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实验活动记录表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
四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正在拟稿,一天后上传,敬请期待。
感受空气,把你的方法和发现记录下来。
传递空气、水、石头,每个容器只能装一样物品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班级姓名日期实验器材:水槽、双面胶、剪刀、透明塑料杯、纸巾、打气筒、球针、红墨水探究实验:浸不湿的纸团-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实验现象将粘好纸团的被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纸团是否会湿以及水位是否上升。
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孔把杯子压入水中,松开手,观察纸团是否会变湿及水位变化。
将球针插入杯孔,慢慢地往里面打气,观察杯中的变化及水位的变化。
我的发现:实验记录单3活动探究:用两个注射器,分别抽同样多(达到同一刻度)的空气和水,抽完后用手堵住,记下初始刻度实验实验现象慢慢用力往下压活塞,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慢慢用力往上拉活塞,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实验记录单4实验器材:简易天平、塑料小桶、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
活动探究:制作一个简易的天平实验步骤记录豆子的数量在天平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绿豆,让天平平衡,记录绿豆的数量。
把皮球取下来,往皮球里面打入十筒气,再把皮球放入左边小桶中,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再往右边小桶中加绿豆,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加入绿豆的数量。
重复步骤2,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再往右边小桶中加绿豆,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加入绿豆的数量。
我的发现: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班级 姓名 日期实验器材:小皮球、打气筒、简易天平、绿豆、量杯、回形针 探究实验: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通过20筒空气的质量间接得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实验现象及记录结果在天平两端各挂一个小桶,分别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和绿豆,让天平平衡,记录绿豆的数量。
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用更多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记录下每一种物品的数量我的发现:实验记录单5我们来做“热气球”班级姓名日期实验器材:塑料袋、蜡烛、打火机、圆纸筒探究实验:观察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后的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上册三年级10.9
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11.2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09.9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09.2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小学科学下册四年级11.2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南京市昆仑路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
3S1D1K-1基本信息实验基本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1.我们的问题:(10分)水蒸发后去哪了?2.我们的推测:(5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3. 实验的方法:(20分)(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
(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杯子大小相同,水量相同。
及时记录。
4.需要的器材:(10分)两个相同的杯子、水、皮筋、记号笔、塑料薄膜。
5.领取实验器材(学生不填写)。
(5分)6.实验装置组装(用简图表示):(10分)7.按步骤与要求进行实验(学生不填写,但是要口述)。
(10分) 8. 实验记录与实验信息整理:(20分)9. 实验结论:(5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
10.新产生的问题:(5分)如何加快水的蒸发?实验器材整理与小组合作情况(学生自我评价):优秀 良好 □水蒸汽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较轻水液态、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无色、无味 透明、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3S1D2K-1基本信息实验基本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1.我们的问题:(10分)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我们的推测:(5分)水的温度升高,最后会沸腾3.实验的方法:(20分)(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变化。
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记录表
学校3年级班任课教师:实验时间:202年月日
第实验小组学生姓名:
请画出加热后塑料袋的状态
我的解释:。
测量室内气温记录表
学校3年级班任课教师:实验时间:202年月日第实验小组学生姓名:
测量室内气温
测量次序数值/℃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记录表
学校3年级班任课教师:实验时间:202年月日第实验小组学生姓名:
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食盐
是否完全溶解
小苏打
是否完全溶解
我的发现
压缩空气实验记录表
学校3年级班任课教师:实验时间:202年月日第实验小组学生姓名:
用横线画出注射器的活塞位置
实验现象说明: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实验记录表
学校3年级班任课教师:实验时间:202年月日第实验小组学生姓名:
画出三个杯子内水的变化
我的解释:。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三年级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小学科学综合素质考核实验记录单
被考核学校:第小组年月日。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时间:地点:科学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老师:黎超宇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一小组同学实验内容: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纸鹦鹉站立的秘密实验器材:剪刀、水彩笔、回形针、铅笔、票夹、钻丝实验过程:1、从活动记录上剪下鹦鹉图形;2、将鹦鹉图贴在卡纸上,沿轮廊剪下,纸鹦鹉就做出来了;3、将回形针夹在纸鹦鹉的尾巴上,纸鹦鹉就站立起来了。
实验结果: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越低,越是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
当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在物体支持面(点)的下面,那么这个物体稳定性就强。
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时间:地点:科学实验室实验名称:观察水的特点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老师:黎超宇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二小组同学实验内容:通过找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学习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
实验器材: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装在无色透明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实验过程:桌上有4杯液体,分别是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找一找,哪一杯是冷开水,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冷开水的。
活动提示:1.找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概括出水的基本性质,同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2.学生品尝液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
3.学生易将气味和味道混淆,告诉学生闻的是气味,尝的才是味道。
4.教育学生,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随便尝。
5.教给学生闻的方法。
实验结果: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记录人:黎超宇日期:年月日班级:三年级时间:地点:科学实验室实验名称:毛细现象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老师:黎超宇实验小组成员:三年级第三小组同学实验内容:发现水的神奇之一:毛细现象实验器材: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或棉面条实验过程: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2.用粉笔吸墨水。
实验现象:红颜色的水沿着纸巾“爬”了上来。
1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2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3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4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
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 月 日
5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6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7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上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新教科版小
学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的下落时间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小球的下落时间,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枚小球
- 一部手机或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平坦的地面上放置小球,并确保没有风或其它外力干扰。
2. 使用手机或计时器准备好计时功能。
3. 让小球自由下落,并同时开始计时。
4. 当小球触地时,立即停止计时。
5. 记录下小球的下落时间。
实验结果:
测量了5次小球的下落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小球的下落时间大致在0.85秒至0.92秒之间。
重力对物体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物体加速下落。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计时器测量物体的下落时间。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实验过程简单易懂,没有涉及到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实验改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增加实验次数,取更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大小或材质的小球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下落时间是否有差异。
参考资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