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项目七 草莓的组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4
草莓无菌组培快繁技术草莓(Fagariaananassa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和产量在浆果类水果生产中仅次于葡萄,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果品,除可以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酒和饮料等制品。
目前在育苗繁殖中,传统的匍匐茎无性繁殖方法因其病毒感染严重、品种退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已不能满足目前规模化生产的实际需求。
因此采用组织培养不但可以试验快繁,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还对一些繁殖系数较低、杂合的材料有性繁殖易分离、或从杂合的遗传群体中赛选能保持优良遗传性的植株,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通过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对草莓进行试管苗快速繁殖试验。
一、母株选择建立无菌体系中,筛选母株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大量试管苗的质量问题。
母株应选择健康且已达到生育期的植株。
改善供试母环境条件也是外植体成活的一个因素,快繁用的母株必须保持在适于新梢继续萌发的条件下生长,这样才有利于外植体生长。
为此,必须有一个带补充光照装置的温室,以满足草莓生长需要,并调节光质和温度,从而影响植株代谢,进而影响植物及激素产生。
二、外植体处理草莓的组织培养以茎尖作为外植体效果比较好。
可从用分株、组织培养法所繁殖的植株上取材。
在接种前选择健壮无病的茎尖,采用70%无水乙醇消毒10秒,用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0.1%升汞消毒8分钟,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次。
这种消毒方法污染率低,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
三、培养条件切割已经灭菌的茎尖,使之长3mm,然后保持极性集中到芽诱导培养基上,经3-4周的培养后,外植体上分化出较多的嫩茎,这时可以将其切下进行继代培养。
当嫩茎长出3-4枚较大的叶片后,即可以将其切下进行生根诱导。
经过2-3周培养,就能形成带根系的再生植株,培养温度22-28℃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2000-6000lux。
四、褐化问题在草莓组织培养中,从外植体接种到成苗,褐化现象经常发生,其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有:1.消毒:接种环境温度过高引起褐化死亡,这常在封闭式的环境内操作时发生,如在接种箱、无菌室内,应降低操作室环境温度,或缩短在高温环境中的操作时间。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有着广泛的经济价值和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大量繁殖草莓植株、传播优良品种、筛选抗病性状等。
本文将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茎尖组织的快速分裂增殖能力,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草莓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主要包括茎尖的获取、消毒、培养基配方、激素处理等步骤。
在茎尖获取中,应选择健壮的、没有病害的草莓植株进行茎尖切割,以保证培养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
茎尖切割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可以用70%的乙醇对茎尖进行浸泡,然后使用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进行处理。
消毒结束后,将茎尖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是草莓茎尖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Murashige和Skoog)基础培养基,添加有机氮和无机氮,如苏氨酸、谷氨酸等;同时添加适量的糖分和维生素,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培养基中还需添加适量的激素,以促进茎尖分裂和增殖。
通常情况下,茎尖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以刺激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例如,草莓茎尖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研究。
目前,虽然已有成功的培养基配方,但是仍然有机会进一步优化配方,提高培养基的效果和效率。
另外,还可以研究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茎尖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植物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除了培养基的优化外,还可以研究植物激素处理对茎尖培养的影响。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节植物生长和开花等过程。
因此,在草莓茎尖组织培养中,可以研究不同的激素处理对茎尖的分化和增殖影响,以及对繁殖和生长能力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研究茎尖组织培养中其他的关键因素,如培养条件的控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草莓茎尖的生长和分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提高茎尖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该如何进行草莓组织培养繁殖呢草莓生产,培育壮苗是关键:壮苗标准是无病虫危害,具有5~6片正常叶,叶色不浓也不淡,呈鲜绿色,叶柄粗而不徒长,苗重30克以上,根茎粗1.0~1.5厘米,株型矮壮,侧芽少,根须多粗而白。
用传统方法繁殖培育小苗,速度慢,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引起退化,影响产量知果实品质。
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培育壮苗,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组织培养繁殖草莓苗的优点1.繁殖速度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到几十万株苗,发展潜力大。
2.可迅速更新市场品种根据市场需要,2~3年内可以更新一次品种,常规生产则需要4~5年。
3.灵活只要建立起组织培养操作车间,即扩大培养实验室,就可全年生产,还可以使植株保存在冷库中直至秋天或第二年春天。
4.健康植株比例大,增产效果明显茎尖组织中的分生组织本身不带毒,且整个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培养的无病毒苗比一般未脱毒苗生长快,坐果率高,结果期延长,果重明显提高,平均可增产30%~50%。
二、组织培养繁殖草莓苗的技术要点1、配制培养基常用的是MS培养基,它既有草莓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元素氮、磷、钾,也有微量元素锌、铜、铁、钼等,还含有对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和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质与植物激素等。
在这些营养成分中加入琼脂使其凝固。
具体操作过程为:①煮琼脂,边煮过搅拌,使其全都溶解。
②从母液中取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激素放于烧杯中。
③把①中的溶液和糖加入琼脂水中。
④调节pH值为5.8左右。
⑤把溶液分装到三角瓶中,用铝铂纸包好平口。
⑥标上记号,放入消毒锅内蒸气消毒。
2、材料和接种草莓生长点培养宜采用匍匐茎尖端的生长点。
生长点接种时期,考虑到既要匍匐茎生长充实,又有利于进行病毒鉴定及繁殖,故以6~7用力好。
采芽和接种应在无菌室内进行。
生长点的大小以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3~0.5厘米)为宜,每个烧瓶宜接1~2个茎尖。
3、培养草莓接种后,将三角瓶排放在培养室内的培养架上,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一般为温度保持在22~25℃,光照时间为18小时,光照强度为3000勒克斯,经4~8周后,可直接分化成小植株。
草莓的组织培养一、茎尖1.概述通过对草莓茎尖离体培养的试验研究表明:取草莓茎尖为外植体,以0.35 mm大小为宜;用MS+0.5 mg/L 6-BA+O.2 mg/L NAA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高;以1/2 MS+O.1 mg/L IBA 生根效果最好。
2.结论(1)再生途径:草莓刚抽出的匍匐茎的茎尖(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8次,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
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6一BA+0.2mg/L NAA+3 蔗糖(w/v)+0.5﹪卡拉胶,pH值为5.6~5.8。
每个灭菌处理接种2O枚外植体,l5d后观察记录外植体的污染、死亡、无菌成活生长等情况。
(3)培养基:①芽诱导试验,于MS培养基附加0.2 mg/L NAA、IAA、IBA不同种类生长素的培养基中,20d后调查记录幼芽分化情况。
②继代培养与扩大繁殖,MS培养基附加0.5 mg/L6-BA、0.01 mg/L NAA。
③根诱导试验, 用1/2 MS附加不同浓度(mg/I )IBA 有0.05、0.1、0.2、0.5及不加IBA的5个处理.(3)条件:培养基均在1~ 1.1大气压下热压灭菌20min。
培养温度(25±2)℃。
每日光照12h,光强2 000Lux。
(1)再生途径:用其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下胚轴等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2)灭菌方法:洗去泥土、灰尘,再用自来水冲淋2~3h,置超净工作台上进行75 ﹪乙醇和0.1 升汞不同时间的灭菌处理.(3)培养基:①MS+BA 1.0 mg/L+NAA 0.5 mg/L(浓度单位,下同);②MS+6一 BA0.5+KT 0.5;③MS+BA2.0+IAA 1.0;④MS+BA2.0+NAA0.5+2,4-D0.1;⑤MS+BA2.0+IBA0.1。
以上培养基各加CH 100 mg/L,蔗糖20g/ L(①为30g/ L)。
草莓茎尖组培脱毒和种苗三级繁育体系的建立花秀凤1 陈 铣1 许 玲2(1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花秀凤(1973-),女,农艺师,从事蔬菜育种与推广研究 草莓常通过无性繁殖为生产提供种苗,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种苗易使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抗病力减弱,产量、质量、效益锐减,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培养(简称组培)技术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专家证明,草莓脱毒苗生长势强,抗病力提高,大果率增加,能增产30%~80%。
为此,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进行草莓茎尖组培脱毒研究。
经过3年的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草莓脱毒苗三级繁育体系,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总结如下:1 原原种的获得111 培养基的配制草莓茎尖组织培养需要配制2种培养基:Ⅰ,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基MS +6BA 1mg/L +NAA 011mg/L +3%蔗糖+017%琼脂;Ⅱ,壮苗生根培养基MS +115%蔗糖+017%琼脂。
112 接种母株的选择与处理选取生长健壮、能充分表现本品种优良性状的植株为母株。
为了避免因材料带菌而产生污染,须对母株进行杀菌,每周用500倍甲基托布津处理1次。
113 接种、增殖、生根培养5~6月取刚抽生的匍匐茎茎尖约1c m ,用流水冲洗015h,然后在75%酒精中浸泡1m in,再用2%次氯酸钠消毒10m in,无菌水冲洗3遍,在超净工作台上逐层剥去顶芽外面的叶片,用解剖刀切下带一个叶原基(长012~013mm )的生长点,立即接种于培养基Ⅰ上进行光培养。
2个月后愈伤组织周围长满丛生芽,把芽逐个切下,每瓶放5~6个芽继续增殖,每25d 可增殖1代(约5倍),一般增殖3代(约125倍)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数量。
然后转入培养基Ⅱ进行生根培养。
一个月后根长2~5c m 时即可出瓶移栽。
草莓组培苗技术
草莓组培苗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草莓繁殖方法,其优点包括繁殖速度快、无病虫害、品质稳定等。
下面就草莓组培苗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材料准备
1. 材料:新鲜草莓植株、无菌培养基、无菌器皿等。
2. 工具:手术刀、镊子、酒精灯等。
二、操作步骤
1. 选取健康的母株,将其茎尖部位取下,去除叶片和侧芽。
将茎尖切
成长度约为1cm左右的小段,每段保留一个芽点。
2. 将切好的草莓茎尖放入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无菌培养基中,进行离体
培养。
在离体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并定期更换
新的无菌培养基。
3. 在培养基中生长出小苗后,将其转移到含有较低浓度植物生长素的
新培养基中进行继续生长。
此时需要注意控制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
度,以避免过度生长。
4. 当草莓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将其移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土壤中进行生长。
在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伤害草莓苗根部。
5.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施肥等因素,以保证草莓苗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三、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避免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
2. 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培养基和器皿,以保证草莓苗的健康生长。
3. 在离体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燥或过湿对草莓苗的影响。
4. 植物生长素的浓度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草莓苗正常生长。
草莓的组织培养草莓(Fr agaria ananass a Ducde)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世界性水果。
草莓还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对胃肠病、贫血病有一定的疗效。
草莓是一年中成熟最早的水果,春末夏初即可采收投放市场。
草莓产业链较长,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饮料、果糕、果脯及各种食品,同时是“农家乐”项目中的主要水果。
但是草莓生产长期以来,都依靠传统的分株繁殖法生产种苗,病毒病成为草莓生产的瓶颈,以茎尖培养法结合脱毒,用试管苗进行繁殖,是解决草莓生产中这一问题的途经。
1草莓茎尖培养之一(1)材料与方法品种为“丰香”,自田问选取健壮草莓母株上生长充实而小叶尚未展开的匍匐茎顶端约3~4 cm长的顶芽,用自来水冲洗2~3 h后,在超净台上进行灭菌处理。
先用小镊子将匍匐茎的外部大叶摘除,再用70%酒精处理30s,用饱和漂白精液浸泡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
在双筒解剖镜下由外向内逐层剥去幼叶,直至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切取0.2 mm、0.5 mm、1.0 m m左右大小茎尖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所有培养基均含有3%蔗糖,0.8%琼脂,pH值为 5.6。
培养条件:光照31.25 μm ol/m /s,14 h/d,温度25±2 0C。
将分化的组培苗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增殖继代40 d或更长时间继代1次。
将生长健壮的组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
试管苗驯化,生根培养20 d后,将生根试管苗瓶口打开,培养室内放臵2~3 d取出后洗净其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炼苗基质上,温度保持在15~25~C,相对湿度85%-90%,适当遮荫,后期逐渐通风,增加光照,常规管理。
(2)结果激素配比:草莓茎尖的成活与生长都需要BA的参与,而对NA A并无要求。
B A的最适浓度在0.2~0.5 mg/L,而以BA 0.5 m g/L的成活率高,达66.7%茎尖大小:草莓茎尖成活率受剥取茎尖大小的影响非常大。
草莓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法是培养草莓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出幼芽,然后通过腋芽的增殖迅速扩大繁殖,幼株经训化培育后,移栽到草莓园中使用。
组织培养不受环境影响,可进行工厂化生产。
优点是可有效脱除病毒,获得无病毒种苗;并且繁殖快,1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产生几千甚至数万株优质组培苗,可迅速推广新品种。
组织培养繁殖的操作程序如下:一、取材和消毒在植株生长季节,最好8月份,取园中建苗的匍匐茎4~5cm长,先用1%洗衣粉水洗刷表面污物及绒毛,再用流水冲洗1小时。
在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无菌条件下,将冲洗后材料再截成2~3cm长,先浸入70%酒精中半分钟,再浸入10%漂白粉上清液或0.1%升汞水中消毒15~2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
将消毒后的材料用摄子夹到盛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已经过高压灭菌),置于双目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分生组织,一般保留1~2个叶原基,切取0.2mm左右。
若草莓植株经过40~41℃热处理4~6周,可剥取0.3mm左右的茎尖分生组织。
切取茎尖分生组织后立即置于培养基中。
二、诱导芽分化(初代培养)切取草莓茎尖分生组织,接种在含有0.1×10-6赤霉素,0.2×10-6吲哚丁酸、1×10-6BA (6-苄氨基嘌呤、30g/L蔗糖,6~7.5g/L琼脂,pH值5.8左右,经1.1kg/cm2高压消毒15分钟的MS培养基上。
在温度25~30℃、光照强度1500~2000勒克司、每日光照10小时左右的培养条件下,20~30天后即开始分化新芽,新芽不断生长和增殖,形成小芽丛。
接着小芽丛萌发,约经3个月,培养基上的一簇无根小植株即可长成2~3cm高。
将附加6-苄氨基嘌呤浓度控制到(0.2~0.4)×10-6,也可以获得较好的芽分化。
三、小植株增殖(继代培养)切取芽丛上小植株,在芽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即可达到小植株增殖效果。
在培养基上适当提高6-苄氨基嘌呤浓度可提高增殖效果。
植株的增殖倍数因品种和培养基的不同有所差异。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草莓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操作技术;3. 了解草莓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草莓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将草莓的茎尖、叶片等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芽和根,最终培育出新的植株。
该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脱毒效果好、产量高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草莓品种:草莓品种选择应考虑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因素;2. 外植体: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草莓匍匐茎;3.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激素:6-BA、NAA、IBA;5. 灭菌剂:75%酒精、氯化汞;6. 其他:手术刀、镊子、剪刀、培养皿、移液枪、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草莓匍匐茎剪成2-3cm长的小段,用75%酒精消毒30s,然后用氯化汞消毒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2. 外植体切割:用手术刀将消毒后的草莓匍匐茎切成2-3mm的小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3. 培养基配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外植体接种: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密度为每皿10-15个;5.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16h;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状况,记录芽的分化、增殖、生根等情况;7. 幼苗移栽:当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芽分化:接种后10-15天,外植体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芽点逐渐增多,长度逐渐增长;2. 芽增殖:芽分化后,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芽点数量明显增多,芽长也明显增长;3. 生根:当芽长达到1-2cm时,将幼苗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高科技组织培养技术及草莓组织培养研究作者:***来源:《果农之友》2024年第05期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利用细胞工程技术,使用草莓茎尖、花药、叶片等进行组织培养,能实现草莓的快速繁殖。
所培育出来的幼苗,产量也比一般繁殖方法多一成以上。
笔者在概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梳理了草莓组织培养的常用途径和常见问题及对策。
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1.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茎或叶的表皮、叶脉、幼嫩茎或芽组织(如芽、胚轴等)用无菌水清洗,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细胞分裂增殖、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等机制来生产植株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是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学结合的产物。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变异植株,获得大量优良品种,进行遗传育种和细胞工程研究。
组织培养也可用于植物转基因、基因转移、细胞融合等研究,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基因工程手段(图1)。
1.2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培养基的配制、生长调节剂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无菌操作等。
外植体选择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
应根据植物的种类、组织或器官、胚状体或种子、器官的大小等,从生理状态和形态结构上进行选择。
无菌操作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组织培养是成功的前提。
培养基配制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根据外植体选择相应类型的培养基,同时要注意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配比,其中糖、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水是基本培养基。
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激素浓度。
生长调节剂使用也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方面。
要根据外植体和培养基类型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
1.3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一是培养基。
培养基是由基本培养基、附加成分组成。
基本培养基包括基础营养物质和基本生长因子,基础营养物质有无机盐类,如 NaCl、 KCl;有机成分主要为糖类或氨基酸等,如蔗糖、麦芽糖等。
草莓的组织培养草莓( Fr agaria 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世界性水果,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浆果类水果生产中仅次于葡萄.草莓具有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结果早、产量高、收益好等优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天然高档食品,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酱、酒、饮料等制品,并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引种.一、茎尖组织培养1.文章概述: 何欢乐, 阳静, 蔡润, 潘俊松等人以草莓匍匐茎为材料,截取3~4cm长的顶端.在双筒解剖镜下由外向内逐层剥去幼叶,直至闪亮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切取 1.0mm的茎尖接种到MS培养基(3%蔗糖,8%琼脂,pH值为5.6)上,培养容器为100ml的玻璃瓶.培养基放30~40ml/瓶.茎尖培养通常先形成愈伤组织,再长出不定芽,经不定芽增殖形成植株.2.结论(1) 发生途径:选生长不久的草莓茎尖——材料处理及消毒——接种——培养——继代培养——生根.(2) 灭菌方法:自田间选取健壮草莓母株上生长充实而小叶尚为展开的匍匐茎顶端约3~4cm长的顶芽,用自来水冲洗2~3h后,在超净台上进行灭菌处理,先用小镊子将匍匐茎的外部大叶摘除,再用70%酒精快速处理30s,用饱和漂白精液浸泡1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3) 培养基: 诱导草莓茎尖成活与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BA 0.5mg/L.丛生芽的增殖,最优的增殖培养基以MS+BA 0.5mg/L为好.草莓是比较容易在培养基上生根的植物,其生根不需要任何激素刺激,只需1/2 MS 就可达到最好的生根效果.(4) 条件:光照31.25umol/m2/s,14 h/d,温度25±2℃.二、草莓叶片培养草莓品种改良多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由于草莓的高杂合性和多倍性,使得杂交育种工作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目标性状常与不良性状连锁,造成育种效率低.生物技术作为现今植物改良的有效手段极大地推动了草莓育种工作的进程.自1990年以来关于草莓基因的研究进展很快,草莓成为继核桃、苹果之后第3个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果树.为了实现基因操作、获得转基因植株,最基础的研究就是建立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为后续的草莓遗传转化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在丰香、全明星等很多草莓品种上建立了叶片离体再生体系.1. 文章概述: 董莉, 晁慧娟,董清华,金宝燕,高遐虹等人以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Benihoppe’)组培苗为材料进行叶片离体再生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暗培养10天是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合的暗培养时间.适宜的叶片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TDZ2.0 mg/L +NAA 0.1 mg/L,出愈率95.0%; 适宜的愈伤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TDZ 1.0 mg/L +NAA 0.1 mg/L,分化率90.0%; 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生根率为100%.2. 结论(1)发生途径: 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暗培养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培养——再生植株的生根培养.(2)灭菌方法: 1.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5分钟.2. 7 5 % 乙醇消毒l分钟.3. 2 %次氯酸钠消毒1 0分钟.4. 1 % 氯化汞消毒1分钟.5. 无菌蒸馏水反复漂洗5次以上。
草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草莓(Fragaria spp.)为重要的浆果植物,•栽培分布很广,其总产量在浆果类中仅次于葡萄,居世界第二位。
草莓果实柔软多汁,含丰富的糖、酸、矿物质,维生素等。
•草莓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酒等。
其颜色鲜艳,是良好的配餐食品。
草莓繁殖容易,结果早,收效快。
尤其是近年的促成栽培,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使草莓的成熟期大大缩短,从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都有新鲜草莓上市,填补了水果的淡季市场。
(1)形态特征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呈半平卧丛状生长,根系为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
草莓的茎呈短缩状,分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上短缩茎节间极短,节密集,其上密集轮生叶片,叶腋部位着生腋芽。
地下短缩茎为多年生,•是贮存营养物质的器官,也可发育成不定根。
匍匐茎是草莓的特殊地上茎,•是其营养繁殖器官,茎细,节间长,一般座果后期发生。
•叶属于基生三出复叶,呈螺旋状排列,在当年生新茎上总叶柄部与新茎连接部分,有两片托叶顶端膨大,圆锥形且肉质化。
离生雄蕊20~35枚。
雌蕊离生,呈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数目从60~600不等。
•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至多歧聚伞花序。
果实为假果,主要是花托膨大肉质化形成,瘦果以聚合果形式生于花托上。
果实成熟时果肉红色,粉红色或白色。
(2)生物学特性草莓根系在土壤温度达到2℃时开始活动,在10℃时开始形成新根,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秋季温度降低到7~8℃时生长减弱。
春季气温达5℃时植株开始萌芽,茎叶开始生长。
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耐荫。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深,花芽发育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反光照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叶柄及花序柄细。
叶片色浅,花朵小,果实小,着色不良。
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加上植株矮小,而叶片则较大,因此蒸发量大。
在整个生长季节,叶片几乎都在不断地进行老叶死亡、新叶发生的过程,叶片更新频繁。
这些特点,决定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