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基础操作规范共6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49 MB
- 文档页数:61
实验室操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确保实验室安全、保障人员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听从实验室主管指挥,服从操作规程。
第三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第四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第五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勤勉工作,严谨治学,杜绝偷懒、粗心大意等不良行为。
第六条实验室操作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管负责执行,实验室管理员协助管理。
第七条实验室操作人员有违反本规章制度行为的,将接受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八条实验室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佩戴实验室指定的防护用具,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第九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当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擅自调试仪器设备。
第十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喧哗、嬉闹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一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保持实验室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第十二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及时清理和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品,分类投放。
第十三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演练,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实验室主管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对实验室安全进行评估,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第三章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第十五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按照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范操作,严禁私自调试仪器设备,防止损坏设备。
第十六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仪器设备,保持设备干净整洁。
第十七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停止使用。
第十八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爱惜仪器设备,杜绝粗暴使用、乱拖乱放等不良行为。
第四章实验室环境管理第十九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丢弃垃圾、食物等杂物。
第二十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当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不得私自更改通风设备。
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定范本实验室是科研、教学等实验性工作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则是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的范本:一、实验室入场与出场规定:1. 实验室入场前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制服、实验室鞋、安全眼镜、手套等。
2. 进入实验室前,应注意清洁双手,确保手部无任何残留物质。
3. 出场时,应遵循实验室等级区域规定的身体清洁要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定:1. 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 严禁非相关人员进行未经许可的仪器设备操作。
3. 使用仪器设备时,应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正确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方式。
4.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仪器设备,妥善保管,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护保养。
三、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规定:1. 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应按照相应标准分类、存放,并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
2.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安全。
3. 使用化学品过程中,严禁将未经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
4. 实验室内的化学品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整理,并妥善存放。
四、实验室火灾与急救规定:1. 实验室内禁止使用明火,必要情况下可使用电炉、燃气炉等设备进行操作。
2. 在实验室内使用易燃物质时,应注意避免与火源接触,并确保充分通风。
3. 实验室内如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措施扑灭火源,并及时报警,确保自身安全。
4. 实验室内如出现人员伤病,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即向相关人员报告。
五、实验室环境与卫生规定:1. 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2. 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应及时清洗干净,并归位妥善保管。
3. 实验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
4. 实验室内的地面、墙壁等应保持干净整洁,防止滑倒或碰撞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六、实验室安全培训与演练规定:1. 实验室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实验室操作要求1.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确保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外套、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 注意实验室内的安全标识和紧急出口位置,熟悉应急措施。
- 维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确保通道和应急出口不被堵塞。
-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阅读并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
- 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之前,确认其完整性和性能。
2. 实验室设备操作要求- 使用实验设备时,按照相关操作手册进行正确的设置和操作。
- 对于涉及到高压、高温或其他危险因素的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确保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 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关闭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 如果遇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3. 化学品使用和储存要求- 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了解其性质、危害和操作注意事项。
- 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检查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
- 严格按照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说明进行操作,避免混合化学品或对不相容物质进行操作。
- 化学品的储存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持干燥、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4. 废弃物处理要求- 废弃物分类、储存和处理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 实验室应配备合适的废物,根据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储存。
- 禁止将化学废弃物排入排水系统或普通垃圾箱内。
- 废弃物的处理应交给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确保安全和环保。
以上是实验室操作要求的基本准则,所有实验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
如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与实验室主管或安全负责人联系。
实验室操作规程1. 实验室概述本实验室操作规程适合于XXX实验室,旨在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规程涵盖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卫生与安全、实验室材料的处理与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2.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2.1 实验室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所有实验室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者异常,应及时报告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定期维护保养的计划应制定并执行,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2.2 实验室设备的操作2.2.1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应熟悉所需设备的操作手册,并了解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操作区域整洁,无杂物,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2.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操作手册的指示进行实验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样品的处理方法。
2.2.3 操作后的清理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区域,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分类储存或者处理。
清洁实验器材和设备,确保其它实验人员能够安全使用。
3. 实验室卫生与安全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工作区域应保持干燥,避免积水。
实验台面、仪器设备、操作区域等应时常清洁,确保无杂物和污垢。
3.2 实验室安全3.2.1 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实验服等。
根据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可能还需要佩戴防护面具、耳塞等。
3.2.2 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火灾警报器、紧急出口指示牌等。
实验室内应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易于取用。
3.2.3 废弃物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储存,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化学废液、废弃试剂等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实验室材料的处理与储存4.1 实验材料的选择在进行实验前,应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的来源应可靠,避免使用过期、变质或者受污染的材料。
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范本一、实验室入口和出口处1. 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鞋和护目镜等。
2.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或其他危险物品进入实验室。
3. 进入实验室时应注意维持门口的整洁,确保无杂物或障碍物。
二、实验操作台及仪器仪表1. 每个实验操作台的工作区域应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或摆放任何不相关的物品。
2. 实验操作台上的故障、损坏或有危险隐患的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立即报告给实验室管理员。
3. 借用或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设备之前,必须向实验室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进行申请和登记。
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按照实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用电和电气设备1. 实验室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测,不得使用损坏、老化或有漏电倾向的电器设备。
2. 所有电源线、插座和开关等电气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干燥,远离水源和易燃物。
3. 禁止私拉乱接电源线,严禁使用多馈线和插线板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气设备。
4. 禁止在实验室内使用未经批准的高功率电气设备或实验。
四、化学品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内的所有化学品必须妥善存放,标明名称、浓度和存放位置,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期。
2. 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佩戴手套和实验服,并确保操作台周围通风良好。
3.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清理工作台,将废弃的试剂和试管等废弃物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4. 不得将任何化学品倾倒在水槽或其他非指定的排泄设备内,禁止随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五、紧急情况和事故处理1. 发生火灾时,应保持冷静,立即按下灭火器或报警器进行火灾扑灭或报警。
2. 发生急救事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同时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3. 发生爆炸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迅速撤离现场,并按照紧急撤离路线指引到达安全地点。
六、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违规处理1. 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并签署相关的安全责任书。
实验室操作规范步骤本文档旨在提供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步骤,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步骤一:准备工作1. 确保穿戴合适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外套、手套和护目镜。
2. 检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如有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3. 确认所需试剂和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并注意确认其有效期。
步骤二:实验操作1.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仔细阅读并理解实验操作手册或指导文件。
2. 根据实验步骤,准确地配制实验溶液或调配所需试剂。
3. 执行实验操作时,确保按照指定的时间、温度和顺序进行。
4. 如果需要使用实验室设备或仪器,请事先进行熟悉操作并确保安全使用。
5. 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实验现象的记录和观察,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步骤三:安全措施1. 使用实验室设备或仪器时,要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
2. 在操作涉及有害物质或危险性化学品时,务必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3. 实验室中禁止食用和饮用,以及吸烟等不健康的行为。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和整理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和实验剩余物,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5. 出现实验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要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安全,并及时报告上级或实验室管理人员。
步骤四:实验记录和分析1. 实验结束后,整理和归档实验记录和数据,确保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定期进行实验结果的复核和验证,确保实验数据和结论的准确性。
以上为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步骤,希望能对实验室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
请在使用本文档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实验室操作规范技术手册一、引言实验室操作规范技术手册是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而编写的重要文件。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可行的操作指南,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标准地进行实验室工作,降低事故和错误的发生率,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2.1 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2.1.1 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
2.1.2 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经常清洗和更换,确保其保持整洁和可用性。
2.1.3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戴外出的衣物和饰品,如围巾、项链、戒指等。
2.2 实验室进出要求2.2.1 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2.2 入口处必须清晰标识实验室的级别和所需个人防护装备,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
2.2.3 进入和离开实验室时,要保持实验室门的关闭以防止外界物质进入。
2.3 实验室危险品的管理2.3.1 实验室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储存、使用和处理危险化学品。
2.3.2 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必须标识清晰,每个容器上必须贴有正确的标签,并保持容器的密闭性。
2.3.3 危险化学品必须进行分类、分级和储存,确保其与其他物质隔离,并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2.4 实验操作规范2.4.1 实验之前必须阅读并熟悉实验操作手册,并了解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2.4.2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并及时清理实验台面、设备和试剂。
2.4.3 实验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5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2.5.1 所有废弃物必须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正确分类、分装和处理,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处置场所。
2.5.2 废弃物容器必须标注清晰的标签,包括废弃物的类型、数量和处理日期等信息。
三、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指南3.1 火灾应急处理3.1.1 发现火灾时,立即按实验室内的火灾报警按钮,并迅速撤离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常规操作规范
1、核对与确认所用设备与检测目所要求的一致性;
2、识别设备计量检定状态标志和技术状态标志应符合规定
3、检查并确定设备使用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条件;
4、检查并确认安全与劳动保护条件;
5、检查并确设备正确停机状态;
6、(必要时)检查并加油、加水、加燃料,达到规定要求。
7、接通电源,观察指示信号的要求与规定;
8、必要时,应按要求与规定预热设备;
9、按照要求与规定校准或调零;
10、测定设备自身系统误差;
11、必要时(如长时间停机后初次运行时)开机空运行,观察运行的稳定性。
12、按照要求与规定加载和运行相关的操作步骤,
13、必要时(如长期停机,初次运行)在首次运行前,采用非检验试样做加载试验,观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
14、按标准规定制备或预置试样;
15、按要求和规定运行检测试样,读取数据;
16、按照要求与规定完成卸载。
文件编号:CQJY/CBT/SOP A/0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性操作规程(依据GB/T19001-2019idt ISO 9001:2019编制)编制人:艾万辉审核人:徐育云批准人:发布日期: 2013年4月30日实施日期: 2013年4月30日目录CBT-SOP-01-2019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3)CBT-SOP-02-2019试管法鉴定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7)CBT-SOP-03-2019微柱凝胶卡式法鉴定ABO正反血型及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9)CBT-SOP-04-2019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3)CBT-SOP-05-2019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5)CBT-SOP-06-2019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7)CBT-SOP-07-2019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20)CBT-SOP-08-2019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标准操作规程 (24)CBT-SOP-09-2019孕妇血清中红细胞血型抗体效价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27)CBT-SOP-10-2019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29)CBT-SOP-11-2019输血科室间质评标准操作规程 (32)CBT-SOP-12-2019输血科试剂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35)CBT-SOP-13-2019输血科配制自备试剂的标准操作规程 (40)CBT-SOP-14-2019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43)CBT-SOP-15-2019细胞洗涤离心机(XTL4.7型)标准操作规程 (46)CBT-SOP-16-2019台式低速离心机(XKA-2200型)标准操作规程 (48)CBT-SOP-17-2019SANYO的MBR-304DR型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1)CBT-SOP-18-2019XL-200卧式血液速冻箱标准操作规程 (53)CBT-SOP-19-2019DiaMed-ID-Incubator 37 SⅠ型孵育器标准操作规程 (55)CBT-SOP-20-2019ID-Centrifuge 12 SⅡ卡式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56)CBT-SOP-21-2019XJ-8血液解冻机标准操作规程 (57)CBT-SOP-22-2019Haier的HXC-358型血库专用血液储存冰箱标准操作规程 (58)CBT-SOP-23-2019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标准操作规程 (60)CBT-SOP-24-2019TD-3A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62)CBT-SOP-25-2019 封管热合器标准操作规程 (64)第 2 页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ABO血型鉴定的技术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4.1.1、科主任指定安全小组组长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
由3人组成。
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因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5.1、临检、生化、免疫、血库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
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试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定模版1. 引言试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为了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结果的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定,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和规范。
2. 实验室入口与出口管理2.1 禁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实验室。
2.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携带有效的工作证件。
2.3 出入实验室时,应仔细检查实验室门窗是否关闭,避免发生气体泄漏或火灾等危险。
3. 实验室设备使用与维护3.1 使用实验设备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3.2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3.3 实验室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归位,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实验室危险品管理4.1 凡是有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险品的实验,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操作,保证安全。
4.2 危险品进入实验室时必须标明种类及风险等级,并密封储存。
4.3 危险品的储存需要专门的储存柜或储存间,分类存放,定期检查。
5. 个人防护与实验室安全5.1 进入实验室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鞋、眼镜、手套等。
5.2 实验室内禁止穿戴长发、长袖、打结的领带等易发生危险的服饰。
5.3 实验中如遇事故或危险情况,应立即呼叫紧急救援人员,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6.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6.1 废弃液体、固体和废弃容器必须分类处理,不得乱倒乱丢。
6.2 实验废弃物需要进行专门集中处理,禁止随意丢弃到普通垃圾桶中。
7. 灭火器具与消防安全7.1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相应类型和数量的灭火器,并保持其有效性。
7.2 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前,要掌握正确操作方法,保持冷静。
7.3 灭火器附件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8. 紧急预案与应急演练8.1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明确各种危险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8.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9. 安全巡检与安全培训9.1 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9.2 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定。
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1. 引言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仪器、样品处理设备和实验室通用设备。
2.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室设备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自己已具备操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 清理工作区和设备表面,确保无杂物和污渍;- 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
3. 设备操作步骤在操作实验室设备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查阅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2. 打开设备电源,并按照操作手册中的指示进行设备初始化和校准;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设备参数,并确保参数设置合理和准确;4. 将待处理的样品或试剂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样品处理;5. 开始设备运行,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6. 在设备运行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数据记录和保存;7. 关闭设备电源,清理设备表面,并将设备归位。
4. 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实验室设备时,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 遵守设备操作手册中的警示和注意事项;- 禁止私自改动设备电气、机械等部分;- 禁止将设备用于非指定的用途。
5. 故障处理和维护如果在设备操作过程中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若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向专业维修人员报修并记录故障状况。
6. 结束语通过遵守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我们能够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进行设备操作,以保障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室标准操作技术常规实验室标准操作技术常规一、目的: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病原微生物室的标准操作。
三、职责:使实验室人员规范操作技术,确保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
四、程序:(一)标准微生物操作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进行活体处理后,实验人员要洗手消毒;离开实验室前脱手套。
3、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4、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机械装置移液。
5、禁止使用锐器。
6、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溅出和气溶胶。
7、实验完毕、下班前、活体溅出或溢出时,都应使用对病源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台面消毒。
8、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进行高压灭菌103.4KPa(121.3℃)30 分钟,装入黄色塑料袋内,按医疗污物处理。
(二)特殊操作1、在开展有关传染病源工作时,实验室主任应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一般情况下,易感人员或感染后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或动物房,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其被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2、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
3、存在外源性病源时,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病源、生物安全级别、免疫接种要求,研究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在实验室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措施,出实验室所要求的程序。
4、实验室人员接受适当的和实验室中处理或将要处理的病源有关的免疫接种或测试(如,乙肝免疫接种或TB 皮试)。
5、根据所处理的病源,适当时,收集和储存适合于实验室人员和有风险人员使用的基本血清样品,根据所处理病源或设施的功能,应定期收集其他血清样品。
6、对于有特殊风险的人员,要求阅读生物安全手册并在工作及程序上遵照执行。
7、实验室主任保证实验及其辅助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和工作有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评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