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 半总统制

俄罗斯 半总统制

俄罗斯 半总统制
俄罗斯 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总统为国家真正的权力中心,由国会选出的总理只是辅助性质。

2. 内阁的实际权力大大减弱,但其地位稳定,政局较平稳,不易发生剧烈震荡。

3. 国会的权力相对缩小。

所以从根本上比较,半总统制政体实质上是总统制,因其具有总统制的以下两个特点:

1. 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掌握着重要的全国最高行政权力;

2.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会仅能从立法上对其实施影响,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辞职。

但同时又具有议会制的两个特点:

1. 内阁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

2. 政府向议会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说,半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比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要大,因为半总统制国家的总统拥有解散议会、提议举行公民投票,甚至可以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行使非常权力,而总统制下的总统一般不具备这些权力。所以半总统制国家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成了围绕总统的权力,因为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际上总统都凌驾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上。

半总统制政体以法国最为典型。

编辑本段区别半总统制与总统制一般有两种标准,这两种不同的标准导致了对各国政治体制有不同的归类。

一种以是否设置“总理”或类似的内阁首脑职位为区别标准。所有设置“总理”、“行政院长”或其他名称的内阁首脑职位的政体都归入半总统制,如法国、中国台湾、俄罗斯;所有不设置内阁首脑职位的政体都归入总统制,如美国。这种区分标准仅局限于表象。

另一种以内阁首脑的产生办法为区别标准。如果内阁首脑由掌握实权的总统任命、免除、替换,内阁首脑的职位更类似于一个超级部长,那么这种政体和不设内阁首脑的政体一起,归入总统制,如中国台湾归入总统制;如果内阁首脑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推举产生,总统无权任免,只能接受议会的推举决定,那么这种政体就归入半总统制,如法国。这样划分出来的半总统制,其总统产生过程如同总统制,其总理产生过程如同议会制,是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半总统制。编辑本段

由上特征可见,俄罗斯的总统享有全面的国家权力。俄罗斯不是议会制国家,也不是半议会、半总统制国家,而是国家权力集中于总统的总统制国家。

首先,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的范围十分广泛。仅在宪法第四章一章内,就有9

条共近40款规定了总统的统治大权。由于许多赋予总统权力的宪法条文行文较笼统,俄罗斯又是一个“新宪政”国家,尚无足够的法律法规和惯例来对这些条文进行解释和补充,规范三大权力之间的明确界限,使得总统常常得以“仗势行事”,为自己“创设”了许多权力。如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和指示,有权任命全权代表,总统叶利钦就经常利用这些规定,自行任命一些事关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总统特使,绕开议会,牵制总理和政府的权力,甚至

介入党派争斗。著名的例子有曾负责俄罗斯私有化的“私有化之父”丘拜斯,前车臣问题总统特使列别德,负责独联体事务的秘书别列佐夫斯基,以及斡旋科索沃危机的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等。正由于俄总统制有这一特点,对总统的权限的争论向来是俄政坛上层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次,从总统与政府、议会、法院的关系来看,总统在“三权”之中据有压倒优势,又是使三大权力机构能协调运转的轴心。总统由直选产生,掌握行政大权,实际上有权成立和领导政府,又没有副总统对其进行牵制,而总统并不一定要象英国和法国总统那样从议会多数党中任命总理,“第二把手”总理不过是总统在政府的召集人;俄国总统的命令和指示不象法国总统那样需要总理和部长副署,政府的决议和命令则不能与总统令相抵触;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民选的议会负责;这都是总统制的特征。特别是总统有权确定杜马选举和解散杜马,这是一般总统制国家总统所没有的权力。在杜马和政府因信任问题发生争执时,总统实际上有最终决定权;总统与杜马在总理人选问题上的争执也往往以总统的最终胜利而告终;总统的罢免案要两院各2/3多数票才能通过,虽然上下两院和宪法法院各自都有权决定罢免案是否最后通过,而总统又可通过其强大的人事权对这些机构进行牵制,要罢免俄总统法律障碍重重;总统只需得到联邦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支持便可任命几个最高法院的法官和检察长,而且有权直接任命其他联邦法院的法官,这无疑是总统对司法权的一种极大的控制。俄罗斯不是一个总统-议会制国家,而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在“三权”中过于突出的地位,甚至使权力制衡原则受到威胁。

第三,从总统同联邦各主体的关系来看,以总统为中心的联邦中央的权力大于各联邦主体的权力,使俄罗斯联邦成为实质上的单一制国家。宪法第三章规定了联邦体制,其中对联邦中央的权力规定了16个方面,包括了保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公民的基本人权、立法司法执行机关、内政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外贸金融预算等中央大权,而属于各联邦主体的权力仅包括教科文卫体、行政、劳动、家庭、环保、社会保障和少数民族权利等事务。俄罗斯联邦主体包括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和民族自治专区等6种,自治权限大小不同,只有共和国有宪法,其他主体只有法律和规章制定权。联邦宪法又特别规定了联邦主体的宪法、法律和章程要符合联邦的宪法和法律,“俄罗斯联邦总统与俄罗斯联邦政府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保障在俄罗斯联邦全境实现联邦国家权力的全权”(78),这显然是同上述总统对联邦主体与中央之间关系的协调权和强制执行权相呼应的,难怪有人称俄罗斯的联邦制有名无实。有趣的是,宪法规定俄国国名有“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两种称谓,正好反映了俄国人喜欢标榜联邦,又对大俄罗斯主义和高度中央集权意识难割难舍的心理。

法国

标题:第三节法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风情、人文地理风情、文化艺术、主要历史时期、政治体制、 经济概况、旅游资源等。 2、掌握法国的民俗风情、礼仪与禁忌等。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法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 2、法国出境旅游的特征。 教学难点: 法国旅华市场的开发。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三节法国 国名: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简称法国。“法兰西”在日耳曼语中,意为“勇敢的、自由的国家”。首都:巴黎(Paris) 一、地理风情 (一)自然地理风情 1、位置与领土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国。领土略呈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接陆。有6个邻国,北部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底隧道将两国连接在一起。西临大西洋,南 濒地中海,法国同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国接壤,是大西洋国家和地中海国家之间的 交流点,也是欧洲重要的汇合处。法国是国际航空线的枢纽,很多国际会议的会址和国际组织所在地都 乐于选择法国。 2、地形特征 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国土面积的80%。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峰。法 国河流多能通航,乘船旅游可游览名胜品味佳酿。 3、气候特征 法国地处亚欧大陆西岸,大部分地区是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特点为冬无大凉、夏无酷暑、雨量 适中。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秋季和春季多暴雨,该地区被誉为“蓝色海岸”,是冬季旅游的胜地。 4.自然资源特征 缺少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风情 1、国旗、国歌、国花、国鸟 国旗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竖长方形构成。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 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国歌《马赛曲》国花莺尾花,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 志。国鸟雄鸡国石珍珠 2、人口、民族、语言、宗教、货币 人口约6400万人。法国人口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0人。 城市人口约占73%。民族法兰西人(93%)语言法语宗教天主教为主的多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Tuesday, February 7, 12 俄罗斯有辽阔的平原,占国土的70%。主要有两个:东欧平原有400万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贝加尔湖深约1620多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总面积约为8.6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0.5%。俄罗斯还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气占世界36.1%,石油占14.3%,煤占16.2%。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 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

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

七年级地理下册7_4俄罗斯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俄罗斯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本课按照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是本节的认知基础,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领国,地形特点,以及由于纬度高所导致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相对滞后。“发达的交通”,结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落实课程标准“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最后,课文从交通枢纽的角度介绍了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说明俄罗斯是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2. 根据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特点。 3.简单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5.了解俄罗斯多彩的文化;举例说出俄罗斯特有的民俗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根据地图等资料,说出俄罗斯是地跨亚欧的欧洲国家。 2.分析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对主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气候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民俗的影响。 2.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由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导入新课。带着问题“为什么俄罗斯国土大部分位于亚洲,却属于传统的欧洲国家?”进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位置、范围、面积 由国徽双头鹰的大洲位置——跨亚欧两大洲,继续学习海陆位置。读图,东——太平洋,北——北冰洋,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西临波罗的海和黑海,可与大西洋相通。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50°N以北,被北极圈穿过,温带为主,有寒带,纬度较高。经度位置,30°E至180°。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跨东西两个半球(出示160°E经线,辅助得出)。 范围:找出周边主要邻国。 面积:世界第一。 二、人种、人口 俄罗斯总统普京→白种人,介绍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人口:总数超过1亿,分布:西多东少。 三、湖泊、地形、河流、气候 通过俄罗斯之旅,串联起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1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比较,深度决定了贝加尔湖蓄水量的更大。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开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两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竞赛。50年代有一种观点,认为哪个国家能建立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它迟早能控制整个地球。兰德军事研究所断言,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将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世界领袖。在这场竞争中,苏联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广阔的天空及宇宙蕴藏了无尽的资源与宝贵的探索价值。可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关乎了人类未来世界的走向,因此我们准备这样这个PPT向同学介绍有关世界航空航天巨擘前苏联与俄罗斯在相关方面的发展 情况。 一、航空事业 前言:苏联航空事业分多个方面,苏联航空工业部领导了航空科学研究、设计、生产。军用航空的管理机构包括空军、国土防空军、海军航空兵三个部分,以及民用航空。 1.航空工业 沙皇俄国留下的航空工业只有十余家小厂或作坊,从业人员约1万人,主要仿制外国航空产品,年产飞机约500架。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一些加速发展航空工业的措施:①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十月革命后第二年,列宁就支持并批准建立了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为航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研究院后来又派生出发动机、材料、工艺、试飞等独立的

研究院和设计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建立起一批航空设计局,对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大力培养人才:从1919年起,苏联前后创办了17所航空院校,并在15所综合性院校中设有与航空有关的专业,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力量。仅在航空工业中就有科技人员近20万,约占全部人员的四分之一。1923年成立的航空之友协会广泛宣传和普及航空知识,会员多达200多万人,使航空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③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苏联根据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例如,20-30年代仿制外国的飞机和发动机,并允许外国在苏联办航空工厂或派专家出国学习;40年代仿制外国的喷气发动机和飞机;60年代以后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气动外形,这些对提高苏联的技术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2.军事航空 苏联军用飞机总数约11000架。后来,用一批高性能的新式飞机替换了老式飞机,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作战能力却得到了提高。60年代以来,直升机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总数已达6250架。空军远程航空兵现有飞机932架。由于战略导弹分担了一部分战略攻击任务,战略轰炸机的作用降低了,更新换代进展迟缓。50年代研制的图20和米亚4仍在使用,大量使用的中程轰炸机图16从60年代起开始退役,逐步用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世界地理俄罗斯

一、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 ①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面积:1700多万千米,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1.5亿,人口负增长 民族:100多个主要为:俄罗斯人 通用语言:俄语 二、俄罗斯的地形(重点) 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 三、俄罗斯的气候(重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气候差异大 ①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属于寒冷的亚寒针叶林带 ③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1)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原因:①纬度高:大部分在某种程度50°N以北 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气流的影响很大,并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人, 俄罗斯乡村居民多用圆木建筑居所,分析原因? 1、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空气潮湿 2、木屋暖和且防潮 3、森林广布、盛产木材 补充: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影响? 纬度大部分在北纬50以北,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泛。气候对农业影响: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对农业不利。 四、河流与湖泊 (1)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很高,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2)西伯利亚三大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每年3-5月其间三大河都会发生洪水泛滥,为什么? 西俄罗斯东

思考:俄罗斯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大河多,请分析水运不发达的原因? 1、北冰洋临海区封冻期长 2、除北冰洋外其他各海区重要港口与外洋联系都要经过别国海域与外洋联系 3、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 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几乎没有农田,而形成了大片沼泽地? 气候严寒,多为冻土;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下游因凌汛而泛滥凌汛发生的条件有哪些?发生的时间?中国发生凌汛的河流与俄罗斯比较哪里危害严重?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许多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 ?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世界上最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主要著名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和秋明油田( 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3位)。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2位,乌拉尔山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这里是俄罗斯有色金属冶炼的重要基地。 六、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 1、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2、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比较缓慢,许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需要进口。 3、工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在欧洲部分。但逐渐向东部发展。 4、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主要工业区(四大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俄罗斯,东欧,北亚试题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受大陆影响明显 B.纬度高是冬季寒冷的最主要原因 C.北部比南部更干旱 D.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温带季风气候 2.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3.俄罗斯西部平原与东部山地、高原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 B.叶尼塞河 C.勒拿河 D.鄂毕河 4.亚麻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可能分布于俄罗斯的哪些地区?() A.亚洲部分的南部 B.伏尔加河的下游地区和顿河流域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伏尔加河的中游地区 5.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6.关于俄罗斯工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重工业发达B.轻重工业都发达C.轻工业发达D.高科技工业最发达 7.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8.俄罗斯农业不稳定的原因是() A、雨热不同期 B、耕地面积狭小 C、多台风灾害 D、纬度高,热量不足且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和极地大陆气团侵袭 材料:分析下面四条经纬线:工业革命起源国家首都所在的经线a、水平运动物体方向无偏转现象的纬线b、开罗附近金字塔所在的经线c、印度半岛南端所在纬线d,答9—10题: 9. a、b、c、d这四条经纬线经过的主要国家是() A. a经线经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 B. b纬线经过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等 C. c经线经过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南非等 D. d纬线经过埃及、印度、孟加拉国、中国等 10.由经线a、c和纬线b、d围成的区域所具有的特征是() A. 这里是一片热带汪洋,看不到大陆 B.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分布区 C. 地处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分布区 D. 随处可见的人,主要属于黑色人种 材料:2000年8月13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沉没。2001年10月23日,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海上作业全部结束,俄罗斯总检查长率领的调查小组当天首次登上核潜艇甲板并对露出水面的潜艇部分进行了视察。如下图,回答11-12题: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朱行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加强,俄罗斯政府正式将农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并且制定出一系列农业法规,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必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4年之久的辩论之后,俄罗斯新农业法——《联邦农业发展法》,于2006年12月28日获得联邦委员会批准,并经普京总统签署于2007年1月11日颁布生效。新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定义,规定了包括个人和法人团体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他个人、法人团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原则、方向和措施,为在农业发展领域实施社会经济政策确立了法律基础。新农业法还规定,政府必须每5年制定一个农业发展和市场调节规划,以确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预算。 根据新农业法规定,俄罗斯政府于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的目标:一是可持续性农村发展,其中包括扩大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二是改进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竞争能力,其中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实现现代化和加快重点领域发展以替代进口;三是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土壤保护。2007—2012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牲畜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 该规划规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政府将在2007—2012年期间共拨款11000亿卢布(1卢布约合0.037美元,下同),其中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承担5513亿卢布和5443亿卢布。政府拨款资金的重点投入方向:一是可持续性农

村发展;二是为发挥农业功能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发展重点农业领域;四是农业资金可持续性;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调节。 该规划要求,为了方便各类农业生产者获得贷款,要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农业银行及其支行网点;为了更新现有的农业机械,要创建鼓励私人投资的良好环境;为了降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收入风险,要强化国家对农作物的保险,将作物保险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从2006年的18%提高至2012年的40%,政府为粮食、油籽、工业作物、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及多年生作物提供40%的作物保险费;为了减少进口,要将国产食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3%提高至2012的70%,将进口肉类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5%降低至2012的25%;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和促进粮食出口,要通过平衡生产与消费、提供农产品干预信息和支持粮食出口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要创建“国家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在2009年以后将继续对进口肉类实施税率配额制度,废除税率配额制度中的国家分配,提高超配额税率。 笔者认为,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农业被正式列为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 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土地近2亿hm2,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农业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政府财政补贴几乎终止、经济改革变化多端、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严重的打击。1991—2001年间,农业生产总量下降了1/3,食品产量下降了1/2。1990—2006年间,牛存栏数量下降了6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俄罗斯 教案

人教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第三课时) 地科二班

张宸浩4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俄罗斯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与工业区之间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3)了解俄罗斯城市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锻炼读图分析能力; (2)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结合比较,锻炼对比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 (2)将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关心我国基本地理

国情,进而了解世界各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教具选择 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罗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以提问的形式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来看屏幕,两分钟的回忆时间,之后请同学来回答。 【此时写板书第四节俄罗斯(三)三.发达的交通】 好,时间到,A同学,请你回答第一个问题。

A:俄罗斯大部分处在50°N~70°N之间,20°E~180°E之间,并且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主要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教师:好的请坐,B同学,请你回答第二个问题。 B: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多由南向北流。 教师:好的请坐,C同学,请你回答第三个问题。 C: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工业方面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而且工业分布多靠近资源产区。 教师:好的请坐。 (意图:温故知新,了解学生对于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强化记忆) (二)新课讲授 1.引入新课 教师:看来这几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熟练,我们说“温故而知新”,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而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我们知道,实际情况中,原料产地与工业区会因为某些因素相距较远,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交通运输工具来保证原料产地与工业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成立的影响与分析

1 合并成立概况 2015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同意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与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URSC)合并,成立“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提案,新公司仍沿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这一名称。2015年7月上旬,俄罗斯联邦会议上议院(联邦委员会)和下议院(俄罗斯国家杜马)都通过了相关法案,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俄罗斯航天领域改革。据报道,此次合并旨在解决目前俄罗斯航天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同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针对地理政治对手保持航天领域优势。新成立的集团由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现任领导伊戈尔·卡马洛夫担任主管,在这之前,卡马洛夫曾是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公司的一把手。 其中,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在2014年3月注册成立,容纳了俄罗斯政府拥有的大部分航天科研生产单位,成立一家巨型航天企业集团。此次整合将使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这一政府职能部门不再存在,新成立的国家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尚在设计中。 2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职能与结构分析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原有职责是负责执行国家政策与法律规范,管理国家太空资产并提供相关服务,同时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管理航天工业部门开展军用太空技术、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相关研制工作以及拜科努尔发射场等。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由俄罗斯联邦政府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政策方面,起草与航天局相关的政策法案,提交给联邦政府与总统,起草航天局活动议程;项

目方面,管理招投标并授予物资采购、服务、研发及工程相关的合同,并在预算内为国家航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研究方面,进行国家航天单位运行的经济分析,核准其经济效率并进行财务、业务与资产审计;技术方面,组织技术运用,为航天创造收益,研判航天技术如何实现科学与社会经济价值,并与国防部共同研判如何实现军民两用;国际合作方面,参与太空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并在和平利用太空基础上与多国开展合作,包括签署合同,明确国防装备销售的主要单位,等等。 3 俄罗斯联合火箭与航天集团结构分析 俄罗斯在2014年成立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主要前提与目标是:国家太空发展需要更加务实;太空商业化是重要趋势;建成一家控股公司;完成广泛而重大的产业变革;使俄罗斯航天能力与产品在全球具有竞争力。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能力与产品主要包括:卫星与飞船、火箭与导弹、火箭发动机与推进系统、地面与箭载设备、发射服务、任务测控、数据处理及相关服务。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中期致力于实现当前组织结构下的财务创收,保持赢利和可持续性,同时长期满足国家与商业客户的需求。远期将实现:调整航天产业结构并集中优势力量,建立精益生产研制体系;建立综合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发并执行多功能的项目管理体系;改进工程资质,并启动民用项目。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几乎囊括了俄罗斯航天领域内的所有企业、设计局与科研单位,主要情况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第十三章西半部欧洲,它概括了欧洲30多个国家基本地理特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半部欧洲,从教科书上看东半部欧洲只包括一个国家——苏联。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形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可简要介绍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成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课本中指出的东半部欧洲实际上包括了15个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这15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板书) 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国外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一、航天事业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从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航天 理论算起,他是1903年出了一本书,从那个时候算起,现在 已经有105年了。如果真正从苏联1957年开始航天发射,也 有51年的历史了。在开始,苏联和美国的基础相差不多。在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进行火箭的探索,美国也进行火箭探 索。当时在苏联以科罗廖夫,即后来的航天总设计师,领头进 行火箭研究。美国1926年3月26号,就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 体火箭。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起步了。真正 投入实践,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有一个火箭专家叫布 劳恩,也是很有名的火箭专家,他为德国研制成功了V2导弹, 国法西斯投降以后,苏联和美国,在他们技术的基础上,再加 上这两个国家过去火箭技术的基础,在冷战中互相竞争,这样, 促成了火箭技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如果从1945年到1957年 航天事业。二、在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竞争。他们首先 从军事上要取得优势。军事上的优势,当时导弹是最先进的武 器,必须要掌握这个武器。导弹是在火箭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苏联到1957年的时候,在科罗廖夫的领导下,1957年8月,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到10月4号,苏联用P-7洲际导弹 改装成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P-7导弹改装成卫星 号火箭,发射成功了第一颗卫星。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提出

来要发射卫星,美国和苏联都在准备,但是互相都不知道。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不太相信。后来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有一点慌张了,赶快要追上苏联。苏联是统一领导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来研究。美国人是分散的。美国海军在研究先锋号火箭,这在苏联第一颗卫星发射之前,每一次都试验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转向布劳恩领导的陆军研制红石导弹,在红石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丘比特C运载火箭。在1958年1月31号,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三个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卫星叫探险者一号。这两种火箭的水平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竞争的关系,当时谁都想争得第一,想以此称霸世界,来显示他的威力。三、美国意识到技术和人力都很分散。1958年10月1日,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又发射人造卫星之后,美国发现自己应该把美国的航天事业整合起来、统一起来。所以它成立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我们简称美国航宇局,但是社会上一般叫美国宇航局。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大家知道,全文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的。美国的航天系统把它统称为美国航宇局,航宇代表航空和宇航。美国宇航局,这是NASA在中国的简称。四、 过去苏联航天事业在当时都是统一领导。在中央下面有一个宇航委员会,有一个工业部主管航天设施的建造,一些飞船的建

俄罗斯航天史

俄羅斯航太史科學社會主義+高度發達的現代科技+世界4分之1的科研人員=偉大而神奇的蘇聯。那裏有世界第一的AK步槍,世界第一的推進器技術,地球第一個人造衛星,它是20世紀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有取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就連駭客,俄羅斯也是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寧號在蘇聯的建成,是和帄冺用原子能的典範。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業電力站在1954年在蘇聯開始供電。世界上第一艘太空船東方號載著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圍繞地球的飛行並順冺返回地球。宇宙188號和宇宙186號衛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衛星軌道上的自動對接和脫離。 在戰後的幾年,各種科學部門的研究範圍都明顯擴大了。蘇聯學者的創造性的成就在許多方面進入了世界科學的先進行列。特冸重視有重大價值的科學研究,以及發展那些能夠加快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專業部門。原子能之被掌握,1947年當時世界最大的研究原子粒子的同步加速器之應用,是有歷史意義的成就。蘇聯製成原子彈使許多新的世界大戰狂熱鼓吹者們冷靜下來。 下面是獲得諾貝爾獎的蘇聯人:康特羅維奇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

獎;切連科夫、塔莫姆和弗蘭克因發現了切連科夫效應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巴索夫和普洛霍諾夫因發現鐳射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巴甫諾夫在十月革命前就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朗道、蕭洛霍夫、謝苗諾夫和布羅茨基也獲得過科技、文學等不同獎項。索爾仁尼琴也可以算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蘇斯洛夫當時就為他的獲獎寢食不安,當即冹定他為精神病患者。 蘇聯一直把載人航太計畫作為整個航太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載人航太體系,在長時間載人航太方面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蘇聯在通過衛星式飛船試驗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術之後,於1961年4月12日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創了載人航太時代。到1970年止,蘇聯共發射"東方"號,"上升"號和"聯盟"號飛船16艘,藉以掌握了載人飛船的設計、發射和軌道機動、交會、對接與艙外活動等基本技術,研究與試驗了航太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以及人在天上生活與工作的能力,這為後來的長時間和大規模載人航太活動奠定了基礎。 從70年代起,蘇聯的載人航太進入以載人航太為主體的研究、試驗新階段。其特點是,充分冺用六十年代載人航太的已有成果,借助於以航太站為主體、以載人飛船和無人貨船為運輸手段的載人航太體系,在近地軌道上開展了頻繁的載人航太活動,研究人

高考区域地理俄罗斯教案设计

高考区域地理俄罗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位置与范围 2、俄罗斯的地形与河流、湖泊 3、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河流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2、俄罗斯多沼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东西差异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根据俄罗斯地图,回顾所学知识总结。 二、知识梳理——俄罗斯自然概况 1、位置:①纬度位置50°N——70°N 30°E——180°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 中国等国接壤 2、范围:①欧洲部分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 南起黑海,北到北冰洋沿岸 ②亚洲部分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

南抵哈萨克斯、蒙古与中国接壤, 北到北冰洋沿岸 3、地形 地形多样,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东高西低。 E F G 4、河流、湖泊 5、气候 总体特点: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强调: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俄罗斯有大面积的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思考与讨论 1、读俄罗斯气候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莫斯科和上扬斯克属于什么气候? ②它们两地的气候特征一样吗? ③不一样的话差异在哪里? 2、阅读莫斯科和上扬斯克月均温和月降水量表总结其气候差异。 莫斯科: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降水较多且较均匀。 上扬斯克:气候寒冷,年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3、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产生差异的原因? 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欧洲海岸线曲折,深入内陆,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海洋性较强,气候较温暖湿润。 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靠近北冰洋,气候寒冷,东南部多山地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气候寒冷而干燥。 4、西西伯利亚地区多沼泽的原因?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水流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缺乏湖泊蓄水) 俄罗斯亚洲部分河流众多海岸线漫长,但是无论河运还是海运都不发达的原因?欧洲部分摩尔曼斯克成为极圈内的终年不冻港,以及伏尔加河河运发达的原因? 亚洲部分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海运:虽海岸线漫长,但纬度高,北冰洋沿岸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 法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生产占欧盟农业产量的20%,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 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 政府引领农业发展 现阶段法国农业的发展形势比预期还要好,2006 年,法国农业产值是550 亿欧元,在欧盟二十七国中居于首位。 另外,在法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大概有3000 家,欧洲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24 家在法国,世界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7 家在法国。如今,法国农业的发展为法国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发达的农业离不开法国政府的精心扶持。 在法国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法国的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另外,政府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此外,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培训,根据农村领域和当地情况,农民可以寻求研究院、培训机构的帮助。法国在二战以后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中,促进土地适当集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成都俄语培训:俄罗斯农业概况

俄罗斯农业概况 从6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集约化经营,主要是全盘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科学化和知识化,从而逐步改变以前的粗放经方式,使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俄罗斯农业中的主要项目,如谷物、马铃薯、亚麻、肉乳等产品,占原苏联的1/2到 1/3。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速度受到动荡局势的影响;1991年农工综合体产品总值,包括农业总产值比1990年减少5%,并低于最近5年的平均产值;1991年,国家谷类收购量达2250万吨,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1991年国家向日葵收购量170万吨,比1990年少产25%。国家土豆收购量470万吨比1990年少产6%,国家蔬菜收购量440万吨,比1990年少产28%;1991年,向国家交售油料的数量是近6年以来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来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国家已征购到12300万吨粮食,较去年增加150万吨,粮产量为250万吨,较去年增加50万吨,土豆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年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值的57%。十月革命后,原苏联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农业发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苏联全力发展重工业,加上国内战争、卫国战争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失误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50年代中期起,农业开始得到重视,旧的农业体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60年代,开始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发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实行了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改善农村经济关系,采用各种承包制、租凭制,改变农业投资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改造等措施,试图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力争在短期内解决食品供应问题。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混乱,从原苏联晚期开始,农业就处于滑坡状态;1990年起,农业产值呈负增长;1991年,俄罗斯农业产值下降5%;到1992年,农业产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达12%,畜产品下降幅度更大,如头9个月肉产品产量下降27%。 种植业 俄罗斯的种植业主要包括谷类作物、经济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亚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类、水果和饲料作物等生产部门。

俄罗斯航天发展历史

俄罗斯高调庆祝载人航天50年重振大国复兴梦 首航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中新社莫斯科4月12日电 (记者田冰)4月12日,俄罗斯隆重纪念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飞行50周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视察莫斯科近郊的航天飞控中心,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通话。稍后他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典仪式上表示,宇宙航天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 普京鼓励俄罗斯增加航天计划投资 每年的4月12日是俄罗斯宇航节。今年适逢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俄政府宣布今年为俄罗斯“宇航年”。第65届联合国大会也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9时零7分,拜科努尔发射场。随着呼号为“雪松”的加加林一声“出发了!”的呼声,“东方”号飞船冲天而起。环绕地球一周后,10时55分34秒,加加林降落在距伏尔加河岸约两公里的萨拉托夫州某地。落地后,太空第一人首先见到的是惊呆了的一位当地农妇和她6岁的孙女。 加加林的名字传遍全球。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奖章。医院产房里,许多新生儿被父母起名为“尤里”。在苏联许多城市的广场上,耸立着不同尺寸、形状、材质、色彩的加加林雕像。众多城市街道、广场、公园、俱乐部、学校、工厂以加加林的名字命名。作为贵宾,他出访近30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50年后的今天,从加加林的故乡加加林市到首都莫斯科,俄各地民众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和庆典活动。汽车拉力赛、长跑、图片展、画展、音乐会、研讨会……就连拍卖行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和加加林有关的物品,如纪念币、邮票、画作等。各大小媒体连日来集中推出有关加加林的专题片、专版、专刊。 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命令,晚上10时在莫斯科鸣放50响礼炮。 加加林在接受临飞前的检查。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法律系研究生阿依塔认为,“政治与航天是两码事”。从苏联到俄罗斯,政治变迁和历史沧桑丝毫不会影响民众对加加林这个英雄的看法。 她对中新社记者说,俄中小学生都在历史课本上学习过加加林的生平和丰功伟绩。在他成功太空飞行后,苏联曾经涌现学习加加林、立志成为宇航员的热潮,尤其是在她父辈年轻时,宇航员甚至是每个男孩的梦想。“宇航员是最好的职业”,当时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驾驶“米格-15”战机在莫斯科附近坠毁身亡。目前,坠机残骸和碎片仍完好保存在莫斯科某空军航空技术研究所的密封桶内。加加林被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苏联政府宣布当天为全国哀悼日。非现任国家领导人去世后被宣布为全国哀悼日,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加加林坠机身亡的原因至今仍是谜。关于他的死因至少有25种说法和推断。当时苏联政府组织庞大的国家调查委员会,但最终也没有公布调查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