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8
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规范培训试题姓名:单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1、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家疾控中心新下发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第()版A、2005试行版B、2015年版C、2016年版D、2013年版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类及病种()A、三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B、三类,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C、三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2种3、大疫情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分析中综合率计算公式是()A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0.3 + 卡片及时报告率×0.3 +卡片及时审核率×0.2 +(1-重卡率)×0.2B综合率(%)=网络正常运行率*0.2+及时报告率*0.2+及时审核率*0.2 +有效证件率*0.2 +(100-重卡率)*0.2C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0.3 + 卡片及时报告率×0.2 +卡片及时审核率×0.3 +(1-重卡率)×0.2D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0.2 + 卡片及时报告率×0.3 +卡片及时审核率×0.2 +(1-重卡率)×0.34、对乙类传染病中的()采用本法中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A、甲型H1N1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炭疽中的肺炭疽D、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E、脊髓灰质炎5、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24小时6、发现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B、10小时C、24小时D、6小时7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测试单位:姓名:得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1.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中,组织机构职责应遵循哪些原则:( )A. 分级负责B. 统一规范C. 属地管理D. 依法报告2. 以下哪些疾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A. 不明原因肺炎B. 霍乱C. 手足口病D.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有:( )A. 三类35种B. 三类37种C. 三类38种D. 三类39种4. 以下哪些部门有权利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 )A. 省疾控中心B. 市级卫生局C. 卫生部D. 省级卫生厅5. 以下那些单位可以是结核病专报系统的用户:( )A. 定点医院B. 疾控中心C. 结防所D. 乡镇医院6. 以下哪类病例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A. 首次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B. HIV初筛实验阳性者C. HIV复检实验阳性者D. 以上都需要报告7. 门诊日志项目设臵中必须包括的有:()A. 就诊日期、姓名、性别B. 年龄、职业、现住址C. 年龄、职业、户籍地D. 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E. 病名(初步诊断)、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8. 医疗机构对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疫情分析周期是:()A. 周B. 月C. 季D. 半年E. 年9. 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相关法律法规B. 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C. 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指南D. 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E. 传染病资料分析方法10. 医疗机构建立全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自查小组,所有成员应括()A. 分管院长B. 防保科主任C. 门诊部主任D. 传染病科(或感染科)主任E. 防保科、门诊部及传染病科(或感染科)业务骨干二、判断题(每题4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目后面打√,错的打×)1. 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网络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培训试卷姓名:部门:得分:一、单选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A、公众权益B、社会公众利益C、经济秩序D、社会秩序E、社会公众健康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传染病疫情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医疗机构事故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医疗机构事故B、社会治安事件C、消防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公众安全事件B、矿山安全事件C、食物中毒事件D、医疗机构事故E、领导责任事件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消防安全事件E、领导责任事件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A、社会治安维护工作B、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C、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D、应急处理指挥部E、统一领导工作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A、应急处理指挥部B、调查控制领导小组C、医疗救治指挥部D、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E、信息通报制度8、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A、预防控制体系B、医疗救助方案C、日常监测D、应急演练E、技能培训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A、医疗救助方案B、预防控制体系C、应急演练D、技能培训E、日常监测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A、日常监测B、应急演练C、技能培训D、预防控制体系E、医疗救助方案12、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事件情形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要求是在发现()A、6小时后B、4小时后C、3小时后D、2小时后E、2小时内13、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应当()A、采取应急技术指导B、采取卫生预防措施C、保证医疗器械供应D、及时供应药品E、及时治疗患者14、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A、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1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A、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B、预防为主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分级负责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A、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B、制定行政区域应急预案C、预防控制体系D、检测和预警系统E、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18、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9、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A、政府分管领导人B、政府主要领导人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2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B、卫生部制定发布C、国务院制定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A、国务院B、卫生部C、省级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23、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法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试题(附答案)第一篇:法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试题(附答案) 法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试题一、选择题,其中1~7是单选题,8~10是多选题(每题 3 分)共30分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同时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C)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报告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进行订正报告,该信息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 D.BC都对。
2.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评价重卡率、及时报告率与及时审核率这三个指标时,评价的病种是哪些传染病?(B)A.甲乙类传染病B.39种法定传染病C.乙类传染病D.系统里所有疾病3.某地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了解2012年1月1日-4月20日麻疹报告病例数,下列正确做法是:(A)A.按照审核日期,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截至昨日24时点累计统计功能,查询并导出这个时段的麻疹病例数;B.按照审核日期和现住址条件,查询并导出这个时段麻疹病例个案;C.按照审核日期,在“资料分析”模块中,查询并导出每日报告病例数,然后统计这个时段累计病例数;D.ABC都可以。
4.在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中,下列哪个指标不能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接获得(C)A.重卡率B.报告及时率C.传染病报告率D.审核及时率 5.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系统质量评价的病例是指:(C)A.本地报告外地病例B.外地报告本地病例C.本地报告所有已审核病例,不包括已删除病例D.未审核与已审核病例。
6.某县红星幼儿园一周内发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0例,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名称比较规范的是:(C)A.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B.一起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疫情C.某县红星幼儿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D.某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培训试卷考试时间姓名分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A、公众权益B、社会公众利益C、经济秩序D、社会秩序E、社会公众健康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传染病疫情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医疗机构事故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医疗机构事故B、社会治安事件C、消防安全事件D、领导责任事件E、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公众安全事件B、矿山安全事件C、食物中毒事件D、医疗机构事故E、领导责任事件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A、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B、社会治安事件C、公众安全事件D、消防安全事件E、领导责任事件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A、社会治安维护工作B、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C、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D、应急处理指挥部E、统一领导工作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A、应急处理指挥部B、调查控制领导小组C、医疗救治指挥部D、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 E、信息通报制度8、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A、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方案B、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C、突发事件日常监测D、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E、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A、预防控制体系B、医疗救助方案C、日常监测D、应急演练E、技能培训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A、医疗救助方案B、预防控制体系C、应急演练D、技能培训E、日常监测1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的()A、日常监测B、应急演练C、技能培训D、预防控制体系E、医疗救助方案12、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事件情形的,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要求是在发现()A、6小时后B、4小时后C、3小时后D、2小时后E、2小时内13、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应当()A、采取应急技术指导B、采取卫生预防措施C、保证医疗器械供应D、及时供应药品 E、及时治疗患者14、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A、预防为主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E、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1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A、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B、预防为主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D、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E、统一领导、分级负责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A、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B、制定行政区域应急预案C、预防控制体系D、检测和预警系统 E、开展突发事件日常监测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B、2002年5月9日C、2002年9月5日D、2003年9月5日18、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B、国务院C、军队有关部门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9、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A、政府分管领导人B、政府主要领导人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D、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2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2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B、卫生部制定发布C、国务院制定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A、国务院B、卫生部C、省级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23、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和处置管理试题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A. 艾滋病B. 流行性感冒(普通型)C. 肺炭疽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答案)B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要求,发现事件后应在多少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A. 1小时B. 2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答案)B三、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的紧急控制措施?A. 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B.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C. 大规模接种非针对性疫苗D.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答案)C四、关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应准确填写患者基本信息B. 病例分类需明确,不得漏报或错报C. 报告卡可随意涂改,只要最终信息正确即可D. 报告时限内必须完成报告(答案)C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条件不包括?A. 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B. 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C. 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显著降低D. 所有患者已完全康复(答案)D六、在传染病防控中,哪项措施是预防接种的主要目的?A. 治疗已感染患者B. 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C. 消灭传染源D. 切断传播途径(答案)B七、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事件均采取相同的响应级别B. 响应级别越高,说明事件危害程度越低C. 响应级别的确定依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D. 地方政府无权决定响应级别的升降(答案)C八、在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中,哪项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的关键?A. 媒体自行报道B. 公众自行传播C. 政府官方渠道统一发布D. 医疗机构随意泄露(答案)C。
2024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通过比较传染病报告卡()之间的时间间隔,评价传染病报告是否及时。
[单选题]A.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B.填卡时间与报卡录入时间C.诊断时间与填卡时间D.诊断时间与报卡录入时间(正确答案)2.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进行传染病报告的汇总或分析。
[单选题]A.月B.季度C.季、年(正确答案)D.年3.对外公布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是以系统中按()统计的数据为准。
[单选题] A.现住地址(正确答案)B.病人属于C.报告地区D.户籍地址4.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的关系。
[单选题]A.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B.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正确答案)C.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D.常住地址与户籍地址5.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小时内寄送出(或传真)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
[单选题]A.1B.2C.6D.24(正确答案)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以下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A.麻疹B.麻风病(正确答案)C.风疹(正确答案)D.黑热病(正确答案)2.下列传染病要在诊断后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的是()。
A.霍乱(正确答案)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肺炭疽(正确答案)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门诊日志应设置的项目包括()。
A.发病日期(正确答案)B.人群分类(正确答案)C.有效证件号(正确答案)D.初诊或复诊(正确答案)4.“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项目包括()。
A.人群分类(正确答案)B.填卡日期(正确答案)C.有效证件号(正确答案)D.报告人(填卡医生)(正确答案)5.下列需要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包括()。
A.初诊的慢性肝炎(正确答案)B.复诊的慢性肝炎C.乙肝病原携带者D.既往治愈后再次感染的丙肝(正确答案)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5分,共50分)1.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40)种。
1. 传染病的重要特点是(A)。
A患者具有传染性B隐性感染者虽不发病,也没有传染性C易感宿主感染后不产生抗体D疫情发生后通常不需要处置就能控制2. 传染病流行强度有(D)四种类型。
A零散发生、暴发、流行、大流行B散发、暴发、聚集、大流行C散发、扎堆发生、流行、大流行D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3. 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是(A)A明确病原体,查找传染来源B尽快治疗病人C对环境开展消毒D对所有人接种疫苗4. 传染病突发事件是指(D)A指甲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大流行B指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大流行C指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大流行D指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或者大流行5.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C)小时内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1.5小时B、1小时C、2小时D、6小时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B)A特别重大、重大、很大、一般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C非常重大、重大、较大、一般D特别重大、很大、较大、一般7.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具有(A)A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危害严重性B临床表现不同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危害严重性C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散在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危害严重性D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危害长期性8.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有(C)种。
A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9种,共计37种B甲类3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计40种C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计39种D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共计38种9.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当报告的类别是(D)A甲类、乙类、丙类、其他水污染,流感样病例暴发B甲类、乙类、丙类、其他类传染病,群体性预防接种事件C甲类、乙类、丙类、其他类非传染性疾病,流感样病例暴发D甲类、乙类、丙类、其他类传染病,流感样病例暴发10. 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B)A集体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时间分布、属地分布、人群分布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11. 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时,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防护措施(D)A接触非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污染物B接触地方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物品C接触慢性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亲属D接触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污染物12. 穿戴防护用品的顺序是(C)A穿防护服、戴口罩、戴防护镜、戴帽子、穿鞋套或胶鞋、戴手套B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防护镜、穿鞋套或胶鞋、戴手套C戴帽子、穿防护服、戴口罩、戴防护镜、穿鞋套或胶鞋、戴手套D穿防护服、戴帽子、戴口罩、戴防护镜、穿鞋套或胶鞋、戴手套13. 法定报告乙类的传染病是(B)A手足口病、猩红热、梅毒、炭疽B狂犬病、猩红热、梅毒、炭疽C狂犬病、鼠疫、梅毒、炭疽D狂犬病、猩红热、麻风病、炭疽14. 法定报告丙类的传染病是(A)A流行性感冒、风疹、黑热病、流行性腮腺炎B流行性感冒、麻疹、黑热病、流行性腮腺炎C流行性感冒、风疹、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D流行性感冒、风疹、黑热病、百日咳15. 潜伏期是指(D)A从病原体侵入宿主到该宿主出现临床表现的前驱期B从病原体侵入宿主到该宿主出现隐性感染的间隔期C从病原体侵入宿主到该宿主出现临床表现的后期D从病原体侵入宿主到该宿主出现临床表现的间隔期16. 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B)A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螺旋体、植物B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螺旋体、支原体C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水源、支原体D病毒、细菌、寄生虫、土壤、螺旋体、支原体17.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报告的类别有(A)。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测试题一、单选题1.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单选题]A.41(正确答案)B.39C.372.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有() [单选题]A.霍乱、鼠疫(正确答案)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3.最新规定比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 [单选题]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正确答案)B.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4.下面几个传染病报告卡中诊断时间书写正确的是() [单选题]A.2014年6月20日15:30(正确答案)B.6月20日 13:30C.2014年6月20日5.发现疑似结核或确诊结核病例后,应()填写传染病上报卡报。
[单选题]A.24小时(正确答案)B.48小时C.2小时6.法定报告乙类的传染病是() [单选题]A.手足口病、梅毒、炭疽B.狂犬病、猩红热、梅毒(正确答案)C.狂犬病、鼠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7.手足口病属于()类传染病。
[单选题]A.甲类B. 乙类C. 丙类(正确答案)8.法定报告丙类的传染病是() [单选题]A.流感、风疹、手足口(正确答案)B.流感、麻疹、黑热病C.流感、风疹、肺结核9.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发病日期’项时,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如果发病日期不明确时,则填本次();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单选题]A.就诊日期(正确答案)B.检测日期C.诊断日期10.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 [单选题]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正确答案)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1.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单选题]A. 病毒性肝炎B. 登革热C.流行性腮腺炎(正确答案)12.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是()。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相关知识测试题答案2012年金水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培训考核试卷姓名: 单位: 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1、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其中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为甲型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3、传染病管理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 3 年.5、传染病报告病例有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源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6、霍乱病例诊断分类由疑似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时,同时还应订正报告卡中的医生诊断时间。
7、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初检日期,不明确时应填就诊日期。
8、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的要求,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应该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9、疟疾混合感染病例,按1例病人报告;种类按通常认为的临床症状较重者报告,如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按恶性疟报告。
10、报告及时性统计规则,是比较报告病例的确诊时间与报卡生成时间,甲类超过2小时、乙丙类超过24 小时为迟报。
11、直报用户账户信息发生泄漏和遗失,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 小时)通知上级系统管理员。
二、选择题(每题3分)单选题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1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后,经实验室检测,排除麻疹诊断,订正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订正病例报告正确操作方法:( C )A(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重新录入该病例;B(原诊断单位网络报告人员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原报告病例进行订正;C.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订正,该信息将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同步为其它疾病;D. BC都对。
2024年传染病信息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测试1、以下传染病的定义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B、是指由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C、是指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正确答案)D、是指由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人体内有病原体繁殖,血清学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但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若该病原体具有传染性,该传染源属于() [单选题] *A、患者B、病原携带者C、显性感染者D、隐性感染者(正确答案)3、以下不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的是() [单选题] *A、逆行性传播(正确答案)B、医源性传播C、接触传播D、母婴垂直传播4、下列关于人群易感性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在疫情流行期间,末期的人群易感性最高(正确答案)B、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后,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降低C、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D、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5、一传染病病人出现头痛、发热(>39℃)、肌肉酸痛等症状,该病人属于临床的哪个阶段() [单选题] *A、潜伏期B、前驱期(正确答案)C、症状明显期D、恢复期6、在诊断一流行性感冒疑似病例时,需满足哪些要素() [单选题] *A、流行病学资料B、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正确答案)C、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D、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7、我国目前法定传染病有几种() [单选题] *A、39种B、40种C、41种(正确答案)D、42种8、发现以下传染病需要2小时内报告的是() [单选题] *A、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确答案)B、鼠疫、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D、非洲输入的埃博拉出血热9、猴痘在2023年9月20日后纳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单选题] *A、甲类B、乙类(正确答案)C、丙类D、其他传染病10、关于病例登记与报告中初复诊定义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第二次到本院因该病就诊定义为复诊(正确答案)B、病人首次发病就诊医院定为初诊,第二次以相同疾病至医院就诊定义为复诊C、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第二次到本院就诊定义为复诊D、病人首次到本院就诊定为初诊,第二次到其他医院因该病就诊定义为复诊11、下列具备传染病报告责任的是() *A、乡村医生(正确答案)B、个体开业医生(正确答案)C、临床医生(正确答案)D、从事传染病相关检测的检验人员12、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属于医疗机构职责的是() *A、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科室职责(正确答案)B、保障所需设备、人员、网络,做好院内培训和质量控制(正确答案)C、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查处D、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和疫情代报(正确答案)13、传染病病例报告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本次病程曾作出诊断并报告过,不再报告(正确答案)B、报告情况不清,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性报告,再次就诊时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不再报告(正确答案)C、跨年度的既往病例,如诊断变更或因该病死亡时,再次报告(正确答案)D、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及时补报(正确答案)14、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 *A、疑似病例(正确答案)B、临床诊断病例(正确答案)C、确诊病例(正确答案)D、阳性检测和病原携带者(正确答案)15、在传染病报告中,对现住址的填写理解正确的是() *A、专程至外地就诊,应填写病人的常住地(跨省填报)(正确答案)B、至外地工作、出差、旅游等期间患病,应填写工作地、寄宿或宾馆地址(正确答案)C、新发传染病的境外输入病例等无法提供本人现住地址的,填写报告单位地址(正确答案)D、羁押或服刑人员患病,填写羁押或服刑场所地址(正确答案)16、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正常的是()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正确答案)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正确答案)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正确答案)17、以下关于聚集性疫情叙述正确的是() *A、聚集性疫情通常指一群人在特定地点或时间内相对密集地感染某种疾病的情况(正确答案)B、聚集性疫情不一定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是聚集性疫情C、1周内,在一个班级出现2例手足口病,即构成聚集性疫情(正确答案)D、聚集性疫情可能在各种环境中发生,包括学校、工作场所、社交活动等(正确答案)18、下列事件中属于食物中毒范畴的是() *A、一修理工把非食用的机油当饮料误食,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正确答案)B、一学校因集中供餐,群体感染诺如病毒,致使40人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C、一农户在田间采摘野草时,误食用有毒草药(非食物)后死亡(正确答案)D、在一工地食堂中,6人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经抢救未出现死亡病例(正确答案)19、关于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正确答案)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是:Ⅳ、Ⅲ、Ⅱ、Ⅰ级C、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D、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不可以对外发布传染病信息(正确答案)20、下列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重大传染病疫情(正确答案)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正确答案)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正确答案)D、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正确答案)。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试题】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测试试题(上)一、单选题1疫情报告应遵循的原则是A.属地管理原则B.分级管理原则C.系统管理原则D.上级管理原则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A2我国现行最新的法定传染病分为A.3类36种B.3类37种C.3类40种D.8类40种C3以下哪些传染病列入乙类传染病,但需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A.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非典、肺炭疽C.脊髓灰质炎肺炭症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症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B4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除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外,其他乙、丙类传行报告的时限为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D5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时,应该A.及时补报B.年末集中补报C.下年度补报D.不需要再报告A二、多选题1相关病历文书记录项目包含A.分诊记录B.门诊日志C.入/出院登记D.X线检查登记E.实验室检测检验登记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ABCDE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正确的A.学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工作单位一栏不需填写B.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C.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D.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E.有效证件号如果无法获取可以不用填写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BCD3下列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订正报告A.发现报告错误B.病例发生诊断变更C.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D.疑似病例确诊E.患者及家属出于隐私考虑,不同意上报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ABCD三、简答题0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服务对象为辖区人口,是否包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包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
卫生健康专业行政执法考试题库及标准答案(传染病卫生监督)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标准答案:B2.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内进行网络报告。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标准答案:B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标准答案:B4.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A.二类B.三类C.四类D.五类标准答案:C5.根据我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
其中,空气传播的隔离、飞沫传播的隔离、接触传播的隔离分别用什么颜色的隔离标志?A.蓝色、粉色、黄色B.粉色、蓝色、黄色C.粉色、黄色、蓝色D.黄色、粉色、蓝色标准答案:D6.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针与原则是A.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B.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C.遵照防治结合的方针,分类管理、反应及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标准答案:A7.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
A.县级人民政府决定B.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D.报国务院决定标准答案:C8.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需报经A.本级人民政府决定B.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C.省级人民政府决定D.国务院决定标准答案:A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批签发证明复印件或者电子文档,并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备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现行《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是什么时候修改发布的()A.3年8月24日B. 2006年8月22日C. 2007年8月24日D. 2008年8月24日2.由哪个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国务院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 国务院关部门D.以上都不是3.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哪里负责()A. 诊治地B.工作地C. 原籍地D. 户口所在地4.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向哪里报告()A. 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 向本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疗报告C.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D. 向本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几年()A. 1年B. 2年C. 3年D. 4年二、多项选择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D.《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目的是()A.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B. 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C.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D.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应坚持的原则是()A. 依法管理B. 分级负责C. 快速准确D. 安全高效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C.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D.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5.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以下职责正确的是()A. 负责行政辖区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B.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C. 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D. 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E. 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第四节知识点测试一、单选题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A. 2小时内B. 6小时内C. 24小时内D. 12小时内2、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当天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 B )内进行网络直报。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向( C )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 相关医疗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B.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5、发现( A )鼠疫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例及以上6、发现( D )霍乱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2例及以上C. 3例及以上D. 1例及以上7、发现( 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2例及以上B. 1例及以上C. 3例及以上D. 5例及以上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B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10例及以上C. 20例及以上D. 15例及以上9、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A )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10例及以上C. 20例及以上D. 15例及以上10、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相关知识测试题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 年8月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2004 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6、2009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INI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7、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8、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生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9、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0、甲类传染病主要是鼠疫和霍乱两种。
11、乙类传染病主要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相关知识测试题单位:姓名:分数:一、填空题(60分)1、传染病发布最早时间是(第一版)年月日。
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年月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年月日开始实施。
2、传染病分为类、类、类。
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3、对乙类传染病中、,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5、甲类传染病主要是和两种6、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调整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起纳入法定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7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和四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8、、、、、分型报告;、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0、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间为。
乙类、丙类传染病及其它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时间为。
二、判断题(20分)1、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2、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的应对有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3、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是执行信息发布制度。
()4、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一名患者患2种传染病应填报2张传染病报告卡。
()三、选择题:(20分)1、以下为丙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A猩红热B梅毒C血吸虫病D黑热病2、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当遵循()原则。
A初诊医生管理B属地管理C就诊医院管理D户籍地管理3、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行《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是什么时候修改发布的()
A.3年8月24日
B. 2006年8月22日
C. 2007年8月24日
D. 2008年8月24日
2.由哪个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关部门
D.以上都不是
3.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哪里负责()
A. 诊治地
B.工作地
C. 原籍地
D. 户口所在地
4.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向哪里报告()
A. 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B. 向本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疗报告
C.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 向本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几年()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二、多项选择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D.《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目的是()
A.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B. 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
C.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
D.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应坚持的原则是()
A. 依法管理
B. 分级负责
C. 快速准确
D. 安全高效
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C.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D.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5.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以下职责正确的是()
A. 负责行政辖区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
B.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C. 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D. 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E. 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6.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
A.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B. 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C. 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D. 对医师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E.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有( )
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 采供血机构
D. 卫生监督机构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责任疫情报告人有()
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
B.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
C. 采供血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
D. 乡村医师、个体开业医师
9.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哪些情况下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 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
B. 发现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患者或疑似患者、
C. 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
D.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哪些工作内容()
A.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B. 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D.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
B. 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C.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D. 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布内容包括()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
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
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
与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与通报办法另行制订
三、判断题
1. 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直接报告。
()
2. 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
4.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
四、填空题
1.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
通报和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2.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以上执业活动,或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A
5. 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CD
4.ABCD
5.ABCDE
6.ABCDE
7.ABC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
4. √
四、填空题
1.及时及时本行政区域
2.六个月一年以上吊销其执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