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文14小马过河
- 格式:pptx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45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
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
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
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
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生字,会写“愿、意”等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教学过程】一、大阅读分享同学们这是我们近期阅读打卡统计图,为你们每天坚持读书点赞,为你们爱上读书点赞。
通过查阅你们的读书视频,我发现你们最喜欢童话故事了,下面谁想和大家分享你读过的童话故事?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你可以评价,也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二、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师: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呀,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4、小马过河。
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过去了吗?他怎样过的河?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三、初读交流,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的预习情况,小组长做好检查。
2.交流完的小组已经坐端正了,下面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看大屏幕:谁能来读读这些词语呢?(课件出示词语——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书写“刻”和“该”4.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泡泡世界,紧紧盯着泡泡哦。
5.祝贺大家挑战成功!下面我们小组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互相纠正读音、语气、停顿。
组长觉得组内谁读得好,就奖励给他一颗星。
师:同学们,刚才被奖励一颗星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们真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吧,向他们学习。
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别灰心,一会还有读课文机会,继续努力呀。
5.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怎样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
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学习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图片,读好老马、小马、老牛的不同语气、心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2、难点:①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遇事情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
②能用课后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三、教学准备:课件、板贴四、教学设计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什么故事?是啊,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有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道理,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上课的准备。
(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来,齐读课题(读的真好,你们声音真洪亮,干脆整齐,真不错)。
同学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你们一定不陌生?读过的同学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读过,你在哪读过?预设①:爸爸妈妈给讲过。
(跟大人一起读书是最快乐的时光)预设②:课外书上读过。
(你可真爱读书)预设③:幼儿园读过。
(幼儿园你就能读这么长的故事了,真不错)是啊,这是个很经典的童话故事,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课前我们已经借助自主学习单读过了课文,也已经自学了生字词,那这些词语你能读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了,敢挑战吗?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都完了吗?1.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吗?出示词语:驮到挡住深浅立刻突然前蹄既然马棚磨坊伯伯试试预设①:有读错的情况。
谁来纠正?(你真善于倾听,听了他的建议你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预设②:都读对。
(课前你自学的真充分,读得既准确声音又洪亮。
)2.同学们“磨坊”得“坊”是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fāng”,“坊”读二声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再看看“磨坊”这个词,那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磨坊指的是?预设①:直接读字典中的解释。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马过河》课文原文及赏析《小马过河》课文原文:马妈妈让小马把一袋麦子送到磨坊去。
小马驮着麦子,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走着走着,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
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不知道河水深浅,不敢过河。
这时,一只老牛走了过来,小马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听了,准备过河。
突然,一只松鼠跳过来,大叫:“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河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跑回家去问妈妈。
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小心地蹚了过去。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赏析:《小马过河》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小马过河的经历,教育孩子们要敢于尝试,亲身实践,不能仅仅依赖他人的意见。
故事中的小马、老牛和松鼠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老牛以其高大的身躯和深厚的阅历告诉小马河水很浅,而松鼠以其小巧的身形和自身的经历警告小马河水很深。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使小马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在这个过程中,马妈妈的话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她告诉小马,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还要自己去尝试和体验。
这是对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教育。
最后,小马亲自尝试过河,发现河水的深度介于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之间,这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总的来说,《小马过河》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角色形象,教育孩子们要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原文小马过河彭文席有一天,住在马棚里的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面对哗哗流着的河水,小马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现在他离家很远了。
这时,他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膛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膛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突然一只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边跑边喊:“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松鼠接着认真地说:“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听了连忙收住了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小马又跑回家去,难为情地对妈妈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了。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那么这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要下河,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
”他一面回答,一面下了河,小心地趟着。
原来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背着麦子,很快活地趟着水,顺利地过了河,到磨坊去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知识点及课后题答案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愿yuàn(愿意)(心愿)(祝愿)意yì(心意)(同意)(意见)麦mài(麦子)(小麦)(麦田)该gāi(应该)(活该)(该当)伯bó(大伯)(伯父)(老伯)刻kè(立刻)(刻苦)(时刻)突tū(突然)(冲突)(突围)掉diào(掉队)(掉头)(掉色)三、易错字愿:“厂”要伸展,盖住“心”。
该:最后一画是“点”,不是“捺”。
突:下部是“犬”,不是“大”。
四、多音字坊fāng(牌坊)fáng(磨坊)五、近义词愿意—乐意四周—周围立刻—马上突然—忽然挡住—拦住吃惊—惊讶六、反义词远—近深—浅飞快—缓慢七、课文分析《小马过河》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
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八、课后习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第一个说法中,说老牛和松鼠撒谎是错误的。
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高是不一样的,老牛高大,在河里就感到河水浅;松鼠矮小,并且河水曾淹死过他的一个同伴,所以他认为河水很深。
因此他们都没有撒谎,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已第二个说法是正确的。
14 小马过河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蹚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
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这句话,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老牛和松鼠说话也富有个性特点。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道理。
课文配有3幅插图。
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老牛是那样地和蔼,而松鼠拦住小马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紧张的心理。
第三幅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棚、驮”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生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去实践解决问题的道理。
4.用上教材课后第2题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5.能结合教材课后第3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小马过河》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拼一拼,写一写。
tūmài yuàn yì然lìkèbóbo yīnɡɡāi二、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既jí()jì()棚pén()pénɡ()试sì()shì()挡dǎn()dǎnɡ()三、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fánɡfānɡ1.街坊.()劝他把羊圈修一修。
2.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四、写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
1.西瓜大.,苹果()。
2.河水是()是浅.,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
3.小鱼游得(),乌龟游得慢.。
五、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亥六、课内阅读。
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小马“低下了头”是因为( )A .他没有仔细去想别人说的话就跑回来,觉得不好意思。
B .他不知道河水是深还是浅,觉得不好意思。
2.妈妈告诉小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参考答案一、突 麦 愿意 立刻 伯伯 应该二、jì pénɡ shì dǎnɡ三、1. fānɡ 2. fánɡ四、1. 小 2. 深 3. 快五、该 应该 刻 时刻( )( )六、1. A 2.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二下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
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优秀教案板书设计14 小马过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预习要求)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yuàn yì mài ɡāi kè tū diào mìnɡ愿意麦该刻突掉命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
(课件出示)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qiǎn lǐāi tí jì驮磨坊挡伯浅哩唉蹄既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
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
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
《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作业yuàn yìmài zi yīng gāi lìkè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mò1.他正琢磨.()着去磨.()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问路。
jíjì2.你既()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走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