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红外测距新型智能导盲杖
- 格式:docx
- 大小:11.19 KB
- 文档页数:2
智能导盲杖的使用流程1. 简介智能导盲杖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传感技术和算法来帮助视障人士进行导航和避障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介绍智能导盲杖的使用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智能导盲杖。
2. 产品准备在开始使用智能导盲杖之前,首先需要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 确认智能导盲杖已充电并具备足够的电量。
- 确认智能导盲杖与手机或其他设备已成功连接。
3. 打开导航模式首先,将智能导盲杖切换至导航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长按导航模式按钮,直到听到提示音。
2. 导航模式按钮通常位于导盲杖的柄部或者底部。
3. 听到提示音后,表示导航模式已成功打开。
4. 设置目的地在导航模式下,用户可以设置目的地,智能导盲杖将提供导航指引。
设置目的地的方法如下: 1. 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上的智能导盲杖应用程序。
2. 打开应用程序后,选择导航模式。
3. 在导航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或手动输入的方式设置目的地地址。
4. 输入目的地地址完成后,确认导航信息。
5. 导航指引一旦目的地设置完成,智能导盲杖将开始提供导航指引,以帮助用户到达目的地。
导航指引的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 声音提示:智能导盲杖通过声音提示用户前进方向、转向指示等。
- 震动提示:智能导盲杖可以通过震动提示用户前进方向和转向指示。
- LED指示灯:智能导盲杖的柄部或底部可能配有LED灯,通过不同颜色或闪烁频率来指示方向。
6. 避障功能除了导航指引外,智能导盲杖还具备避障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避免碰撞障碍物:- 超声波传感器:智能导盲杖配备了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检测前方障碍物,并及时提醒用户避开。
- 摄像头识别:某些智能导盲杖还配备了摄像头,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检测前方障碍物。
7.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智能导盲杖的过程中,用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导航杆垂直:为了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将导航杆保持垂直是必要的。
- 注意挥动范围:智能导盲杖的挥动范围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能够及时探测到障碍物。
Electronic Technology •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95【关键词】STM32 F103 红外测距 GPRS 定位1 我国盲人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900万视力残疾者。
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5左右,每年新增盲人45万,即约每分钟增加一人。
并且调查显示:盲道的建设,变成了一种奇怪意义上的面子工程。
2 盲人主要出行方式分析目前的导盲方式主要有三种:(1)传统手杖指引;(2)使用导盲犬;(3)使用导盲科技产品。
传统的拐杖大多用自然材质比如竹,木制成,符合传统的人因工程学造型,但是其缺点众多,比如功能单一,只能通过声音与触觉感知地面,感知范围小。
传统的盲道也非常干扰阻碍盲人通行。
且其易被侵占,致使盲人无法通行。
导盲犬的培训周期长,并且花费极高,一般家庭很难负担,同时存在导盲犬限制进入的问题。
而目前市面导盲工具功能单一,不具智能化一体的特性,体积大,重量大。
因此,开发一款廉价,智能,精确,轻便的导盲手环对于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意义重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国内目前的导盲辅具主要是导盲手杖。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快速发展。
这种落后的导盲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要。
目前国内外在导盲辅具方面取得得研究开发成果简单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1)超声波导盲仪器;(2)移动式导盲机器人;(3)导引式的导盲手杖。
超声波导盲仪障碍物识别范围非常有限,移动式机器人机械结构复杂,受制于地形因素,开发高成本。
并且当前的这些产品的功能普遍单一,不便于携带。
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测距导盲。
不具智能化一体,便于携带的特性就发展动态而言,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通过手机网络就能定位盲人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危险时,向最近的医院和警局发多方向红外测距智能导盲求救手环文/吴雪1 王华力2 唐玲1出求救信息。
智能导盲拐杖设计
导盲拐杖是为视力受损的人士设计的辅助工具,用于帮助他们行走和寻找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开始受到关注,这种拐杖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可以提供更高效的导航和避障功能。
首先,智能导盲拐杖应该具备高精度的定位功能。
可以通过GPS和惯性传感器来确定使用者的准确位置,并将其显示在拐杖上的屏幕上。
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了解自己当前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其次,智能导盲拐杖应该具备避障功能。
通过激光测距、红外传感器等技术,可以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并通过声音或震动等方式提醒使用者进行避让。
在遇到复杂的道路情况时,拐杖还可以提供语音导航,告知使用者应该如何通过障碍物。
在设计上,智能导盲拐杖应该注重舒适性和易用性。
拐杖的手柄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舒适的握持体验。
拐杖应该具有轻量化和可折叠的设计,方便携带和储存。
同时,拐杖上的按钮和屏幕应该简单明了,易于使用。
最后,加强智能导盲拐杖的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拐杖上应该设有紧急按钮,使用者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迅速呼叫帮助。
拐杖的电池寿命也应该得到考虑,确保长时间使用时不会突然断电。
总之,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应该将高精度定位、避障、导航和连接性等功能相结合,以提供更好的辅助导航和行走体验。
通过科技的力量,智能导盲拐杖可以为视力受损人士带来更多的独立性和便利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会变得愈发智能和人性化。
具有多方位测速测距与红绿灯判定的助老导盲手杖设计作者:张青林吕云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摘要:目前用于助老和导盲的智能行动辅助设备主要有基于电子技术的导盲仪、移动机器人、穿戴式导盲仪和引导式手杖等,前三种产品价格普遍高昂,难以推广普及[1],特别是类似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其市场占有率较小。
而引导式手杖大多只提供蔽障等功能,在设计中只考虑使用者前方路况,没有红绿灯识别、全方位车速车距判定等对使用者周边环境及使用者安全方面的考量[1~4]。
这些设备不够实用,由于使用者多为弱势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及做好出现问题的补救措施是设备在设计生产中应当首先考虑的。
本文所设计的产品将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词:导盲;助老;助残;手杖一、行业现状智能行动辅助设备主要有基于电子技术的导盲仪、移动机器人、穿戴式导盲仪和引导式手杖等,前三种产品价格普遍高昂,难以推广普及[1],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率小。
而目前常见的手杖产品在设计中大多只考虑了使用者前方路况,鲜见有本文提出的全方位车速车距判定、红绿灯判定等对使用者周边环境及使用者全面安全方面的考量[1~4]。
这些设备不够实用,因为它们在实际使用存在较大的危险和隐患,由于使用者多为弱势群体,他们不便对自己周边环境进行侦察和做出回避,如何提醒和保障他们的安全才是设备在设计生产中应当优先考虑的。
本设备由于提供了多方位针对移动物体的测速测距、红绿灯判定以及跟踪记录等功能,让使用者不仅在便道上行走无忧,也可以较为安全地通过马路和十字路口,安全便捷地享受独立出行的美好时光,这是本文所述产品独特创意所在。
二、产品整体构思本产品即集成了GPS导航定位等一些常见集成化功能,又创造性地设计了左、右、左前、右前和正前(正前方向有上下两个,下方用于障碍判定)共六个方位的智能车速车距测量与安全通行计算、智能警报与语音提示等功能,最大化为老年及视觉障碍朋友提供安全便捷行动帮助。
产品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上位机为型号为STM32的ARM架构嵌入式芯片,主要用于控制摄像头、计算过往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预计到达时间并统筹各个信号,在必要时向下位机驱动语音提示或蜂鸣器警报;下位机两片由STC89C52单片机,分别负责控制和连接超声波测速测距信号的输入反馈和直接驱动蜂鸣器、语音模块。
一种保障盲人出行安全的多功能智能导盲杖摘要本设计从解决盲人出行问题的角度出发,力求保障盲人出行的安全。
是由STM32F407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板,通过单片机控制光源传感器、超声波模块、GPS定位模块、蜂鸣器模块等电子模块实现夜间亮灯警示车辆、GPS定位等功能。
帮助盲人在夜间出行事能够被驾驶员观测到,避免盲人因看不到车辆引发车祸,并在盲人迷路时发送GPS定位到紧急联系人的手机上,保障了盲人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 STM32F407;GPS定位;盲人出行1、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生活质量日新月异地提高,另一方面,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盲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了在日常生活中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弱势群体。
[1]据统计,我国残疾人超过8296万,占全国人口的6.34%;其中,盲人就有1200多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
为盲人设计一系列生活中的专属产品尤为重要,不能忽视。
[2]本研究项目从盲人出行安全的角度考虑,为盲人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选择。
使这些视力障碍人群安全出行的同时,也能让家人放心。
2 基本设计思路本设计通过多种模块协作使用,实现相应的功能,以此来保障盲人的出行安全,具体路线如图1。
按键按下异常状态发送位置短信黑暗环境家人手机LED灯闪烁低于安测距全距离发出警报图1本设计是由STM32F407ZGT6芯片通过控制各个模块,达到相应的功能。
当按键按下,或者拐杖处于异常状态(开机状态下长时间横置或者长时间未移动)时,GPS模块对其进行定位。
当GPS模块定位完成后,GSM模块将定位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家人手机上,每五分钟发送一次,直到解除异常状态。
光敏感应模块对环境亮度进行感应,若在黑暗环境条件下,LED灯则开始闪烁,警示路人或行车,防止盲人在黑夜中被撞到。
超声波模块对前方障碍物进行距离测量,若处于安全距离外,则不做反应;若障碍物与拐杖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时,蜂鸣器模块发出警报,防止盲人撞到障碍物。
智能导盲拐杖一、引言智能导盲拐杖是一种利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盲人导航的辅助工具。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二、设计原理2.1 传感器技术智能导盲拐杖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来提供导航和避障功能。
2.2 技术智能导盲拐杖通过集成算法,能够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识别障碍物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导航指引。
三、功能特点3.1 导航功能智能导盲拐杖利用GPS定位技术和地图数据,为盲人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帮助他们到达目的地。
3.2 避障功能智能导盲拐杖通过传感器检测前方障碍物,并通过声音或震动提示盲人,避免碰撞和意外发生。
3.3 实时语音交互智能导盲拐杖具备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可以与盲人进行实时语音交互,帮助他们获取所需信息。
3.4 数据记录功能智能导盲拐杖能够记录盲人的行走轨迹和使用数据,为盲人和医生提供数据参考和健康管理。
四、使用方法4.1 启动与关闭智能导盲拐杖的启动和关闭通过按钮实现,按下按钮启动,长按按钮关闭。
4.2 导航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按钮指令输入目的地信息,智能导航拐杖将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
4.3 避障提示当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时,智能导盲拐杖将通过声音或震动提示用户,协助用户安全避开障碍物。
五、相关法律法规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该法律明确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并规定了公共场所应提供辅助设施和服务的要求。
5.2 《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律规定了行人通行的规则和优先权,对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了要求。
附件:1.使用手册2.技术规格说明书3.软件安装包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指有生理、智力、精神或其他残疾,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需要社会支持和服务的人。
2.辅助设施:指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帮助的设施,如无障碍通道、盲道等。
3.公共场所:指供公众活动和使用的场所,如商场、公园等。
多功能智能盲杖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对残障人士生活质量的改善。
在这方面,多功能智能盲杖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成为了盲人朋友们的得力助手。
本文将介绍多功能智能盲杖的特点和应用,展示其在提升盲人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导航功能多功能智能盲杖具备先进的导航系统,通过地理定位技术和导航算法,能够帮助盲人朋友们准确定位,并规划最佳的行走路线。
通过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的连接,盲杖能够实时获取道路信息、交通状况和周边环境,提供声音提示和震动反馈,确保盲人朋友们能够安全、迅速地抵达目的地。
二、实时障碍检测多功能智能盲杖还配备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及时感知周围环境的障碍物,如楼梯、台阶、墙壁等,并及时通过声音或振动进行提示。
这样,盲人朋友们在行走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安全地避开障碍物,减少发生意外的风险。
三、语音交流功能多功能智能盲杖还具备语音交流功能,内置语音助手可以与盲人朋友们进行智能对话。
盲杖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将盲人朋友们的指令转化为操作指令,帮助他们获取所需信息、查询天气、播放音乐等。
同时,盲杖还可以将反馈信息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进行输出,使盲人朋友们更加便捷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四、紧急求助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多功能智能盲杖能够通过连接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向事先设置的亲友或相关部门发送求救信息。
这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比如走失或受伤等,为盲人朋友们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保障。
五、智能折叠设计多功能智能盲杖采用智能折叠设计,可以根据盲人朋友们的身高和使用需求进行调节。
同时,盲杖内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盲人朋友们走路的姿势和步态,通过振动和声音的方式提醒他们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预防摔倒和意外发生。
六、可穿戴设备融合多功能智能盲杖还可以与其他可穿戴设备进行融合,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进一步提升盲人朋友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连接这些设备,盲人朋友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接收信息、进行社交、进行健康监测等。
智能导盲杖是可以帮助盲人安全行走的辅助设备,它有着多种自动检测、定位和导向功能,可以为盲人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安全环境。
智能导盲杖基本原理如下:
一、感知原理:
智能导盲杖的核心原理是能感知环境的传感器。
它的设计特点是装有一系列的传感器,主要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磁力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都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以帮助盲人避免碰到障碍物,安全地行走。
二、定位原理:
智能导盲杖还具有定位功能,它能够准确地定位出盲人所处的位置,从而提供有效的定位信息。
其原理主要基于GPS定位原理以及基于无线网络的位置定位原理。
三、导向原理:
智能导盲杖的导向功能使用ReactNative技术实现,ReactNative可以灵活的识别周围环境,并可以为盲人提供实时和准确的行走指南。
它还能实现有声反馈和触屏反馈等功能,可以根据盲人行走方向进行路径规划,从而帮助盲人更加安全、便捷地行走。
总之,智能导盲杖依靠其多种传感、定位、导向功能,可以将盲人内化环境,有助于他们可以更加安全便捷的行走,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智能导盲杖的设计智能导盲杖是一种结合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辅助设备,旨在为视障人士提供更为高效、智能的导航功能。
本文将围绕智能导盲杖的设计展开讨论,包括传感器选择、功能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
首先,智能导盲杖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组合,以便实现全方位、准确的环境感知能力。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红外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可测量物体与导盲杖的距离,实现环境感知;激光雷达则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环境信息。
通过合理组合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情况的感知,从而更好地辅助用户导航。
其次,智能导盲杖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设计。
除了基本的避障功能外,智能导盲杖还可以集成语音提醒功能,通过语音指引用户行走的方向或者提醒用户注意前方障碍物。
同时,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络连接到智能手机,实时将环境信息传输给APP,为用户提供更为细致的导航服务。
此外,智能导盲杖还可以集成震动反馈功能,通过震动提醒用户感知周围环境变化。
最后,智能导盲杖的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
这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
硬件上,需要将各种传感器进行有机地结合,确保它们的数据能够被准确地采集并传输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
软件上,需要编写相应的算法,对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用户需求给出合理的导航指引。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人机交互设计,确保操作简便、易用。
综上所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智能导盲杖设计可以为视障人士提供更为高效、智能的导航功能。
通过合理选择传感器组合、功能设计以及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对多种环境情况的感知,并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为视障人士带来更多的便利。
智能导盲杖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年第7期
针对盲人群体出行不便的情况,我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的导盲杖,设计了一款智能导
盲杖,其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该导盲杖具有规避障碍、GPS定位与导航、一键紧急呼叫和无线
充电等功能,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便捷与安全保障。
一、规避障碍
传统的导盲杖通过拐杖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让使用者感知障碍物。
这种方式不仅操作距离有限,而且只能感知前方的障碍物,两侧的障碍物无法感知。
因此,我在智能导盲杖的中段部位加入5个红外检测器,在导盲杖底部增加碰撞开关。
导
盲杖触地时,红外检测器工作,并检测以使用者为圆心、半径为1m的半圆形区域内的障碍物。
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导盲杖发出振动反馈,增大使用者的感知范围。
二、GPS定位与导航
GSP定位功能可实时监测使用者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共享给他(她)的家人。
智能导盲杖
内还添加了导航信息,使用者通过按预设地点的按键后能自动规划路线,并播报路口位置等信息。
三、一键紧急呼叫
发生紧急情况时,可按住智能导盲杖上用盲文书写的“紧急呼叫”按钮,3s后即可进行紧
急通话。
与此同时,智能导盲杖还能进行声光报警,在紧急联络亲人的同时争取周围路人的帮助。
智能导盲杖手柄部位设计如图2所示。
四、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器由充电底座和内置充电接收器组成。
使用者只需将智能导盲杖挂在充电座上
即可充电。
无线充电器独特的卡槽式设计能保证智能导盲杖充电时不掉落,设计如图3所示。
基于红外测距传感器和摄像识别功能的智能盲杖的设计□郑昱帆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了互联网+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nternet Health【摘要】盲人的出行和生活一直都是比较困难的,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智能产品帮助盲人解决这一困难。
本项目主要聚焦于设计并 生产一款不仅能够方便视障人士生活,且能克服诸如盲杖和导盲犬等常规辅助形式不便之处的智能化产品。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 希望该款智能盲杖可以实现大范围侦测障碍物,并能通过连接耳机实时、快捷地提示使用者前方障碍物的位置,在不影响周围路人正 常出行的情况下,及时地提示视障人士是否应该绕行或折返,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盲人的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和体验感。
同时,该产品还 减少了一遍遍用传统盲杖探索周边环境,敲击障碍物并通过手上的震动反馈决定行进的不便,也为绝大部分经济能力较低而无法承受 导盲犬费用的视障人士提供了一条可行且廉价的代替方案,节省了培训导盲犬的社会经济压力。
本产品将使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成熟 智能模块,为智能盲杖配备障碍物识别、测距、预警功能、通信与语音交互、记忆等新功能,真正让科技帮助盲人。
【关键词】视障人群红外测距摄像识别智能盲杖一、 课题来源在过马路时,我曾经碰到一个拄着盲杖的盲人,他拄着 拐杖走一步顿一步,还时不时用盲杖反复敲着路边的石坎, 仿佛这样才能够放心地走下石坎。
好不容易到了马路的另一 头,又要把刚才的动作重复一遍,反复用盲杖敲打路边的障 碍物,这样循环往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复杂的 障碍物容易造成盲人绊倒,另外,如果马路上来往车辆多而 速度快,很可能引发交通意外。
盲人的不幸不该成为他们的 负累。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 已经被用于生活的个个方面,例如滴滴出行,美团等,让我 们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认为这样的智能技术也能为 盲人的生活带来方便,帮助他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尤梦宁,张晓燕,周星熠
申请号:CN201920964242.0
申请日:20190625
公开号:CN210932598U
公开日:
202007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手环主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有内置电池和光敏传感模块,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所述第一管体的通过连接线连接有手环带,所述手环带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和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结合现代科技,将有力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保证盲人的人生安全,并且该导盲杖操作方便,极易上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地址:200335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志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智能导盲杖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姚笈
申请号:CN201710302231.1申请日:20170502
公开号:CN106963606A
公开日:
201707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导盲杖,包括杖头、杖体和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紧急呼救按钮,所述杖体上设有摄像头和测距雷达,所述杖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充电电池、摄像头、测距雷达、蓝牙模块、WiFi模块、GPS模块、震动反馈模块、紧急呼救模块连接,所述蓝牙模块、WiFi模块均与手机连接,所述震动反馈模块、紧急呼救模块均与手柄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新型智能导盲杖,该导盲杖具有前方障碍物自动报警功能、震动反馈功能、夜间警示功能、GPS定位功能,远程服务功能,并且该导盲杖的杖头可根据不同路况进行更换,应用广泛。
申请人:姚笈
地址: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春江花月月华苑4幢2单元1802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龙湖浩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智能导盲杖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罗瑞雪
申请号:CN201120358037.3申请日:20110823
公开号:CN202211837U
公开日:
201205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智能导盲杖,解决了因现有的拐杖功能单一,给盲人单独行走时到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由GPS定位系统、信号发生孔、震动器、荧光布、雷达倒车系统、蓄电池、充电孔和导线构成。
GPS定位系统在本装置左上方内,在GPS定位系统的旁边、本装置的上部有一个信号发射孔,在本装置手拿结构的内部有震动器,在本装置的中下部的左侧有两个倒车雷达系统的探头,在本装置中下部右侧的内部有蓄电池,与蓄电池相连的拐杖外部有充电孔;拐杖的表面加有荧光布;本实用新型通过GPS定位,使家人及时掌握盲人的位置,通过荧光布提醒车辆和行人,雷达倒车系统提醒盲人,使盲人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设计简单,安全实用,易推广。
申请人:罗瑞雪
地址: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一段30号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方向红外测距新型智能导盲杖摘要:基于红外探测器的三角测距原理和光电传感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导盲系统。
该导盲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三个方向的红外探测器采集周围障碍物信息,通过一定的优化算法编写程序,读取周围障碍物信息,判断需要报警的方向,控制蜂鸣器和MP3模块的双语音报警系统,确定行走方向。
该系统提高了报警的及时性和精确度,能够很好地引导盲人避开障碍物,安全快速地行走。
关键词:红外探测器; Arduino控制器;导盲杖;语音报警中图分类号:TN 2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5630.2012.05.017引言国内目前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
盲人在行走引导方面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引导盲人行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传统的手杖引导;(2)盲道引导;(3)导盲犬引导。
其中传统的手杖引导通过敲击地面告知盲人前方是否为可行路线,它无法告知盲人周围障碍物的空间分布和距离[1];盲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导盲犬的培训周期长,并且成本很高[2]。
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引导盲人行走的便捷方案,用三个红外线探测器同时探测前、左、右三个方向障碍物距离数据,控制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判断,然后通过MP3语音模块的提示音和蜂鸣器提示盲人周边障碍物的距离,扩大盲人的感知空间。
图1三角法测距原理图Fig.1The schematic diagram oftriangular surveying1系统工作原理1.1红外线探测器测距原理导盲系统中,采用红外线探测器测量身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该红外线探测器是基于三角测距原理完成身体与障碍物之间距离测量的,被测障碍物是具有一定漫反射性质的反射体,如墙壁、纸张等[35]。
三角法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平面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光线发射端、接收端和障碍物,红外线发射端按照一定角度θ发射红外光束,遇到障碍物时光束就会反射回来,反射光线照射到接收端的CDD检测器上,在检测器上相对中心位置有一个偏移量X,随着探测器与障碍物之间距离d的变化,偏移量的大小也随之发生改变。
多方向红外测距新型智能导盲杖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设备不断涌现。
其中,智能导盲杖作为一种帮助视障人士出行的辅助设备,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现今新型智能导盲杖中的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更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是智能导盲杖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实现从不同方向对周围环境进行精准的测距和探测,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防止碰撞、误入危险区域等情况的出现。
与传统的单向传感器相比,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测距,不仅能够提高测距的精度和准确性,还能够检测更多的障碍和危险区域,帮助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周围环境;其次,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地检测到障碍物和危险区域,给使用者更多的时间做出应对措施;最后,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在使用上非常方便,只需要用手轻触杖顶的按钮即可对周围环境进行测距。
除了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新型智能导盲杖还具有其他诸多优秀的功能,如语音提示、震动提醒、语音导航等等。
这些功能与多方向红外测距技术相结合,可以让视障人士更加安全和便捷地进行出行。
对于视障人士而言,智能导盲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设备。
当前,社会上对视障人士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大量的科技研发都在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的辅助设备和出行体验。
对于智能导盲杖等辅助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我们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视障人士受益。
同时,在使用这些辅助设备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尊重视障人士的意愿和需求,让他们更加自主地进行出行和生活。
总之,多方向红外测距新型智能导盲杖的出现,为视障人士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继续为研发和应用这些辅助设备做出积极的贡献,为视障人士营造更加温馨、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