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的工作原理 科普式的
- 格式:docx
- 大小:42.91 KB
- 文档页数:4
电台工作原理
电台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无线电技术,将音频信号转化成电磁波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以下是电台的工作原理的具体步骤:
1. 声音转换为电信号:首先,电台需要将人声或其他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这通常通过麦克风来实现,麦克风会将声波转化为对应的模拟电信号。
2. 信号调制:在将电信号传送到天线之前,需要将其调制为适合无线电传输的形式。
调制的目的是改变电信号的某些特征参数,使其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传输,并且不受其它电台干扰。
3. 无线电信号传输:调制后的电信号被送入电台的发射器部分。
发射器使用电子技术将调制好的信号转化为高频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会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4. 传输过程:发射的电磁波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播到空中,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遵循电磁学的规律,沿直线路径传播。
5. 接收和解调:当电磁波到达接收端的天线时,它会引起天线中电荷的振动。
接收器使用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
6. 信号解调: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音频信号。
7. 音频放大和放送:解调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进行放大放送,供听众收听。
通过这样的步骤,电台实现了将音频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给接收端的功能,实现了远距离的声音传播。
电台广播的原理与应用1. 介绍电台广播是一种通过电波传播音频信号的无线通信方式。
它是大众娱乐、新闻和传媒领域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
2. 原理电台广播的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传输。
下面是电台广播的工作原理:1.信号处理:在广播电台中,音频信号首先被输入到一个编码器中进行处理。
编码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整合并生成广播信号。
2.调制:为了将基带信号传输到更远的距离,广播信号经过调制过程,将其转换成调频(FM)或调幅(AM)信号。
调频广播使用频率调制,在信号的频率上进行调制。
调幅广播使用振幅调制,在信号的幅度上进行调制。
3.放大:调制后的信号被输入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覆盖长距离。
4.天线: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天线传输到空气中,形成无线电波。
5.接收:接收机通过调谐和解调的过程来检测和分离目标广播频率的信号。
解调器将广播信号转换为原始音频信号。
3. 应用电台广播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1 娱乐电台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媒体,为大众提供音乐、喜剧、戏剧等各种形式的娱乐节目。
通过电台广播,人们可以收听各种类型的音乐、访谈和情感类节目。
3.2 新闻电台广播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广播台提供各种新闻节目,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
人们可以通过电台广播及时了解到本地、国内和国际的新闻动态。
3.3 紧急通信电台广播在灾难和紧急情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应急机构可以通过广播系统向大众发送紧急通知、警报和指示。
这对于及时向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保护公众安全至关重要。
3.4 教育电台广播在教育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些学校和大学建立了自己的广播系统,通过广播课程、讲座和讨论,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这在偏远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学生群体中非常有价值。
3.5 宣传和广告电台广播也被广泛用于商业宣传和广告。
各种商业机构和品牌利用广播平台宣传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广播电台工作原理
广播电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技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磁波,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信号输入:广播电台首先需要输入声音信号源,例如麦克风或音频设备。
这些声音信号会经过放大器进行电信号放大,以便更好地传输。
2. 调制:在广播电台中,电磁波是通过调制的方式来携带声音信号的。
调制是将声音信号嵌入到载波信号中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频调制(FM)和调幅调制(AM)。
调频调制将声音信号的频率变化转为载波频率的变化,而调幅调制则利用声音信号的振幅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
3. 功率放大:调制后的声音信号会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
4. 天线发射:放大后的信号通过连接到天线的输出端口,在高频范围内发射成电磁波。
天线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范围。
5. 接收与解调:在广播电台的接收端,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经过一系列的电路和处理过程被转化为原始的声音信号。
其中包括解调过程,即将调制的载波信号分离出来,还原为原始的声音信号。
6. 放大与声音输出: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及其他必要的处理
后,送入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最终输出为声音。
总之,广播电台的工作原理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再将电磁波转化回声音信号。
这样,人们就能够通过收音机等设备接收和听到广播电台传递的声音信息。
广播的原理
广播是一种电磁波传播方式,它是一种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广播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调制和发射无线电波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广播的原理涉及到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多个环节,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广播的原理。
首先,广播的原理涉及到无线电波的发射。
无线电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的频率范围在几十千赫兹到几千兆赫兹之间。
在广播中,通过调制技术将声音等信息转换成无线电波的频率、幅度或相位等参数,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发射的无线电波会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电磁波场。
其次,广播的原理还涉及到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它会沿着直线传播,并且会受到地球的曲率和地形、建筑等的影响而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多径效应和信号衰减等问题,影响广播信号的接收质量。
最后,广播的原理还涉及到无线电波的接收。
接收端的天线会接收到发射端发射出来的无线电波,然后通过解调技术将无线电波转换成原始的声音等信息。
接收端的电路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解调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中,使人们能够听到声音。
总的来说,广播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调制和发射无线电波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广播的过程中,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这些环节都正常工作,广播才能正常进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广播的原理。
短波电台工作的详细原理
短波电台是一种广播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传输声音、音乐、语言、数据等信息。
下面是短波电台工作的详细原理:
1. 调制:首先,声音或其他信息会通过一个调制器进行调制。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可传输的无线电波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2. 放大:调制后的信号被发送到一个放大器,放大器会增加信号的强度,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减少衰减。
3. 发射:被放大的信号进一步传输到天线系统。
天线是短波电台中重要的部分,它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并将其辐射到空间中。
4. 辐射:通过天线,电磁波以无线电频率辐射出去,并传播到接收方。
短波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具有比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可以在大气层中进行远距离传播。
5. 接收和解调:接收方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这个信号会经过解调器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的音频或数据信号。
总结起来,短波电台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调制声音或信息信号,经过放大后,
将信号发送到天线系统辐射出去,接收方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并解调,还原出原始的信息信号。
这样,短波电台就能实现远距离的无线广播通信。
电台的工作原理
电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或有线电)技术传输声音信号到接收设备,在特定频率上把电子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使听众能够收听到节目内容。
具体来说,电台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音频输入:电台节目制作人员通过专业的录音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并将其输入到电台的音频控制台。
2. 电子信号处理:在音频控制台上,电子工程师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调整和处理。
这可能包括调整音频的音量、平衡、均衡(调整高低音)等等。
3. 调频调制:在电台发射前,音频信号被调制到具有一定频率的载波信号上。
这个过程称为调频调制,通常通过将音频信号与特定的射频振荡器进行混频来实现。
4. 发射信号:调频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电台的发射机被转换为可以在特定频率上进行传播的电磁波。
5. 传输信号:电台发射机将电磁波信号传输到天线塔,通过天线发送到空中。
6. 接收信号:收听电台的听众使用收音机或其他接收设备来接收电磁波信号。
收音机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子信号。
7. 解调和放大:收音机内部的电路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放大,将电磁波信号重新还原为声音信号。
8. 音频输出:最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听众可以听到还原的声音信号,从而收听电台节目。
电台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信号的转换和传输,通过精确的调频调制和解调放大过程,使得声音信号能够被准确传输和还原,从而实现电台广播的目的。
同时,电台还需要选择适当的频率和发射功率,以确保信号能够覆盖到特定地区,使更多听众能够收听到节目内容。
fm收音机原理
FM收音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它利用空气中的电磁波来接收调
频(FM)广播电台的音频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
主要部分:天线接收信号、调谐电路选择频率和音频处理电路放大信号。
首先,FM收音机的天线负责接收空中传播的电磁波,这些电
磁波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在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它将这些波形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
接下来,这个微弱的电信号将被送到调谐电路。
调谐电路的作用是根据用户选择的频率,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择特定的频率。
调谐电路通常采用可变电容器或可变电感器来调整电路的共振频率,以选择接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一旦调谐电路选定了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这个信号将被送到音频处理电路。
音频处理电路主要负责放大音频信号,以便听众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
音频处理电路通常由放大器、滤波器和扬声器组成。
放大器被用来提高电信号的音量,滤波器则用来消除噪音和干扰,而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换成可听的声音。
总的来说,FM收音机利用天线接收电磁波,调谐电路选择特
定频率的电磁波,音频处理电路放大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声音。
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FM收音机收听到广播电台所播放的音频内容。
广播系统原理广播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路向大众传播音频信号的系统。
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娱乐和沟通的重要途径。
广播系统的原理涉及到无线电传输、调制解调、天线传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就广播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广播系统的核心是无线电传输。
无线电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的技术,它利用了电磁波的特性,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天线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接收端的天线再将无线电波转换成电信号,最终再转换成声音信号。
这种方式实现了远距离的音频传输,是广播系统能够覆盖广大地域的重要原理。
其次,调制解调是广播系统原理中的重要环节。
调制是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原始的声音信号的过程。
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系统能够传输更加清晰、稳定的音频信号,提高了广播系统的传输质量。
另外,天线传播也是广播系统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线是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重要设备,不同类型的天线可以实现不同范围的信号覆盖。
在广播系统中,合理选择和布置天线,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传输范围和质量,保证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了以上几点,广播系统原理还涉及到信道选择、功率控制、调频调幅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信道选择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传输的频率信道,避免信号干扰和频段冲突。
功率控制是指根据传输距离和环境条件调整信号的传输功率,以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
调频调幅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传输环境和需求。
综上所述,广播系统的原理涉及到无线电传输、调制解调、天线传播、信道选择、功率控制、调频调幅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了解广播系统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广播系统的设计、维护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AM/FM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ξ1概述一、实习目的:1、学习收音机的调试与装配。
2、提高读整机电路图及电路板图的能力。
3、掌握收音机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焊接工艺水平。
二、实习内容:1、收音机电路原理分析。
2、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及焊接工艺。
3、进行AM、FM中频及统调覆盖的调试及整机测试。
4、故障判断及排除。
三、实习基本要求:1、会检测元器件并判别其质量。
2、独立完成各测试点的测量与整机安装。
3、会排除在调试与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故障。
4、所制作的产品电器性能指标应能满足三级机水平(国标),具体如下:接收频率范围:AM 525~1605KHZ FM72~108MHZ接收灵敏度:AM 达国家C类标准FM优于μV级输出功率:大于100mW供电电源:DC 3V立体声耳机输出阻抗:32Ωξ2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收音机的电路结构种类有很多,早期的多为分立元件电路,目前基本上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路。
集成电路收音机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性能指标优越,体积小等优点。
AM/FM型的收音机电路可用如图1所示的方框图来表示。
收音机通过调谐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送到变频器与本振电路送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输出(我国规定的AM中频为465KHZ,FM中频为10.7MHZ),中频信号将检波器检波后输出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经低放、功放放大电压和功率,推动喇叭发出声音。
图1 AM/FM型收音机电路方框图2、本实训中的收音机是一种50型的AM/FM二波段的收音机,收音机电路主要由索尼公司生产的专为调频、调幅收音机设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CXA1191M/CXC1191P组成。
由于集成电路内部无法制作电感、大电容和大电阻,故外围元件多以电感、电容和电阻为主,组成各种控制、供电、滤波等电路。
50型收音机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50型收音机电路图CXA1191M/CXC1191P的内部方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CXA1191M/CXC1191P的内部方框图下面介绍收音机电路图的功能块电路的作用。
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基本原理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是基于无线电技术的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于娱乐、信息传递和紧急通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号。
广播台通过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经过放大、调制等过程发送出去。
接收端的收音机则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化为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无线电波的传播是基于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是在空间中传播的振荡现象。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它们垂直于彼此并同时垂直于传播方向。
频率越高,电磁波的能量越大,对应的波长越短。
收音机是用来接收无线电信号并转化为音频信号的设备。
它由信号接收器、解调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等部分组成。
信号接收器是收音机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接收和放大广播电台发出的信号。
它通常由一根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并通过电路将信号放大。
解调器是用来将调制过的高频信号解调回原始音频信号的部分。
解调器根据广播电台的调制方式,选择合适的解调技术进行信号还原。
放大器是将解调后的信号放大到可以被扬声器播放的水平的部分。
放大器通过增加信号的振幅,使音频信号达到合适的音量。
最后,扬声器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
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装置,通过振膜的振动产生声音。
总的来说,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音频信号。
广播台通过调制技术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出去。
收音机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经过解调、放大和扬声器等部分将其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这种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娱乐和信息,还作为重要的紧急通讯工具。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原理。
无线电波是通过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传播的振荡。
当电子在传导体中运动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
发报电台工作原理
广播电台是通过调频或调幅的方式将音频信号发送到空中,实现远距离传播。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音频信号输入:广播电台接收到来自麦克风、录音设备或其他音频源的模拟信号。
这些信号代表声音或音乐。
2. 调制:在调制过程中,音频信号被转换成适合无线电传输的频率。
调频广播(FM)通过改变频率来传输声音信号,而调
幅广播(AM)通过改变振幅来传输声音信号。
3. 整流:在AM广播中,调制后的信号通过整流器进行整流
处理,将高频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4. 放大:整流后的信号被放大,以增强信号的强度,确保它能够有效地传输到接收器。
5. 无线发射:放大后的信号被发送到天线中,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空中。
天线的高度和功率决定了广播电台的传输范围。
6. 接收及解调:广播接收器接收到发射的电磁波后,通过接收天线将它们转换回电信号。
7. 解调:解调器将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音频信号。
8. 声音输出:最后,音频信号被放大和转换成人耳可以听到的
声音,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输出。
这些步骤连贯地进行,使得广播电台能够将声音信号远距离传播,让听众可以收听到有声节目或音乐。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收音机是一种能够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声音的设备。
它是广播接收器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收集、调谐和放大无线电信号,使用户能够收听广播节目。
一、无线电信号的产生和传输无线电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电磁波。
广播电台通过调制技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无线电信号,然后将其发送到天线上。
天线将无线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并向周围空间传播。
二、天线接收信号收音机的天线用于接收传输的无线电信号。
天线将电磁波转化为微弱的电流信号,并将其传送到收音机的电路中。
三、调谐电路调谐电路是收音机中的关键部分,它用于选择特定的广播频道。
调谐电路包括电容器和电感器,通过调整它们的值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
当调谐电路与广播电台的频率匹配时,它会接收到电台发出的信号。
四、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用于增强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使其能够驱动扬声器产生可听的声音。
放大电路通常由多个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组成,它们能够将微弱的电流信号转化为更强的电流信号。
五、音频处理音频处理电路用于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调和音质。
它包括音量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和音频滤波器等。
这些电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声音效果。
六、扬声器扬声器是收音机的输出设备,它将放大后的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
扬声器通常由一个磁体和一个振动膜组成,当电流通过磁体时,它会产生磁场,从而使振动膜振动并发出声音。
七、电源收音机通常使用电池或交流电源作为能源。
电池可以提供便携式收音机所需的电力,而交流电源则为台式收音机提供稳定的电力。
总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无线电信号的产生和传输、天线接收信号、调谐电路、放大电路、音频处理、扬声器和电源等部分。
通过这些部分的协同工作,收音机能够接收、调谐和放大无线电信号,使用户能够收听广播节目。
广播电台的接收原理广播电台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广播接收机的设备。
其接收原理主要包括信号发射、传输、接收和解调四个步骤。
首先,信号发射阶段。
广播电台使用声音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经过调频调幅器调制成无线电波。
调频调幅器改变频率和振幅,由于人耳对频率变化更敏感,调频更常用于音乐和智力类节目的传播,而调幅更适用于人声和新闻等内容的传播。
发射的信号经过发射塔天线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向周围的空间辐射出去。
接下来是信号传输阶段。
发射塔天线发射出的无线电波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输。
这些电磁波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根据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组合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广播电台。
然后是信号接收阶段。
广播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空中传输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天线将电磁波中的能量转化为交流电,然后通过调谐电路将整个频率范围的信号分为几个具体频率的子信号。
调谐电路通过可变电感和电容器的组合使接收机的电路与广播电台的本地振荡器保持相同的频率,这样就可以选择并接收到特定广播电台的信号。
最后是信号解调阶段。
经过调谐电路选择好的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解调器进行解调。
解调器通过将振幅调制的信号恢复为原始的音频信号,将频率调制的信号恢复为原始的调频信号,从而使得原始的声音和信息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的接收原理可以归纳为信号发射、传输、接收和解调四个步骤。
通过信号发射,广播电台将声音信号调制为无线电波,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输。
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调谐电路选择和接收特定频率的信号。
最后,解调器恢复原始的声音和信息,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广播电台的接收原理使得我们能够轻松收听到各种类型的广播节目,拓宽我们的视野和信息渠道。
广播台一、简介广播台是一种传播媒介,用于广播电信信号,向广大受众传送各种信息。
广播台通过无线电波来传播声音、音乐、新闻和其他形式的信息。
广播台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稳定可靠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台通信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对广播台的工作原理、历史发展、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作原理广播台的核心技术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它利用无线电波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进行传播。
广播台由若干部分组成,包括音频源、音频处理器、调频发射器、天线等。
1.音频源:广播台从各种音频源中获取声音信号,例如麦克风、录音设备等。
音频源传输的声音信号会在后续的音频处理器中进行处理,以提高音质和信号质量。
2.音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负责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包括音频增益、噪音过滤、音频压缩等。
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广播信号的质量,使得受众能够以较好的音质收听广播。
3.调频发射器:调频发射器将经过处理的音频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并通过天线进行发射。
发射的频率会根据广播电波的特性和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信号能够在目标地区得到较好的覆盖。
4.天线:天线是广播台与外界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它将发射出的电波发送到空中,并接收外界的电波作为输入信号。
天线的形状和尺寸会对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产生影响。
三、历史发展广播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广播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广播台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189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现了无线电波现象,揭开了广播台发展的大门。
2.1906年:加拿大工程师雷各纳德·F·穆尔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台,开始了广播业的商业化运营。
3.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KDKA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正式广播。
4.1930年:调频广播技术问世,为广播台带来更好的传输质量和音频效果。
5.196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台,实现了全球广播覆盖。
一个威斯康星州的大学生听一位身在牙买加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演奏最新的卡里普索说唱音乐。
一个儿童保护组织通过个人广播联系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成员。
一位广播听众在听到一则关于计算机打印机的广告后,马上通过播出广告的媒体下了一份订单。
随着网络广播这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最新变革,所有这些设想都可以得到实现。
而无线电广播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
网络广播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末期。
传统的无线电广播公司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同步播出自己的节目。
然而,眼下网络广播正掀起一场空前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广播不仅出现在台式计算机上,而且还可以不受时空约束出现在各种广播形式中;此外,广播节目的制作也将从传统的广播公司扩展到任何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
本文将从设备、传输、节目制作和听众/广播员之间的关系转变等方面来探讨网络广播的变革。
无线电广播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但直到1954年晶体管收音机投入使用才出现了可移动收听广播的设备。
互联网无线电广播亦是如此。
直到21世纪,也还只能通过个人计算机在网上收听广播节目。
但这一情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善。
随着无线连接成为可能,人们将能够使用车载收音机、掌上型电脑和手机通过互联网收听广播节目。
下一代无线设备将能使互联网广播的覆盖范围更广,收听更为方便。
使用和优势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播出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制约:电台发射机的功率(覆盖范围一般仅为160公里)可用的广播波段(你所在的当地可能会有几十个广播电台)网络广播则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您可以在美国的堪萨斯州通过互联网收听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广播节目。
网络广播和网络本身潜力巨大(例如Live365可提供3万多个互联网无线电广播节目)。
与传统的无线电相比,网络广播不再限于音频。
它的节目可伴随照片或图片、文本和链接,甚至可以提供类似消息公告板和聊天室的交互功能。
这些改进使得听众可以边收听节目边做其他事情。
在文章开头的示例中,一位听众在收听到一则计算机打印机广告后,通过网络广播节目网站的相关链接订购了打印机。
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中波的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图 3-2为调幅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实习图3-2中B处),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实习图3-2中D处)。
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图见实习图3-3所示C1、B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
VT1、B2、B1、C组成变频级。
VT1为变频管。
初级线圈与C构成变频级负载。
C1、B2组成本机振荡电路,C6为振荡耦合电路,VT2、VT3组成中频放大电路,2AP9为检波电路,R9为音量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16为高频耦合电容。
VT4、VT5为前置低频放大级、VT6、VT7组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R16、C21、C17为电源波波电路。
R1、R2、R3、R4、R5、R6、R7、R12、R10、R11、R13、R17、R18为各级的直流偏置电阻。
超外差收音机
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
①整机电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装位置。
②元器件焊接、安装(安装时应检查元器件的好坏)。
③检查电路,将安装好的收音机和电路原理图对照检查下列内容。
a.检查各级晶体管的型号,安装位置和管脚是否正确。
b.检查各级中周的安装顺序,初次级的引出线是否正确。
c.检查电解电容的引线正、负接法是否正确。
d.分段绕制的磁性天线线圈的初次级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e.用指针式万用表R×100档测量整机电阻,用红表笔接电源负极线,黑表笔接电源正极引线,测得整机电阻值应大于500欧。
以上检查无误后,方能接通4.5伏电源。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
新装的收音机。
必须通过调整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其调整内容有:调整各级晶体管的工作点,调整中频频率,调整覆盖(即对刻度)统调(调整频率跟踪即灵敏度)。
下面对调整内容及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① 调整静态工作点:各晶体管的作用不同,所处的工作点不一样,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无信号时(本机振荡停振)无外加信号时各晶体管发射极电阻上的电压的大小分别来衡量的。
分级调整R1、R4、R12、R17、R18使VT1级电压为-0.5~0.7V。
VT2级R6上电压-0.5~0.7V。
VT3级 R7上电压为-0.25~0.4V,VT5级R14上电压为-0.7~0.9V,VT6、VT7级是共集电级电流为2~6mA。
②调整中频:目的是使三个中周变压器(中频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调整为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由于所用中周是新的,一般厂家已调整到465KHZ,所以调试时,接收某一个电台,用无感起子调节中周磁芯,调整顺序是由后级往前级即先调Bz3再调Bz2至喇叭声音最响为止。
③调频率覆盖(调收音机的频率范围535—1605kHz):调整时装上一个刻度盘,使双连可变电容全部旋进和旋出指针分别在刻度盘530—1630千周的线上,旋动双连可变电容器使指针对准640千周刻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无感起子旋动振荡线圈的磁芯收听640千周电台广播,声音适中旋动双连可变器电容使指针对准1500千周刻度附近。
调整振荡回路微调电容C3接听1500千周附近电台广播,如此高端、低端反复调整几次。
④统调(调整频率跟踪)目的使本机振荡频率在接收频率范围(中波段535~1650kHz)和远比外来信号频率高465KHz即本机振荡频率范围为 1000kHz~2070kHz。
因此,采用电容相同的C1、C2双连可变电容器进行同步调节,通常在所选频范围内的高、中、低三点进行跟踪,即三点统调,为了实现良好三跟踪在本机振荡回路串联一个垫整电容C及并联一个微调补偿电容C,在输入回路并联一个补偿微调电容C,具体调整,然后调输入回路补偿电容Cz使音量最响。
中端调整在1000KHZ附近收听广播,使声音最响此时调整双连电容器动片中的花片上的C片,拨动片距。
若拨动花片时,输入减小,则中端不失谐,将花片拨回原处,若输入增大,还需在拨动对边花边进行补偿,也可改变垫整电容的容量。
12
微雨山的小桥的感言:非常专业,谢谢~ 2009-12-03
其他回答(1)
热心问友 2009-12-03
楼上说的是调幅的,非调频的,有区别,基本原理一样,调制方式不一样。
转载一段调频的:
现在我们在收听无线广播时都喜欢收听FM立体声广播,原因是FM广播音色纯正,频带宽,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现在好的FM广播台所发出来的信号可与CD 机相比美了。
那么FM的立体声信号是如何产生和解码的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此问题。
一、立体声信号的产生流程
1、将L(左声道)和R信号(右声道)进行叠加(即L+R)我们称这种和信号为M信号;将L信号与R信号相减即L-R,我们称这种信号为S信号(如图1)。
图1
2、将S信号调制于38KHZ的副载波(调幅制AM),调制后再将38KHZ的已调波通过一个称为平行器的将38KHZ副载波抑制掉,仅留下38KHZ已调波的上下边带分量。
将S信号进行这样的处理目的是使S信号变成±S(如图2)。
图2
抑制副载波的目的是因为调幅波在能量的角度上看载频占有最大的能量,而边频幅度(上下边带)不超过载频幅度的1/2,也就是说,边频能量最多只有载波的50%,当调制度达到100%时边频的能量一共只占1/3,如果调制度再少一些,比例还将更少。
但是,信息是靠边带来传送的,所以幅度恒定的副载波是无用的,将它抑制掉这对提高信噪比和节约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都有好处。
然而,在接收端
就必须要将抑制了的38KHZ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才能正确解调出S信号,而且恢复的38KHZ载波信号必须要和发射端的38KHZ在相位上保持一致。
那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行的办法是在发射端发送一个导频控制信号此信号用以在接收机中从新建立38KHZ的副载波。
3、将L+R信号和上下边带信号与19KHZ导频信号同时加到环形调制器中进行混合叠加成为立体声复合信号。
4、将立体声复合信号与主载波(88~108MHZ)以FM方式进行调制后发射出去。
二、FM立体声信号的解码
立体声信号的主要部分是差信号±S,在单声道接收机中此信号被去加重电路滤除了,在立体声解码中就必须依靠S信号,将S信号和M信号相加减来获得L、R信号。
M+S=(L+R)+(L-R)=2L、M-S=(L+R)-(L-R)=2R。
立体声解码电路是通过一个环形检波器来实现以上的功能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19KHZ倍频电路和环形检波器电路。
1、19KHZ倍频电路
这部分电路实际上是恢复38KHZ副载波电路。
19KHZ的导频信号从B1取出送到D1和D2进行全波整流,输出38KHZ的半波脉冲信号,BG2将信号放大,由于其波形是脉冲波所以它包含有丰富的谐波成分,而我们需要的是其基波(即一次谐波)所以BG2的负载是一个LC并联选频电路,它谐振于38KHZ,所以38KHZ 的基波将得到最大的输出,经B2耦合将信号送至环形检波器从而达到恢复
38KHZ副载波。
这里由于38KHZ的副载波是由发送端的19KHZ导频信号所产生的,所以它与发送端的38KHZ副载波是同步的。
2、环形检波器
此电路如图5。
从输入端进来的是去掉了19KHZ导频信号的立体声复合信号,它加到B2次级线圈的中点并被38KHZ的副载波所调制(AM),用两个一般的包络检波器就能将所需的2L和2R信号检出来。
环形检波器就能实现此功能,再生的38KHZ的副载波在环形检波器内充当了开关信号,它使D3、D4、D5、D6轮流导通,其中正向波形由D5、D6检波输出M+S=2L信号,其负载电阻是R14;负向波形由D3、D6检波输出M-S=2R信号,其负载电阻是R15,C10和C11的作用是将38KHZ副载波旁路掉,这样在输出端就得到了2R和2L的立体声音频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