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27 MB
- 文档页数:15
•原始时期及先秦绘画艺术(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21年)•秦汉绘画艺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绘画艺术(公元220——907年)•五代宋元绘画艺术(公元907——1368年)•明清绘画艺术(公元1368 ——1840年)原始时期的绘画艺术•高原雪岭,北系广汉,南临佛教诸邦。
数十万年前,既有先民生息于此。
过去发现旧石器时代遗迹与绘画有关的极少,但山顶洞人在磨制中华大地,东滨太平洋,西峙钻孔德石珠、兽齿和蚶壳上涂染红色,除了或有某种巫术礼仪的含义外,应该还有初步的审美意义。
近年探讨中国绘画史的论者,多以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具体形象的图纹作为中国原始绘画的代表。
近些几十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发现大量岩画,具有原始艺术的鲜明特征。
其中部分岩画的创作年代,经美术考古工作者测定和探讨,已经大大超越了原始彩陶制作年代的上限,为我们对中国绘画起源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一中国岩画概况(一)中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岩画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沧源,东起连云港,西至新疆昆仑山口。
•分布特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地,尤以邻近沙漠或半沙漠地带为最多,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岩画的分布规律相一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记录岩画的国家。
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岩画记载有20多处。
•中国对岩画的研究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欧洲。
中国岩画的大量发现是在新中国以后。
•中国近代对岩画的研究,始于1915年黄仲琴教授对福建华安汰溪岩画的调查,1935年写成《汰溪古文》一篇,发表在《岭南学报》四卷二期上。
观点虽是沿袭唐韩愈的“古文”说(实际上是人物形象,并不是古文字),但对岩画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与此同时,少数外国学者也对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的个别地方的岩画作过调查,但收效甚微。
•上个世纪50年代对广西花山岩画的调查;•60年代对云南沧源岩画的调查;•70年代对内蒙古阴山和甘肃嘉峪关黑山岩画的调查;•80年代对内蒙乌兰察布草原、江苏连云港、台湾万山、新疆天山、西藏日土、贵州画马岩、青海刚察、都兰、宁夏贺兰口等处岩画的发现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