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40分限时练习(10)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物理强化训练(十三)(40分钟完成)1. 如图所示,长L =0.8m 的细线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连接一个m =0.4kg 的小球,悬点O 距地面的高度H =3.55m 。
开始时,将小球提到O 点保持静止,然后让它自由下落,当小球到达使细补拉直的位置时,刚好把细线拉断,经过t =0.5s 落到地面,如果不考虑线的伸长,并设小球在绷断细线过程中线的平均张力大小为8N ,且g =10m/s 2。
试求细线断裂所经历的时间。
2.如图所示,光滑平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强度为B =0.5T 的匀强磁场,质量M=2kg 的平板小车以V 0=14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将质量为m =0.1kg ,电荷量q =0.2C 的绝缘小滑块,无初速的放在小车的右端。
小车足够长,与物块之间有摩擦,g =10m/s 2。
求:(1)物块的最大速度。
(2)小车的最小速度。
(3)产生的最大内能。
× × × × × ×3.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条与电场线平行的线,如图所示,该线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球A 和B (可均看做质点),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A 球带电荷量+Q ,B 球不带电,开始时两球相距L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A 球开始沿直线运动,并与B 发生对心正碰,碰撞中A 、B 两球的总动能无损失,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 、B 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重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问:(1)A 球经过多长时间与B 球发生第一次碰撞?(2)第一次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各为多大?(3)请猜测在以后A 、B 两球再次不断地碰撞的时间间隔会相等吗?并对猜测的结论进行论证,如果相等,请计算出时间间隔T ,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 · m m A B E Q。
例题:已知单摆摆长为L ,悬点正下方3L /4处有一个钉子。
让摆球做小角度摆动,其周期将是多大?解析:该摆在通过悬点的竖直线两边的运动都可以看作简谐运动,周期分别为g l T π21=和g lT π=2,因此该摆的周期为 :g l T T T 232221π=+=例题: 固定圆弧轨道弧AB 所含度数小于5°,末端切线水平。
两个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从轨道的顶端和正中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轨道底端所用的时间和动能:t a __t b ,E a __2E b 。
解析:两小球的运动都可看作简谐运动的一部分,时间都等于四分之一周期,而周期与振幅无关,所以t a = t b ;从图中可以看出b 小球的下落高度小于a 小球下落高度的一半,所以E a >2E b 。
例题:将一个力电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
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过程中悬线上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由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下列判断:①t =0.2s 时刻摆球正经过最低点;②t =1.1s 时摆球正处于最高点;③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时而增大时而减小;④摆球摆动的周期约是T =0.6s 。
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注意这是悬线上的拉力图象,而不是振动图象。
当摆球到达最高点时,悬线上的拉力最小;当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悬线上的拉力最大。
因此①②正确。
从图象中看出摆球到达最低点时的拉力一次比一次小,说明速率一次比一次小,反映出振动过程摆球一定受到阻力作用,因此机械能应该一直减小。
在一个周期内,摆球应该经过两次最高点,两次最低点,因此周期应该约是T =1.2s 。
因此答案③④错误。
本题应选C 。
例题: 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
不开电动机让这个筛子自由振动时,完成20次全振动用15s ;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的转速是88r /min 。
练习使用多用表1.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做了以下实验:(1)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他的主要实验步骤以下①把选择开关拨到“× 100”的欧姆挡上;②把表笔插入测试插孔中,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旋转欧姆调零旋转,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③把两根表笔分别与某一待测电阻的两端相接,发现这时指针偏转较小;④将表笔与待测电阻断开,把选择开关拨到“× 10”的欧姆挡;⑤再次对电阻进行测量,并记下欧姆数值;⑥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就把多用电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达成.这个学生在测量时已注意到: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用手碰表笔的金属杆,那么这个学生在实验中有哪些操作是错误的?( 三个错误 )错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分析剖析依照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可知有以下错误;错误一:指针偏转较小说明电阻偏大,应该采纳较大挡位,即换用“× 1 k ”的欧姆挡;错误二:欧姆表换挡后要重新调零;错误三:使用达成应将选择开关调到“OFF”挡或交流最高电压挡.2.以下列图为多用电表的刻度盘,若采纳倍率为“× 100”的电阻截测电阻时,表针指示如图所示,则:(1) 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Ω;若是要用此多用电表测量一个阻值约为 2.0 ×10 4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应采纳的欧姆挡是________( 选填“× 10”“× 100”或“× 1 k ”) .(2)用此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入采纳量程为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地址,则所测电流为 ________mA;入采纳量程为2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地址,则所测电流为 ________mA.(3)入采纳量程为 10 V的电压挡测量电压时,表针也指于图示地址,则所测电压为 ________V. 答案(1)1.4 ×10 3×1k(2)31.5158(3)6.3剖析(1) 欧姆表读数:对应最上一行刻度值约为14,倍率为“× 100”,读数为 1.4 ×10 3Ω.(2)选 50 mA直流电流挡,则每一大格表示 10 mA,每一小格表示 1 mA,测量的精确度为 1 mA,应估读到0.1 mA ,指针对应的读数为31.5 mA ;选择量程为250 mA 的电流挡,则每一大格表示 50 mA,每一小格表示 5 mA;应估读到 1 mA,指针对应的读数为158 mA.(3) 选择 10 V 电压挡,则每一大格表示 2 V,每一小格表示0.2 V ,测量的精确度为0.2 V ,应估读到0.1 V ,指针对应的读数为 6.3 V.3.(2018 ·太原三模) 如图,黑箱中有A、 B、 C 三个接线柱,已知每两个接线柱间最多只有一个电器元件 ( 可能有电源、定值电阻和二极管) .用多用电表对黑箱进行以下检测:①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②将选择开关调到欧姆挡合适倍率,进行欧姆调零③将选择开关调到直流电压挡位,两表笔分别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均无示数④用两表笔进行检测,红黑表笔的地址和测量结果以下表红表笔接A B A C B C黑表笔接B A C A C B测得阻值( Ω )20020011.2 k27011 k70(1)正确的实验操作序次为 ________;( 填步骤前序号 )(2)黑箱内的电器元件应该有 ________;(3)在图中画出电器元件的连接图.答案(1) ③②④①(2) 定值电阻和二极管(3)如图剖析(1) 先要确定有无电源,用电压挡,再用欧姆挡测量电阻值确定元件.则正确的实验操作为:③②④①(2) 测量电阻电流由黑表笔入电阻,由红表笔出电阻,因红黑表笔接AB与接 BA 电阻相同,则 AB间为电阻,接BC与 CB电阻差别大,则BC间为一二极管, B 端为正极;接AC,与 CA 电阻差别大,且比接BC时多了 200 Ω,则AC间为一电阻与二极管串通,则其内部电路为电阻与二极管,综合可知其电路如答案图.4.(2018 ·厦门二模 ) 某实验小组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他们正确连接好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 S 后,发现无论如何调治电阻箱 R0,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读数,他们判断电路可能出现故障.他们试一试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来检测电路.已知保护电阻R=15 Ω,电流表量程为 50 mA. 操作步骤以下:①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挡,再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②断开甲图电路开关S,将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在a、 c 上,多用电表的指针不偏转;③将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在b、 c 上,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④将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在c、 e 上,调治R0=20 Ω时,多用电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丙中的多用表读数为 ________ Ω;图丁中的电流表读数为 ________mA;(2)操作步骤④中,多用电表红表笔应接________点 ( 选“ c”或“ e”) ;(3)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________;A.灯泡短路B.灯泡断路C.保护电阻R 短路D.保护电阻R断路(4)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数据,同学们还计算出多用电表内部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24 38.0(2)e(3)B(4)1.48剖析 (1) 欧姆表的读数为 24×1Ω=24 Ω电流表的最小分度是 1 mA,需估读到 0.1 mA ,因此图丁中的电流表读数为38.0 mA.(2)依照电流必定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电流从欧姆表的红表笔流入,黑表笔流出,可知,操作步骤④中,多用电表黑表笔应接 c 点,红表笔应接 e 点.(3)将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在a、 c 上,多用电表的指针不偏转,说明ac 间有断路.将多用电表两表笔分别接在b、 c 上,多用电表的示数不为零,因此电路的故障是灯泡断路.(4)欧姆表的中值电阻等于其内阻,则知欧姆表的内阻为15 Ω.E′依照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R0+R欧得 E′= I(R 0+ R 欧) =38×10 -3× (24 +15) V ≈1.48 V.5.(2018 ·唐山二模) 某同学只用以下给定仪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简单多用电表,仪器不得重复使用,A.电流表 (0 ~200μA, 100 Ω )B.电阻箱 (0 ~999Ω)C.电阻箱 (0 ~9 999 Ω)D.定值电阻 R2(1 k Ω)E.变阻器 (0 ~300Ω)F.变阻器 (0 ~800Ω)G.干电池 (1.5 V , r = 0)H.干电池 (9 V ,r = 0)I .导线若干;该多用电表需设置0、1 为量程 0~ 1 mA 的电流档, 0、 3 为量程 0~ 3 V 的电压挡, 0、 2 为欧姆挡.该同学经过计算并选择器材( 器材选择只填器材前的字母) .(1)量程 0~ 1 mA 的电流挡中电阻箱 R1应入选择 ________,将其调治为 ________ Ω;(2)量程 0~ 3 V 的电压挡中电阻箱 R4应入选择 ________,将其调治为 ________ Ω;(3)0 、 2 的欧姆挡中变阻器R3应入选择 ________,电源应入选择________;(4)该同学用上述简单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某一未知电阻,他第一进行了欧姆挡调零,然后将电阻接在0、2 之间,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示数为________μ A,由此可求得未知电阻为________ Ω .答案(1)B25 (2)C 2 980(3)F G (4)120.01 000I 0R0剖析(1) 把小量程电流表改装 1 mA 的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阻值:R=I -I g=- 6I R200×10× 1001× 10- 3-200×10 - 6 Ω= 25 Ω,电阻箱g gR 1 应入选择 B ,改装后电流表内阻:R A = I=200×10 -6× 100Ω= 20 Ω;1× 10-3(2) 把电流表改装成 3 V 的电压表需要串通分压电阻阻值: UA3Ω-20 Ω= 2R =I -R = 1×10 -3 980 Ω,则电阻箱 R 4 应选择 C.E1.5(3) 欧姆表应选择干电池 G 做内置电源,欧姆表内阻: R 内 = I = 1×10-3 Ω= 1 500 Ω,欧姆调零时变阻器R 3 接入电路的阻值: R 3=R 内- R 2- R A =1 500 Ω- 1 000 Ω- 20 Ω= 480Ω, 0、 2 的欧姆挡中变阻器 R 3 应入选择 F.(4) 由图乙所示表盘可知,电流表示数为120.0 μ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 = E ,R 内 + R X即: 120×10 -6= 1.5 ,解得: R X =1 000 Ω.1 500 +R X6.(2018 ·德州一模 ) 某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内部电路如图 1 虚线框内所示,小明同学将电阻箱和电压表并联后接在两表笔 a 、b 上,欲用图示的电路测量欧姆挡“× 1”时多用电表内部的电阻 r( 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 ) 和电池的电动势 E. 实验的主要步骤为:(1) 表笔 b 为 ________( 填“红表笔”或“黑表笔” ) . 将选择开关转至欧姆挡“× 1”, 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治 ________,使指针指在 ________( 填“左”或“右” ) 侧零刻度处.1 1(2) 改变电阻箱 R 的阻值,分别读出 6 组电压表和电阻箱的示数U 、R ,将 U 、R 的值算出并记1 1录在表格中,作出- 图线如图 2 所示.U R组数1234561 0.020.040.060.080.100.12R1 0.84 1.05 1.26 1.48 1.62 1.82U(3) 依照图线获取电动势 E = ________V ,内电阻 r = ________ Ω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电动势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 填“大”或“小” ) .答案(1) 黑表笔 调零旋钮 右 (3)1.47 14.7 (4) 小剖析(1) 表笔 b 内部接电源的正极, 则为黑表笔. 将选择开关转至欧姆挡“× 1”, 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治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右侧零刻度处.(3)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 = U + R r ;变形得: 1= 1+ rR ;U E E可知,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为0.67 = 1,则电源的电动势故 E = 1.47 V ;Er r1.98 - 0.67≈ 10.0 ,则有: r =10×1.47 =14.7 Ω图像的斜率表示 E ,则有: E =0.132(4) 当 R 为无量大即为不接电阻箱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电动势的测量值,而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动势的真实值减去多用电表的内电压,因此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电动势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7.(2018 ·湖北模拟 ) 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a 所示的欧姆表电路,经过控制电键 S 和调治电阻箱,可使欧姆表拥有“× 1”和“× 10”两种倍率.所用器材以下:A .干电池:电动势 E = 1.5 V ,内阻 r =0.5 ΩB .电流表 G :满偏电流 I g = 1 mA ,内阻 R g =150 ΩC .定值电阻 R 1=1 200 ΩD .电阻箱 R 2 和 R 3:最大阻值都为 999.9 ΩE .电阻箱 R 4:最大阻值 9 999 ΩF .电键一个,红、黑表笔各1 支,导线若干(1) 该实验小组按图a 正确连接好电路.当电键S 断开时,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治电阻箱R 2=________ Ω,使电流表达到满偏,此时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叫做欧姆表的内阻 R 内,则 R内= ________ Ω,欧姆表的倍率是 ________( 选填“× 1”“× 10”) .(2) 闭合电键 S :第一步:调治电阻箱R 2 和 R 3,当 R 2= ________ Ω且 R 3=________ Ω 时,将红、黑表笔短接,电流表再次满偏;第二步:在红、黑表笔间接入电阻箱R4,调治 R4,当电流表指针指向图 b 所示的地址时,对应的欧姆表的刻度值为________ Ω .答案(1)149.5 1 500×10(2)14.5150100剖析(1)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欧姆表的内阻为:R中=E=1 500 Ω,I则 R2= R 中- R1- R g-r =1 500 Ω- 1 200 Ω- 150 Ω- 0.5 Ω= 149.5 Ω,当闭合开关时,使电流表达到满偏,则经过电源的电流增大,欧姆表的内阻减小,即中值电阻减小,倍率减小,因此电键 S 断开时,欧姆表倍率应为“× 10”,闭合时,倍率应为“× 1”(2) 为了获取“× 1”倍率,应让满偏时对应的电阻为150 Ω;1.5A =0.01 A ;电流为: I 1=150此时表头中电流应为0.001 A ;则与之并联电阻R3电流应为:0.01 A - 0.001 A = 0.009 A ,0.001 ×( 150+ 1 200 )并联电阻为: R3=Ω= 150 Ω;0.0091.5 -1.35Ω=15 ΩR2+r =0.01故 R2=15 Ω- 0.5 Ω= 14.5 Ω;图示电流为 0.60 mA ;则总电阻为: R 总=1.5× 103Ω= 2 500 Ω0.60故待测电阻为:R 测=2 500 Ω- 1 500 Ω= 1 000 Ω;故对应的刻度应为100.。
t 甲t 乙t 丙t 丁2010年高考选择题限时训练10一、选择题1.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
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 .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定恒 C .维持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D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t 为横轴的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B .图乙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像C .图丙可能是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D .图丁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3.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8424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设中间一个质量为m 的西瓜A ,则A 受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 )A .m (g+a )B .maC .m 22a g +D .m 22a g -4.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A .在求两个分力的合力时,只要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一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C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5.一个人站立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加速,如图所示,则( ) A. 踏板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B.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C. 人只受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的作用D.人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量6.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
高三物理40分钟限时训练(机械能)(满分8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力F=300N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40m,人对足球做功1200JB.人用力推物体,但物体未被推动,人对物体做功为零C.物体匀速上升时,重力不做功D.摩擦力只能做负功不能做正功2.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高1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m/s2)()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它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若发动机的功率保持恒定,汽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它的牵引力F和加速度a的变化情况是()A.F逐渐减小,a也逐渐减小B.F逐渐增大,a逐渐减小C.F逐渐减小,a逐渐增大D.F逐渐增大,a也逐渐增大4.质点所受的合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合力F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 = 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A.t1B.t2C.t3 D.t45.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动能相等;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6.如图所示,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大小为W1;若该物体从C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两个斜面滑到D点,两斜面用光滑小圆弧连接,摩擦力做功大小为W2;已知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A.W1> W2B.W1= W2C.W1< W2D.无法确定W1和W2的大小关系。
2021胡文老师年高考选择题限时训练01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放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就大B .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C .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它的电势能都增大D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距离s 时速度变为零。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B .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C .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D .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3、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0,从该时刻起汽车开始加速, 经过时间t 前进的距离为s ,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m ,设在加速度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恒 为P ,汽车所受阻力恒为μF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 ) A .Pt B .μF vmt C .μF s D .mv 2/2/202mv S F m -+μ4、如图1所示,电梯质量为M ,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
当上升高度为H 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 ,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B .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C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D .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5、在如图2所示的U -I 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 的伏安特性曲线。
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 相连组成闭合电路。
由图象可知( )A .电源的电动势为3V ,内阻为0.5ΩB .电阻R 的阻值为1Ω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WD .电源的效率为66.7% 6、如图3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平行直导轨ab 、cd 、b 、d 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 ,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
40分限时训练(十五)13.做双缝干射实验时,要增大屏上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B.增大光的频率C.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D.增大光的波长1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A.α粒子,β粒子,γ射线 B.β粒子,α粒子,γ射线C.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D.γ射线,β粒子,α粒子15.一艘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沿着圆形轨道,环绕该星球作近地飞行。
若要估测该星球的平均密度,则该宇航员只需要测定的一个参量是:A.飞船的环绕半径 B.行星的质量C.飞船的环绕周期 D.飞船的环绕速度16.如图所示,在波传播的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有间距均为2m的五个质点a、b、c、d、e,它们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一列简谐横波以20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在t=0的时刻波刚好到达质点a,质点a由此时刻开始从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在t=0.3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d开始振动后振动周期为1.2sB. t=0.5s时质点b到达最高点C.在t=06s时质点c的速度方向向上D. t=0.4s时波恰好传到质点e19.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
若图(2)是该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A.R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u=102cos100πt(V)B.R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10cos50πt(V)C.通过R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2cos50πt(A)D.通过R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cosl00πt(A)22.(1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右端B点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在距离B为x的A点,用一个较大的水平力向右瞬间弹击质量为m的小钢球,使其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质点到达B点后沿半圆形轨道运动,经过C点后在空中飞行,正好又落回到A 点。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黑龙江阿城地区高考冲刺最后十天物理专练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铀239(U23992)经过衰变可产生钚239(Pu23994)。
关于铀239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u23994与U23992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B.放射性物质U23992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C.U23992经过2次β衰变产生Pu23994D.温度升高,U23992的半衰期减小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升高而压强减小达到平衡态II,则()[A.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II时气体的密度小B.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I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大C.从状态I到状态II过程中气体要向外放热D.从状态I到状态II过程中气体要对外做功3.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丙沿圆弧轨道从C点运动到D,且C点很靠近D点。
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B.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C.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D.甲球最先到达D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D点4.图示为汽车蓄电池与车灯、启动电动机组成的电路,蓄电池内阻为0.05Ω,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
只接通S1时,电流表示数为10A,电压表示数为12V,再接通S2,启动电动机时,电流表示数变为8A,则此时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是()A.2A B.8A C.42A D.5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5.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使之与盛有沙子的小桶相连,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小桶与沙子的总质量为m,把小车从静止状态释放后,在小桶下落竖直高度为h的过程中,若不计滑轮及空气的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拉车的力始终为mgB.当M远远大于m时,才可以认为绳拉车的力为mgC.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ghD.小车获得的动能为Mmgh/(M+m)6.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框架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AB 与CD 平行且足够长,BC 与直于CD )在CD 夹角)90(︒<θθ,光滑导体棒EF (垂外力作用下以垂直于自身的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框架中的BC 部分与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经过C 点瞬间作为计时起点,下列关于电路中电流大小I 与时间t 、消耗的电功率P 与导体棒水平移动的距离x 变化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AD 7.我国在今、明两年将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预计在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此系统由中轨道、高轨道和同步轨道卫星等组成。
课后限时集训40机械波建议用时:45分钟1.(多项选择)如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B.对同一列波,缝、孔或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C.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D.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大E.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速较大ABD[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但如果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就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衍射是一切波的特有的现象,不仅仅是机械波,故A项正确,C项错误;对同一列波,缝、孔的宽度越小,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故B项正确;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是由于声波波长较长,故D项正确,E项错误。
]2.(多项选择)(2019·潍坊二模)一列频率为40 Hz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下列图,此时M点恰好开始振动。
波源的平衡位置在O点,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该波波长为3 m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80 m/sC.t=0时刻,平衡位置在x=1.8 m的质点向下振动D.M点的振动方程为y=0.05 sin 80πt(m)E.N点起振后总是和O点同时到达波峰BCD[由图象可知,该波波长为2 m,选项A错误;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λf=2×40 m/s =80 m/s,选项B正确;由波形图可知,t=0时刻,平衡位置在x=1.8 m的质点向下振动,选项C正确;因ω=2πf=80π rad/s,如此M点的振动方程为y=0.05 sin 80πt(m),选项D 正确;N 点和O 点相距19 m =912λ,如此当O 点在波峰时N 点到达波谷,选项E 错误。
] 3.(多项选择)如图甲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六个质点a 、b 、c 、d 、e 、f ,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均为2 m ,各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
高三物理“4+1”15分钟42分限时训练(十)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因为它们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 .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一根相对地面沿杆长方向高速运动的杆,他发现杆的长度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D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之一是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相同的 14.图3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大量能量为12.76eV 的光子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波,其中最多包含有几种不同波长的光波?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5.如图4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复色光穿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
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
B .在此玻璃中a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C .在此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
D .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a 光的干涉条纹
间距比b 光的宽
16.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引力常量G 在缓慢地减小。
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它们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这种学说当前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与很久很久以前相比
A .周期变大
B .角速度变大
C .轨道半径减小
D .速度变大
(2分)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11所示,由此可知金
属丝直径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mm 。
22.(16分)
如图13所示,水上滑梯由斜槽AB 和水平槽BC 构成,AB 与BC 圆滑连接,斜槽AB 的竖直高度H =15m ,BC 面高出水面的距离h =0.80m 。
一个质量m =50kg 的游戏者从滑梯顶端A 点由静止滑下,g 取10m/s 2。
(1)若忽略游戏者下滑过程中所受的一切阻力,求游戏者从滑梯顶端A 点由静止滑下到斜槽底端B 点的速度大小; (2)若由于阻力的作用,游戏者从滑梯顶端A 点由静止滑下
到达滑梯末端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C =15m/s ,求这一过程中游戏者
克服阻力做的功;
(3)若游戏者滑到滑梯末端C 点以v C =15m/s 的速度水平飞出,
求他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入水中时,他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位移。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图4
图13 A B
C 1 -13.61
2 -3.40
3 -1.51
4 -0.85
5 -0.54
∞ 0
n E /eV
图3
22.(16分)
(1)设游戏者滑至B 点的速度为v B , 游戏者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H =
21
2
B mv ………………………………3分
解得v B =17m/s (写成,17.3 m/s 均得分)…………………………………2分 (2)设游戏者克服阻力做功为W f , 根据能量关系有 mgH -W f =21
2
C mv ………………………………………………………3分 解得W f =mgH -
21
2
C mv =1.9×103J (说明:1875J 同样得分。
)………………………2分
(3)根据运动学公式,游戏者从C 点飞出到落入水中的运动时间t ……3分
游戏者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x =v C t =6.0m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