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六年上册《茉莉花》微课程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最新小学音乐《茉莉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经典民歌《茉莉花》。
该曲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歌曲,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间音乐的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能正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茉莉花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茉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外观特点和文化寓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歌词,注意音准、节奏;(2)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3)分小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音程等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茉莉花》,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茉莉花采摘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茉莉花的美丽与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茉莉花》2. 旋律线条:以五线谱形式展示《茉莉花》的主旋律。
3. 歌词:将歌词按句展示,突出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茉莉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情感表达要自然、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如《小城故事》、《康定情歌》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茉莉花》教学设计(精选11篇)《茉莉花》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茉莉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通过聆听、演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一起听一听她唱的是什么?(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2、欣赏茉莉花图片师:我们来看一下茉莉花是怎样一种花?点击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师:茉莉花洁白无暇,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代表着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编导选择了这样一首歌。
3、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播放录音,学生听赏。
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它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节奏呢?二、歌曲新授1、分析歌曲出示歌谱师:看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旋律中出现了哪几个音,这样的曲调我们称为(五声调式),它属于其中的哪一种?(五声zhǐ调式)2、模唱歌谱用LU模唱。
3、朗读歌词4、学唱歌词直接跟琴唱出歌词找出难点并解决5、歌曲处理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演唱?尝试慢速、快速,感受不同的效果。
《茉莉花》音乐教案优秀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茉莉花》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会《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2.难点: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钢琴。
3.录音机。
4.歌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第二环节:学习歌曲1.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歌词。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旋律。
4.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三环节: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表演元素。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邀请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演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著名的民族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具体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2.学习歌曲简要介绍《茉莉花》的背景和特点。
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歌词。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旋律。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3.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表演元素。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邀请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演出。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著名的民族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学会《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词。
东北民歌《茉莉花》微课教学设计教材:人音版第十一册一单元课题:东北民歌《茉莉花》课型: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熟悉并喜爱民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2.通过聆听,感受歌曲中的地区风格特点,并能唱一两句。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中的地区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一、【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印象中,传唱已久、脍炙人口的歌曲《茉莉花》是江苏民歌,或许你会好奇,怎么成了东北民歌呢?《茉莉花》起源于中国江浙一带,后来在国内汉族地区广泛传唱,经两百多年的不断演化和改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出许多相近似,但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版本,今天我们要聆听的就是其中流传到东北而产生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茉莉花》。
二、【来欣赏吧!】1.聆听话不多说,来欣赏吧,边听边思考:东北版茉莉花和你之前听过的江苏版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温馨提示:你可以从歌词、旋律等方面入手。
2.总结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属于“同词异曲”。
歌词和江苏版本的差不多,但也注入了衬词“啦”、"呀”、“埃呦”、“嗯啊”、“谀嘿呀”、“呀呀咿呀”,别具风味,突出了东北人豪放、快言快语、粗狂铿锵的性格特点。
旋律有很大的改变,听起来就和江苏版本不一样了,十分质朴,融入了东北传统“二人转”特点,使歌曲更具本地特色。
三、【来品味吧!】1.试一试例如这两句:好(啦)一朵茉莉花呀,哎哟,好(啦)一朵茉莉花呀。
在好一朵茉莉花中间加入了称词“啦”、“呀”、“哎哟”。
加上旋律,你来试着唱一唱?2.加上要求再次试一试“茉”、“哟”,是做下滑处理,第二次“茉”出现还有一个前倚音处理。
现在,再试着唱一唱。
是不是有韵味多了?四、【嗨起来吧!】东北民歌的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同时也有诙谐、风趣的特点,就和东北人的性格一样泼辣、爽朗、火爆、粗犷。
最后,我们一起欣赏歌唱家对东北民歌茉莉花的现场演绎。
五、【要记住哦!]东北民歌茉莉花就讲到这里,同学们,怎样形容东北民歌《茉莉花》?A温柔、婉转;B豪放、诙谐;C爽朗、流畅。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茉莉花》〔通用8篇〕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茉莉花》篇1一、自我介绍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的音乐欣赏也即将开场。
我是来自泰师附小的一名音乐老师,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师就可以了。
二、导入新课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过程:老师导语:季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
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答复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假如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开场播放话剧片断〕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大方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完毕杀戮。
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本来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刚刚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送的。
〔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1.历史简介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
《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精选12篇)《茉莉花》--小学篇1■教学内容:竖笛《茉莉花》1.奏:竖笛《茉莉花》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教学目标1. 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3.《茉莉花》(师生齐唱)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1.分声部学唱旋律2.学习吹奏(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
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3)重点难点解决“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
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做重奏练习;合奏。
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茉莉花》--小学音乐教案篇2一、说教材与目标1.分析教材教材在本单元安排的音乐大多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多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基于此原因并且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淡化教唱歌曲的步骤,将音乐欣赏作为本单元的一个主要教学课型。
2024年《茉莉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茉莉花》。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歌曲欣赏与分析”,详细内容为《茉莉花》歌曲的背景、旋律、歌词分析;第二章“音乐实践”,着重进行《茉莉花》歌曲的学唱、演奏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演唱《茉莉花》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歌词的熟练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背景的了解、旋律特点的分析、歌词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案、歌曲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引发学习兴趣。
2. 歌曲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茉莉花》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旋律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茉莉花》的旋律特点,如:五声性、流畅性等。
4. 歌词解析(10分钟):逐句解析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5. 学唱歌曲(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节奏和音准。
6. 演唱实践(15分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7. 创作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为《茉莉花》编写歌词或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背景:《茉莉花》2. 旋律特点:五声性、流畅性3. 歌词情感:赞美、怀念4. 学唱要点:旋律、节奏、音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茉莉花》编写一首新歌词。
答案示例:茉莉花,茉莉花,满山遍野都是她;绿叶儿青,花朵儿黄,美丽如画;风儿吹,雨儿洒,香气飘万家;我国民歌传天下,茉莉花。
2. 作业要求:歌词内容积极向上,符合歌曲旋律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民歌的魅力,提高了音乐素养。
六年级《茉莉花》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茉莉花》词曲。
2.理解《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感悟爱国之情。
3.感受音乐的美,加深音乐欣赏。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技能。
二、教学内容《茉莉花》歌曲的声乐表演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茉莉花》词曲。
难点:情感表达。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时间安排:2 段课,每段课 40 分钟。
第一课时1.课前热身(5 分钟)•学生自由活动,身体放松。
2.学生互动教学(10 分钟)•学生自带乐器,和同学一起演奏音乐。
•指导学生演奏和谐,明确主题。
3.茉莉花歌词讲解(15 分钟)•提问:大家都听说过《茉莉花》这首歌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讲解茉莉花的歌词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着重讲解生词及其含义:清香、陶醉、心灵、故乡魂、黄昏等。
4.歌曲教学(30 分钟)•首先,老师带领学生跟着歌曲朗读歌词。
•其次,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听茉莉花歌曲原唱并跟唱。
•最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歌曲情感表达,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5.课后作业(5 分钟)•要求学生完成《茉莉花》歌词的默写。
第二课时1.学生互动教学(10 分钟)•学生自带乐器,和同学一起演奏音乐。
•指导学生演奏和谐,明确主题。
2.茉莉花情感讲解(15 分钟)•围绕《茉莉花》这首歌的背景、文化和审美等方面,以讲述故事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可以加入一些纪录片等提供更直观的背景介绍。
3.歌曲教学(30 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茉莉花歌曲的声乐表演,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并进行演唱。
4.课后作业(5 分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茉莉花》这首歌的感想,并用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与之比较。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歌曲模仿演唱,在课后反馈课堂表现。
2.作业评分,认真考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资源1.音乐资料:《茉莉花》原唱音频。
2.化掉需要的教学场所、音响设备等。
六年级《茉莉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的民歌《茉莉花》。
2. 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茉莉花》,理解歌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词、图片、音乐等。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 教学材料:乐谱、歌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茉莉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茉莉花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4.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演唱,纠正错误。
5. 完整演唱:全体学生共同演唱《茉莉花》,教师进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给予积极的反馈。
2. 学生学习态度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进步空间。
3. 学生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歌曲意义和歌词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在不同地区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歌词,将《茉莉花》改编成新的歌曲。
3. 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快乐。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歌词和旋律。
3.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其他传统民歌,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注重团队协作,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完成《茉莉花》的学习和演唱。
音乐课《茉莉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词曲特点。
2. 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茉莉花》的词曲特点、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2. 民歌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
3. 民歌演唱形式及表演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 理解《茉莉花》的歌词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了解民歌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准确演唱《茉莉花》,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
2. 深入理解《茉莉花》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茉莉花》的词曲特点、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2. 运用示范法,展示《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民歌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
4. 利用视听法,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茉莉花》的演唱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材料:《茉莉花》不同版本的演唱音频。
2. 教学视频材料:《茉莉花》的MV或演出视频。
3. 乐谱:《茉莉花》的钢琴伴奏谱或吉他伴奏谱。
4. 教学PPT:包含《茉莉花》的歌词、曲谱、图片等。
5.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麦克风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分析《茉莉花》的词曲特点,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3. 示范:教师演唱《茉莉花》,展示演唱风格和表演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伴奏练习演唱《茉莉花》,教师指导音准、节奏和音色。
5. 讨论:分组讨论民歌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价值。
6. 展示:各小组选取一首民歌进行演唱和表演,分享学习成果。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茉莉花》的词曲特点和演唱技巧。
歌曲《茉莉花》的音乐教案优秀6篇《茉莉花》音乐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触人心弦、广为传唱的中国民歌。
它自然、平缓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人充满花香的茉莉花王国,让我们感受到带有浓郁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在此活动中,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聆听《茉莉花》,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茉莉花》,他们的整个身心是放松和愉悦的。
活动中把赋予茉莉花丰富的情感作为幼儿感受和创作的线索,当孩子们尝试把自己变成一朵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茉莉花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充满生机的情境。
活动目标:1、感受民歌《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并积极地尝试用舞姿表达理解歌曲情绪。
2、通过观察茉莉花的花瓣层次和错落造型。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和造型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鼓励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进行舞蹈表演。
活动准备:1、ppt、茉莉花图片、古筝演奏曲、茉莉花音乐,茉莉花茶。
活动过程:一、活动过程:一:随《新疆舞》的音乐跳入场。
师:刚刚我们跳的这是什么舞?(新疆舞),你觉得新疆舞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指导细节:(引导幼儿表达出新疆舞的音乐节奏速度带给他们的感受和自己的体会,如很欢快,很高兴等)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件乐器,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吗?(古筝)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节奏,情绪。
(1)师:钱老师带来一首古筝弹奏的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那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古筝演奏茉莉花音乐)(2)师: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细节:(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乐曲的风格和开场音乐的不同,如:很流畅、很舒缓、很优美等)师:这段古筝演奏的曲子是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苏南地区的民歌听起来节奏比较舒缓,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优美。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这一次你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哼一哼,唱一唱,看看这茉莉花是怎样的形态。
(歌曲茉莉花)三:简单认识茉莉花,重点观察茉莉花瓣的姿态、花束的层次、花朵之间的错落造型,观察了解花朵、花枝叶的姿态。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茉莉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歌,具有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
这首歌曲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他们喜欢唱歌,对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歌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演唱《茉莉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民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感受歌曲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个人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茉莉花》的音频、视频,相关民歌的图片、文字资料。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指挥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茉莉花》的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同时,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才华。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茉莉花》的歌词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六年级音乐教案-《茉莉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词曲特点。
2. 通过学习《茉莉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2. 理解《茉莉花》的词曲特点及文化内涵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装饰音及音准把握2. 合唱部分的协调性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频文件2. 乐谱3. 教学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茉莉花的印象,如:茉莉花的形象、香味等。
2. 教师播放《茉莉花》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初步阅读,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茉莉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装饰音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纠正、互相学习。
三、合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部分。
2. 注重合唱部分的音准、节奏和协调性,教师逐一进行指导。
3. 合练合唱部分,教师指挥,学生跟随。
四、歌曲解析(5分钟)1. 教师讲解《茉莉花》的词曲特点,如:旋律走向、节奏变化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茉莉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谈一谈学习《茉莉花》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推荐其他类似的民歌,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特点和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六、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茉莉花》编配伴奏。
2. 每组展示自己的伴奏编配,大家共同讨论,选出最合适的伴奏。
3. 在演唱《茉莉花》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茉莉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族的花》,详细内容为《茉莉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茉莉花》,引导学生了解茉莉花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茉莉花》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茉莉花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引导学生关注茉莉花文化。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唱《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讲解装饰音、切分节奏等难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模仿。
(2)分小组练习,相互指导,共同提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茉莉花》。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茉莉花》2. 歌曲特点:民族音乐、茉莉花文化、装饰音、切分节奏3. 歌曲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茉莉花》,注意装饰音、切分节奏的把握。
2. 答案:学生演唱《茉莉花》的视频或音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茉莉花》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装饰音和切分节奏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了解茉莉花在我国的文化意义,鼓励学生创作与茉莉花相关的诗歌、绘画等作品,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