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4乙类放大器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5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优选.) OCL,OTL,BTL,甲类,乙类,甲乙类各种放大电路的原理详解,优缺点分析,以及应用说明清华大学张小斌(教授)一.OCL电路OCL(output capacitorless)的英文本意是说没有电容的输出级(这样可以使输出在低频时变得平滑),你一定认为这个称谓怪怪的,那是因为OCL不是最早的职业输出级电路而是最终的。
OTL(OCL从它发展而来)电路的标配有上一句所说的奇怪的电容。
OTL在后面谈论。
之所以说OCL是“最终的”是因为它是最迎合集成电路趋势的(集成电路中最容易制造的类型)。
OCL电路的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双电源,注意电源在集成电路中可不是什么难题。
正是这个双电源的结构特点让电容下岗了。
Ui作为输出信号,在正的时候T1管发生作用;在负的时候T2管发生作用。
于是能产生一个连续的输出,信号如右图所示。
但是,当信号的电压在-0.6V到0.6V之间(以硅管为例),T1和T2管的导通就成了问题了,这种状况会造成信号输出的交越失真。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目的就是,在没有Ui时,T1和T2就已经微导通了,那么这个时候来一点点Ui就可以自由的让T1或T2导通。
这是个很有逻辑的想法。
见下面的电路:这个旨在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在从正电源+VCC经R1、D1、D2、R2到负电源——VCC形成一个直流电流的旅行中,必然使T1和T2的两个基极之间产生电压,电压的大小等于两个二极管的压降之和。
这样T1和T2管就均处于微导通状态了。
这种结构稍显幼稚,我们在实际中喜欢采用(b)中的形式,学名Ube倍增电路(注意要是I2远大于Ib),意思是说,合理选择R3、R4的阻值,可以使Ub1、b2得到(1+R3/R4)Ube的直流电压。
为了增大T1和T2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减小前级的驱动电流,常采用复合管的架构,复合管前面已经由gemfield讨论过了。
电子应用系统CDIO一级项目设计说明书题目:乙类互补推挽放大器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设计成绩:2012年6月18日1、CDIO设计要求本次CDIO设计题目如下:运用课程《电子线路》的非线性部分相关知识及课外资料,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合理的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设计要求为:1.电源电压U=10~15V2.输入阻抗Z≥1KΩ3.输出负载R=8Ω4.输出功率P=1~5W5.放大倍数X≥20倍6.带宽f =100~200KHZ7.无失真8.multisin仿真结果2、CDIO设计正文2.1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着眼于较大的输出。
其特点是在同样的供电电压下有着较大的电流输出能力,即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功率放大电路的场合很多。
例如带动电机的转动、仪表的指示、继电器的动作、天线的发射、扬声器的发声等。
要实现这些控制,就要在电压放大之后,在用功率放大电路提供负载所需要的足够的电功率。
2.2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性1、有足够大的功率输出2、非线性失真小3、效率高2.3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1、按功放管的工作状态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和丙类2、按工作频率的高低分为低频功率放大电路和高频功率放大电路3、按负载的性质分为非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和谐振放大电路4、按电路结构分为单管功率放大电路、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和无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2.4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推挽的意思是两个晶体管一推一拉的工作。
如下图是乙类互补对称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电路。
T1、T2分别为NPN和PNP型三极管,他们的特性要相同。
信号从两个晶体管的基极输入,从公共射极输出,RL为负载电阻。
这个电路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射极输出器组合而成。
由于半导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它才能导通,因此,当输入信号u处于正半周时,T2截止,T1导通并处于放大状态,由电流ie 1流过负载RL;而当输入信号处于负半周时,T1截止,T2处于放大状态,由电流ie 2流过负载RL,由此便在负载上产生完整的电压波形。
电子知识甲类(Class-A)放大器的输出晶体管(或电子管)的工作点在其线性部分中点,不论信号电平如何变化,它从电源取出的电流总是恒定不变,它是低效率的,用作声频放大时由于信号幅度不断变化,其实际效率不可能超过25%,可由单管或推挽工作。
甲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无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而且谐波分量中主要是偶次谐波,在听感上低音厚实、中音柔顺温暖、高音清晰利落、层次感好,十分讨人喜欢。
但一直因为耗电多,效率低,容易发热和对散热要求高而未能在大功率的放大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器件长期工作于大电流高温下,容易引起可靠性和寿命方面的问题,而且整机成本高,所以制造甲类功率放大器出名的厂家,现在已大多停止生产晶体管甲类功率放大器。
乙类(Class-B)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一对管子中的一只在半周期内电流上升,而另一只管子则趋向截止,到另一个半周时,情况相反,由于两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放大完整的信号波形。
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理论上可达78%,缺点是失真较大。
甲乙类(Class-AB)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甲类工作,当提高驱动电平时,转为乙类工作。
甲乙类放大器的长处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小信号输入时的效率,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效率也增高,虽然失真比甲类大,然而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程式,趋向是越来越多的采用高偏流的甲乙类,以减少低电平信号的失真。
IBIS模型是一种基于V/I曲线对I/O BUFFER快速准确建模方法,是反映芯片驱动和接收电气特性一种国际标准,它提供一种标准文件格式来记录如驱动源输出阻抗、上升/下降时间及输入负载等参数,非常适合做振荡和串扰等高频效应计算与仿真。
IBIS本身只是一种文件格式,它说明在一标准IBIS文件中如何记录一个芯片驱动器和接收器不同参数,但并不说明这些被记录参数如何使用,这些参数需要由使用IBIS模型仿真工具来读取。
1.1 CDIO 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掌握利用分离原件组成OTL 功放电路的原理,提高电路原理图读图技能,熟练掌握较复杂电路的装调操作方法。
1.2 CDIO 设计正文1.2.1设计要求电压增益:20倍直流输入电压:不大于10V输出功率:1W 以上(负载RL =8Ω)频率特性:20Hz ~50KHz1.2.2 设计原理乙类工作时,为了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正弦波,必须采用两管轮流导通的推挽电路。
通常使用T1和T2两个特性配对的互补功率管(NPN 型和PNP 型),若忽略功率管发射结导通电压,则当输入信号正半周期时,两功率管分别导通和截止,输出为正半周的半个正弦波;当输出信号负半周期时,两功率功率管分别截止和导通,输出为负半周的半个正弦波,通过负载的电流通过合成形成完整的正弦波。
1.2.3设计过程负载RL =8Ω Vo= V Po R L 22*=,输出功率Po=1W峰值为Vp=4V ,峰峰值为Vp-p=8V若要实现输出功率为Po=1W ,则直流电源电压Vcc >8所以取Vcc=10V输出电流Io==L CC R V /221422mA 取β=100,1b I =Io/β=4.22mA 取5I =20mA ,所以5R =0.5cc V /5I =250Ω取E V =0.2Vcc=2VE R =2V/20mA=100Ω因为E 5V R /R A ==2.5<10,所以E R 取值不合适令64E R R R +=,4R =10Ω,5R =250Ω当交流分析时,6R 被短路,V A =25符合要求Q2三极管基极电流'b I = I5/β=20mA/100=0.2mA2I =5~10倍的'b I ,取2I =2mA E 2V V =b +0.7V=2.7V6R = 2b V /2mA=1.35k Ω4R =(Vcc-2V b )/2mA=3.65k Ω电路中R 、C 电路为高通滤波电路,频率在20Hz ~50KHz所以计算得2C =40uF ,3C =2mF ,旁路电容1C =100nF1.3仿真结果图1 乙类功放原理图图2 输入端电压与输出端电压比较图3 示波器仿真波形1.4设计总结通过这次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发现了自己很多知识上的漏洞,通过查阅书籍和在网上搜索资料,以及询问同学,总算做出了这个波形不是真的仿真电路。
经常会看到XX功放是采用推挽式结构,或者说XX采用甲类放大器,效果出色什么的描述,但各位可否知道这些类型功放工作代表的意义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1.甲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的中分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小功率高保真放大。
甲类放大又称为A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
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由单一功率输出原件连续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在整个信号周期中,晶体管都工作于它的放大区,电流的导通角为180度,且静态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点。
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适用于小信号低频功率放大,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
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
2.乙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放大。
乙类放大又称为B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输出元件分成两组,轮流交替的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
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乙类功率放大其集电极电流只能在半个周期内导通,导通角为90度。
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3.甲乙类放大: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之间,靠近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高保真音频放大,推挽电路通常就是甲乙类放大电路。
甲乙类放大又称AB类放大,它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丙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内的放大电路,叫做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射频放大。
丙类放大又称为C类放大,丙类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它只处理正半周信号,也就是脉动直流信号。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乙类放大电路的失真:前面讨论了由两个射极输出器组成的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图1),实际上这种电路并不能使输出波形很好地反映输入的变化,由于没有直流偏置,管子的iB必须在|vBE|大于某一个数值(即门坎电压,NPN 硅管约为0.6V,PNP锗管约为0.2V)时才有显著变化。
当输入信号vi 低于这个数值时,T1和T2都截止,ic1和ic2基本为零,负载RL上无电流通过,出现一段死区,如图1所示。
这种现象称为交越失真。
5.3.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一、电路的结构与原理利用图1所示的偏置电路是克服交越失真的一种方法。
由图可见,T3组成前置放大级(注意,图中未画出T3的偏置电路),T1和T2组成互补输出级。
静态时,在D1、D2上产生的压降为T1、T2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偏压,使之处于微导通状态。
由于电路对称,静态时iC1= iC2 ,iL= 0, vo =0。
有信号时,由于电路工作在甲乙类,即使vi很小(D1和D2的交流电阻也小),基本上可线性地进行放大。
上述偏置方法的缺点是,其偏置电压不易调整,改进方法可采用VBE扩展电路。
二、VBE扩展电路利用二极管进行偏置的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其偏置电压不易调整,常采用VBE扩展电路来解决,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流入T4的基极电流远小于流过R1、R2的电流,则由图可求出VCE4=VBE4(R1+R2)/R2因此,利用T4管的VBE4基本为一固定值(硅管约为0.6~0.7V),只要适当调节R1、R2的比值,就可改变T1、T2的偏压值。
这种方法,在集成电路中经常用到。
5.3.2 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一、电路结构与原理图1是采用一个电源的互补对称原理电路,图中的T3组成前置放大级,T2和T1组成互补对称电路输出级。
在输入信号vi =0时,一般只要R1、R2有适当的数值,就可使IC3 、VB2和VB1达到所需大小,给T2和T1提供一个合适的偏置,从而使K点电位VK=VC=VCC/2 。
任务4 乙类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学习目标●了解功率放大器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分析方法;●理解各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会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能制作功率放大电路;●能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
二、工作任务●能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识读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图;●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仿真电路并选取元件●制作并调试功率放大电路;●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
三、乙类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1)电子:电路(2)仪器仪表工具0~30V双路直流稳压电源1台,双踪示波器1台,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交流毫伏表1台,万涌表1块,镊子1把。
(3)制作步骤①识图乙类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②根据阻值大小和三极管型号正确选择器件。
电阻RL色环为棕黑橙金,代表阻值10KΩ。
三极管选择硅小功率三极管,标识型号为8050(NPN)和8550(PNP)。
其他元件型号见图所示。
③将电阻、三极管正确成型,注意元器件成型时尺寸须符合电路通用板插孔间距离要求。
④在电路通用板上按测试电路图正确插装成型好的元器件,并用导线把它们连接好。
注意三极管e、b、c的电极和电容的极性。
(4)测试步骤①按上术制作步骤完整接好如图上所示的电路并复查,通电检测调试。
②接上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独立输出双电源,VCC=+6V,-VCC=-6V。
③使μi=0,测量两管集电极静态工作电流,并记录:IC1= ,IC2=结果表明:互补对称电路的静态功耗(基本为0/仍较大)。
④保持步骤②,不接RL,改变μi,使其f=1KHZ,U IM=3.5V,用示波器(DC输入端)同时观察u i,u o的波形,并记录波形。
结果表明:互补对称电路的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严重失真)。
⑤保持步骤③,接上RL并改变RL,但μi不变,用示波器(DC输入端)同时观察u i,u o 的波形,并记录波形。
接上RL,互补对称电路的输出波形(出现/不出现)失真。
经常会看到XX功放是采用推挽式结构,或者说XX采用甲类放大器,效果出色什么的描述,但各位可否知道这些类型功放工作代表的意义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1.甲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的中分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小功率高保真放大。
甲类放大又称为A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
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由单一功率输出原件连续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在整个信号周期中,晶体管都工作于它的放大区,电流的导通角为180度,且静态工作点在负载线的中点。
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适用于小信号低频功率放大,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
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
2.乙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放大。
乙类放大又称为B类放大,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输出元件分成两组,轮流交替的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
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乙类功率放大其集电极电流只能在半个周期内导通,导通角为90度。
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3.甲乙类放大: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与饱和区之间,靠近截止点的放大电路,叫做甲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高保真音频放大,推挽电路通常就是甲乙类放大电路。
甲乙类放大又称AB类放大,它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丙类放大: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内的放大电路,叫做丙类放大电路,适合于大功率射频放大。
丙类放大又称为C类放大,丙类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它只处理正半周信号,也就是脉动直流信号。
实
验
报
告
实验五: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学号:********
班级:电子111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日期:2012/5/7
实验五:OCL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乙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2、查看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交越波形。
3、查看乙类功率放大如可改变失真的波形及负载两边的电压电流。
二、实验器材:
2个三极管、2个电源、1负载、3电阻、2二极管、1个双踪示波器、1台电流表、1电压表、1台电功率表。
三、实验原理图:
图(1)
图(2)
四:实验记录分析:
经测试得图中乙类放大器电路交越失真的波形
经测试得图中甲乙类放大器电路不失真的波形
分析:
甲乙类放大器电路,电路中的VD1、VD2、R1、R2、R3共同组成三极管的偏流电路,调节R1可以改变偏置电流的大小。
图为负载的电压以电流值。
图为负载的电功率。
由图可以得:电压值为988.515mv、电流值为988.591uA、电功率为1.638mW
四、实验总结;
1、乙类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耗能小,效率高,但是也有严重的交越失真。
2、甲乙类放大电路是给每只三极管加上一定的基础偏流。
使它在小信号放大时处于甲类放大状态,大
信号时转为乙类放大,从而达到不失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2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教学内容1.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引出2.功率放大电路的定性分析3.功率放大电路参数的定量计算4.功率管的选择及选择的依据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引出+=电路特点:(1)乙类功放是两个轮流导通的射极输出器构成的组合电路;(2)电路用成倍的元器件的个数,解决了效率与非线性失真之间的矛盾。
+U CCT 1R Liu ++--ou T 2-U CCR Liu++--ou2.图解法分析ωti o=-u U i R T :+2CE2CC C2L=-u U i R T :1CE1CC C1Lωtu oQ±U CC ①输出电压幅值不够大时②输出电压幅值足够大时i o“互补”是指NPN 和PNP 管轮流工作半个周期;“对称”是指T 1和T 2的特性完全相同。
U om =U CC -U CES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i im sin u U tω=o om sin u U tω=oo om Lsin u i I tR ω==2om om omo o o L222U I UP U I R ==⋅=①输出功率P o3.参数的计算是指输出电压有效值U o 与输出电流有效值I o的乘积。
o iu u ≈对于射极输出器◆输出电压幅值不够大时◆输出电压幅值足够大时,u o 具有最大不失真电压幅值:om CC CES=U U U -()2CCCES omL2U U P R -=2CCom L2U P R ≈忽略临界饱和压降U CES 时②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P U()CC omU CC o 0L21U U P U i d t R πωππ==⎰3.参数的计算当输入交流电压信号时,T 1和T 2轮流导通,两个电源轮流提供能量,平均功率为:输出电压幅值足够大时,u o 具有最大不失真电压幅值:om CC CES=U U U -()CC CC CES Um L2=U U U P R π-忽略临界饱和压降U CES 时2CCUmL2U P R π≈③转换效率ηo omU CC 4P U P U πη==omCC U U <当时,2CCUmL2U P R π≈max 78.5%4πη≈=2omo L2UP R =CC omU L2U U P R π=2CCom L2U P R ≈负载上输出的交流功率P o 与电源提供直流功率P U 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