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建设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0
海量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管理研究与系统实现
张伟伟;高峰;祝方雄;乐恒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2016(0)4
【摘要】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三维模型数据规模日趋庞大,如何高效管理海量三维模型数据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三维模型数据管理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宁波市实际,设计并实现了3ds Max模型数据管理系统。
实践证明,系统能够大幅提高3ds Max模型数据管理效率。
【总页数】4页(P61-64)
【关键词】城市三维模型;3ds;Max模型;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组织与管理
【作者】张伟伟;高峰;祝方雄;乐恒
【作者单位】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1
【相关文献】
1.遥感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J], 官瑞芬
2.海量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李峰
3.海量影像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陈爱玲
4.遥感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J], 官瑞芬
5.基于根节点聚合技术的海量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 [J], 吕剑峰;储鼎;赵晓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建设与应用徐狄军*,王坤,廖佳(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1)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数字地图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为例,分析了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内容,研究其关键性技术,最后就三维数字地图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
Firs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construction. Taking Ningbo for example, the content,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At last,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is discussed.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图;三维仿真;三维数字城市l 引言进入2l世纪,人类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向高空和地下拓展,“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始渗透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维数字地图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而建立的三维模型,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纳入到统一的窗口系统下应用,使其具有虚拟、动态、交互和网络特征,是空间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宁波市从2005年开始城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工作,由宁波市规划局组织,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
主要开展从二维空间的三维化拓展工作,构建一个覆盖宁波全市域、多尺度、开放性的基于三维的空间数据体系,为宁波市的城市发展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服务。
本文将对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2 国内外形势2.1国际形势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城市三维空间信息产品的建设。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0•【字号】甬政发[2012]120号•【施行日期】2012.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2〕1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宁波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是“智慧宁波”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我市通用、权威、唯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共享平台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和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环境,以实现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有序整合、共享和应用。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迫切需要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基础支撑。
为进一步加快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应用,促进“智慧宁波”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意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推进宁波现代化和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智慧宁波”建设需要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成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进而实现我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正是“智慧宁波”建设的必然需要。
共享平台是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开放性平台,也是“智慧宁波”的基础性工程,在公共管理、城市建设、国土规划、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旅游商贸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避免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维模型到三维数字地图的突破-解读浙江省《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三维模型到三维数字地图的突破-解读浙江省《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1 引言三维建模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数字(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目的是统一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三维建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建模单元划分、模型命名、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模型制作等,适用于城市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
紧接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布了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和CH/T 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系列行业标准,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生产建库、产品的内容、分类、分级以及可视化表达等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丰富了测绘数字产品的内容,已成为基础地理信息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数据的准确性、直观性,日益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然而,目前的三维数字产品,从成果的内容、基本比例尺、数学基础、分幅与编号、精度以及要素表达等方面看,还没有达到地图的要求,为此,研究和制定三维数字地图技术标准很有必要。
为保证三维数字产品的质量,实现三维数据的标准化,促进三维数字地图数据的共享,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组织编制了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批准发布。
笔者通过对该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后认为,该标准实现了从三维模型到三维地图的跨越,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
2 浙江省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三维数字地图是以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六大类要素的数字地图。
本标准正文共9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内容、基本要求、精度、表达、检验;附录2个:1个规范性附录和1个资料性附录。
浅议区划数字地图建设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后,2008年6月,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启动"浙江省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项目,标志着我省电子政务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开始从孤立的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向部门间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转变。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对数字鄞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非常重视,组织开展浙江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程,并于2011年将宁波鄞州列入浙江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
政务版、公众版数字地图属于数字鄞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以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分布式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一站式"协同服务体系,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
数字地图作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服务的基础。
数字地图作为传统的地图显示形式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地图不仅仅是作为数据展示的平台,更是公众信息查询、分析的载体。
1.项目的地理范围及概况鄞州区地处浙江东部沿海,位于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之间,东西向最大长度为7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为32.3公里,有海岸线25.66公里,版图呈蝴蝶状,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
全区下辖17个镇、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431个行政村、78个社区、20个城镇居委会,区域面积为1346平方公里。
此次项目的建设范围覆盖鄞州区全区(不包含东钱湖镇),目前已有全区1:2000地形图1215平方公里和1:500地形图约460平方公里,可满足数字鄞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对数据覆盖区域的需要。
2.建设目标及工作内容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设面向政务和公众服务的鄞州区数字地图,推进鄞州区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从而为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办公自动化杂志0引言“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
“智慧城市”是运用通信技术,将人与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互联系统。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宁波荣膺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市着眼于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事关改善民生的一项实事工程。
伴随着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地理空间框架已基本完成二维数据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更好地承担“智慧宁波”建设和应用中的基础性设施角色,三维共享平台的建设也将进入实施阶段。
1平台建设1.1建设环境平台的建设环境是:“智慧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
宁波与其它城市的三维共享平台建设情况不同的是,宁波三维共享平台要求在服务调用等方面,对二、三维平台进行紧密结合。
1.2实现目标以精细化三维建模仿真浏览为基础,与现有二维共享平台实现接口集成,建设三维共享平台。
重点建设展示三维共享平台面向应用能力的三维资源展示子系统。
并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2.1陆地、海面、海底“三位一体”的艺术化视觉效果;1.2.2市区两级联动的数据展示;1.2.3三维平台与二维平台相结合,实现二维数据的共享,集成二维数据服务。
1.3平台框架设计平台由三维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宁波市智慧城市三维共享平台建设邬懿宁蔡再孟(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宁波315041)摘要:为更好的承担“智慧宁波”建设和应用中的基础性设施的角色,建设三维共享平台融入现有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地理空间框架的服务能力。
通过对三维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阐述了多种源数据的接纳和标准化数据服务的发布是三维共享平台的第一要务;海量数据管理、三维场景的表现深度、三维分析等常规三维平台性能和二次开发能力是三维共享平台的应用性保障;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的权限化管理以及数据安全是共享平台有效化管理的基础。
宁波数字文化地图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在研究宁波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探讨了宁波数字文化地图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情况,主要从关键技术、数据集成及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作详细介绍。
宁波数字文化地图服务平台是展示宁波独特文化资源的创新媒介,是宁波市的一张“名片”,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关键词】宁波市;文化产业;电子地图;服务平台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显示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支持下,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美国的影视业在创汇方面堪与航天、航空和现代电子业相媲美。
日本和韩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但短短几年时间,文化产业己经成为其救国良方。
日本的动漫、游戏产业已与传统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并驾齐驱。
同时,文化产业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精髓。
但凡那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文化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并以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闻名全球,比如蒙特利尔被誉为北美文化之都,戛纳以电影节名声大振,汉诺威号称会展产业之星等。
文化产业作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现代科技和信息化向文化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产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 宁波文化产业现状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
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号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
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的研究王苑楠;井发明;廖佳【摘要】对浙江省新发布的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进行研究,对所提出的全新三维数字地图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剖析,说明了三维数字地图、三维模型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关系.并对三维数字地图的精度、表达、检验等具体标准内容的逻辑思路和理论依据进行详细梳理,在国家已有三维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对新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4页(P38-40,49)【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图;三维模型;基本产品;精度;表达;精细度【作者】王苑楠;井发明;廖佳【作者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97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开展了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制作了丰富多样的三维模型数据,并且广泛应用于辅助政务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
国家住建部、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对三维模型做出了详细要求。
为了充分结合浙江省实际生产需求,规范三维数字产品的质量,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写了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编号DB 33/T 934-2014),该标准于2014年9月正式发布实施。
不同于国家已有的几项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全新的“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维模型,而是上升到了“数字地图”的层面,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范化要求出发,在内容、精度、表达、检验等方面做出规范[1-3]。
1.1 提出了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和含义本标准提出了全新的“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具体定义描述为“以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6大类要素的数字地图”。
三维数字地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维模型。
三维数字化地图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应用。
在今天的社会中,数字化地图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很多方便可靠的功能。
三维数字化地图则是在二维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将地图呈现成三维的形式。
随着三维数字化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其应用到各个方面,下面我们来谈谈三维数字化地图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一、三维数字化地图的构建三维数字化地图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构建三维数字化地图的第一步。
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遥感图像数据,这包括航空摄影图像、卫星遥感图像等;另一种是地面测绘数据,这包括激光测量数据、地形测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经过处理,例如进行去噪、去影、匹配等步骤,才能得到完整的数据集。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构建三维数字化地图的第二步。
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数据建模等。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配准、坐标转换等预处理工作;数据融合则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融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数据集;数据建模则是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建模,生成三维数字化地图。
(3)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是构建三维数字化地图的最后一步,主要是对生成的三维数字化地图进行质量检查、评估和改正。
在这一步中,主要需要进行异常检测、拓扑错误检查和质量评估等工作,确保生成的三维数字化地图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三维数字化地图的应用研究三维数字化地图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
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三维数字化地图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趋势。
(1)地理信息服务三维数字化地图可以实现对不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是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例如,基于三维数字化地图的城市规划、旅游导览、实时交通状况查询等服务,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借鉴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在三维数字化地图中实现虚拟仿真,使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沉浸式的体验。
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建设与应用徐狄军*,王坤,廖佳(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1)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三维数字地图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为例,分析了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内容,研究其关键性技术,最后就三维数字地图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
Firs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construction. Taking Ningbo for example, the content,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At last,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ap is discussed.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图;三维仿真;三维数字城市l 引言进入2l世纪,人类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逐渐向高空和地下拓展,“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始渗透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维数字地图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而建立的三维模型,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纳入到统一的窗口系统下应用,使其具有虚拟、动态、交互和网络特征,是空间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宁波市从2005年开始城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工作,由宁波市规划局组织,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
主要开展从二维空间的三维化拓展工作,构建一个覆盖宁波全市域、多尺度、开放性的基于三维的空间数据体系,为宁波市的城市发展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服务。
本文将对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2 国内外形势2.1国际形势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城市三维空间信息产品的建设。
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启动CyberCity Modler项目,对欧洲很多城市建立了城市三维仿真模型。
德国政府联合了几十家高校和公司大力开展了仿真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尤其是对高分辨率数字航空影像的合理应用,现已建成了包括柏林、汉堡、德累斯顿、科隆等几十个逼真的三维仿真城市,并开展了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应用。
英国伦敦为配合奥运会的举办,开展“虚拟伦敦”的项目,让专业设计人员到普通百姓都可以参与到伦敦的未来设计规划。
图1 柏林图2 洛杉矶2.2国内形势在国内,已有十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建设,其中多数以城市规划三维仿真应用为切入点,建立了一批城市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武汉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广州规划三维电子报批系统、数字烟台三维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三维数字北京等。
图3 北京图4 武汉3 三维数字地图建设内容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建设以虚拟现实技术、三维GIS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平台为依托,以相关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等为保障,通过Internet/Intranet等方式真实、直观、充分地展现宁波市的城市空间框架,通过与宁波市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如规划管理与审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社会安全系统、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等)紧密结合,实现城市三维空间信息数据的全方位共享与交换,形成对行政管理和社会的应用与服务。
3.1标准建设建立健全的城市三维空间信息标准化体系,有利于加强三维空间信息成果的管理和应用,避免由于建设技术多样性,导致三维空间信息成果的格式、内容、数据精度等无法统一,避免今后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方面的困境。
图5 宁波市三维标准体系建设1、宁波市城乡规划测量管理技术规定《宁波市城乡规划测量管理技术规定》明确在建筑竣工测量时需建立竣工区域的三维地物要素模型,并发展增加了建筑竣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如屋顶标高测量,屋顶平面测量、建筑外表纹理采集等,规定建筑竣工测量中须建立三维模型的地物要素,规定建筑竣工测量的三维地物模型制作要求(几何数据制作要求、纹理数据制作要求),规定竣工测量资料中应包括三维地物模型数据及其元数据。
2、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程2008年9月,由宁波市规划局组织,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实施,开展了《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程》的编写工作,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实践,于2009年8月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规程从城市三维数字地图的基础数据来源、数学基础、模型组织、数据精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规范制定,确保了三维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统一了城市三维数字地图制作及质量要求,实现了三维数据的标准化,促进了三维数字地图数据的共享。
3、宁波市建设工程方案三维仿真模型数据要求(暂行)《宁波市建设工程方案三维仿真模型数据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道路工程设计方案三维仿真模型的数据要求,包括数据组织、命名规则、建模规定及项目元数据等。
建筑工程模型内容包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景观、规划控制数据等,道路工程模型包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道路、桥梁、隧道、交通附属设施、景观、规划控制数据等。
3.2数据建设宁波市三维数字地图数据库目前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地形地貌模型库,第二层是建筑体块模型库,第三层是城市地理模型库,第四层是地下空间模型库,数据库组织层次如下图所示:图6 三维数字地图组织层次3.2.1 城市地理模型库城市地理模型库主要对城市建筑、道路、水系等进行精细建模,能够真实再现城市景观。
三维模型基底位置与1:500数字线划图平面位置保持同精度,即一类地物点平面中误差不大于cm 5±,模型上其他特征点采用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集的矢量数据制作,其平面定位精度点位中误差不大于cm 25±,高程精度以原始立体像对采集的矢量线精度为准,高程中误差不大于cm 30±。
目前已建成建筑标准模型数据150 km 2。
图7 市主要建成区建筑标准模型数据库(三江口场景)城市地理模型库建设内容包括:1) 所有一层及一层以上建(构)筑物;2) 城市主要道路、水系;3) 城市主要道路上的树、路灯、交通指示牌、红绿灯指示牌;4) 景观地带的树、路灯、交通指示牌及其他重要的景观建筑等。
3.2.2 建筑体块模型库建筑体块数据库利用1:500和1:1000两种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建成,数据采用竣工测量方法保持实时更新。
地形图数据的平面坐标采用宁波市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500和1:1000数字地形图中的建筑位置平面中误差分别不超过7.5cm 和12cm ,数据覆盖市规划区范围1360 km 2。
图8 建筑体块模型库建筑体块数据库平面精度保持与源数据一致,建筑高度计算通过建筑层数与固定层高3m的乘积得出,能够反映建筑体量,总体体现宁波市城区建筑分布的现状和基本状况。
3.2.2 地形地貌模型库地形地貌模型库主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生成,采用1:50 000、1:10 000、1:2000三种比例尺DEM和DOM数据,平面坐标系采用宁波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具体指标如表1:表1不同尺度三维地形地貌模型的数据指标地形地貌数据库可以展现真实的三维地理环境,建成实例如图9所示:图9 地形地貌模型库3.2.2 地下空间模型库主要利用现有地下停车场等数据进行建模,能够直观地描述地下空间的三维特征及的空间关系。
目前已完成2009年30个新竣工项目的地下空间模型建设。
图10 地下空间模型库3.3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主要用于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产品体验。
应用支撑系统主要软件有三维仿真系统、三维数字地图发布系统,系统构成及各部分特点如下:软件体系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及不同平台特点,应用领域不同,具体如下:三维仿真系统:适用于对效果要求强烈,仿真度高,数据区域范围有限的规划方案审查、视听宣传等领域。
三维数字地图发布系统:适用于即时性要求高,宏观决策支持要求高,以办公应用为需求的政务管理等领域。
4 关键性技术4.1 多源多尺度模型的融合及海量数据管理与传统的二维数据相比,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具有数据复杂、数据量庞大的特点,其数据建库组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和策略问题。
主要包括:(1)数据组织方法。
在三维数字地图建库过程中涉及到二维和三维数据,对于二维数据可采用传统的数据组织方法,对于三维数据主要采用不规则网格组织模型数据,充分发挥各种数据组织方法的优势:同时,考虑三维模型数据与二维数据的对应.以实现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的统一管理。
(2)数据压缩方法。
对规则格网的栅格数据(如DEM、DOM数据),建立金字塔数据结构并进行压缩;模型数据则采用LOD方法进行压缩。
(3)空间索引建立。
对于海量数据的三维场景,必须建立适当的空间索引以加速三维模型数据的定位与访问,提高数据访问和存储的效率。
4.2 三维建模技术三维数字地图的三维建模就是重建城市真实地理环境,即以真实的地理空间位置再现城市现状景观(包括地形地貌、城市建筑与道路设施等)。
要在计算机中模拟现实世界,就必须建出在在多维尺度下外形、光照、质感等各方面都与真实对象相似的对象模型。
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建模区域划分。
城市包括了建成区、郊区等,建成区包括了新建地区、待改造地区等,首先要又寸建模区域进行规划,合理划分建模工作片区(格网划分、街区划分),对每个区片设定建模级别,是建模之前首先要开展的工作。
(2)多源数据的整合利用。
三维城市模型建设涉及DEM数据、DOM数据、地形图、实拍照片、规划图纸等多种数据源,需要有效整合这些原始数据,并按应用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流程化处理,满足三维模型在几何、细节上的要求。
(3)大范围三维场景模型的快速建立。
对于大区域的三维模型的建立,要有一个快速建模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模型建立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保证模型的质量。
(4)制定建模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模范围大、模型种类多样,统一的建模标准和规范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保证模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使建模工作顺利进行,还可推动和实现三维数据的共享。
4.3 大规模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三维数字地图涉及的地理事物和景观对象信息纷繁复杂,在通常的硬件条件下,按照常规的可视化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针对项目本身特点研究特殊的处理策略。
具体包括:(1)有效的场景管理。
采用基于节点的、分层和分块的三维场景数据组织模型,简化场景的管理:同时,采用高效的数据组织和索引方法,提高空间操作的效率。
(2)高效的场景简化。
综合运用金字塔数据压缩存储技术、多分辨率模型技术、基于LOD的场景简化技术等,加快三维场景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