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含答案不全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13
河北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
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
据史料记载,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
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裉据各自的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
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
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
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
我们还必须看到,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
“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语文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26日报道,夜间睡眠减少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现在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这比12年前少了近2小时。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俄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间略多于8小时,但靠岗位上休息和降低生产效率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的现象正越来越普遍。
根据美国的研究,工人睡眠不足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日本约为1400亿美元,德国超过600亿美元。
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对损失的总体估计,但保险公司注意到,因睡眠不足引发的疾病已造成巨额赔付。
雇主们指出,由于员工周期性的瞌睡,工作效率普遍下降。
自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工人的困倦程度也有所增加,这已被证明会产生长期后果。
夜间睡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电子设备的激增、沉溺社交网络以及压力水平的普遍增加,日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
报告指出,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近三分之二的中国人(64%)表示睡眠质量差,夜间周期性醒来,入睡困难或早上突然比计划早醒。
借助可穿戴电子设备对净睡眠时间的测量表明,俄罗斯人平均每天睡6.83小时。
俄罗斯睡眠学家协会主席罗曼·布祖诺夫指出:“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痴呆、某些癌症和其他一系列疾病的风险。
河北定州中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近、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
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
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河北正定中学11-12学年下学期高二第2次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因并非命运王小莜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个性、性格、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基因的活性和功能又反过来受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调节。
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而后天的因素不仅是人的行为,就连环境也对基因的开启和表达有相当大的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较健康的饮食和更多的锻炼不仅能产生更好的体形,而且能导致其基因的开启和巨大的改变。
在一项小型研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索萨利托的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迪恩·奥尼希博士等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30名确诊为有低度危险的前列腺癌症病人,这些病人因个人原因拒绝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或激素治疗等常规医疗。
但是,这些人经历了3个月的主要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健康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还获得了意外的发现。
这些人的500多个基因发生了改变,其中有48个防止疾病的基因开启,而有453个与疾病有关的基因关闭。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大量的促发疾病的基因,包括涉及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基因关闭的同时,一些预防疾病的基因的活性得到了增强。
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奥尼希研究小组并非初次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
在早前的一项对93名早期前列腺癌病人的研究中,他们就发现,如果让病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可能阻止癌症的发展,甚至逆转病情。
不过,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奥尼希等人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证明是否基因的开启闭合和改变实际上阻止了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不过,奥尼希等人给予公众的建议是,从小处着手来改变生活方式,有望达到集腋成裘的效果。
一是进行小量而逐步增加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每天步行2000步,少吃100卡路里的食物日积月累,这种少量的变化就会成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耻与慎独徐建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
”《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
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
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
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
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
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
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
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河北正定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一、(每题3分,共21分)1.找出下面各项中加点字字音错的最多的一组()A.编辑.(jí)颤.抖(zhàn) 祈.祷(qǐ) 长歌当.哭(dāng)B.偌.大(nùo)立仆.(pū) 蹊跷.(qiao) 虔.诚(qiān)C.拘泥.(nì) 标识.(shí) 嫉.妒(jí) 怏.怏不乐(yàng)D.系.颈(jì) 缱.绻(qián) 穴.罅(xuè) 退避三舍.(shě)2.找出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歆羡桀骜樊笼好整以暇B.多难兴帮芥蒂发崛疏影横斜C.作蘖脱颍而出寥落书声琅琅D.无可辨驳绯红坍驰颠来倒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
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对下列各句中与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③安能屈豪杰之流④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⑤亦以明死生之大⑥人皆得以隶使之⑦可烧而走也⑧山多石,少土⑨且庸人尚羞之⑩左右欲刃相如A.①④⑩/⑤⑧/③⑦/②⑥/⑨B.①④⑦/⑩⑤⑨/②⑥/③⑧C.①④/⑤⑧⑩/②⑥⑨/③⑧D.①④⑨/③⑦⑧/②⑥/⑤⑩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吾得兄事之”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B.卒廷.见相如C.曹军破,必北.还D.失时不雨.,人且狼顾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看着他那双由于少眠而略显疲惫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恨:怨恨B .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C .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 寇:侵犯边境D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笞:用鞭打2、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令:如果B .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乖:背离,不一致C .绍以天下蒙尘 蒙尘:皇帝去世的讳语D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 勖:劝勉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试卷第2页,共12页A .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旌:表彰B .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惮:怕,畏惧C .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讨伐D .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示众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克:攻克B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卒:最终C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振:通“赈”,救济D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图:考虑,打算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讽:劝谏B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致谢 致谢:表达感激C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直:价值,钱D .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 济:成功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 诚:假如C .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怎么D .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吾子:祥春们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 阳:假装B .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约束,制裁C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见:被D .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 敦:敦厚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婺州参军事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B .弱冠而介立,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 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C.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服除:守丧期满D.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母忧:母亲去世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乃:于是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其:表推测,大概C.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忠孝之道辄:就D.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以:用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分,每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
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
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
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
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贼遂去。
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
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
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
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
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
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
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断进行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和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
而且我们从学科设置上看,音乐与科学是不同的两类领域,反映了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评价体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两个领域活动中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话语体系、或者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学科的分门别类。
科学与音乐艺术类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方向深入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学科的细分有利于人们集中把握不同文化现象的功能、特点与内部规律;有利于更具体的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开拓和发明。
无论是科学还是音乐艺术,各类学科的发展,都获得了自身的成果,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改革。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按照音乐艺术与科学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来规划、管理方向性人才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经济、哲学、宗教等有着同样极为复杂的关系。
正因为这两种文化形态如并蒂莲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音乐作为艺术门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与科学之间毫无疑问地有了共同的基础。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与音乐艺术不仅能为人类创造出相当的物质文化,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精神财富,真善美常常是融合一体的。
音乐有助于促进科学思维中形象的组合并给予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概念和规律来塑造世界,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关注科学技术的精神文化内涵,保持自由和谐的创造思维情景,从而大大扩展了思维领域。
反过来,科学不断创造出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新材质,为音乐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体现提供了现实性和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促成了新的技术革命,为音乐家带来了前所未有、意想不到的崭新的视觉、听觉与感官的天地。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耻与慎独徐建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
”《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
”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
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
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
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
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
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
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
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
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
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
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
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耻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善念的源泉,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是个人化的自我砥砺活动,。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
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和约束,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相鲜明的时代因素。
但其核心主旨,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需要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向外进行追求,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别人的监督下,控制自己的私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
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
勾践的“卧薪尝胆”明证了知耻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
新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他律,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
“慎独”为领导干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图,强干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游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驻跸①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时龙大渊、曾觌②用事..言,异日将不可去。
”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
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盖有先见之明焉。
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陆游》有删节)【注】①驻跸:帝王出行沿途暂住。
跸:bì。
②觌:dí。
4.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荫.补登仕郎荫:因祖宗功德B.有市.北方珍玩市:买C.时龙大渊、曾觌用事..用事:掌权D.寻易.隆兴府易:降职5.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B.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C.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D.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游,浙江绍兴人,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这遭到了秦桧的嫉妒,秦桧很是愤怒,以至于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奏疏。
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正规军,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显贵人物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认为这有损圣上之德,请求严行禁绝。
陆游的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进取中原必要从长安开始,因此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军队,只要有机会就发起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D.陆游认为龙大渊、曾觌招揽大权,集结私党,用花言巧语迷惑圣上的听闻。
皇上从枢臣张焘那里听到这番话后很生气,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2)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泊扬子津①祖咏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注】①这是祖咏沿大运河北上途中夜泊扬州之作。
“维扬郡”即唐代的扬州。
扬子,县名,属维扬郡,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
8.简要赏析“林藏初过雨”一句的写景艺术。
(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内涵与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每题一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的句子是,。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博学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5)《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
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蒲公英情人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