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82 KB
- 文档页数:3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特高压大电网、交直流并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主要基于对直流输电技术和换流技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其分层冗余结构、控制和保护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期更好地确保特高压大电网及交直流并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技术;控制和保护技术引言在我国电网发展中,特高压直流输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控制与保护是其中的关键,其能保证传输电源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地保证传输电源的安全。
±800 kV特高压直流每极均采用串联、母线区连接方式,各电极工作方式灵活、完整,这对保证其工作性能将能够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
1 直流输电简介1.1 直流输电系统当前直流输电系统通常采用两端直流传输的方式,包括整流站、直流线路和逆变站。
1.2 换流技术换流站的关键部件为换流器,它包括一个或几个换流器,其电路都是三相换流桥,主要材料为晶闸阀。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桥式阀门的触发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压瞬时值、电阻上直流电流、直流传输功率的调整。
同时,对各个桥式阀门的晶闸管单元进行同一触发脉冲控制。
2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具体包括:①增加传送能力,增加传送距离。
②节约了线路走廊和变电所的空间。
③有利于联网,简化网络结构,降低故障率。
3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分层冗余结构UHVDC是指超过600 kV的直流输电系统,它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是分层、分布式、全冗余的。
本文以±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将其按控制等级划分为三个层次:运行人员控制层、过程控制层和现场控制层。
4 为满足特高压交直流系统动态性能要求的控制技术4.1 降低和避免直流对交流系统的不良影响由于换流技术的机制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谐波和无功。
传统的方法是,安装合适的容量和数量的直流滤波器/电容,并采用多脉动式变流器。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分析带电作业是确保±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针对±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的现状,从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进出等电位方式、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带电工作安全防护用具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确保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
标签: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1引言±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中因导线数量多、塔形巨大等自身设计所带来的局限,因此造成了带电作业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
与传统的交流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对比,±800kV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稍显的复杂。
带电作业作为输变电工程检修、带电测试、改造的重要手段,其在减少停电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于±800 kV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国外几乎没有类似经验可以值得借鉴,近几年国内相关运行单位、科研院所、已着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投入到相关线路的试运行,而且也取得里一些可观的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根据不同工况带电作业可分为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和等电位作业,目前在±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中等电位作业方式。
2三种带电作业方式的作业原理2.1地电位带电作业原理作业人员位于地面或杆塔上,人体电位与大地(杆塔)保持同一电位。
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有两条回路:一,带电体→绝缘操作杆(或其他工具)→人体→大地,构成电阻回路;二,带电体→空气间隙→人体→大地,构成电容电流回路。
这两个回路电流都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杆塔),确保施工人员进行进行安全作业,地电位作业法示意图如图一。
2.2中间电位带电作业原理中间电位作业指的是:当作业人员站在绝缘梯上或绝缘平台上,用绝缘杆进行的作业,此时人体电位是低于导电体电位、高于地电位的某一悬浮的中间电位,中间电位作业法示意图及等效电路图如图二。
基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摘要: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士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应用是较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在使用士800Vk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影响其发展的故障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士800Vk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故障问题,进而加快电力企业的进步速度。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1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基本情况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在使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时候,一共设置了两个回路,分别为由普洱至江的线路、由禄丰县至增城市的线路,这两条线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长度有所不同,其线路总长度在2752km左右。
至今为止,这两条±800Vk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20次左右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电效率的提升,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此类故障的特点予以分析,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以便于促进±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使用质量的提升,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分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极-极故障,另一种是极-地故障,极-地故障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极线路接地故障,另一种是负极线路接地故障。
本文将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正极与负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级别的区内与区外故障。
2.1±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区内故障2.1.1正极线路故障假设±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长度为L,±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L与整流站之间的距离为Xkm,在Xkm处发生了极-地故障,故障点为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具有电压等级高、电力输送效率大与电容量大的特点,在电力事业应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之后,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电力输送效率。
基于此,本文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故障问题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在我国电力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应用较为重要,然而,由于我国在使用±800kV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的时候,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制定出各类方案预防典型故障问题。
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我国±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提高故障解决措施,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基本情况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使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设置了四个线路,主要为:其一,复龙至奉县线路。
其二,锦屏至苏州线路。
其三,哈密至郑州的线路。
其四,宜宾至金华线路。
在这四条±800kV特高压直输电线路实际使用期间,长度都不同,最长的在7800m左右。
迄今为止,我国这四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使用期间,一共出现了25次故障,影响着国家供电质量,也难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
因此,下文针对我国±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故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且制定完善的故障解决方案,将提高±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质量作为最终目标。
二、我国±800kV特高压直输电线路的典型故障与解决措施在全面分析我国四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之后,技术人员调查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原因,其中,雷击故障占70%,山火故障占10%,设备质量故障占10%,其他故障问题占10%。
±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分析摘要:为了确保±80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性,本文深入分析了±800kv直流电源线路直流高压带电作业的各种安全风害危险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利于直流高压带电作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引言为了满足我国用户日益增长的线路电力传输需求,提高直流线路桥梁走廊维护单位建筑面积的可输送电力容量,减少线路综合维护造价和满足线路桥梁走廊维护需求,采用±800kv高压直流线路输电防护系统。
±800kv高压直流输电是一个新的线路电压控制等级,其中的杆塔支架结构、导线元件布置和线路绝缘子元件配置等均具有新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往往给直流线路的设计维护带来困难。
一、±800kV直流输电线路中带电作业的危险分析(一)电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影响电力行业工作人员在实际日常工作中会同时遇见多种复杂不同形式的导线电极电场结构,在均匀导线电场中,电压和导线电场运动强度一致大小以及运动方向也许是可能完全相同的,在不均匀的导线电场中,电压和导线电场运动强度一致大小以及运动方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电极结构在从事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日常实际操作中又可分为3种常见情况,首先是它是一个人体和其他带电等同的电位,与同时接电的人体之间有着一定的安全接触距离,人体也是处于最高场强的地区,在此操作过程当中,只不过允许一个人体同时接触电力导线当中电位相同的部件。
其次,当电力工作人员在位于地面上或带电杆塔上时,借助带电绝缘安全工具与带电体进行接触时,工作人员所接触处的导线电场运动强度可能会比其略低一点。
最后,当一个人体接触位于电力导线和带电杆塔之间的带电绝缘安全装置导线上时,此时的操作只不过允许一个人体和其他人体接触电位相同的两个部件与其进行安全接触。
(二)静电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影响静电的存在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致命的危险,其中所引发的危险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在使用高压电力输电机的线路过程中,人体上静电感应会与电力输电线路对地发生相互感应从而也就会直接导致严重的一种电击死亡现象,一般来说会导致有2种感应形式,第1种,人体对电与地发生绝缘。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整体可靠度分析摘要:作为电力传输的骨干线路,其整体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输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输电线路的可靠度分析,国内外已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然而,以往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杆塔结构的分析上,整个输电线路整体的可靠度分析较为少见。
对某输电线路典型耐张段的可靠度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然而,上述分析方法难以应用于整个线路,其主要原因为如导地线、杆塔、绝缘子及金具等元件数量的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可靠度分析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探索可行的输电线路整体可靠度分析方法。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整体;串联体系;体系可靠指标引言使用±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供电将是我国未来几年中电网建设的主流方向。
特高压直流线路能有效输送大容量的电能,拓展线路走廊单位面积,进而增加电力的输送容量。
塔形体积大、呼高高、导线数目繁多等是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典型特征,通常架设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势较高,线路设计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设计出杆塔型号及高度,这是±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常规检修作业过程中危险性高的主要原因。
1串联体系模型输电线路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由多个塔线系统串联连接,任何塔线系统的损坏或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整个输电体系的正常运行。
因此,整个输电线路可被认为是以各单个塔线体系为功能子单元的串联系统。
此外,就单塔线系统而言,除杆塔本身外,还包括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组件,上述各组件的破坏也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每个塔线系统也可以由各组件构成的串联体系进行模拟。
2杆塔可靠度分析在计算某一基杆塔整体体系可靠指标的过程中,需要对杆塔开展大量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
若采用此方法逐基计算以估算整个线路的可靠指标,对于具有数千基杆塔的输电线路来说很难实现。
因此需要分析档距、风速及呼高等基本随机变量对杆塔体系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简化估算方法。
2.1可靠指标近似评估方法可靠指标近似评估方法思路如下:首先,结合典型杆塔的可靠度分析结果,针对影响可靠指标的特征参数,建立估算每个杆塔可靠指标的显式模型;然后,基于显式模型的杆塔可靠指标分析结果,采用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近似评估整个线路的可靠度。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发布时间:2022-11-30T08:59:30.60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袁凯琪[导读] 可提高交直流输电系统设备在转换过程中的安全性。
±800kV特高压直流每极采用了串联结构和母线区连接结构,且每极的运行方式较为灵活、完整,这对保障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31摘要: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布的特点,为了符合国家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采用了直流输电的方式。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经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
因此,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展开内容分析和研究,完善系统功能,促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控制保护系统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控制保护系统发挥着核心作用,在确保传送功率系统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可提高交直流输电系统设备在转换过程中的安全性。
±800kV特高压直流每极采用了串联结构和母线区连接结构,且每极的运行方式较为灵活、完整,这对保障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具体包括:1.1提高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目前,电能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逐渐朝着规模化的趋势发展,故对电网电压等级和输电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适合于短距离大容量输电,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满足人口密集地区、工业发达地区的电量需求,人们可以通过交流输电的方式将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保证城市整体的能源供应。
1.2节省线路走廊和变电站占地面积一般来说,采用特高压输电提高了走廊利用率,由于是交流输电,故在输送到目的地时,可以减少变电站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城市的用地面积,最大可能利用资源。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
摘要:电力应用于社会十分普遍,而社会对于电力的依赖性也在增加,电力输
送过程会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应用输电保护系统,确保电力稳定正常
供应。
本文就±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物高压输电的特点体现在大容量,低损耗,远距离,是能源配置优化的有效
途径,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高压输电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提出了新的技术
要求。
控制与保护系统需要从其整体结构,控制策略,分层与冗余等方面进行全
面分析,从而使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一、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
(一)特高压直流控制策略
相比于常规直流系统,特高压控制系统在策略方面没有体现出过大的变化,
直流系统电源控制主要利用的是整流侧快速闭环来实现的,换流变抽头则控制触
发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你变一侧的快速闭环控制作用在于使熄弧角保持为定值,直流电压控制则是由换流变抽头来完成的。
由于抽头控制自身存在的非连续性,
采用此种控制策略并应用于逆变一侧时,直流电压控制偏差会由两个部分构成,
分别是抽头步长与测量误差。
对于逆变一侧的电压进行控制,还可以利用快速闭环,通过抽头将熄弧角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此种情况下,电流偏差只受到测量
误差的影响,无功补偿设备与交流滤波器总体容量会增加,在经济性方面表现不佳。
(二)控制系统功能划分与结构
控制系统在分层与配置方面,直流系统保护应该保持与控制系统的相对独立,直流控制结构保护系统分层需要保证保护控制以12个脉动单元作为基本配置。
并且基于上述前提,保护功能实现与保护配置需要最大程度保持独立,利于退出
而不会使其它设备运行受到影响,并且保护系统之间的物理连接要简单而不要复杂。
控制保护系统如果单一元件出现了故障,12动脉控制单元依然需要保持良好
运行。
而高层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控制单元同样能够保持当前工作状态并且依
据人工指令操作。
特高压直流输电需要实现双重化,其范围开始于二次线圈测量,并包括了测
量回路。
内容包括了输出回路,信号输入,主机,通信回路,与之相关直流控制
装置等。
从功能上划分,直流控制系统可以划分为极控制层,双极控制层,换流
器控制层等。
特高压直流控制层功能划分内容包括双极控制层,极控制层,细分又包括了,低压限流控制,极电流与电压协调控制,直流开路试验,电流裕度补偿等功能。
换流器控制层细分内容又包括点火肪冲控制,电压与电流、熄弧角控制等。
二、DCC800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介绍
DCC800是某企业研制的控制保护系统,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采用了拥
有较高性能并产生较低热量的CPU以及新的传导冷却计算机,此散热技术是专
为提高UHVDC的可靠性而设计的。
DCC80主机采用自然对流方式来散热,这样
可大幅度减少主机上的积灰。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采用了冗余的增强型时分
多路复用总线来传输二进制信号和模拟信号。
二进制信号包括断路器命令、报警、指令、缓慢变化的模拟信号(如温度等);模拟信号包括电流、电压等测量量。
每根光纤都可处理控制器局域网总线信息、同步信号以及像MACH2TDM母线一
样传输的采样数据。
eTDM采用了8b/10b编码,提高了安全性,没有直流偏移,更加适合于光纤和高速连接,易于在硬件上生成时钟,允许高速定时。
单根光纤
在每个方向均有40~100Mbit/S带宽,采样频率可达0.4~1.0MHz,支持精确的
采样同步信号,并具有非常低的系统开销。
三、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配置特点
站内所有设备的监视、测量、控制等功能均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计算机
监控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分布式、开放式结构。
直流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
结构,从采样单元、传送数据总线、主设备到控制出口按完全双重化原则配置。
换流站内2个极以及同一个极的2个12脉动阀组控制系统之间尽可能彼此独立
配置。
特高压直流控制与保护主机配置相互独立。
四、特高压控制系统与常规控制系统的差异
控制系统结构±800kv特高压直流由于每极采用了双12脉动阀串联的结构,
并增加了旁路开关,所以需要增加一些特殊的控制功能,例如在任何方式下都可
以从极中增加或移除换流阀;当极正在运行时,可以执行对其中1个换流阀的维
护工作;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是一个连接到所有计算机的双重化的LAN网,
而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中串联的换流阀采用全新的双重化实时LAN,网络分区实现,通过防火墙连接来增加安全性,以防止运行人员操作失误和病毒攻击。
控制算法的变化,功率补偿由传输能力的损失而引起的在2个极之间的功率
分配仅限于设定双极功率控制极。
如果1个极是独立运行,另1个极是双极功率
控制运行,则双极功率控制极补偿独立运行极的功率损失,独立运行极不补偿双
极功率控制极的功率损失。
在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中,由完整双极运行方式下转
为3/4极运行方式后,损失的功率首先在剩余的3个换流单元之间平均分配补偿,但要受到各换流单元过负荷能力的限制。
阀组控制阀组控制是整个直流控制系统
的核心内容。
阀组控制接收来自极功率控制的电流指令,产生alpha角调整和控
制指令。
在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对于串联2个12脉动换流器的换流器级控
制采用相互独立的阀组控制,以满足2个串联12脉动换流器的同时运行或单独
检修运行等不同运行模式的要求。
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仅依靠正常运行的额定电流无法融化线路覆冰时,需要
在直流线路上产生非常大的电流,可利用已有换流器并联运行来提供所需要的电流。
这种模式需要修改和增加隔离刀闸、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控制保护在硬件上
只增加输入/输出(I/O)设备,在软件方面也需修改顺序控制和联锁程序。
线路
故障保护区域从并联点之后开始保护。
利用已有换流器并联运行来提供大电流对
直流线路进行融冰是特高压直流特有的功能。
五、特高压基于常规高压直流保护的改进
在双极不平衡运行、不对称触发或中性线接地刀闸合上时可能会流过很大的
变压器中性线直流电流。
为了显示换流变压器饱和程度,并防止因直流电流通过
中性点进入换流变压器而引起换流变压器直流饱和,在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初期,提出通过在换流变压器中性点加装直流电流互感器实现换流变压器饱和保护,后
经研究表明变压器中性线直流电流和由它引起的直流饱和具有1个特点,即中性
线直流电流有很大的周期性峰值,中性线直流电流不能全面反映换流变压器的直
流偏磁状况。
因此,可以通过网侧三相套管TA求和的方法直接获得该峰值电流,而在中性点加装直流TA的必要性不大。
基于此,换流变压器饱和保护的原理是
监测变压器一次侧中性线直流电流之和,若超过定值,则执行报警、Y闭锁和交
流断路器跳闸。
若跳闸输出生效,则断路器应有效闭锁,直到变压器经过充分的
冷却时间。
全站失去站用电导致系统停运将站用电的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分离,采用独
立的保护装置,以提高运行可靠性。
将控制系统按双重化冗余配置,确保当工作
状态的控制主机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换到备用主机,不失去控制功能。
最后断路
器保护为防止逆变侧失去电源造成过压而损坏设备,在常规高压直流工程中,根
据逆变站对端交流变电站开关状态并经过逻辑判断后实施最后断路器保护,在工
程实施时逻辑复杂并且需要专用的通道。
六、结束语
相比于普通的输电控制而言,特高压输电有其自身特点,对技术与设备等要
求更高。
电力输送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而随着电力行业发展,特高压
输电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输电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而控制与保护系统则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光亮,邰能灵,郑晓冬,±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J],
高电压技术,2012(38).
[2]王闻,祁中建,李卫平,基于±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