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高考复习专题5修辞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73
专题修辞手法(五)1.列选项中的诗句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C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A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对偶比拟)B.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顶真设问)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互文借代)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反问比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 项,“栗”“惊”赋予“深林”“层巅”人的情态,但无对偶;B项,原诗中“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是对这两问的回答,所以这是设问,但无顶真;C项,前一句互文,意思是“主客下马上船”;“管弦”代音乐;D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使用了反问的修辞,但无比喻。
故选C。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段划线的句子不同的一项是()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
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
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
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
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2024年备战高考中职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八修辞手法知识精讲修辞手法,《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生需要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职高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便使人容易理解,增强语言表现力。
比喻可以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应用广泛,能够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用人的行为、感情或个性来形容非生物物体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手法。
拟人使写出的文字更加具体生动,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3. 夸张夸张是指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放大处理,通过夸张手法,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强文章的表现力,增加趣味性。
4. 对比对比是指将事物相对照,将具有相似性或对立性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比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作品更具有对比效果,更生动形象。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选择相似的词或句结构,使句中成分递进而不断加强文辞气势。
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够加强表达的力度。
6. 比拟比拟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将自己所写的对象与某个既有对象或形象相比,以体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或对立关系,从而加深读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7. 借代借代是借用其他的名词或者词组来指代和替代原词,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标点符号的运用1. 逗号逗号在句子中多用于将分句连接起来,用来分隔句子成分。
2. 句号句号是句子的结束标志,用于结束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3. 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4. 感叹号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强调的语气。
5. 冒号冒号用于引言、列举、解释和说明,或者表示时间的分隔。
6. 分号分号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分句,起到连接和衔接的作用。
7. 引号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语或者段落,表示其为他人的原话,也可以用于表示取用的词语是引用的意思。
8. 括号括号是用来承接和联系起不同句子的同一个内容的,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心理感受。
9. 破折号破折号一般用来表示顿挫、停顿或者衔接句子的作用。
三、句式和修辞1.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作品中常用的结构形式,通过相似或对称的结构,让句子的意义更加准确明了,也使语言表达更加优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类专题—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修辞手法考点;2.真题试卷剖析命题特点;3.梳理总结解题规律;4.对应考点训练提升。
一.考点分析考点解读往年高考对“修辞手法”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
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还有在文学类文本和古诗鉴赏当中也常以“表现手法”的方式出现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这两年高考题在语言运用题中,出现了对修辞手法的单独命题,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结构和,考查进一步细化。
考查方式:选一选和简答题。
分值:3-5分。
命题的范围《考试说明》明确了要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9种修辞手法。
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没有直接考查名词术语(修辞的概念),而是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
二.真题回望来源1:2021年新高考卷Ⅰ: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欢腾的雄狮舞。
“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昨日在市文化艺术隆重举行,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
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元宵线上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络绎没有绝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
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
【正确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