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2.58 MB
- 文档页数:68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我们要明确的是,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提高警务效能,保障社会治安稳定。
这个平台需要集成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快速查询和分析决策,为警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建设目标1.实现全国范围内警用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
2.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安实战效能。
3.为社会治安稳定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整合:对全国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并进行数据整合,形成统一的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
2.平台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快速查询。
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安全性,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平台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3.功能模块开发:根据警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各类功能模块,如地图浏览、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决策支持等,为警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用户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不同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5.系统集成与对接:将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与现有的警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警务工作的协同性。
三、建设步骤1.调研与分析:对现有的警用地理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平台建设提供依据。
2.数据采集与整合:开展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平台架构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平台架构,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
4.系统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5.用户培训与推广:开展用户培训,提高警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推广平台的应用。
6.运维与维护:建立运维团队,对平台进行日常运维和维护,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
四、预期成果1.提高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安实战效能。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满足公司对GIS的需求,我们拟定了以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公司的决策支持能力:通过GIS分析和空间数据可视化,为公司提供准确、易于理解的空间信息,提供决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2.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GIS技术,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加强资源管理:通过GIS系统的建立,实现对资源的快速管理和调度,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改进客户服务:通过GIS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掌握和响应,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方案内容1. 数据采集和更新:设计数据采集方案,采集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定期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规范数据的命名、存储和共享,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系统开发:基于公司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发适合的GIS系统,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显示等功能模块,确保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4. 系统集成:将GIS系统与现有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5. 培训和支持:为公司员工提供GIS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熟练使用。
四、项目实施计划1. 确定项目组成员和各自职责,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成果要求。
2. 进行系统需求调研和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和界面设计。
3. 开展系统开发和集成工作,包括数据库设计、系统编码和接口开发等。
4. 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 进行系统培训和使用指导,使员工能够熟练使用GIS系统。
6. 系统上线运行,并进行后期维护和技术支持。
五、项目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由于GIS技术的复杂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和开发风险。
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1. 引言地理数据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的地理数据的生成,地理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成为了提高地理信息利用效率和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提出一套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旨在为相关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基础平台和工具,支持地理数据的整理、分析、可视化和共享。
2. 平台架构地理数据分析平台将包括以下组件:- 数据收集和管理模块:负责收集地理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和入库。
- 数据分析和挖掘模块:提供各种地理数据分析算法和挖掘方法,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 可视化展示模块:通过地图、图表等可视化手段,将数据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便于理解和决策。
- 数据共享和发布模块:支持地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以便不同部门和用户之间共同利用地理数据。
3. 技术选型为了保证地理数据分析平台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技术:- 数据存储:使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如Hadoop或Spark,以支持大规模地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 数据分析: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研究算法,如K-means聚类、决策树等,以发现地理数据的隐藏模式和趋势。
- 可视化展示:使用WebGIS技术和JavaScript库,如Leaflet和D3.js,以创建交互式地图和图表,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操作。
- 数据共享:使用开放数据格式和标准,如GeoJSON和WMS,以便实现与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
4. 功能拓展除了基础的地理数据分析功能,我们还建议在地理数据分析平台中拓展以下功能:- 地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据环境。
- 地理数据的时空分析,以发现地理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 地理数据的多源融合和集成,以整合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地理数据,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它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以满足组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可视化需求。
二、系统需求分析通过与组织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我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具体需求如下:1.数据集成:系统需要能够集成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包括地图数据、遥感影像、地形数据等,以支持各类分析和决策。
2.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空间分析:系统需要支持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以帮助用户进行空间数据的探索和分析。
4.可视化展示: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三、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对系统需求的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架构:GIS架构设计GIS架构设计系统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空间分析模块和可视化展示模块。
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各类地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该模块可以通过传感器、爬虫、数据接口等方式获取数据。
2.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地理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该模块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进行实现。
3.空间分析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空间分析,包括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该模块可以利用开源GIS库进行实现,如GDAL、PostGIS等。
4.可视化展示模块:用于将地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
XX地税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开发背景税收工作系国之命脉。
只有切实有效地完成税费的征缴工作,才可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税收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税收系统引进第一台Z80计算机以来,税收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收部门信息化基础建设一日千里。
纵观世界信息化潮流,推行税收集中征收、规范执法是大势所趋。
从我国的征税机构现状看,全国税务系统有近4万个征收单位,平均一个省有近1400个到1500个征收单位。
税收成本高而征收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执法不规范。
在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中,税务系统及时提出了建设“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这一富于前瞻性的改革目标,为税收信息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时至今日,在基本完成信息的集成化建设以后,应当着重于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以发挥多年来积累的信息资源的综合效能。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XX市地税局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应用方正数码MapInfo产品的税收征管地理信息系统。
二、需求分析税收工作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其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关系密切,如税源空间分布、纳税人地理位臵、税务机关行政分区及税务分片辖区等。
在以往开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中,对空间信息缺乏规范的管理。
计算机用户面对枯燥的数据难以有效地进行管理、分析,更不用说辅助决策了。
GIS技术可以将数据库数据叠加在电子地图上,使电子地图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关联,用户面对电子地图进行操作,具有直观、便捷、高效的优点。
因此,在现有税务部门数据大量集中的基础上,以地理分布为面,以各类专题为骨干,利用电子地图精确、可视化程度高、美观、定位准确的特点,将方正数码先进的MapInfo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当前税收征管工作中来,为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是本系统开发中最为突出的功能亮点。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2015年1月目录1项目背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
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应整体规划、渐进实施、相互协调,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2013年4月,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工程建设项目全部顺利建设完成,其中数字XX在2012年4月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广东、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目前全省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工作将全力推进全省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工作。
截至2013年,全省已有34个县(区)开始进行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数字城市推广应用和数字县(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测绘电[2013]21号)精神,《XX市发展改革委、国土房管局关于报送我市2014年基础测绘项目的通知》(穗发改规划[2013]3号)和《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我市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穗国房办字[2013]179号)明确要求各区将数字区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纳入2014年度基础测绘项目,由各区落实经费、组织实施。
2总体目标及需求2.1总体目标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和多时相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实现空间数据的高度统一、集成建库,并以此为基础构建XX区权威、标准、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提升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XXX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1.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各级政府信息化部门已经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还处于分散、分割状态,开发利用水平很低,未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管理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
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推动下,各部门将加速信息化的发展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迫切要求解决数据资源规范化共享和低水平重复整合问题。
地理空间信息可以更好地展现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整合和集成政府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基于“一张图”的信息集成与整合模式以电子地图来表示这些信息,有利于政府决策者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各种资源的家底,为政府层面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如产业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的选址、日常综合治理工作和重大的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与决策等。
加速地理空间信息“一张图”系统的建设,是通过政府集中管理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
通过“一张图”系统的建设,形成规范化的信息渠道、可持续更新的信息服务能力,对于整合各部门当前“信息孤岛”状态的信息资源,保障信息安全,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项目建设内容XX镇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结合XX镇实际情况,遵循相关标准与规范,计划建设一个共享数据库、三个子系统。
一个数据库是指通过对XX镇已有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加工与整合,构建XX镇地理空间信息“一张图”系统数据库。
三个子系统是指设计开发XX镇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移动端“一张图”信息查询系统。
3.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3.2.系统的软硬件支撑相关资源与环境需要进一步确定,以下内容供参考。
3.2.1.硬件环境需要服务器三台(逻辑划分,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可以合并):(1)数据库服务器(2)Web应用服务器(3)GIS服务器需要配置移动端5台(需确定具体用户数量):(1)Android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iPad(建议选定一种,例如Android平板电脑)3.2.2.软件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redhat、suse等)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GIS平台:(1)数据处理工具SuperMap iDesktop(2)GIS服务端软件SuperMap iServer(3)移动端GIS开发平台SuperMap iMobile4.“一张图”系统数据库4.1.数据资源分类(备注:各数据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入库)其他用户需要的数据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确定。
XXX 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1.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各级政府信息化部门已经把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还处于分散、分割状态,开发利用水平很低,未能在经济社会进展和政务治理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
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推动下,各部门将加速信息化的进展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迫切要求解决数据资源标准化共享和低水平重复整合问题。
地理空间信息可以更好地呈现资源环境、根底设施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整合和集成政府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基于“一张图”的信息集成与整合模式以电子地图来表示这些信息,有利于政府决策者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各种资源的家底,为政府层面的宏观决策供给效劳,如产业空间布局和重大工程的选址、日常综合治理工作和重大的突发应急大事的指挥与决策等。
加速地理空间信息“一张图”系统的建设,是通过政府集中治理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
通过“一张图”系统的建设,形成标准化的信息渠道、可持续更的信息效劳力量,对于整合各部门当前“信息孤岛”状态的信息资源,保障信息安全,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程建设内容XX 镇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结合 XX 镇实际状况,遵循相关标准与标准,打算建设一个共享数据库、三个子系统。
一个数据库是指通过对 XX 镇已有根底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和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加工与整合,构建 XX 镇地理空间信息“一张图”系统数据库。
三个子系统是指设计开发 XX 镇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治理系统,移动端“一张图”信息查询系统。
3. 系统总体设计3.1. 系统总体架构3.2. 系统的软硬件支撑相关资源与环境需要进一步确定,以下内容供参考。
3.2.1. 硬件环境需要效劳器三台〔规律划分,保证性能的根底上可以合并〕:(1) 数据库效劳器 (2) Web 应用效劳器应用层地理信息 一张图 系统〔扫瞄器+移动端〕 地图扫瞄 地块查询 工程查询 统计分析 专题规划 服 务 层地图效劳 系统治理 通用GIS 功能数据统计分析地理信息 数据治理系统地理信息综合效劳平台数 据层根底地理 空间数据 土地利用 数据 土地规划 数据 其他业务 数据根底 设施 层(3)GIS 效劳器需要配置移动端5 台〔需确定具体用户数量〕:〔1〕Android 手机/Android 平板电脑/iPad〔建议选定一种,例如Android 平板电脑〕3.2.2.软件环境效劳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redhat、suse 等〕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GIS 平台:(1)数据处理工具SuperMap iDesktop(2)GIS 效劳端软件SuperMap iServer(3)移动端GIS 开发平台SuperMap iMobile4.“一张图”系统数据库4.1.数据资源分类序号数据类型备注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需要考虑现势性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3 城镇地籍数据三级分类、社区4 根底地理必需包含村界〔线、面〕5 遥感影像0.5 米以上区分率影像〔备注:各数据类型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入库〕其他用户需要的数据需要依据用户需求进展确定。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建设方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最全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加快“天地图”的建设,对于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信息化进程、繁荣地理信息产业、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天地图"省、市级节点是指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的省级节点(分节点)和市级节点(信息基地),是“天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省、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为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以“数据最鲜活、使用最便捷、查询最快速、功能最齐全、应用最广泛、百姓最信赖”为目标,举全行业之力,加快建设“天地图”省、市级节点,特制定如下方案.一、建设目标按照提供权威、鲜活、统一、高效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的要求,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下,遵照“天地图"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基于本地区最新地理信息资源,经过一年的努力,建成“天地图"省、市级节点,实现与“天地图"主节点的服务聚合与协同服务,并通过“天地图”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地理信息浏览查询等综合服务,向企业提供增值开发标准接口。
二、主要任务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完成本行政区域范围15-17级在线数据集生产、发布与持续更新;完成“天地图"省级节点门户网站及服务系统建设、服务管理及与主节点、市级节点的互联;完成“天地图”省级节点运行支持环境建设;开展省级节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开展基于“天地图”的应用与推广.对本地区“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与互联互通、协同服务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
为统一品牌,省级公众版平台更名为“天地图。
省份名称”(如“天地图.浙江")。
市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完成本市范围18-20级在线数据集生产、发布与持续更新;完成“天地图”市级节点门户网站及服务系统建设、服务管理及与省级节点的互联;完成市级节点运行支持环境建设;开展市级节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开展基于“天地图”的应用与推广。
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总体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安机关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和高效、准确、信息化的工作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建设一个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
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旨在整合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资源,为公安机关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提升公安机关的科技化水平,强化公安机关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二、建设目标1.整合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机制;2.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包括地图展示、地理信息查询、地理分析和空间规划等功能;3.提高公安机关的科技化水平,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提高警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三、建设内容1.建立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的属性数据。
建立数据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各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2.开发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查询和展示功能,支持公安机关根据需要查询和展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3.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分析平台,支持公安机关对各类地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辅助公安机关决策;4.支持公安机关进行空间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四、建设步骤1.建立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各地公安机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的属性数据。
数据采集包括现场调查和远程采集两种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制定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数据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各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3.开发全国警用地理信息查询和展示功能,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和展示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如地图、卫星影像、地形等;4.建设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分析平台,支持公安机关对各类地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辅助公安机关决策;5.建设空间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功能,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张宁目录1项目背景 (1)2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2)3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3)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5)4.1“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服务扩展设计 (5)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预处理体系设计 (5)4.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入库功能设计 (5)4.4数据库物理存储设计 (6)4.4.1数据库物理创建 (7)4.4.2数据库的存储 (7)4.5数据库空间参考设计 (8)4.5.1平面基准 (8)4.5.2高程基准 (8)4.6数据库逻辑设计 (8)4.6.1逻辑组织规则 (8)4.6.2DLG数据库设计 (9)4.6.2.11∶500DLG数据库设计 (9)4.6.2.21∶1000DLG数据库设计 (9)4.6.2.31∶1万DLG数据库设计 (10)4.6.2.41∶5万DLG数据库设计 (10)4.6.3DEM数据库设计 (11)4.6.4DOM数据库设计 (11)4.6.5三维模型库设计 (12)4.6.6元数据数据库设计 (12)4.7数据库业务库设计 (12)4.7.1系统业务库内容 (12)4.7.2系统业务库的逻辑结构 (13)5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14)6项目建设实施说明 (14)6.1项目启动阶段 (14)6.2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15)6.3系统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16)6.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预处理阶段 (16)6.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入库阶段 (17)6.6数据与系统集成初装阶段 (17)6.7项目培训阶段 (17)6.8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18)6.9项目总体验收阶段 (19)6.10项目成果交接阶段 (20)7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21)8项目实施详细进度计划表 (23)9项目建设费用预算 (24)1项目背景为了提升测绘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城市对测绘保障服务的旺盛需求,2006年以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加快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全力予以推进,成效显著。
时空数据—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2)1.1主要系统设计 (2)1.1.1工程管理 (2)1.1.2空间分析功能 (2)1.1.3数据库 (3)1.2基本功能 (4)1.2.1地图基本操作 (4)1.2.2查询功能 (5)1.2.3分析功能 (7)1.2.3专题图制作与管理 (11)1.2.4专题图分析 (12)1.2.5环境质量专题分析功能 (14)1.2.6 其他功能 (16)二、数据库设计规范 (18)2.1概述 (18)2.2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19)2.3数据库设计原则 (20)三、系统开发工具 (23)四、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及创新 (24)4.1关键技术 (24)4.2技术难点 (24)4.3系统创新 (25)五、参考标准 (25)一、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即一套完整、高效的综合环境GIS系统平台,将环保局各业务科室所有应用子系统、环境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设备、网络软硬件系统等进行高度集成,针对数字环保领域和环保局的管理紧密结合,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将环保综合地理信息系统、3S(GIS、GPS、R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进行有机的融合,提供环保一体化解决方案。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针对环境信息的特点而定制的专业化地理信息系统。
涉及的数据种类很多,有城市基础数据、环保信息数据、环境专题数据、监测数据、监测点位数据、环境统计数据、排污收费数据以及应预案模型等等,结合地理特点,直观、清晰地表达环境监测、污染源管理、环境规划等信息,并根据需要生成各种环境专题图。
将地理信息与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通过叠加分析,可以提取该区域内大气污染布图、噪声分布图;通过缓冲区分析,可显示污染源影响范围等。
gis项目建设方案GIS 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IS 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相关的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次 GIS 项目旨在为_____(具体组织或单位)建立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其在_____(具体业务领域)方面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个涵盖_____(地理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建筑物等各类地理要素。
2、开发一套功能齐全的GIS 应用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功能。
3、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的集成,确保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4、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 GIS 系统。
三、项目需求分析1、数据需求收集和整理各类地理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影像数据等。
确定数据的格式、精度、坐标系等规范。
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和处理。
2、功能需求数据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导入、导出、编辑、更新等。
查询检索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地图制图功能,能够生成美观、准确的地图产品。
3、性能需求系统响应时间要满足用户的操作需求,确保数据查询和分析的高效性。
支持并发用户访问,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安全需求对数据进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四、项目技术方案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实地调查、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原始地理数据。
使用专业的GIS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使其符合项目要求。
2、数据库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等。
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建立空间索引,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3、系统开发基于_____(开发平台或框架)进行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8.13•【字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各市州自然资源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4号)和《关于做好2020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9号),持续推进我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统称为“天地图”)市级节点一体化建设,提升“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服务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认识“天地图”的地位和作用“天地图”是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保障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窗口,既为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又为全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天地图”可以通过在线调用、前置服务、开发专题应用系统等方式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天地图”公众版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在线地图、标准地图、成果目录、开发资源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天地图”政务版基于政务专网为政府部门提供政务地理信息服务。
各市州要进一步理清本级“天地图”发展思路,认清天地图与商业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差异性,立足自然资源部门数据资源优势,创新数据融合更新模式,以“天地图”公众版为窗口,统筹测绘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对外发布,扩大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天地图·甘肃”公众版省市一体化建设全省14个市州初步建成“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13个,临夏州正在建设,其中8个市级节点(分别是陇南、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甘南州、武威和张掖)委托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服务器托管在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机房,由省级进行平台的运维工作,5个市级节点(酒泉、嘉峪关、兰州、天水、金昌)自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