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会议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7
《会议组织与服务》教案第二章会中服务工作第四节会场服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会场服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会场服务的重要性及具体工作内容,并了解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场服务。
一、会场服务的重要性会场服务是指在会议期间为与会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布置会场、提供设备、解决突发事件等。
会场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议的效果和与会人员的满意度,因此会场服务是会议组织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会场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1.会场布置会场布置是会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会议舞台、讲台、座椅、桌子的摆放等。
会场布置应根据会议性质和规模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与会人员的舒适度和会议效果。
2.设备提供会场服务还包括提供会议所需的各种设备,如音响、投影仪、幕布、白板等。
在提供设备时,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前进行检查和测试,以防出现故障。
3.突发事件处理会场服务还包括解决会议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意外事故等。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应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和通知。
4.环境卫生会场服务还要保持会场的环境卫生,包括定期打扫、垃圾清理等工作。
会场的清洁整洁不仅能提升会议的形象,还能给与会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参会环境。
三、提供高质量的会场服务的方法1.做好会前准备提供高质量的会场服务需要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会议的性质和规模、确定会场布置和设备需求、做好设备和场地的检查和测试等。
2.高效组织会场服务团队会场服务团队是提供高质量的会场服务的关键,需要做好团队的组织和管理。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与会人员的需求。
3.及时解决问题会议期间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包括设备故障、意外事故等。
提供高质量的会场服务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团队成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细节会场服务需要注重细节,包括会场布置的细致与合理、设备的细致检查和调试、环境的卫生与整洁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议组织与管理能力,提高会议效率。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议的基本概念与类型2. 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3. 会议筹备与组织4. 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5. 会议记录与纪要6. 会议评估与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会议筹备与组织、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会议记录与纪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议组织与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过程。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会议组织与管理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议组织与管理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会议筹备与组织、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会议记录与纪要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议组织与管理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过程。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会议组织与管理场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议组织与管理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会议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和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会议组织与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会议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设计,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会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会议组织与管理能力,提高会议效率。
《会议组织和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会议组织和管理使用专业:文秘专业参考学时:60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会议组织和管理》是建立在学生学完秘书基本素养和训练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议组织、会议管理方面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够顺利实现在本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思路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培养的职业技能的目标,以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相应的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该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会议的组织过程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充分利用学校的秘书会议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和管理的技巧。
2.课程目标以理论讲授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通过课堂讲授、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和专业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会议的流程、会议的组织、会议的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组织和管理企业各种类型会议的关键技能。
学完该课程,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内勤、行政文员、秘书、行政助理等岗位实习和就业。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4.实施建议4.1教学建议(1)挖掘多形式的教学手段。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团队展示、小组比赛等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较快较好的掌握技能。
(2)突出实践教学。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情景模拟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做”中提高技能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专业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在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外,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细心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和习惯,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会议组织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说明【课程性质】文秘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掌握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会议组织工作的综合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工作的操作技能,形成秘书的职业素质。
【教学任务】《会议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总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熟练掌握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有知识、有经验,会操作,会办事的复合应用型的秘书。
要求学生达到:系统学习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运用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熟练掌握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广泛了解与会议组织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实践。
达到既熟悉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掌握一定的从事秘书现代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操作技能的目的。
【教学内容】前导知识--会议基础(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议的涵义、会议的类型和会议的主要功能(二)教学内容:syndrome and the complications; X-ray ex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digestive endoscopy of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Toknow: identification of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 identification of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chronic liver diseaseetiology and management; digestive endoscope image recognition of common diseases; other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2. basic requirements (1) learning disease species and the cases number requirements disease species disease species stomach esophageal anti-flow sex disease liver sex brain disease chronic gastritis function sex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Digest sex ulcer gastric cancer fat liver acute pancreatic inflammatory cirrhosis Shang Digest road bleeding common disease (acute stomach mucosa lesions, and Digest sex ulcer bleeding, and esophageal stomach end of varicose veins rupture bleeding) inflammation sex intestinal disease (ulcer sex colon inflammatory and Crohn's disease) primary liver cancer itself immune sex liver disease acute biliary infection requirements at least 45 cases. (2) basic skills requirements: operation name abdominal puncture operation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digestive system1、会议的涵义2、会议的构成要素3、会议的分类4、会议的作用5、会议的工作流程(三)重点难点:会议的类型、会议的工作流程(四)教学时数:2学时模块一会议筹备工作(一)教学要求:了解会议准备工作的内容,掌握会议的整体设计,学会确定会议名称、拟定会议议题,安排会议筹备小组的分工和不同职责工作的分配,学会合理安排会议的议程和日程,能够选择合适的会议场所并学会恰当地布置会议场所的布局环境,学会制作并发送会议通知,准备会议相关文字资料和相关物品,能够完成对会议经费预算的编制。
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
2. 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
2. 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参加过会议?对会议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学生会议管理。
二、讲授新课1. 会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a. 介绍会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b. 分析会议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a. 筹备阶段:确定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程等。
b. 组织阶段:布置会场、调试设备、发放资料、安排座位等。
c. 实施阶段:主持人开场、发言、讨论、表决等。
d. 总结阶段:整理会议记录、总结会议成果、反馈意见等。
3. 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a. 分析会议中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如:意见分歧、信息传递不畅等。
b. 提出解决沟通问题的方法,如:明确表达、倾听他人、求同存异等。
c.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模拟召开一次小型会议。
2. 每组指定一名主持人,负责会议的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
3. 其他学生扮演参会人员,参与会议讨论。
4. 课后总结,分享会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会议管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会议管理能力。
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会议管理的论文,内容涵盖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的流程。
会议管理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会议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学生掌握会议组织、筹备、执行和总结的基本知识。
3. 学生了解会议中的沟通技巧、决策方法和冲突解决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议筹备工作,包括会议通知、场地布置、资料准备等。
2. 学生具备会议主持能力,能够引导讨论、控制会议进程和总结会议成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会议发言和倾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会议讨论。
2. 学生培养会议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次会议,提高会议效率。
3. 学生认识到会议管理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议管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会议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技巧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会议管理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会议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会议管理概述- 会议管理的定义与作用- 会议的类型与组织形式2. 会议筹备与管理- 会议目标的确定- 会议通知的编写与发布- 会议议程的制定与安排- 会议场地、设施的选择与布置- 会议资料的准备与发放3. 会议主持与沟通技巧- 会议主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会议讨论的引导与控制- 会议发言的技巧与倾听- 冲突的处理与解决4. 会议记录与总结- 会议记录的方法与要点- 会议纪要的编写与发布- 会议成果的总结与落实5. 会议评估与改进- 会议效果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会议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提高会议效率的策略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会议管理概述第二周:会议筹备与管理第三周:会议主持与沟通技巧第四周:会议记录与总结第五周:会议评估与改进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会议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会议组织与管理》是秘书学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学完秘书基本素养和训练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单独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议组织、会议管理方面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够顺利实现在本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对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综合能力的运用实践,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掌握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会议组织工作的综合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工作的操作技能,形成秘书的职业素质,为秘书资格考试、实训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管理学、秘书写作、秘书技能训练、现代礼仪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运用秘书学知识、写作知识解决会议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管理的目标。
后续课程: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高校文科类专业培养的职业技能的目标,以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相应的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该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会议的组织过程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充分利用文学院的秘书会议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和管理的技巧。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会议的发展历程,会议的类型和功能,会议的要素与程序,会议产业;可以掌握会议准备和会议程序的安排;熟练掌握常用会议文书的写作,从总体上提高会议管理能力,学会区分有效和无效会议,进一步提高会议管理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知识,要求学生通过不同会议的特点、功能的对比分析,掌握中国会议制度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了解中国会议管理的改革方向。
《会议组织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会议组织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的教学要求大致有三个重要方面:其一就是以高星级酒店餐厅区域为教学背景,研究中西餐宴会的布局与台面创新设计,会议前期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其二,使学生掌握中西餐餐饮宴会服务的基础知识,会议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其三,逐步形成灵活创新的中西餐服务管理思想,会议组织科学的管理思想。
该课程适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总学时数为50个学时。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宴会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中西餐饮宴会较高的策划与设计技能与管理水平,高效的会议组织,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成为餐饮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宴会的基础理论知识,会议服务的基本流程和内容,理解宴会的促销、经营、预订等原理及程序,掌握各式宴会的环境、菜单设计;摆台与服务程序设计及服务标准,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
三、课程总体结构、教学环节和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宴会导论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宴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宴会的含义、作用、宴席的各种分类方法、宴会与宴席的特征;了解中式与西式的宴会知识;理解宴会的文化内涵;掌握宴会的服务知识和宴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而为学习本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宴会的特点;宴会的分类第一节宴会概述 1学时一、宴会含义二、宴会作用三、宴会特征四、宴会类型第二节中式宴会概述 1学时一、博大精深的宴会文化二、中式宴会简介第三节西式宴会概述 1学时一、西式宴会简介二、自助餐式宴会三、鸡尾酒会第四节宴会设计概述 1学时一、宴会设计的作用和要求二、宴会设计的要素和内容三、宴会设计的操作程序和必备知识第二章我国宴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宴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各时期宴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民俗的社会背景,宴会的重大成就及其表现形式和特点,了解各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典型宴会,从中学习、弘扬历代宴会的精华,做到古今用、洋为中用。
会议策划与管理教学设计引言会议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会议策划与管理是会议成功的关键,也是组织者需要具备的必要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会议策划与管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掌握介绍会议发起、策划、实施和评估的流程;•了解会议策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目标、参加人员、议程、场地、物资等;•学习会议管理的技巧:发言控制、时间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够撰写会议报告和评估报告。
教学内容课程1:会议发起和策划•会议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会议策划的流程和各环节的要点•会议策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课程2:会议实施•会议主持的技巧•会议发言控制的方法•时间和议程管理•紧急事件应对课程3:会议评估•会议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会议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撰写会议评估报告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会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议策划和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收获实践经验。
例如,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分析案例《某企业年度总结会议》:•会议的目的和主要议程•台下人员的构成和人数规模•场地和物资准备•会议的主持人和发言人•会议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会议的评估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会议策划和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给出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控制会议中发言时间和次数?•会议开始前如何检查场地和物资准备情况?•会议中出现紧急情况如何应对?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随堂测验:测试学生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学习透彻和深入。
•个人报告: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撰写一份会议策划或评估报告,测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合作。
总结本教学设计以会议策划和管理为兴趣点,引发学生对如何组织和管理会议的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对会议策划和管理流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个本质性的培训。
会议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会议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课程。
课程主要从会议的策划、组织、执行、总结等方面展开教学。
课程注重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实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每位学生:•了解会议的基本要素和步骤;•掌握会议的策划、组织、执行、总结等技巧;•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各类人群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协调团队工作;•具备独立组织和管理会议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3.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1.会议基本概念和分类;2.会议策划与方案制定;3.会议准备工作;4.会议现场管理与执行;5.会议总结与评价;6.会议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3.2 教学安排本课程采用一学期课程设计,共计 18周,其中:1.第1-2周,课程介绍及会议基本概念和分类;2.第3-4周,会议策划与方案制定;3.第5-7周,会议准备工作;4.第8-10周,会议现场管理与执行;5.第11-12周,会议总结与评价;6.第13-18周,会议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注:第13-18周的教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授法;2.思维导图制作法;3.小组讨论法;4.个人/小组任务实践法;5.课程总结和案例分析法。
五、考核要求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综合评估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听课反馈、上课参与度等;2.作业评估:根据课程作业完成质量评估;3.课程论文:每位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关于会议组织与管理的论文;4.实践项目:每个小组需要组织一次会议,并进行实践操作;5.课程总结和案例分析:协助老师完成最后的教学总结以及案例分析。
六、参考教材1.《会议管理与运作》(刘松喜著);2.《会务策划与组织》(彭玲著);3.《会议组织管理》(王俊业著);4.《会议策划与执行》(关剑瑶著)。
七、结语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议组织与管理的技巧,并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会议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议组织与管理》是秘书学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学完秘书基本素养和训练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单独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议组织、会议管理方面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够顺利实现在本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对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综合能力的运用实践,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掌握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形成会议组织工作的综合能力和训练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工作的操作技能,形成秘书的职业素质,为秘书资格考试、实训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管理学、秘书写作、秘书技能训练、现代礼仪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秘书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运用秘书学知识、写作知识解决会议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管理的目标。
后续课程: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高校文科类专业培养的职业技能的目标,以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相应的秘书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该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会议的组织过程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是一门实践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课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充分利用文学院的秘书会议实训室和校外的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和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和管理的技巧。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会议的发展历程,会议的类型和功能,会议的要素与程序,会议产业;可以掌握会议准备和会议程序的安排;熟练掌握常用会议文书的写作,从总体上提高会议管理能力,学会区分有效和无效会议,进一步提高会议管理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知识,要求学生通过不同会议的特点、功能的对比分析,掌握中国会议制度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了解中国会议管理的改革方向。
(二)职业能力目标
达到既熟悉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掌握一定的从事秘书现代会议组织管理工作的操作技能的目的。
(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秘书资格证书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附学时安排表。
(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