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4
德国政治制度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二战后分为西德与东德;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一、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德意志联邦时期的政治制度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了独立国家;11世纪末开始使用德意志这个名称。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国的分裂割据更加严重;1815年组成松散的联合体;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宣称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但未实现。
(2)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俾斯麦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史称“第二帝国”。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实际上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9--1933年间的德国。
191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法》,第一任总统艾伯特。
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创了德国共和政体的历史。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宪法,理论上确立了议会民主制政体。
(4)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又称纳粹德国。
指1933--1945年间的德国。
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
希特勒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并取缔了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
(5)《基本法》的制定及其特点1945年,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告终。
1948年,美英法三国将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并于194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苏联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90年两德统一,《基本法》经过修改后,于1994年生效。
特点:突出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明确禁止对外侵略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为防止党国合一、法西斯一党独裁的再度出现,就政党的法律地位作出规定;设立联邦宪法法院,保证宪法实施;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权力移给有关国际组织,并承认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国内法;修正传统的议会内阁制,限制议会倒阁的权力,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案”制度。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有什么意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维护政权的基本。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有什么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1、积极性: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2、局限性: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力量的对比,决定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因此德意志帝国及其宪法含有较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为了巩固德国的统一和普鲁士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它施行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俾斯麦一手包办下由《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修改而成,共14章78条。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3)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4)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3.1832年议会改革(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1.联邦宪法的制定A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背景:.B.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②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加剧。
德国宪政德国相对于其他民族国家,统一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直到1871年才'制定了第一部成文宪章,但该帝国宪法仅生存了48年就随着帝国的崩溃而停止了。
在德国制宪的历史中,制定颁布了多部宪法,从保罗教堂宪法开始,德国就一直致力于宪法的编撰,期望能够制定一部适应本民族发展的宪法。
但是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德国的宪法制定,一路走来可以说是,极其坎坷和动荡的。
事实上在德国颁行并具体应用的宪法,还是在二战之后西德所制定的《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即“波恩宪法”。
它是在德国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之后所制定的宪法,也就是1949年制定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德国《基本法》。
所以在论述德国宪政时,以德国统一之后的《基本法》为依据进行论述。
德国宪政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联邦主义德国是联邦国体,本身具有纵向分权的特色。
《基本法》把联邦、各州与地方的纵向分权原则,作为政体的坚固地基。
在1871年统一前,德国就已经形成了松散的邦联系统。
主要是因为19世纪后期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经济和贸易需要统一协调,因而产生了政治统一的动力。
第一次统一并没有产生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且欠缺民主机制,但是保留了许多的联邦主义特征。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联邦主管立法,各州和地方则主管执法,同时明文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限。
首先,联邦权力必须来自《基本法》的明确授权,否则权力即属于各州所有。
联邦立法权限制于受到列举的专有和共有立法事务之内。
且对共有立法事项,只要联邦尚未行使调控权,各州就有权立法调控。
其次,把对地方的自治的保障化为文字,在法律所建立的权限范围内,地方政府有权处理所有地方社团事务。
最后规定作为国体的联邦性的实质不得受到任何更动,因而联邦主义在德国具有永久的意义。
德国的联邦主义是其在历史发展中自觉的选择的一个结果,是与民主机制相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有着特殊的性质关联,正如考夫曼所说:“正由于无论是国族的民主体制或者各种具有联邦性质的组织,都预设了某种实质的同种性,因此要去证立那由自主的、在具有国族同质性的统一体中存续着的、民主的诸多国家所形成的多数状态,是很困难的。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一)雅典的民主专制制度1、产生条件:(1)是由希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2)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内容:公民参政范围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发放“观剧津贴”。
3、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①希腊的奴隶制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没落衰亡的根源。
②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根本原因)③城邦的内部混乱和城邦间的长期混战。
(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征服希腊。
)4、主要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5、评价:积极作用:(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感,从而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2)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诸多文化巨匠。
局限性:真正能够享受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
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的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也是遥不可及。
6、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法的形成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
高中历史:脆弱的德国民主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过程: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
2.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①授予德意志皇帝巨大权力,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实行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3.评价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3)积极: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从此,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第1 页共1 页。
德国的宪法摘要:1.德国宪法的背景与历史2.德国宪法的主要内容3.德国宪法的特点与影响正文:德国是欧洲重要的国家之一,其宪法发展历程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
德国宪法经历了从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宪法到现在的基本法,这一过程反映了德国历史的变迁。
1.德国宪法的背景与历史德国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中叶的德意志帝国时期。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奠定了德国的国家基础。
然而,在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君主制宪法被认为是一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
1919 年,魏玛共和国宪法诞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
然而,在纳粹党掌握政权后,魏玛共和国宪法被废除,纳粹党的独裁统治开始了。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分别采用了基本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1990 年,德国重新统一,基本法成为全德的宪法。
2.德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德国宪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原则:德国宪法明确了民主、共和、社会法治等基本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国家体制:德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
(3)立法机关:德国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分别代表民众和各州利益。
(4)行政机关:德国行政机关由总理和内阁组成,总理领导内阁,负责政府日常事务。
(5)司法机关:德国司法独立,法院分为普通法院、宪法法院等不同类型,保障法律的公正执行。
3.德国宪法的特点与影响德国宪法具有以下特点:(1)民主性:德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联邦制:德国实行联邦制,使得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合理,有利于国家稳定。
(3)社会法治:德国宪法强调社会法治,旨在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
德国宪法对德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德国宪法为德国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上最稳定的民主国家之一。
其次,德国宪法的联邦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许多国家在分权制衡方面借鉴了德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