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07.1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37
《大学美育》课程介绍学时:18 学分:1执笔人:耿秀梅审定人:王学宁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
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美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学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从而造就一代丰富个性、人格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基本内容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第一节美育的意义第二节美育的任务第三节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第四节美育与德、智、体、劳“四育”的关系第二章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史上的探讨第二节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第三节美的根源第三章审美门户第一节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二节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第四节形式美的意义第四章审美范畴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第三节审美范畴的发展第五章审美意识第一节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意识的特征第三节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第六章审美心理第一节审美心理结构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第七章自然审美第一节自然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自然美的重要形态——风光美第三节自然美的审美指导第八章社会审美第一节社会美的形成和特征第二节社会美的核心第三节社会生活美第四节社会环境美第五节社会美的审美指导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第一节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影响第二节科学美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技术美的特征与功能第四节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章艺术审美(一)第一节艺术美的创造本质第二节艺术美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艺术美的审美功能第四节艺术美的审美指导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第一节实用艺术审美第二节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表情艺术审美第四节综合艺术审美第五节语言艺术审美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第一节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和美育的途径第二节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大学美育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概念和意义美育是一种通过艺术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的教育方法。
美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育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1. 增强学生审美情感。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增强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2.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增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二、美育的基本内容美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和美术教育两个方面。
1.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文学、哲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审美创造和审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艺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美学教育等。
2. 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技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发展。
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教育、雕塑教育、书法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美术史教育、美术理论教育、美术技法教育等。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学校美育课程设置、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美术教育教材建设、美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大学美育美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对于艺术家来说,美是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找到激情,找到美。
于是,在艺术家的审美视野中,美是一个个形象。
对于哲学家来说,美在过程,美在存在,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包括横向系统,也包括纵向过程。
过程的美可以揭示宇宙无限进步的历史和历史联系,它既包括运动,也包括相对静止,既包括无限,也包括相对有限,既包括持续,也包括间断,它能以立体而不是平面的角度来反映世界。
但是,过程同一切理性思维的成果一样,它本身是抽象的产物,虽然它是科学的、真理的,但它却是世界万物的概念升华,所以,在哲学家审美视野中,作为纯概念的过程就是美。
美在未知,这种看法,对于科学家与探险家们来说也是同一的。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对于探险家来说,探索未知就是寻求非常之美,这是他们不畏艰险的源动力。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尽管他们从事的是纯理性纯抽象的探索,但对他们来说,对世界未知领域探索比什么都具有迷人的魅力,因为它不仅能为科学家描绘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而且能反映一个更高层次美的世界,这个美的世界必须通过理性思维的语言来描述,通过抽象的审美眼光来观察。
可以设想,如果理性世界没有美,如何能够使几个世纪的科学家们前仆后继地为之奋斗。
从另一个具体侧面看,我们还可以发现美是具有多样性的。
花季少女是美,鹤发童颜的老翁何尝不美?连绵大浪是美,静水中的孤波何尝不美?江南吴侬软语是美,燕北铁板铜琶何尝不美?这是美在外表。
西施捧心,人皆以为美,无盐捧心,人皆以为丑;碧草时花,人皆以为美,粪便垃圾,人皆以为丑,这是美超越民族老幼的同一。
郭靖虽丑,其行为美,杨康虽美,但其行为丑,这是美在本质。
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下里巴人④,和者必众,这是美的层次。
因此,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而是非常复杂的美学建构。
大学美育的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定义和意义1.1 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促进个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使其具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美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1.2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1)培养审美情感,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心灵的美感;(2)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促进文化传承,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4)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其感悟力、观察力、表现力和表达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1 美育的基本内容美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三个方面:(1)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四大艺术形式的教育;(2)审美教育:即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鉴赏和评价教育;(3)文化教育:即对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当代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2.2 美育的基本形式美育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1)学校教育:美育主要通过学校的艺术课程、社团活动、艺术节等形式进行;(2)社会教育:美育还可以通过美术馆、音乐厅、戏剧院、影剧院等社会机构进行;(3)家庭教育:家庭也是美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习惯。
三、美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1 美育的教学方法美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1)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2)实践教学:通过艺术实践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3)体验式教学:通过音乐鉴赏、美术作品的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大学美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3.培养学生审美、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1.什么是大学美育?2.大学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2.2 大学美育的主要内容1.视觉艺术教育–绘画–雕塑–素描–水彩画2.音乐教育–音乐欣赏–音乐表演–乐器演奏3.舞蹈教育–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表演技巧2.3 大学美育的实施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表演、舞蹈演出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艺术场所。
–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美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2 概念解析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详细解释大学美育的概念和意义,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3.3 内容讲解分别介绍大学美育的视觉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内容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3.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绘画、音乐表演或舞蹈表演等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作品。
3.5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或剧院等艺术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宽视野。
3.6 总结回顾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强调大学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
2.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和体验。
3.学生对大学美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资源准备1.PPT讲解材料。
2.绘画工具、乐器、音乐播放设备、舞蹈音乐等。
3.实地考察场所的安排和预订。
以上是《大学美育》第9章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的概念、发展历程、审美素养培养。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美育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大学阶段进行美育教育?二、教学内容1. 美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美育的定义- 美育的发展历程(古代、近代、现代)- 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2. 审美素养的培养- 审美感知:如何感知美- 审美欣赏:如何欣赏美- 审美创造:如何创造美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美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二、教学内容1. 美的本质- 客观论: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主观论:美存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之中- 主客观统一论:美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感受的统一- 社会论:美是社会文化现象- 语言论:美是语言表达的艺术2. 美的价值- 提高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促进全面发展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育的论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撰写的论文,评估其审美素养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美育《⼤学美育》教学⼤纲⼀、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学各专业本科⽣,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课程教学⽬得本课程为⼤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讲授美育与美学理论知识就是⾼等学校对学⽣实施审美教育得基础环节。
开设本课程得⽬得,在于使学⽣⽐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得基本原理,以及美育得意义、任务与途径,从⽽初步树⽴正确、进步得审美观,培养⾼尚、健康得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发展对美得事物得感受⼒、鉴赏⼒、创造⼒,提⾼在审美欣赏活动与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格、进⾏⾃我教育得⾃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发展得⼀代新⼈1、教育得根本任务在于育⼈,就就是要培养做⼈得基本素质,使青年⼀代成为全⾯发展得⼈。
美育得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完美得⼈格,它就是⼈得基本素质教育,在全⾯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与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得根本任务,美育在全⾯发展教育中得重要意义。
第⼀章⼈类美化⾃⾝得学科1、⾼校美育得⾸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学⽣逐步树⽴马克思主义得审美观.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正确得审美理想,健康得审美情趣,提⾼对美得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
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完美得⼈格:以美引善,提⾼学⽣得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得智⼒;以美怡情,增进学⽣得⾝⼼健康,总之要促进⼤学⽣全⾯、与谐得发展。
⾼校美育得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与⽂学艺术教育⽅⾯得课程,开掘与发挥所有课程得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艺社团,举办美育⽅⾯得讲座演出、展览、参观、⽐赛等等);③校园环境得美化与⽂明校园建设等.2、掌握美育得任务,了解美育得实施。
第⼆章美就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得本质问题得代表性观点:美就是理念,美就是主观观念,美就是事物得属性,美就是关系,美就是⽣活。
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得本质得意义及局限性。
美得本质在于⼈得本质⼒量得对象化,在于⼈得本质⼒量得肯定与确证。
所谓⼈得本质⼒量得对象化,⼈得本质⼒量得肯定与确证,就是指⼈在⼀定得社会关系中展开得⾃由⾃觉得活动得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特性得⼈得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量,通过社会实践(⾸先就是⽣产劳动,还包括社会⽃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类得实践对象(⾃然与社会)、⼈类创造得产品(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