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母猪分娩管理 2
- 格式:ppt
- 大小:8.62 MB
- 文档页数:80
猪场分娩舍管理规程一、分娩舍的岗位责任分娩舍的工作责任主要是使母猪安全、正常分娩,尽可能地减少哺乳仔猪的死亡,提高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促使母猪在下一个情期能正常发情、排卵。
二、分娩舍的日常工作1、喂食:分娩母猪三餐定时饲喂:早上7:30,下午4:30,晚上9:30。
尽可能使产后的母猪多吃料。
2、打扫卫生,清扫猪栏粪尿,清除残余旧饲料。
3、保温,通风换气以及供水系统的管理。
(1)仔猪出生后在保温区垫上木板,麻袋,并挂置保温灯。
(2)观察猪只对环境的反应,保证通风换气系统正常运作,舍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贼风。
做好防湿工作,保持舍内清洁干燥,产后母猪栏一般情况下不要冲洗。
4、每周按要求填写分娩、断奶、死亡以及猪群变动报告单。
5、分娩舍每周工作管理规程如下:星期一:1、日常工作。
2、全面清洁卫生,冲洗母猪,清理各种杂物。
做好消毒准备。
3、将断奶母猪清洗消毒并驱虫后调入配种怀孕舍。
星期二:1、日常工作。
2、检查更换消毒液、冲洗猪身、栏舍和地板,做好常规消毒。
3、清点哺乳仔猪存栏数,观察断奶仔猪的反应。
星期三:1、日常工作。
2、协助防疫员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星期四:1、日常工作。
2、做好舍内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星期五:1、日常工作。
2、将断奶猪移入保育舍,对分娩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星期六:1、整理好生产报表,并上交组办公室,做好下周工作计划。
2、日常工作,接临产母猪入分娩舍产栏(上周五空栏消毒之产床)。
星期日:机动安排。
二、分娩舍的管理技术要点(一)分娩舍的几个特点。
1.有仔猪怕冻与母猪怕热以及通风与保温两个突出的矛盾。
2.母猪处于分娩与恢复体况的阶段。
3.初生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对较好,但生理功能不成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仔猪出生时是无菌的,无抵抗传染病的抗体。
(2)新生仔猪调节体温功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其脂肪储备不能作为代谢的来源,至一周后,才开始适应环境的变化。
(3)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规模猪场分娩舍工作说明书工作目的1.提高母猪采食量,降低背膘损耗;母猪断奶背膘控制在16mm-18mm,背膘损失控制在2mm内,可努力达到不失重。
2.在保证母猪体况良好的前提下,力争21天重达到6.5kg,断奶合格率达到92%。
工作重点1.做好母猪饲喂工作;2分娩舍工作流程2.1早上6:00-7:00(冬春季)5:30-6:50(夏秋季)2.1.1巡视(记录舍内温度、仔猪是否扎堆、空气质量、母猪和仔猪精神状态、风机湿帘运行状况、供水情况、门窗是否关闭、猪栏是否关好,下同)、仔猪补料(补水);2.1.2清理料槽,母猪饲喂、清粪;2.2上午8:00-11:302.2.1更换洗手盆、沾脚盆里的消毒液;打扫舍内卫生(过道卫生、物品摆放整齐);2.2.2巡视(方法同上)、仔猪补料(补水)、母猪和仔猪的辅助治疗;2.2.3清理料槽,母猪饲喂、清粪;2.2.4下班前巡视(方法同上);2.2.5其他时间有集体活动时统一安排,无集体活动时自由支配;2.3下午14:00-17:30(冬春季)15:00-18:30(夏秋季)2.3.1巡视(方法同上);仔猪补料(补水);母猪和仔猪的辅助治疗;2.3.2清理料槽,母猪饲喂、清粪;2.3.3下班前巡视(方法同上);2.3.4其他时间有集体活动时统一安排,无集体活动时自由支配;2.4晚上20:00-21:302.4.1清理料槽,母猪饲喂、清粪;2.4.2仔猪补料;2.4.3巡视(方法同上);2.4.4完善死淘记录。
分娩舍饲养员日工作记录表舍号:日期:饲养员:注意点:(1)分娩舍饲养员工作记录表须按时间段如实填写;(2)异常情况,母猪记录栏号、异常说明(发烧、不食、精神差、拉稀、子宫炎、瘫痪、难产、腿疼等)仔猪须记录栏号、数量、异常说明(弱仔、精神差、拉稀、腿疼、脑炎、压死等);其它包括圈内的设备(风机、水帘、产床、烤灯、饮水系统等);(3)负责人签字:分娩舍负责人监督饲养员按时开展工作,并做好书面记录;同时对于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分娩舍饲养员工作内容上猪前的准备工作1.1上猪前设备检修1.1.1上猪前2天对舍内进行检修,需要维修的及时联系维修工维修,(水、电、产床、烤灯、料槽、暖风炉、水帘、饮水器等)保证饮水系统的正常,电路安全,产床完好,料槽、烤灯齐全且完好无损;1.2上猪前消毒1.2.1冲完圈后干燥(打开窗户或风机);1.2.2干燥后用农福1/200消毒,隔日再加强一次并密闭;1.2.3上猪前1天用农福加强消毒1次,并密封猪舍等待上猪;1.2.4上猪前,注射器、针头、剪牙钳、镊子刷洗干净,交兽医高压灭菌消毒(刷洗步骤:首先用百毒杀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刷子刷洗,再用洗洁精洗涤,最后清水冲洗交兽医消毒);1.3接猪前准备1.3.1烤灯检修悬挂:每舍上猪前检查检修,保证每个都能使用并悬挂完毕(确保损坏无法修理的,可用坏的换新的烤灯);1.3.2仔猪料槽检查:检查舍内料槽,保证够数目且完好,如有损坏及时上交更换;1.3.3工作用品准备:扫帚、铁锹、料车、袋子、盆、桶等;1.3.4药品领取、应用及储备:常用保健药品由兽医统一开处方领取,按药品说明储存药品;避光:消毒药等;阴凉:激素类、常用抗生素等;防潮:密斯陀、烧碱、饲料等(使用后及时密封袋口);用量用法:说明书或兽医指导方法及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使用的药抗生素;未使用完的药品,及时密封保存或交与需要的人使用,配好药品及时使用,一般不超过12h 为好;1.3.5挡好过道:上猪前按上猪路线挡好过道(使用PVC板,用后返还原处);1.4日常消毒1.4.1猪舍内的消毒、干燥的彻底进行可以减少疾病。
母猪分娩前管理作业指导书
1.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
1.2 临产母猪的投料管理:
见后面的“分娩舍母猪投料管理”相关内容。
1.3 临产母猪特别护理
1.3.1 临产母猪环境管理:临产母猪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必须减少甚至对临产母猪的各种应激。
环境温度必须相对稳定、适宜,控制在18-22℃,猪舍内空气新鲜,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降温时不宜用冷水大面积冲洗母猪,以免腹部腹部受凉。
1.3.2 临产母猪乳房护理:尽量使其侧卧,忌趴卧,避免乳房受到挤压。
尽量给临产母猪按摩乳房,尤其是乳房有问题的母猪。
1.3.3 临产母猪出现分娩征状时的护理:先用清水将母猪全身和产床清洗干净(注意保持室内干燥),然后用消毒药液喷洒全身和产床,并对乳房用沾有消毒药液的毛巾擦洗干净。
发现母猪有分娩信号时,在保温箱内(保温板上)及母
猪后躯躺下区域垫上干净的麻袋,并根据气温情况打开保温灯。
分娩区前言:有效的分娩舍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
因为一个猪场猪只损失最大的可能在分娩舍或保育舍,保育舍的仔猪饲养的好坏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舍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好坏。
分娩舍投入的设备档次最高,人员也是最好。
分娩舍的效率决定于母猪的情况,及管理员和饲养员的共同努力。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断奶窝数、窝重;维持母猪种用体况,提高母猪使用年限。
饲养管理目标:1、每胎产活仔9.0头以上。
2、平均18-20日龄断奶。
3、仔猪死淘率低于5.5%。
4、仔猪平均断奶体重不低于6.0kg。
哺乳母猪的饲养要点A理想目标◆产程3小时以内(产仔间隔不超过15分钟);白天分娩占70%以上,产后无厌食症状;品质优良的初乳。
◆理想的泌乳量(21日龄乳猪体重6.5公斤以上)。
◆尽可能减少哺乳期掉膘(≤10kg)。
◆断奶后一周内发情率≥90%。
◆哺乳期三症(无乳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发生率≤1%。
◆伤残淘汰率≤1%。
B主要饲管要点◆尽量把室内气温控制在15—23℃左右。
◆产前3日减料。
临产当天可不喂或少许喂些青饲料,保证足够饮水。
◆临产前必须彻底刷洗和消毒产房,清洁母猪体表及蹄部。
◆缩短产程的重大意义:减少乳猪因缺氧而导致的死亡或缺氧综合征;使母猪尽快恢复体力和子宫复原,尽早哺初乳。
◆产后8小时,初乳中抗体下降50%;因而乳猪出生后最晚两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
◆产后第一天日喂1公斤,以后每天增加1公斤。
产后五天自由采食,日供量基本标准(1.8公斤+每头仔猪×0.5公斤);保证充足饮水(饮水器每分钟流量≥2升)保证母猪每天要饮水20—30升,夏季会增加30%以上。
◆夏天抗热应激措施(风扇、滴水装置、树荫、通风、防潮等);以减缓热应激对母猪的负面影响。
◆保持饲料新鲜度,严禁霉变饲料,尽可能保持采食量。
◆正确预防和治疗显性、隐性乳房水肿和产后热等病症,防地面擦伤猪蹄。
◆通风换气是第一管理重点;保温防潮湿第二要点,应初生当天33—34℃;2—3天32—33℃;4—7天31—30℃;以后每周降2度;断奶后3天,28—30℃。
目前,猪场的产房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母猪产后三联症、无乳或少乳、采食量不佳及掉膘严重等状况都令管理者们头疼不已。
以下是畜牧堂详细的介绍:母猪产房管理要点一、产房环境控制(一)宗旨产房内有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一方面最佳温度为18~20℃,另一方面最佳温度为35℃。
确保母猪和仔猪有适当的环境温度是我们的产科病房每天的挑战。
(二)办法1、在仔猪出生后7日龄内要尽量使产房接近地面的温度在26.7℃,并保持此温度。
2、从第10天开始直到断奶,产房温度按设计要求下调,分娩后第二周下调2℃,第三周3℃,第四周保持在28℃。
3.母猪洗澡后至少3天内体温逐渐达到产前标准,使母猪适应生产环境,减少热应激,有助于减少死产的发生。
4、高低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应接近仔猪活动的高度,使温度计的读数更接近现实,以便更准确的掌握温度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5、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对各种形式补热设备的合理使用,尽可能的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6.70%的仔猪出生后身体损失是由辐射和传导损失造成的,因此有必要有产前加热室、地板、墙壁、天花板和设备。
二、产房操作规程(一)产房的冲洗和消毒断奶后的产房是相对最脏区,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其步骤是:1、彻底清扫产房。
2、用高压冲洗机冲洗产房。
水泥地板、渗漏网、材料槽、中间挡板、围墙、粪沟天花板和普通工具铲。
3、消毒:①火碱喷雾,刷栏,床位等;②火碱浸泡保温箱和育仔板。
4、干燥。
(二)产房的准备进入生产室前应准备好母猪:1、脚盆内消毒水;2、小猪喂养槽清洗;3、每个柱均配备保温设备;4、通风设备正常运行;5、饮水机配备充足的水;6、高低温表;7、准备好所有桌子;8、根据生产室温度的提高逐步提高生产室温。
(三)冲洗母猪洗猪是减少仔猪拉稀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母猪进入产房前必须经过以下洗猪步骤:1、用温水湿润,打上洗猪皂;2、用脏粪刷母猪,关键位置在门、四肢、下腹部(特别是乳房);3、清水冲洗;4、2%碘酒消毒(关键部位同上);5、最后再次用清水冲洗,洗完的怀孕母猪转到产房。
猪场分娩舍工作流程1. 背景介绍猪场分娩舍是用于母猪分娩的特殊场所,为了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健康与安全,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本文将详细描述猪场分娩舍的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分娩过程和后续处理。
2. 准备工作在母猪分娩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分娩舍的环境和设施符合要求。
2.1 清洁消毒需要对分娩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清除污物、残留物和细菌,保持环境卫生。
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地面、墙壁、栏杆等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2.2 环境温度调节在分娩舍中,需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
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或通风设备来调节温度。
2.3 母猪饲养管理在分娩前,需要对母猪进行特殊的饲养管理。
确保母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并且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定期观察母猪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4 分娩设施准备分娩舍中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施,包括分娩箱、分娩床、饮水器、饲料器等。
这些设施应该符合卫生要求,并且易于清洁和消毒。
3. 分娩过程一旦母猪进入分娩期,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3.1 观察分娩迹象需要观察母猪是否出现分娩迹象,如精神焕发、食欲减退、乳房肿胀等。
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该立即将母猪转移到分娩舍中。
3.2 分娩舍安置将母猪安置在准备好的分娩箱或分娩床上。
确保环境温度适宜,并提供足够的饮水和饲料。
3.3 协助分娩在母猪开始分娩后,需要进行协助。
观察产程进展,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胎位不正、难产等,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胎位、使用产钳等。
3.4 仔猪处理一旦仔猪出生,需要及时处理。
将仔猪放置在干净的分娩箱或分娩床上。
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包括呼吸、体温、活动能力等。
对于体弱的仔猪,可以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喂养。
3.5 脐带处理对于新生仔猪,需要进行脐带处理。
用消毒剂消毒脐带,并用干净的剪刀剪断脐带。
确保脐带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
3.6 记录和标识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和标识工作。
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母猪是生产仔猪的重要动物, 在生产后的产房管理对母猪健康和仔猪的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母猪的产仔能力,改善仔猪的生长环境及促进生猪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产房的设计1. 空间布局:产房的空间应该足够宽敞,保证母猪在产房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产房的地面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
2. 温度控制:产房内应该安装恒温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应该保持恒温在20-25摄氏度。
3. 采光通风:产房内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有利于母猪和仔猪的生长。
应该安装通风设备,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口和窗户。
4. 分娩栏:分娩栏应该设计成舒适、保暖、干燥的环境,以促进母猪顺利分娩。
5. 饮水设施:产房内应该安装便利的饮水设施,保证母猪在分娩后及时饮水。
6. 饲料设施:产房内应该安装适宜的饲料设施,保证母猪分娩后能够及时进食。
三、母猪分娩管理1. 分娩检查:母猪进入分娩期前,应该对母猪进行检查,确保母猪身体健康、营养充足;如发现母猪疾病或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2. 分娩监控: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对母猪进行监控,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如发现分娩困难,应该及时处理。
3. 产仔救护:在分娩后,应该观察母猪和仔猪的情况,如发现仔猪有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保证仔猪的生存率。
四、产后护理管理1. 产后清洁:对母猪产后的分娩栏进行清洁,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
2. 饮食管理:产后的母猪应该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母猪产后的身体恢复和分泌乳汁。
3. 疾病防治:对产后的母猪进行疾病防治,防止母猪感染疾病;如有疾病发生,应该及时处理。
4. 分娩后观察:在产后应该对母猪和仔猪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
五、养猪员的管理1. 培训:所有的养猪员工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母猪产后产房管理制度并能正确执行。
2. 熟练技能:养猪员工应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母猪产后产房的各项工作。
其田猪场分娩舍饲养管理操作细则一、目的:规范统一员工的操作,进一步实行细化管理,提高产房的生产成绩二、工作目标:1、保证母猪有良好的泌乳性能;2、仔猪断奶成活率达96%以上,仔猪断奶正品率达95%以上,母猪断奶10天复配率达90%以上;3、3.5周龄断奶保证转保仔猪的平均体重达6.5KG以上,平均断奶天龄在23—25天。
三、空栏消毒:仔猪转出后,先用清水将栏面上的猪粪打湿喷上2%烧碱冲干净,再用2%烧碱喷洒,冲干净空栏,待栏舍干后用消毒水(菌毒灭等)消毒及驱虫,然后进行熏蒸消毒,对皮肤病或仔猪腹泻比较严重的单元在进猪前要进行火焰消毒。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冲完栏,冲栏时间定为1.5天(冲栏时间包含转栏的当天)。
四、产前准备工作:产房进猪前先装好保温木板、灯线,准备好麻包、药物等接产用的物品,产房进猪后当天要进行猪的带体消毒,在母猪没有分娩前可以进行带体驱虫消毒1—2次,产房进猪时将一、二产猪放在通风处,在夏天时把保温则板拿起,增加产房的通风。
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1、母猪的喂料:(于母猪料槽写上产期)母猪产前要适当进行限料,料量最高不能高于3.8KG/天/头;产后3—5天开始自由采食4—4.5KG;哺乳高峰期(产后14天)料量要达到5.5—6KG,哺乳高峰期的料量要维持在一周的时间,哺乳期全程的料量控制在4.5—4.8KG/头,对一些带仔数比较多的单元全程料量最高不能超过5KG/头;断奶前3天要适当控料。
母猪每次提高料量时要有2—3天的过渡,不能一下子喂得太高,以免影响哺乳高峰期的采食量;母猪在哺乳期间要做到自由采食,但要避免剩料过多造成浪费(以每次喂完猪后料槽空槽达90%以上)每天喂料3—4次,清料槽1—2次;2、母猪的保健:产前产后母猪可以在料中加鱼腥草粉(10—20克)、大黄苏打散(5—10克)或1.2%的小苏打(也可加泌乳进)提高采食量和预防便秘;3、哺乳期间对过肥或偏瘦的母猪喂料要区别对待,对哺乳期间掉膘严重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对要赶母猪到其它单元带仔的尽量不要赶一、二产猪带。
畜禽饲养誄1母猪1.1生理特点母猪由于皮厚毛长,皮下脂肪层较厚,但无汗腺,容易发生热应激。
因此在保证仔猪小环境温度时,分娩舍温度不能太高。
当舍内温度超过30℃时,要采取滴水或其他措施给母猪降温。
泌乳量在分娩后处于增加趋势,3周龄左右达泌乳高峰,后逐渐下降。
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必须定时排奶。
猪乳分初乳和常乳。
初乳指分娩后3天内的乳,主要是产后12小时之内的乳,以后为常乳。
初乳维生素C含量高,还含有免疫抗体,又有镁盐,有轻泻性,可促进胎粪的排出,且浓度较高,有利于消化道的活动。
常乳不具备这些,故初乳是仔猪不可替代的食物。
不同乳头泌乳量不同,一般认为前面的几对奶头比后面的泌乳量高。
1.2管理要点母猪分娩前后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噪音。
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或噪音过大均会使母猪分娩时间延长,甚至难产,影响母猪产后食欲和泌乳。
当母猪分娩时间过长,或难产都将造成体能损失过大,甚至虚脱。
因此除必要的人工助产外,可给母猪静脉滴注葡萄糖、催产素以及安神健胃药。
人工助产后,为防止产道受损伤感染,还需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消炎药,推荐使用480~800万单位青霉素+300~400万单位链霉素,每天1~2次,连2~3天。
母猪分娩前后食欲不稳定,产前3天必须减料,分娩当天停喂,只喂麸皮盐水汤,有条件的最好喂鲫鱼汤或适量饲喂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青绿饲料。
否则,不但造成腹压过大,分娩困难,还会造成分娩后消化不良,顶食的发生。
产后母猪身体虚弱,消化能力降低,因此从分娩当天要逐渐增加投料量。
分娩当天饲喂1.0~1.5千克,以后根据母猪体重和仔猪数量,每天增加0.5~0.8千克,7天后尽可能达到母猪自由采食量。
断奶前提前3~4天减料,每天减少1千克逐渐减少到1.5千克。
断奶当天可不喂,不但能够促进仔猪在断奶前提高采食量,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断奶后乳房炎的发生。
2仔猪2.1生理特点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后到断奶的仔猪,此阶段仔猪相对难养,成活率较底,是目前养猪生产的难关。
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是指在养殖猪分娩期间,养殖场工作人员对猪舍进行日常管理和监测的流程。
下面是一个相关参考内容,供您参考:1. 早晨巡视:在早晨开始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该首先进行巡视。
巡视猪舍的目的是检查猪舍内的环境是否正常,并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
巡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分娩。
- 检查猪舍的通风情况是否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 观察猪只的呼吸、进食和精神状态。
如果发现有猪只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或活动迟缓等,应及时处理。
2. 分娩监测:对于已经怀孕的母猪,分娩期间需要进行监测。
监测的目标是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并尽早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问题。
监测的内容包括:- 观察母猪的分娩迹象,如猪只有催产行为(如拱地、翻床等)、出现疼痛反应等。
这些标志可能意味着分娩即将开始。
- 监测母猪的体温变化,正常体温是母猪分娩即将开始的征兆。
- 观察母猪是否有正常的产道扩张和宫缩。
产道扩张和宫缩是分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 记录分娩过程的持续时间和结果。
这将有助于评估母猪的分娩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分娩后处理:一旦母猪成功分娩,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后期处理。
这些步骤包括:- 清理分娩舍。
分娩后,舍内会有大量的羊水和胎衣等物质。
清理分娩舍有助于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 检查新生仔猪的健康状况。
观察新生仔猪是否有异常,如体重不达标、奶头和肛门是否通畅等。
- 给新生仔猪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可以提高新生仔猪的免疫能力,预防常见的疾病。
- 移动新生仔猪和母猪到适宜的猪舍。
根据需要,将母猪和新生仔猪移动到适宜的猪舍,确保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需求得到满足。
4. 日常管理:除了分娩过程中的监测外,还需要进行日常管理。
这些管理工作包括:- 给猪只提供良好的饲料和水源。
合理的饲养和饲料供应是确保猪只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猪场分娩舍的三项关键管理工作1、猪只饲喂(1)母猪的饲喂是产房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母猪每天饲喂量的掌控。
母猪临产前2~3天开始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料或少喂料,分娩后第一天喂1.0公斤,第二天喂2.0~2.5公斤,第三天喂3~3.5公斤,5~7天后增加至哺乳量(2公斤+0.5×带仔数)。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把握不好母猪饲喂量,如临产前喂太多料易造成母猪产后便秘,产后1~3天饲喂过多易造成母猪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5~7天后喂料太少,又会影响到母猪泌乳量和断奶后体况,而断奶后母猪的体况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母猪发情。
其次,饲喂母猪的料一定要新鲜,每天保证饲喂的母猪料没有发霉变质,同时每天必须清理料槽1~2次,以防止在料槽边角的饲料发霉变质而影响到母猪的采食量,不让母猪吃发霉料,是控制产房母猪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2)仔猪的补料。
仔猪出生后5日龄左右开始补料,料槽要保持清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每天补料4~5次,晚间补添一次。
此项工作主要是刺激仔猪的肠道发育,同时提前准备好断奶时仔猪由母乳过渡到饲料采食,此工作控制不好,如补料不新鲜,易造成仔猪腹泻,补料不及时,易造成断奶后仔猪不吃料等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生产速度和饲料报酬,对生产影响较大。
2、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南方猪场,建议产房平均温度保持在25℃,湿度尽量控制在75%左右为最适。
(1)在每年的10月份和第二年的4月份期间,南方气温相对较低,经常会有冷空气袭来,此阶段产房的温湿度的控制重点应该放在仔猪上面。
仔猪根据日龄的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仔猪生后1~3天为30~32℃,4~7天为28~30℃,15~30天为22~25℃。
所以,仔猪的保暖工作要做细,特别要注意防止贼风的入侵,而母猪在此阶段,采食量较大,奶水充足,仔猪一般生长较快,断奶重大,易养,但如果在仔猪的保温工作做不足不细的情况下,则仔猪容易出现被母猪压死及腹泻严重等情况,从而造成仔猪死亡率升高而使生产受损。
兰州正大有限公司猪产业标准化示范场分娩区操作规程生产目标:1、仔猪死淘率低于5%;2、仔猪断奶日龄19.5天平均体重不低于6.3kg;3、断奶母猪膘情在2.5分以上,断奶发情率在90%以上。
操作规程:1、饲养管理操作规程;2、接产操作规程。
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母猪的饲养管理1、母猪上床转临产母猪入分娩栏之前,必须先将猪栏用水冲洗,检查所有设备,在能用的状态,环境控制系统应检查电动机,及皮带的松紧,水泵工作有没有足够的压力,水帘能否正常工作,猪舍的窗户密封好,检查温度控制器是否准确。
另外检查饮水的水压及水流量,维修已损坏的饮水器及其他设备。
将母猪按预产期赶上已准备的分娩栏,转入分娩栏后对准母猪耳号及母猪卡,填写母猪喂料量及(1)母猪上床后按上床前在配种舍的喂料量饲喂,如:膘情3.5的经产母猪3.0公斤/天/头,膘情3.5的后备母猪2.5公斤/天/头;根据膘情酌量喂量,2次/天;(2)预产期前3天每天减少饲喂量0.5kg/天,一直减到2kg为止.,若母猪在预产期当天不产,按1公斤/顿饲喂,直到分娩;(3)分娩当次不给料,分娩后第一餐给料0.5kg,以后每天增加1kg,直到足量;(4)若母猪不能按标准采食,则下一顿按实际吃料量饲喂,在此基础上以后每顿增加0.5公斤喂料量,直到吃到应时的标准量,再按标准量加料;(5)每次喂料前必须先注明标准量及加料次数,喂完后减掉剩余量;(6)喂料后将不起立吃料的母猪赶起来吃料,不吃的母猪拌湿料喂;(7)每天清理母猪料槽,保证饲料新鲜,无粉料,无发霉料。
3、环境条件(1)分娩舍母猪需要温度为20-24℃,湿度50~60%,风速1.5~2.0m/s;(2)当舍内温度低于20℃,启动锅炉给舍内加热,及时做好锅炉的加煤和清渣工作(每两个小时1次);(3)当舍内温度低于或等于目标温度时,用一个小风扇做最小通风量,按实际情况计算一般开60秒、关240秒;(4)当舍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四个风机逐个增加开启,当舍内温度高于25℃时,四个风机全部开启,水帘启动降温;(5)根据风机的运行合理开关百叶窗,保证有效风速:1个风机→3个百叶窗、2个风机→5个百叶窗、3个风机→7个百叶窗、4个风机→10个百叶窗;(6)分娩舍母猪所需水压为2000ml/min,每天检查猪饮用水的有无、水压是否正常,饮水器是否漏水或阻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