构成元素,作为青铜器的着装和语言,是青铜器的灵魂。
这些纹饰或简单朴实,或夸张狰狞,或行云流水,或突兀曲折,它反映着不同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有饕餮纹、风鸟纹、龙纹、蟠螭纹、波带纹、窃曲纹、重环纹、蝉纹鱼纹、几何纹等,大致可分为想象动物纹、写实动物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纹等几大类。
1.想象动物纹类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想象动物纹是原始图腾崇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人们为达到某种宗教和礼制的要求,对动物纹进行的变形。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对神灵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祀神灵、取悦神灵、乞求神灵,想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
而青铜器上神秘的纹饰在祭祀时可以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充当了人神沟通的媒介。
饕餮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所占的数量最多,这种纹饰多为牛、羊、虎等动物的集合体,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该纹饰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
兽面纹并不指向任何特定的动物,以角为例,有牛角、羊角、鹿角、龙角、无角等,形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但是一双“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是它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化,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传说,饕餮有首无身,特别贪吃,最后被活活撑死。
宋代人根据这个典故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为饕餮纹,认为有告诚世人做任何事情不要贪得无厌的寓意。
不过饕餮纹这个词限制在“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而许多此类纹饰是带有身体的,所以现在学者们大都使用“兽面纹”这一名称。
凤鸟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群鸟之长,是羽禽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被尊为百鸟之王。
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李飞先生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
李飞先生在多年的编写过程中,尽其所能,注出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纹饰信息,如:年代、纹样形式、原器物出土地点等。
但是仍然有不少无从考证,本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治学态度,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这些青铜器纹样具体内容进行标示,以待来哲,一有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重印出版时予以标示。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谱大约公兀前30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首先发现,把红铜和锡按照适当的配比熔炼到一起,不仅铜的熔点低了许多,更便于冶炼,而且这样炼出来的铜非常坚硬,更适于铸造兵器和其他的生活用具。
此后,世界上几个古文明同步孕育的民族先后发现了这种铜锡合金的青铜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开始大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于是,后人从考古学意义上,把这个与奴隶社会相联系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
古往今来,全世界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大体都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尽管古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间也同样经历了青铜时代,而最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却只出在中国。
青铜器装饰纹样及含义是什么与西方不同,中国青铜器主要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的,,每种青铜器上都会有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含义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装饰纹样及含义,欢迎阅读!青铜器装饰纹样整理1.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
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2.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
与马一起为,龙马精神,吉祥如意龙钩,龙和地虎:望子成龙,龙头出水:神龙出水,大显神威。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3.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4.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5.菊:与松在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寓意象征对照大全6.磐:寓意喜庆7.鹅:羲之爱鹅。
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8.蝉:蝉挂胸前,一鸣惊人。
蝉挂腰间,腰缠万贯。
9.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
10.虾:弯弯顺。
(前进)活力十足,节节高升;(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11.龟:平安龟或长寿龟。
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
带角神龟即长寿龟。
龙龟:长寿,荣归12.猪:财富诸事如意。
寓意龙,汉皇子刘彘的彘意思是猪,也是龙。
13.蟾:蟾与钱的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
蟾咬钱,钱滚钱。
金蟾送宝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
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分。
14.观音:保佑平安,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15.仙鹤:寓意延年益寿。
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
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
与鹿跟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16.灵芝:长寿之意。
17.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祖。
青铜器纹饰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兽面纹类:旧称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
其图案的构造和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2. 龙纹类:包括夔纹和夔龙纹等。
夔纹是一种蜿蜒形体的动物,通常被认为是龙的原型。
夔龙纹则是夔纹的一种变体,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
3. 凤鸟纹类: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
这些鸟纹通常形象鲜明,有的展翅飞翔,有的作回首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各种动物纹样:如马、牛、羊、鸡、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动物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等,都是青铜器动物纹的主体。
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龟、蟾蜍等也常作为装饰元素出现在青铜器上。
5. 火纹类:火纹是青铜器上的一种特殊纹饰,形象地表现了火焰的形态和色彩。
在商周时期,火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因此火纹在青铜器上的出现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6. 各种兽体变形纹类:这种纹饰通常以动物的身体为载体,通过扭曲、变形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变形纹样往往寓意着力量和生命力。
7. 几何纹类:几何纹样是一种抽象的纹饰,通常由直线、曲线、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
这种纹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十分常见,其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图案为青铜器增添了一份优雅和精致。
8. 人物画像类:人物画像在青铜器上较为少见,但也有一些青铜
器上出现了以人物为主题的装饰图案。
这些人物画像通常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以上是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每一种纹饰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充分展示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工艺的高度发展。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1、容器(1)食器:鼎、鬲、簋、敦、豆等。
(2)酒器:爵、角、尊、觥、方彝、卣、瓿、壶、瓶、缶。
(3)水器:盘、鉴、盂、盆、匜。
(4)度量衡器:釜、升、量、衡、尺、权。
2、乐器:铙、钲、錞于、钟、铎、铃、鼓。
3、兵器:戈、矛、铍、戟、钺、刀、剑、弩、镞、盔。
4、工具:斧、锛、凿、削、铲、镰、镢。
5、车马器:辖、轭、轴饰、舆饰、毂饰、衡饰、銮。
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青铜图片1、司母戊大方鼎2、四羊方尊3、长信宫灯4、十五连盏树形灯5、青铜奔马关于邢侯簋的介绍1、邢侯簋的作用: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
2、邢侯簋的形制特征: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
3、邢侯簋的纹饰:腹身饰两两对应的象纹,四垂耳上装饰着精美的兽纹。
4、邢侯簋的铭文:有铭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荣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
拜稽首,鲁天子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
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5、邢侯簋的历史:1921年间盗墓者在邢台的邢侯墓中盗得,卖到河南洛阳文物市场后,被当时英国籍的希腊巨富尤莫伐拉斯购得,由于对我国历史的不了解,他都不知道自己得到的竟是中国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回到英国后他便把邢侯簋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并一直在该博物馆保存至今。
介绍完了那么多的古代青铜器。
我们来说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之纹饰: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青铜器的种类及纹样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特别有趣的青铜器。
先来说说青铜器的种类吧。
有一种青铜器叫鼎,它就像一个大大的锅,不过可别小瞧这个“锅”哦。
在古代,鼎可重要啦。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就铸造了九个大鼎,这九个鼎代表着天下九州,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呢。
后来的皇帝、诸侯都很看重鼎,谁要是拥有大鼎,就表示他很厉害,能管很多地方。
鼎除了有这种象征意义,还可以用来煮肉。
想象一下,古代的人们在大鼎里煮着肥肥的肉,那场面多热闹。
还有尊,尊是用来盛酒的。
它的样子就像一个有着大肚皮的瓶子,有的尊上面还雕刻着很美的图案。
在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或者宴会上,尊里装满了酒,人们就从尊里把酒倒出来,敬天地、敬祖先或者招待客人。
簋也是青铜器的一种,它和鼎有点像,不过簋是用来装饭的。
在古代的贵族家庭里,吃饭的时候鼎和簋都是配套使用的。
再来说说青铜器的纹样。
有一种纹样叫饕餮纹,这个饕餮纹可吓人啦。
饕餮是一种很贪吃的怪物,它的样子被刻在青铜器上。
饕餮纹的眼睛大大的,就像铜铃一样,嘴巴张得很大,好像要把所有东西都吞下去似的。
看着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就好像能听到它发出的吼声呢。
还有云雷纹,这种纹样就像一朵朵云彩和一道道闪电。
它们弯弯绕绕地排列在青铜器上,就像是天空中的云彩在飘动,闪电在闪烁。
云雷纹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它能让青铜器看起来更加神秘。
蝉纹也很有趣呢。
蝉在古代是一种很有象征意义的小昆虫。
人们觉得蝉虽然小小的,但是它的生命力很顽强。
它会从土里钻出来,然后爬上树,脱壳变成漂亮的蝉。
所以把蝉纹刻在青铜器上,也许是希望像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吧。
青铜器上的这些种类和纹样是不是很有趣呀?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窗口,让我们能看到古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想法呢。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与礼制礼器
1.
它们是商、周
时期的青铜炊
煮器兼盛食器,
用于主食和肉
也是祭祀中
牺首鼎
◎炊煮器/春秋晚期1982年安徽怀宁杨家牌
出土高38厘米口径21厘米/怀宁县文物管
理所藏●
首。
此鼎造型若牺背驮鼎
而生动。
鼎后部有尾
虽承圆鼎形制
更富生气
小动物
●
春秋中至晚期偏早
带为群舒等民族所居
颇有民族特色
最初应由鼎演变
始
行用於商周時期作烹煮食物饮
器用。
其形似鼎,
而
加熱。
多用来煮唇边加厚
腹袋状
状空足。
口沿上端立环形耳
至腹有鋬
形角兽面纹
皆饰连珠纹。
袋状腹
纹
条纹粗犷
匀而薄。
在商代前期
器最为精致。
蒸食器。
全器分为上下两个
是甑鬲结
食器。
多为圆形、
少数为方形。
甗的主要用途是蒸饭。
商代早期开始
但并不广泛。
到
青铜甗为数渐多。
又出现方甗。
西周
绝大多数的甗都是浑体
春秋早期以
开始广泛使用分体甗。
甗主要是供日用,
与鼎、簋、盘、
使
伯甗
◎炊煮器/西周早期1976年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
西周墓葬出土通高39厘米,耳高6.2厘米,口径26
厘米,腹深22.5厘米,重5.1千克1976年陕西省宝
鸡市竹园沟西周墓葬出土
这
连体
口
部分裆
底有铜箅
壁环接
字镂孔及提钮。
甑
腹
棱为中心
三组饕餮纹
部有乳状圆涡纹。
鬲
餮面
形尖角
状甚狰狞。
甗底烟
炱极厚
用的遗痕。
腹内壁
有铭文一行四字
“
彝
这
的“白” , 就是“
伯” , 是西周早期
国的一代国君。
2.食器
青铜簋出现在商
代早期,但数量
较少,商晚期逐
渐增加。
商周时
期,簋是重要的
礼器。
特别是在
西周时代,它和
列鼎制度一样,
在祭祀和宴飨时
以偶数组合与奇
数的列鼎配合使
◎食器/西周高14.1厘米;口径18.5厘米;
腹径19.8厘米西
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
文献中
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
亦
可盛水或冰。
盂大约发明于
最
早的盂为陶制
出
,
盛行于西周中
至春秋中
,
为青铜鉴所取
代。
汉代的盂
则变为另一种
多小而浅
质地也多有
并从食器
成为一
如水
【甲】
【乙】
环带纹盂
◎食器/西周晚期1958年元月陕西省扶风县齐家
村东南青铜器窖藏出土
甲:通高40.5厘米,口径55.8厘米,腹深31.5厘米,两器形制、纹饰相同
差别较大。
圆形敞口
足。
口沿下有两对器耳
出器口
衔环耳。
颈部及圈足饰窃曲纹
饰环带纹。
这
然
见的形式
量壮硕
中较为罕见。
花纹装饰也极具特色流
雕般高出器表
人以沉稳、高贵的感觉。
古器具。
亦写。
多用作盛黍、稷等饭食。
现所见的簠为青
方
四
有盖。
器与盖形状、大
上下对称。
盖可却置使用。
器盖相
打开
食器。
簠在西周
流行到青
期
器之一,青铜礼器组
重要的地位。
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
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完全绝迹。
豆是盛放食物的
饮食、祭祀礼仪使作量器使用。
豆原在晚青渐礼豆的使用常以偶表示奴隶主贵族身鼎俎奇的说昭公三年》记载齐国、釜、钟等量器。
豆今
周生豆
◎食器/西周中期 1978年陕西省宝鸡县西高泉村春秋墓葬出土 通高19.5厘米,盘径14.8厘米,盘深4厘米,重3.275千克
周型。
浅盘、假腹、束腰、高足。
盘腹饰圆涡纹饰垂鳞纹周凸箍。
盘内底铸有铭文作尊豆室。
供了西周晚期一件自名为标准器。
既是一件实用器件制作精致、装饰品。
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六升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
斝 尊
青铜器的纹样
饕餮纹
云雷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