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增加成本七升利润减少——泸县2013年中籼稻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分析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618.80 KB
- 文档页数:2
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建设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奋力走在全省次级突破前列”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基础,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行政区域及人口。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133.1平方公里。
下设三区四县,36个乡、92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
在36个乡中,少数民族乡有8个,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
社区265个,行政村1346个。
年末全市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508.42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424.58万人(在本市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3.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0.78万人。
人口城镇化率43.29%,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53109人,出生率为10.45‰;死亡人口32649人,死亡率6.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
表1:2013年泸州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市户籍总人口5084204 100.0其中:男性2633707 51.8女性2450497 48.2其中:18岁以下1107934 21.818-35岁1114330 21.935-60岁1977458 38.960岁以上884482 17.4各类经济实体发展良好。
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内资非私营企业4696户,其中企业法人1471户;内资私营企业17563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城镇私营企业11910户;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0户,其中法人企业37户。
个体工商户121440户,其中城镇个体73863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071户。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14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简易版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简易版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
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全市XX-XX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
XX-20xx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
市早稻收益情况调研报告市早稻收益情况调研报告1.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市早稻的收益情况,为农户决策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访问农户和相关专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调研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市早稻的收益情况如下:3.1 产量调研结果显示,市早稻的平均亩产量为450公斤。
其中,高产者的亩产量可达600公斤,而低产者的亩产量仅为300公斤。
3.2 市场价格调研结果显示,市早稻的市场价格为每公斤2元。
据农户反映,市早稻的价格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3.3 生产成本调研结果显示,市早稻的生产成本为每亩3000元。
其中,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直接成本,以及劳动力、土地租赁等间接成本。
3.4 收入根据调研结果计算,市早稻的平均亩收入为600元。
根据亩产量和市场价格的不同,高收入者的亩收入可达900元,而低收入者的亩收入仅为300元。
4.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信息,可以得出以下讨论结果:4.1 成本收益比市早稻的成本收益比为1:2,即每投入1元,可获得2元的收入。
这显示市早稻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2 产量差异市早稻的产量差异较大,高产者和低产者之间亩产量差距明显。
这可能与不同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关。
4.3 市场价格稳定市早稻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这为农户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益来源。
5.结论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市早稻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农户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5.2 提高市早稻的亩产量是提高收益的关键。
农户应该加强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提高产量水平。
5.3 农户和政府应密切关注市早稻的市场价格变化,合理制定种植策略,以确保稳定的收益。
以上是关于市早稻收益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6.建议和措施6.1 种植技术培训针对市早稻产量差异大的问题,建议农户参加相应的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从稻谷成本利润调查透视粮价新趋势王海林;黄玖辉;贾爱民;柳易【摘要】@@ 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是国家制定价格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粮食局的部署,四川省2010年选取邛崃、富顺、广汉、三台、阆中、长宁、渠县、巴中、安岳、仁寿等10个中籼稻主产县(市、区)作为调查对象,每县(市、区)各选择了10个农户,共100户调查样本,对2010年中籼稻产销和成本利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期刊名称】《粮食问题研究》【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13-15)【作者】王海林;黄玖辉;贾爱民;柳易【作者单位】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正文语种】中文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是国家制定价格政策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部署,四川省2010年选取邛崃、富顺、广汉、三台、阆中、长宁、渠县、巴中、安岳、仁寿等10个中籼稻主产县(市、区)作为调查对象,每县(市、区)各选择了10个农户,共100户调查样本,对2010年中籼稻产销和成本利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2010年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2999.1万亩,稻谷总产量1540万吨,平均亩产1027斤,商品率40%。
被调查的10个县(市、区)共100户农户,中籼稻种植面积2332亩,总产量258.93万斤,平均亩产1110.33斤,每亩成本653.56元,平均销售价格106.29元/100斤,每亩补贴35.07元,每亩平均利润376.53元,成本利润率57.61%。
呈现出亩产稳步增加、生产成本下降、粮价大幅上升、收益显著增长的特点。
2010年被调查农户中籼稻平均单产为1110.33斤/亩,比2009年1013.8斤/亩,增加96.53斤/亩。
主要原因是四川省稻谷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稳定性,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加之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在内的灾后重建项目进度加快,工程效益逐步显现,稻谷生产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2013年籼稻米市场回顾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1期张婷市场综述1, 早籼稻早籼稻是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
早籼稻用途广泛,除了直接做口粮之外,还可做多种工业加工用量和饲料用粮。
目前国内所说的早稻通常指双季稻的前季稻,基本上为籼稻,即早籼稻。
我国早籼稻种植地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湖北、安徽、附件、浙江、海南、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 个省(区),前8 省为主要产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4 个省(区),产量都在500 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左右;加上湖北和安徽,6 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 左右。
从各省早籼稻的产需情况看,湖南和江西是主产省和主要调出省,广西产销基本平衡,湖北和安徽早籼稻总产量较小,但基本上也是调出省,广东、福建和浙江早籼稻产不足需,为主要调入省。
(1)生产情况2013 年早籼稻栽插及时,虽然5 月份南方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前期,一些低洼地区遭到秧苗被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移栽后早稻总体形势较好,光热充足,苗情总体向好,并且在生长关键时期气候总体适宜作物生长。
同时,受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影响,2013 年我国早稻播种面积略有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 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8687.8 万亩,比上年增加40.6万亩,增长0.5% ;全国早稻单产392.2 公斤/ 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 亩,提高1.9% ;全国早稻总产量为681.5 亿斤,比上年增产15.7亿斤,增长2.4%。
据中华粮网遥感统计,2013 年双季早籼稻种植面积为8609.97 万亩,总产量3280.04 万吨。
2013 年,受人工费、整地费、种子、化肥及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区农民早稻种植成本继续上升。
据了解,今年湖南早稻平均种植成本在810 元/ 亩左右,同比上涨60-80 元/ 亩,其中种植大户种植成本约690 元/ 亩,自有劳动力种植的小户成本约450 元/ 亩,各地区种粮成本上涨幅度约8.0% ;剔除农户自身人工成本,江西早稻种植成本约552 元/ 亩,同比增17 元/ 亩,增幅3.2% ;湖北早稻种植成本约788元/ 亩,同比增65 元/ 亩,增幅9.0%;广东种植成本约897 元/ 亩,同比增30 元/ 亩,增幅3.5%。
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前三季度,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多点多级支撑”、“着力六个突破”和全省第二轮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一)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1-9月,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粮食生产稳中略增,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喜人,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
其中,农业增长5.6%;林业增长13.4%;牧业增长1.9%;渔业增长5.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二)小春因气候条件影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今年小春农业气象条件较常年偏差,降水总量异常偏少,出现了连续无降水时间长的冬干,温度异常偏高,小春作物生育期缩短,小春灌浆用水不足,对今年小春的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全市小春粮食总产量同比减少2.9%,其中:小麦减少11.6%。
(三)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大春农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今年我市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大春农作物生长,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部古叙山区沿赤水河谷地区遭遇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总体说来因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北部地区增产,所以粮食生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
全市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4%。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3%,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增长2.56%。
蔬菜产量预计增长9.97%;水果产量预计增长15.06%;茶叶产量预计增长14.29%。
(四)生猪价格回升,畜牧生产趋势向好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波形浪状,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规模户受损,受H7N9禽流感影响,3、4月家禽价格一直低迷。
粮食收入性补贴对中国籼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2-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李辛一;陈其兰【摘要】本文运用Fare-Primont-TFP指数测度分解了2002-2013年中国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粮食收入性补贴等环境因素对籼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2002-2013年间,中国籼稻各品种TFP水平都出现一定增长,不同籼稻品种间存在生产率的差异.进一步分解发现,籼稻可行技术TFP最大值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而综合效率则由于技术效率的下滑而有所衰退.粮食收入性补贴有效促进了3种籼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作用力度偏弱;未来补贴政策改革应着眼于补贴发放的精准高效,以实现粮食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持久保障.【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粮食收入性补贴;籼稻;全要素生产率【作者】李辛一;陈其兰【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起着关键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的粮食生产在1998-2003年经历了长达五年的下滑,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供给冲击。
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于2002年开始对粮食生产进行各类大规模补贴,且补贴力度连年递增。
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的研究一直就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补贴政策实施对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刘克春,2010;陈飞,2011;霍增辉等,2015;钱加荣等,2015);补贴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有效提升了玉米等粮食的生产效率(朱满德等,2015)。
也有研究显示,农业补贴生产激励效应甚弱,可能并未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效率的上升(王姣等,2006;张照新等,2007;黄季焜等,2011;刘海英等,2016)。
泸溪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泸溪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泸溪县粮食常年种植面积在14400~15000hm2之间,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在10400hm2左右。
近年来随着广大农村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粮食总产难以保障。
通过对泸溪县粮食生产现状及产业开发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泸溪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发展对策;泸溪泸溪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湘西州的东南方,是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其地貌自东向西南排成“川”字形状,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山区县。
全县共有11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655km2。
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耕地总面积14533hm2,其中水田面积10400hm2。
境内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4℃,无霜期278d,日照1432h,降水量14653mm,十分有利于包括水稻在内的粮食作物生产。
粮食生产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泸溪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是决定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
1粮食生产现状1.1生产面积持续稳定根据调查及泸溪县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自2004年根据国务院提出“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要求,我县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得到全面落实。
十多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在14400~15000hm2之间,2017播种面积14667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400hm2。
常年的粮食生产面积的稳定,为我县粮食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1.2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从2004年国务院提出“米袋子”工程以来,全县粮食实现了13连增,近几年来全县的粮食产量稳定在72000t左右,其中稻谷产量在63000t左右,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74300t,水稻达到63800t。
这是由于各项惠农政策及相关技术的落实提高了单产,从而增加了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