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论文: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防止利益冲突与党的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重申要“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对此,本文试图对其中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旨在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利益冲突。
一、明确利益冲突主体 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概念,说的是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所引发的可能的或现实的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对立的境况与行为。
这里的“公共利益”指全体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体利益所必需的社会秩序,其实现形式包括国家制度和国家权力。
这里的“同一个利益主体”的“不同身份”是指公职人员的公职身份与个人身份的“不同”,这里的“利益冲突”是指公职身份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个人身份所带来的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
实际上,只要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个体的公职身份、群体的公权部门、整体的执政党),只要存在着其相对于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个体的私人利益、群体的部门利益、整体的政党利益),就都有可能成为这种冲突主体。
换言之,只要公共权力行使者所从事的公务活动与自身利益有可能的或现实的关联时,利益冲突就产生了,但利益冲突并不等于腐败,不能有效防止利益冲突才可能导致腐败。
对党员干部个体存在利益冲突问题无需赘言,人们是能够形成共识的。
这里强调的是,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政府部门或行政部门群体也会成为利益冲突主体。
应当说,我国还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表现为“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
在这种情形下,党政部门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强大的干预力量,很容易形成以组织为基础的部门利益。
各级党组织拥有的自身正当的基本利益是维持其生存和运作的必要条件,但如果党政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超过甚至数倍于公共利益,就会与其行使公共权力的角色背道而驰,利益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还要看到,这种群体利益冲突主体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实则为“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故克服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难度。
不管怎么说,评判是否存在这类利益冲突主体的基本标准是有的,那就是看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还是组织利益最大化。
如何避免利益冲突陷入腐败泥潭在当今社会,利益冲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导致个人或组织陷入腐败的泥潭,从而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利益冲突,保持清正廉洁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利益冲突。
简单来说,利益冲突就是指个人的私人利益与其公职或职责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冲突或矛盾。
例如,一个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如果其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亲属关系等)影响了其公正决策,就产生了利益冲突。
为了避免利益冲突陷入腐败泥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廉洁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只有将廉洁视为人生的重要准则,才能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底线。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也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法规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对于防止利益冲突和腐败有着明确的规定。
我们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是允许的。
同时,要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不抱有侥幸心理。
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是防范利益冲突和腐败的重要手段。
内部监督方面,单位或组织应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外部监督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媒体、公众应积极关注和监督公职人员和企业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曝光。
同时,对于举报者要给予保护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监督中来。
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透明度也是避免利益冲突的关键。
公职人员应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亲属关系等可能影响公正决策的信息。
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要公开招标、采购等环节,确保公平竞争。
只有信息透明,才能让公众进行有效的监督,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
另外,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企业员工,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要秉持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谋取私利。
防止利益冲突有关问题研究所谓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简言之,就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
这一词是XX年2月23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对党员领导干部规定的禁止行为之一。
这个准则在多处提出“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概念。
这是借鉴了我国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有关经验和做法,是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主导对策。
防止利益冲突问题,实际上就是防止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问题。
我们知道,贪欲的根源在于私欲,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就是有效防止、遏制腐败。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已成为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完善和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是廉政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深刻理解防止利益冲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冲突的存在是难免的,防止利益冲突有关问题研究,对反腐败作用重大,科学的防止利益冲突,就是科学的防止腐败问题。
一是利益冲突成为腐败之源,危害十分严重。
事实证明,以往发生的一些重大腐败案件中,都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
如利用行政审批权谋取私利的问题、利用人事权收受贿赂的问题等,都是将公权私有化,利用公权谋取私利,使得利益冲突成为腐败问题形成的温床,成为腐败行为得以滋生蔓延的根源。
二是利益冲突问题具有普遍性,危害十分广泛。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利益冲突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利益冲突,即劳资利益冲突、社会分配利益冲突、政府和公众利益冲突。
这三大利益冲突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防止利益冲突问题,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防止了腐败问题。
防止利益冲突,就要明确公与私的利益边界,避免因利益越界而损公肥私。
三是国外反腐的成功经验是从防止利益冲突入手。
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将管理利益冲突活动制定为法律,为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要科学的借鉴国际社会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从防止利益冲突入手反腐败,是一条科学的途径,完全有必要着手实施。
浅析政府间纵向利益冲突的协调与规制论文摘要国家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立足于全国范围内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然而作为“经济人”的地方政府,必然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手段加强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中有利于地方的政策,而对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政策则淡然处之,这样的态度必将导致中央的政令不畅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局面的出现。
本文将从导致这种纵向利益冲突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从法治和权责划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这种利益冲突加以规范。
论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利益冲突法治原则权责划分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国家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权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权限及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中的地位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失当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的存在,导致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而有选择的或消极不作为的方式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这样不仅损害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且不利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本论文将重点分析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建议。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一)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决定了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宏观调控是国家在市场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经济调控手段、法律法规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指令方式对宏观经济总量所进行的调节。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代表机构,其能够从全社会的总体立场上对宏观的经济运行实施调节和控制,对资源的再分配突破局部利益的限制而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所以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国家,且只能是国家的最高政权机构,即中央政府。
(二)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双重角色首先,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部门。
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尤其是宏观调控决策权的主体,而地方政府则是中央宏观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行政决定的执行者。
防止利益冲突与廉政风险防控对接机制研究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不经常反腐,腐败就会本能地扩大蔓延。
因此不能只将腐败看做是普通的犯罪或违法,要看到腐败的危害性,将反腐作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对待,就像国防职能一样。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将反腐败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加大了预防腐败的力度。
防止利益冲突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自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后,防止利益冲突成为国内廉政学界关注的重点,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进行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
廉政风险防控是我国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的预防腐败的有力措施,各地在实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被动应付、风险点查找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当前反腐倡廉研究基础理论滞后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分析利益冲突内涵的层次性及制度建设的针对性,从而将防止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防控结合起来,以克服当前我国廉政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建议对策。
一、利益冲突内涵层次的分析目前国内学界对廉政意义上的利益冲突概念界定已达成基本共识,即认为利益冲突是指“公职人员的公共职责与其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其中公职人员的私人身份(private-capacity)的利益不恰当地影响他们履行官方义务和责任”。
利益冲突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伦理困境,“这种伦理困境包含着两层意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利益冲突是一种情境(situation),即利益冲突是潜在的,私人利益起先并未对公职所代表的公共责任形成实质性的干扰,但当公职人员在公务过程中意识到了利益冲突且不加以正确处理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危害。
在第二个层面上,利益冲突是一种行为(action),即利益冲突是现实性的,公职人员开始从利益冲突的情境中获得私人利益,他在私人利益支配下所作出的政策判断是缺乏社会公正性的”。
利益冲突与治理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利益冲突与治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可能产生利益冲突或治理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利益冲突和治理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一、利益冲突的形成及特点利益冲突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最为直接和普遍的社会问题之一。
利益冲突的形成多与资源分配、权力关系、利益诉求等因素有关。
在这些关系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往往有不同的诉求和期望,一旦这些期望和诉求产生冲突,就容易引发利益团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此外,利益冲突还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利益主体、利益对象等都可能不同。
2. 复杂性。
利益冲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多变,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
3. 协同性。
利益冲突通常不是某个个体面对另外一个个体的冲突,而往往是多个个体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4. 动态性。
利益冲突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跟进、调整和疏导。
二、利益冲突的解决策略对于利益冲突,常见的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种:1. 沟通协商。
沟通协商是解决利益冲突最常见的方式。
通过交流和讨论,双方可以了解彼此的利益诉求和期望,找到中间点,并协商找到共同解决方案。
2. 效率和公正的手段。
许多利益冲突会涉及到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问题,此时,公正和合理的分配机制可以缓解和解决利益冲突。
3. 优先级和权衡。
有些利益冲突难以协商和解决,此时需要权衡各利益关系和重要性,以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为目标。
4. 独立中立的仲裁机制。
利益冲突升级后,需要通过仲裁来解决,特别是在涉及到法律和监管问题时需要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处理,确保公平和公正。
5. 调解和和解。
在利益冲突的演化过程中,双方有时因为各种原因难以直接协商,此时需要第三方介入,通过调解和和解来寻求解决办法。
三、治理问题的本质及应对策略治理问题通常是因为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社会成员的需求和期望之间出现了矛盾,从而导致社会秩序和稳定性的下降。
防止利益冲突和防控廉政风险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已成为我国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都应加强对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防控。
一、定义和认识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利益冲突是指在公共事务中,个人或组织由于职务或权力的行使而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
廉政风险是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由于腐败现象、权力滥用、失职渎职等原因而导致的不正当行为或违法违纪行为的风险。
二、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危害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存在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的破坏以及社会稳定的动荡。
利益冲突会使公共决策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廉政风险则会扭曲公共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三、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原因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个人主义、权力过大、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
个人主义使得个体追求私利成为首要目标,权力过大使得个人滥用职权的可能性增加,监管不力则使得不正当行为得以滋生。
四、防止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措施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明确权责边界,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
2.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公职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3.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增加监督力度,减少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发生。
4.加强监督和执纪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形成震慑作用。
五、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加强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防控不仅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还可以提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增强社会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任和支持。
六、国际经验和借鉴利益冲突和廉政风险的防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政治社会学论文维护政治稳定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则政治社会学论文:维护政治稳定,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则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是任何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现实中,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这可能对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化解这些无直接利益冲突,并维护政治稳定的根本原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并讨论其实际应用。
一、提升社会公正与人权保障在现代社会,人权保障和社会公正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石。
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平等权利,可以让每个个体都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充分的保护和支持,避免他们受到歧视和剥削。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正和权利时,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社会对话机制政治冲突的本质通常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为了化解这些冲突,建立和谐的社会对话机制至关重要。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合作来实现。
各利益群体的代表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寻找共同利益点,并达成共识。
这种对话机制需要公正和透明,确保各方都能平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三、培育民主意识和参与民主制度是化解利益冲突和维护政治稳定的一种重要机制。
通过普选和制衡的方式,人们可以选择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领袖,并通过投票来影响政策决策。
此外,建立一种民主文化,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人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权益,也关注公共利益。
充分的民主参与能够形成有效的政治机制,化解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公共管理与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是化解冲突和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建立科学、透明、公正的管理机制,确保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此外,政府需要不断改进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减少不正当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政府可以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维护政治稳定。
基于利益冲突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作者:郭兴全来源:《人文杂志》2012年第02期内容提要当前,腐败不仅成为我国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
而且还动摇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党的执政安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权力失去监督,利益冲突就会恶化,这是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制度体系,实质上是以防止利益冲突为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
从防止利益冲突的视角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是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廉洁政治,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利益冲突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中图分类号]P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2-0043-06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反腐倡廉制度渐成体系,成效初步显现,但有的学者估计我国目前的腐败黑数依然很大,现行反腐倡廉制度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腐败现象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力,腐败问题虽经多年治理,依然易发多发高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甚至超过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速度,反腐败斗争仍然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斗争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有效根治并存。
不断滋生蔓延的腐败问题,扰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妨碍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背离了党的宗旨、玷污了党的纯洁、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根基的稳固。
从防止利益冲突的新视角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问题。
一利益关涉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人类的全部社会劳动都莫不与利益和对利益的追逐有关,人们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也都莫不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内驱动力。
防止利益冲突是一个国际性廉政课题。
近年来,党中央正式采用了“防止利益冲突”这个新的廉政概念,并明确提出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要求,说明我国党风廉政建设正在与国际社会接轨,也标志着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研究借鉴国际社会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反腐败制度的对接方式,构建具有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廉政制度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际社会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私人利益因素的干扰,所发生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境和行为。
“防止利益冲突”是20世纪中叶开始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一个特定的廉政概念。
特别是自1985年加拿大政府率先制定《利益冲突条例》以后,许多国家相继颁布了类似的法律法规,有些国家甚至把防止利益冲突的伦理要求写入国家宪法之中,从国家宪政角度重视这个问题。
从理论层面解析,“利益冲突”是许多国外学者在研究廉政问题时所必然要涉及到的一个理论和现实课题,许多专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之视为危害政府廉洁形象和执政合法性的首要消极因素,明确提出“廉政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利益冲突”。
目前国外学术界关于“利益冲突”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政治学、社会学、行政伦理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
这些理论研究认为,“防止利益冲突”的提出建立在防治腐败的两个重要假定基础之上:一是关于人性恶的假定,即任何人无论有多么高的道德水平,都会受到私人利益的诱惑,因此仅仅靠道德教育是不能防止腐败的,特别是公共权力天然就具有易被滥用的倾向,因而对官员应当实行“有罪推定”,即先假定其可能滥用权力,而后对其行为及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
二是关于权力腐败可以预防的假定,即反腐败不仅要依靠事后惩罚,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事前预防,事前预防胜于事后惩罚。
基于这种假定,站在防止利益冲突的视角,廉政法律制度体系必须体现一个基本的立法理念:以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为核心,以预防性规定多于并且优先于惩罚性规定为保障,倡导形成公职人员理性认识和务实解决具体利益冲突问题的行为导向。
利益冲突论文: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腐败是各国的政治毒瘤,国内外学者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治理理论,而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学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本文也主要研究利益冲突的廉洁性意义。
公务员利益冲突导致的腐败和廉政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我国许多公共政策决策失败、执行不力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
因此,防止利益冲突已经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冲突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三部分出发,从利益冲突角度下研究防治政治腐败的对策。
【英文摘要】Corruption is the cancer of all countries that treat the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all of these has also influe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China. Lots of academic have fi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is problem in the world. In this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new uncorruption concept which as become a great problem in our social.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at treat politic stable. And it is also the culprit of some Chinese social public policy errors s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 In this condition,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 a clear goverment and prevent corruption of civil service is to prevent effectively whe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red.For talking clearly about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new period of China construct socialism, I will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causes by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policys of how to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t last, find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a clear government.
【关键词】利益冲突公务员腐败
【英文关键词】Confict of Interest Civil Service Corrupt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我: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中文摘要
4-5英文摘要5引言7-8一、利益冲突相关理论
的界定8-14(一)利益的界定8-10(二)利益结构、
利益矛盾、利益冲突10-14二、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
14-23(一)利益冲突的历史演进14-15(二)我国
利益冲突的发展特征15-17(三)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
响17-23三、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
23-30(一)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23-25(二)建立利益惩处机制,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相关法律25-27(三)建立利益约束机制,推进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创新27-28(四)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福利制度28-30结论30-31参考文献31-32后记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