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问题的解决与西欧早期一体化
- 格式:pdf
- 大小:365.36 KB
- 文档页数:8
欧盟下欧洲各国关系欧盟的建立,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进行不断改变着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国家观念的弱化和区域合作的加强之上。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的欧洲一体化,在机制设计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主权观念和国家观念。
特别是欧盟的产生使得国家的观念逐渐淡化。
这在解决欧洲各国家间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创造的新的机制,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中最有创意的一个机制,就是煤钢联营。
在理论上,煤钢联营突破了传统的主权和领土观念,主权不再意味着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领土”和“事实上的独立”,“而开始意味着一种法律权利”。
在实践上,它创造了一种搁置争议、合作开发、权利共享的机制,将煤钢这两大部门的生产与销售统一交给一个国家间共同体去管理。
煤钢联营机制的设计,不仅解决了德法之间围绕着萨尔和鲁尔矿区归属上的长期矛盾,使先前时刻处于敌对和戒备状态的德法关系得到改善,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法世仇”,而且迈出了欧洲一体化最关键的一步,即超越了政府间的政治合作形式,在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和共同市场方面创造了新的合作形式,使西欧各国进入一个和平合作的新时代。
继煤钢联营之后,欧洲一体化同样在各个领域使得各个国家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包括设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等一系列国家间机构的创设,以及欧洲议会议员的直接选举。
强化欧洲一体化、扩大欧洲议会职权、加强成员国之间司法合作的枟尼斯条约枠,以及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枠后建立的地区委员会、公民投票表决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和条约的建立与通过,使欧洲的权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民族国家传统的权力和职能发生了向上变化,即从传统的民族国家权力向欧盟进行让渡和转移。
各欧盟成员国之间通过国家之上的更大的国家间的政治实体的建设,驱使现代生活的政治体制向联系更紧密、功能更合理的方向运动,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和安全。
这种结构带来了欧洲权力关系的深刻变化。
浅析二战后德法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动因作者:刘惟婧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内容摘要:欧洲一体化已经走过了六十七年的历程,欧洲国家通过不断地磨合并交出一定的国家主权,使欧洲联成一个整体,发出共同的声音,这个整体也更加成熟和完善,由最初的能源合作到更加深入的经济、政治、军事合作。
回顾一体化的启动,离不开德法两国的推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二战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德法自身的需要以及美国的推动。
同时,了解欧洲的一体化运动更易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战后国际关系德法和解美国马歇尔计划欧洲一体化运动欧洲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最主要是因为各国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以及思想文化的同一性,各国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深深植根于古罗马帝国的光荣和基督教的教义之中”。
①不论是从古典文明到基督教文明还是从中世纪到现代,欧洲都保持了思想文化的一体性,为一体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在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心理上都有更强的“联合”意识。
虽然欧洲人将欧洲看作是一个具有同源文化的地理集合,其本身也从来不缺少联合的基本条件,但是却缺少一个将各国联合起来的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让整个欧洲开始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更让德法两国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能再有战前的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战后的欧洲内外环境是德法和解并推进欧洲一体化重要的外部因素。
一.战后欧洲的内外环境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源地一直处于世界的中心。
特别是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的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尽管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脱颖而出,但欧洲依然位于世界舞台的中心。
“对战后欧洲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地位”。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和反映美苏意志的雅尔塔体系。
第13课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内容主旨: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苏曼计划、欧共体的三个组成部分、欧盟的成立及欧元的使用;理解欧盟与欧元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法德两国历史矛盾的讲述,理解欧共体的成立首先要从煤钢联营开始的历史原因。
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 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走向联合过程及影响。
难点:西欧走一体化道路原因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煤钢联营1、背景:欧洲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和国际秩序最早形成的地区。
对许多欧洲人来说,这一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就是国家主权。
而就是在这样的欧洲,法国和德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战争,其中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中心。
在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血的教训之后,许多欧洲人开始思考“对主权的坚持,即使不像法西斯那样过分,也将歪曲僵化政治前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重新承认各国主权的基础上,为欧洲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欧洲人开始意识到,在武力面前,小国的所谓主权是虚弱的,欧洲的繁荣需要各国的联合。
同时,美苏这两大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各方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的世界又被拖入了“冷战”的激烈对抗。
而欧洲恰恰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构成了“冷战”的主战场。
已经失去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欧洲面对美苏争霸的格局转而追求西欧内部的联合自强,以在世界两极格局中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竭力推动西欧联合,鼓吹在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中“复兴德国”,以对付“来自东方的威胁”。
1949年10月,美国经济合作署署长霍夫曼在巴黎发表演说,指出西欧“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中心机构”。
德法和解的历史进程如前所述,阿登纳有自己一整套关于德法和解的思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使德法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由于阿登纳在德法和解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结合阿登纳个人的作用来阐述战后德法和解进程。
本文认为,战后的德法和解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是德法关系从“破冰解冻”到最初实现和解的时期,标志是《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的生效;第二阶段:1953—1957年,这是德法和解在艰难中前进的时期,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法和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三阶段:1958—1963年,这是德法关系较为顺利,迅速发展的时期,1963年《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法和解的最终完成。
一、从“破冰解冻”到《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从阿登纳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时开始,他就极力主张德法和解。
他在1949年11月3日利用接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的机会,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的谈话,表示愿意和法国重建合作友好关系。
他说:“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
……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的薄弱环节”①。
11月7日,阿登纳向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发表谈话,再次呼吁德法谅解。
在阿登纳看来,德法和解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从必要性来讲,联邦德国虽然已于9月20日正式成立,但是它没有自己的主权,没有军队,安全没有保障;萨尔问题还未解决;法国的反德情绪依然存在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西欧联合,而西欧联合首先要解决德法两国的紧张对立的关系。
从可能性来讲,阿登纳发现并认为,由于冷战的发展,法国的对德强硬政策发生了变化。
正如舒曼所说:“从1948年起,一种建设性的合作、逐步走向增强信任的政策代替了受到约束和互不信任的政策”②。
第二个可能性在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将支持德法之间关系的改善,这主要体现在美国从1947年起就采取“压”和“抚”的手段迫使法国改变它的对德政策。
一、西欧经济一体化概述西欧经济一体化是指欧洲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加强政治上的联系,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采取各种措施,建立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这种一体化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活动形式,通常包括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共同经济政策、共同外交政策等。
西欧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一部分,它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欧洲联盟(EU)成立的核心。
二、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西欧经济一体化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国家进行的一系列跨国经济合作所形成的。
起初,是由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六国于1951年签署《巴黎公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开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7年,这六国又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此后,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现在的欧洲联盟(EU)在1992年正式成立,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西欧经济一体化的特点1. 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早期阶段,各成员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了货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此外,各成员国还建立了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对外商业政策,共同制定关税政策。
2. 联合市场。
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原有的自由贸易区逐步向联合市场转变。
联合市场是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包括了更广泛的领域,如资本、劳动力、服务业等,不仅在贸易上更加自由,而且在经济政策上也更加统一。
3. 货币联盟。
为了进一步加强一体化进程,部分欧盟成员国成立了货币联盟,共同实施货币政策,建立了共同的货币,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欧元区的建立。
4. 经济政策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一体化进程,各成员国逐渐在经济政策上进行了统一,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等。
5. 社会政策的协调。
为了保障欧洲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各成员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协调的社会政策,包括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