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红外谱图解析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945.50 KB
- 文档页数:23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练习题第二章红外光谱法1.为什么说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条件是什么?双原子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这是由于红外光谱是由样品分子振动吸收特定频率红外光发生能级跃迁而形成的。
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条件是:(1)分子或分子中基团振动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2)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或分子中基团的振动频率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
双原子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主要与双原子的折合质量(或质量)和双原子之间化学键的力常数(或键的强度;或键的离解能)有关。
2.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键应力解释以下酯类有机化合物的酯羰基吸收峰所处位置的范围与饱和脂肪酸酯的酯羰基吸收峰所处位置范围(1735~1750cm-1)之间存在的差异。
芳香酸酯:1715~1730cm-1α酮酯:1740~1755cm-1丁内酯:~1820cm-1答案:芳香酸酯:苯环与酯羰基的共轭效应使其吸收峰波数降低;α酮酯:酯羰基与其相连的酮羰基之间既存在共轭效应,也存在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由于诱导效应更强一些,导致酯羰基吸收峰的波数上升;丁内酯:四元环的环张力使酯羰基吸收峰的波数增大。
3.从以下FTIR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峰分析被测样品的化学结构中可能存在哪些基团?分别对应哪些吸收峰?答案:3486cm-1吸收峰:羟基(-OH);3335cm-1吸收峰:胺基(-NH2或-NH-);2971cm-1吸收峰和2870cm-1吸收峰:甲基(-C H3)或亚甲基(-CH2-);2115cm-1吸收峰:炔基或累积双键基团(-N=C=N-);1728cm-1吸收峰:羰基;1604cm-1吸收峰、1526cm-1吸收峰和1458cm-1吸收峰:苯环;1108cm-1吸收峰和1148cm-1吸收峰:醚基(C-O-C)。
1232cm-1吸收峰和1247cm-1吸收峰:C-N。
第三章拉曼光谱法1. 影响拉曼谱峰位置(拉曼位移)和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果分子的同一种振动既有红外活性又有拉曼活性,为什么该振动产生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波数和它产生的拉曼光谱峰的拉曼位移相等?答案:影响拉曼谱峰位置的因素主要有:样品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样品的聚集态结构。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一、预备知识1、不饱和度 (Ω)的计算:计算公式:Ω = (2n c+2-n H-n X+n N)/2不饱和度为0,有饱和烷烃;不饱和度为1,有一个双键或一个饱和的环;苯环为4个不饱和度;环烯和叁键为2个不饱和度。
(X代表卤素,计算不饱和度是不计算氧原子等二价化合物)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C≡C) 2200~2100 cm-1,烯(C=C) 1680~1640 cm-1 (1650处有弱峰),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1600、1500处有中强峰)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官能团特征吸收,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CHO的存在。
二、熟记健值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1.烷烃:R-H ,(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1380 cm-1为甲基的 C-H对称弯曲振动,甲基特征.1460 cm-1为甲基和亚甲基重合.判断有无亚甲基特征,无峰则无亚甲基CH2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C=C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C=C骨架伸缩振动(1675~1640 cm-1)(1650处尖而弱的峰);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