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对蔬菜的危害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袋化肥多少千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不同种类化肥的重量各不相同,有仅几克的微量元素肥料,也有几十千克的复合肥料,而且具体重量一般在包装袋上都有标明。
化肥使用过度,会导致人体吸收到较多的硝酸盐,然后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产生毒害。
一、一袋化肥多少千克
1、一袋化肥的重量取决于肥料的种类以及用户的需求,上到5g 的微肥,下到50-65kg的复合肥。
2、如果是一般的复合肥,一般一袋重50kg左右;如果是高氮型的肥料,一般一袋重40kg左右;如果是那种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只有10-20kg,像钼肥这种单一微量元素肥料,1包甚至只有2g左右。
3、同一种化肥,比如尿素,都会因为客户的需求,制作出不同规格的化肥,并不会固定一个重量不变,而且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具体重量都会在包装袋上标明。
4、如果是50kg的包装袋,单袋包装的重量允许范围为
50.05-50.25kg;如果是40kg的包装袋,单袋包装的重量允许范围为
40.05-40.25kg。
二、化肥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大量使用化肥,使得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迅速增加,如果人体大量进食这种蔬菜,摄入的硝酸盐在人体中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导致正常的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丧失了携氧能力,
使得人的体内缺氧,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2、亚硝酸盐可以与人体肠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从而使得身体的各个系统发生病变。
3、除开污染作物以外,肥料还会流失到地下水中污染水源(据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仅为25-40%,其余部分皆流入到地下水、河流、湖泊中),一旦水源中的硝态氮超过40ppm,便会产生毒害,特别是婴儿,会引发肠原性紫毒病。
肥料重金属含量状况及施肥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引言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
肥料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其中也包括一定量的重金属。
虽然重金属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量的重金属会对土壤和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状况以及施肥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一、肥料中重金属含量状况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统称,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
这些肥料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铜、锌、镉、铅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肥料中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有机肥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较低,化肥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相对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使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
氮肥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锌和铅,磷肥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钙、镉和铅,钾肥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铜和锌。
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虽然在肥料中并不算高,但是长期大量施用肥料,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并进而富集到作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二、施肥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富集的影响1. 土壤中重金属富集施用含有重金属元素的肥料,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长期大量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会使土壤中的锌、铜、镉、铅等重金属元素浓度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特别是农田连作、单一作物种植和大量施用肥料的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的现象更加明显。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还可能蔓延到地下水,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2. 作物中重金属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还会经由植物的吸收富集到作物中。
一旦作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超过一定的安全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长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也有所差异。
如大豆、玉米等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弱,而稻谷、蔬菜等则对镉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
化肥使用过量的十大危害!化肥使用过量的10大危害:1.化肥中不含有机质、腐殖质,因此大量使用化肥,土壤由于有机质和腐殖质的缺乏,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板结,农植物产量下降。
2.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因为易挥发、流失,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的利用率才10%-25%,因为磷酸根化学活性活泼,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磷与土壤中的Zn2+、Mg2+、Ca2+、Fe3+、Al3+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肥。
钾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3.化肥大量使用使蔬菜瓜果品质大大下降。
由于作物不仅仅需要氮磷钾,同时还需要钙铁锌硒等许多微量元素,而化肥一般成分比较单一,所以长期使用化肥必然导致土壤中所含养分趋于单一,易使作物营养失调,从而导致作物内部转化合成受阻,必然导致作物品质下降,瓜不甜,菜不香。
4.危害人体健康。
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N-亚硝酸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质。
5.化肥的大量使用,还造成土壤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
6.化肥的长期低效施用,往往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过分积累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环境的污染。
7.从中国大量使用化肥看,越使用化肥,地利就越下降,就越依赖化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8,过量使用化肥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
据抽样调查,我国80%的农户习惯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
全国有1/3农户对作物过量施肥,导致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的地方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降低其收入。
9.影响作物品质。
由于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
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使各种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失调,部分地块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病菌量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作物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使农产品品质降低。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危害有哪些在如今的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帮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当使用超过一定限度时,却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首先,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对土壤造成极大的破坏。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如氮、磷、钾等,长期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酸化的土壤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自净能力。
板结的土壤则会使得通气性和透水性变差,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而农药中的化学成分在土壤中积累,可能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使得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等生物数量减少,进一步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雨水冲刷农田时,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等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
这不仅会影响水体的美观,还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长期下去,受污染的水体将无法用于灌溉和饮用,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再者,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会危害农作物本身的品质和安全。
过量的化肥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过快,但却会使其营养成分不均衡,口感变差。
而且,过多的化学物质残留于农作物中,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例如,一些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农药,如果未能清洗干净,被人们食用后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长期积累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慢性疾病。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当病虫害频繁接触同一种农药时,它们会逐渐适应并产生抗性,使得农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为了控制病虫害,农民不得不加大农药的使用量或者使用更具毒性的农药,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病害小白菜肥害和药害
小白菜在旺长阶段如果肥料施用不当,或者由于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由于空间小、密闭性好,农药使用不当,就会危害叶片,出现枯白现象,严重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被害叶片主侧脉间的叶肉组织出现点状或条状不规则黄白色、灰白色至白色病斑,并相互连合成斑块,严重时叶面一片枯白,不能食用。
病因上述小白菜叶面出现的不规则白斑是由于施用化肥不当引起的,属非传染性的生理性病害。
这种现象在一些大中型菜场较为普遍,主要是不按操作规程把应施的化肥(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或硝酸钾等)事前配成母液和按比例混合施用,而是随混随喷,或随意加大分量,或未待化肥完全溶解就淋施,造成浓度不均,引起叶片灼伤。
另外,为了赶任务,不顾盛夏期应避免在高温时段施用的规定,往往在午后1、2点钟气温最高时淋施,引起叶面灼伤,顶部嫩叶受害尤为严重。
除肥害外,农药使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通常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是白菜类蔬菜对含铜杀菌剂比较敏感,如果是单独喷施硫酸铜(浓度在0.1%以内)更易造成药害。
受害叶面出现雾点状或斑块状斑,初是暗褐,后转灰白或白色枯斑,甚者一片枯白,不能食用。
对此,宜先小试后使用。
防治方法
(1)严格按操作规程施肥和喷药,切忌随意加大分量或化肥农药未充分溶解后就施用。
(2)从间行淋下液肥,避免当头淋施。
(3)避免日间高温时段淋液肥或喷药。
(4)慎用含铜杀菌剂,尤其要避免单独喷施硫酸铜液。
(5)出现药肥害时,应尽早喷淋清水缓解,随后喷施叶面营养剂,促进新叶早生快发,恢复生长。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大棚有毒气体的危害及预防塑料大棚栽培蔬菜,常因施肥方法不当,忽视通风换气,使棚内有毒气体过量,危害蔬菜,而又常被误诊为病害,导致欠收甚至绝收。
一、危害:1、氮气由于施用过量尿素、硫酸锓等速效化肥,或施肥方法不当,如因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有棚内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气,就会为害蔬菜,使叶缘组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整叶萎蔫枯死。
常被误诊为霜老病或其他病症,对氨气敏感的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等。
2、亚硝酸气体一次施用铵态氮肥过多,会使某些菌体的作用降低,造成土壤局部酸性。
当PH值小于5时,便产生亚硝酸气体,可使蔬菜叶片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整叶变白枯死,常被误诊为白粉病,对亚硝酸气体敏感的蔬菜有茄子、黄瓜、西葫芦、芹菜、辣椒等。
3、乙烯和氯气如果农膜或地膜的质量差,或地内有地膜残留,以阳光曝晒,在棚内高温条件下,易挥发产生乙烯和氯气等有害气体。
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可使蔬菜叶缘或叶脉之间变黄,进而变白,严重时整株枯死。
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角斑病,对黄瓜的危害尤为严重。
另外,冬季取暖升温,若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气体,通风不及时会使二氧化碳积累过多。
影响蔬菜生产。
二、预防:1、合理施肥。
大棚内施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腐热,化肥要优质,尿素应与过磷钙混施。
基肥要深施20厘米,追施化肥深度要达到12厘米左右,施后及时浇水。
2、通风换气。
在晴暖天气,应结合调节温度进行通风换气,雨雪天气也应适当进行通风换气。
3、选用安全无毒的农膜和地膜,及时清除棚内的废旧塑料品及其残留物。
大棚蔬菜施用二氧化碳技术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一般为300-330mg/L,变幅较小。
在冬春设施蔬菜生产中,为了保温,设施经常处于密闭状态,缺少内外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深度变幅较大,中午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接近甚至低于补偿点,二氧化碳处于亏缺状态。
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三种:1、燃烧法: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燃烧液化石油气、丙烷气、天然气、白煤油等产生二氧化碳。
污染对无公害蔬菜影响较大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蔬菜生长的障碍。
污染的气体或空气悬浮物有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粉尘和飘尘等。
二、水质污染:用废水、废渣、过量化肥、农药污染过的水源浇灌蔬菜后,不仅直接危害其生长,而且一些有毒物质被蔬菜吸收后转移到可食部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三、土壤污染:主要因工业“三废”和蔬菜生产中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尤其是偏施化学氮肥,造成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及硝酸盐污染。
四、硝酸盐污染:硝酸盐在动物体内经微生物的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可致癌和引起中毒死亡。
蔬菜中硝酸盐的形成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严格控制硝酸盐含量。
五、农药污染: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农药主要有: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有机磷农药,如硫磷、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等,这类农药在我国早已禁止使用。
其他有机磷农药,如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应严格遵循使用安全间隔期。
氨基甲酸酯类、代森类等虽然毒性较低,但因有致癌性和致畸性,在蔬菜使用上要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尽量少用或不用。
六、其他污染:据研究,农膜增塑剂酞酯化合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要尽量避免使用。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长期的化肥、农药施用导致了土壤中残留物较多,使得蔬菜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解决对策:加强农业循环利用,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倡农业生态化种植模式。
对土壤进行污染治理,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二、水资源短缺蔬菜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田用水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农田用水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蔬菜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地下水过度开采。
解决对策:提倡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滴灌技术,改善灌溉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提高农田用水的效率和利用率。
三、病虫害防治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传统的防治方法多采用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已经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病虫害的抵御也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解决对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饲料防治等绿色无公害的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利用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抗病虫害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导致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食品添加剂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信心。
解决对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抽检和监管力度。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倡导绿色农业,提倡有机食品。
五、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农业生产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工序依赖人工劳动。
菜心是华南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主要特产蔬菜,在华南地区蔬菜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
菜心霜霉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率极高,主要为害叶片。
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淡绿色病斑,且随着病程发展,会逐渐形成不规则黄褐色坏死斑;若空气潮湿,叶片背面会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最终导致叶片黄化坏死。
广东省东莞市夏热冬暖,霜霉病是影响当地菜心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
菜心栽培周期短,复种指数高,过量施用化学肥料易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严重衰退,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用技术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2-3]。
农药化肥“双减”政策推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系列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菜心生长、产量、营养成分、品质等研究也得到开展[4-8]。
本文开展不同肥料配施对菜心霜霉病的影响分析,旨在探索菜心科学肥料配施技术,提高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本试验采用新西兰杷洲甜油迟花菜心(6080),在华南地区适播期为9—11月及3—4月,属中迟熟品种,播种至初收42~45d ,耐病毒病、霜霉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1.2试验地点试验在广东省东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网室大棚内(见图1)进行,种植土壤养分含量为碱解氮28mg·kg -1,有效磷44.2mg·kg -1,速效钾70mg·kg -1。
图1试验现场收稿日期:2023-02-17基金项目:东莞市财政项目“新品种区试与示范、种子质量监督抽检”(2016533)。
作者简介:李昀哲(1993—),女,广东东莞人,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
*为通信作者,E-mail :*****************。
李昀哲,莫坚强,郑伟才,等.不同肥料配施对菜心霜霉病发生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23,17(5):110-112,119.不同肥料配施对菜心霜霉病发生及防治效果的影响李昀哲1,莫坚强1,郑伟才1,罗敏1,陈淑慰1,林学明2,郑芝波1*,陈照东1(1.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东莞523086;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为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菜降霜霉病发生及防治效果的影响,并为菜心种植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以新西兰杷洲甜油迟花菜心(608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7个不同的肥料配比处理,调查统计菜心霜霉病的病情指数。
化肥中缩二脲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治氮是尿素和复合肥等肥料中的主要成分,在造粒过程中温度过高,会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具有渗透性质的物质缩二脲(又称双缩脲),能引起种子的细胞脱水,会抑制种子发芽和灼伤农作物根系,使农作物萎靡、枯死等。
1缩二脲对农作物危害1.1危害水田作物水田里施用含氮量较高的肥料,危害水稻、茨菇、莲藕、茭白等水生作物。
1.1.1 对水稻危害由于水的稀释,水稻能耐较高浓度的缩二脲。
当浓度达400 mg /L以上才表现伤害,危害特征是叶鞘的全部或局部发白,最后叶片失水,纵向卷缩、死亡。
白化秧苗在秧板上呈零星斑驳或条状分布。
1.1.2 对茨菇、莲藕、茭白等危害危害特征是根茎腐烂、叶子枯黄脱水,甚至枯死。
1.2危害旱地作物旱地里施用含氮量高的肥料,危害粮油、蔬菜、花卉、药材等作物,当缩二脲的浓度超过15 mg/L时,作物枯死。
1.2.1 对粮油作物危害在播种时,种子接触到含氮肥料产生危害,缩二脲将种子里的水分吸干,致使种子不能正常出苗、细胞死亡。
1.2.2 对蔬菜、花卉、药材等作物危害在移栽时,幼苗根系接触到含氮肥料时,水分被吸干,根系萎缩、叶片曲卷、发白、发黄、枯萎、甚至整株枯死。
1.3危害秋冬作物对秋冬作物危害较高,因气温及湿度均降低,缩二脲分解转化成铵态氮会很慢,这时对已播种或移栽幼苗,缩二脲融化为浓溶液会将种子或幼苗根中的水吸出,且高浓度的缩二脲毒性影响种子发芽,或引起幼苗枯死。
2缩二脲为害后的补救措施2.1对水田作物补救措施2.1.1 作物受害轻表现叶片发白、轻微曲卷时,应灌入清水,让水进行稀释,保苗、保肥两不误。
2.2.2 作物受害中等表现叶片发黄、轻微曲卷时,应先排除2/3的水量,再灌入清水进行稀释,确保幼苗正常生长。
2.2.3 作物受害较重表现叶片枯黄、曲卷,植株萎靡时,及时排灌多次清水把土壤中残留的缩二脲排除,再灌入清水保苗,待幼苗恢复正常生长后,再追肥。
2.2对旱地作物补救措施2.2.1 视作物受害轻、重表现浇泼和排灌多次,使缩二脲被稀释、沉淀、向下淋失或流失;消除危害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以促使作物恢复生机,视苗情好转后,再追施复混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不宜用于蔬菜上的农药和化肥等作者:王兴芸刘海英王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2期有些农药和化肥是不宜用到蔬菜上的,现介绍如下。
一、不宜用到蔬菜上的农药1、有机汞制剂。
如西力生、赛力散、富土隆、升汞等,这类农药对人、畜有剧毒,使用时,如农药与皮肤接触,特别是与破伤处接触或喷药时从鼻孔吸入,容易积累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以致造成积累性中毒。
2、有机磷制剂。
如1605、3911、甲拌磷等,这类农药对人,畜毒害较大,能直接通过口腔进入体内,使人中毒,也能通过皮肤渗透和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而中毒。
3、有机氯制剂。
如六六六、滴滴涕这两种农药的毒性较低,但因其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及土壤内不易分解,经常食用施过这两种农药的蔬菜,其残毒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为保护人们身体健康,防治蔬菜害虫,必须选择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亚胺硫磷、多菌灵、托布津等。
这些农药虽然毒性较低,但也要严格遵守蔬菜施药后7-10天才能采收上市的规定。
二、不宜施用于蔬菜的化肥化肥种类繁多,常用的就有10多种。
有些化肥用于蔬菜后,可以提高品质与产量,但也有些化肥虽然施于蔬菜能提高产量,却会使蔬菜产生毒素污染,引起食菜者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硝酸铵和其他硝态氮肥一般均不适宜施用于蔬菜,特别是白菜、青菜、菠菜等叶菜类,因为硝态氮肥施入菜田后,会使蔬菜硝酸盐含量成本增加,硝酸盐在人体中容易被还原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品,对人体危害极大,是一种致癌物质。
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有氯成份的化肥,不宜施用于西红柿、马铃薯、甘薯等作物,因为此类肥料在土壤中被分解之后,氨或钾离子会被土壤吸附和被作物吸收,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它可使产品淀粉和糖的含量下降,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的还会使作物死亡。
(作者单位:151400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3000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 冬季食用菌害虫防治邹德香进入冬季后,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仍是一大威胁,诸如菇蚊、菇蝇、跳虫等等,看似很微不足道的害虫,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给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