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版成人腹股沟疝指南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919.41 KB
- 文档页数:3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局部薄弱。
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他。
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对腹股沟疝进行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1)准确的描述病情;(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成人女)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我科从1999年10月至2004年4月使用美国外科公司及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塞及平片进行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306例,其中治疗股疝24例,占总手术量的7.84%。
现对无张力股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23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2.5岁,均未发生嵌顿、绞窄;1.2麻醉方式8例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1.3手术步骤1.3.1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至耻骨结节,做切口4cm~5cm,逐层切开,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子宫圆韧带或精索,用导尿管悬吊;1.3.2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切开腹横筋膜,显露疝囊颈部,其内侧为陷窝韧带,外侧为股静脉,将疝囊自股管内锐性加钝性游离出,进一步游离至疝囊颈部,不做高位结扎;1.3.3将疝囊推入腹腔,再将聚丙烯网塞充填至疝环内(注:不是充填在股环内),与腹横筋膜内侧、耻骨梳韧带及陷窝韧带外侧缘缝合固定6~8针,经增加腹压聚丙烯网塞不向外突出;1.3.4尽量修复腹横筋膜,如果较完整,可将网塞完全置于腹横筋膜后方;1.3.5如发现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可将平片置于子宫圆韧带或精索后方,铺平后周围妥善缝合固定,下端需超过耻骨结节;1.3.6将子宫圆韧带或精索放回原位,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层缝合至皮,术毕。
术后用500g的沙袋压迫局部6~8h。
2结果2.1手术时间单侧股疝大约需要30min,最短20min,疝囊较大难以自股管内拖出者需切开腹股沟韧带以扩大股环则时间略长,一般需要40min~50min;2.2恢复多数病人3~6h即下床自解小便,有5例肌注非麻醉类止痛剂,大多数病人仅在24h~48h内有不超过38℃的发热。
全部病人均在3天内离院,不再使用任何抗感染药物,7天后门诊拆线。
本组所有病人均为Ⅰ/甲愈合;2.3随访2例随访4年,5例随访3年,9例随访2年,6例随访1年,2例随访不足1年,全部病人均无复发,9例病人诉3~5月内感觉局部硬块,半年后逐步软化消失。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有>2000万例腹股沟疝手术。
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
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上腹股沟区域存在缺损,向体表有凸起的结构,腹壁缺损可以是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产生腹股沟疝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有关。
总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腹股沟疝多发于男性、老年人。
(2)先天因素:如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管发育不良(长度较短、斜度不足)等情况。
在遗传基因上虽无确切的证据,但相关研究表明:有腹股沟疝者的后代发病率可增加数倍之多。
(3)后天因素: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不良,如慢性肝病、腹腔积液、肾病等及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或其成分改变:还与长期吸烟、有腹部手术史等有关。
3、分类与分型腹股沟疝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在于:(1)准确描述病情。
(2)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3)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3.1分类3.1.1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临床最常用)分类。
(1)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可位于股血管前方或外侧的疝。
3.1.2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1)易复性疝:疝常在患者站立或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2)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未发生器质性病理学改变。
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膀胱等)所构成。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可伴有临床症状(如疼痛和消化道梗阻的表现),但疝内容物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0-0833-03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成人;腹股沟疝;诊断;治疗Keywords adult;inguinal hernia;diagnosis;treatment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研究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对于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于2012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现公布如下。
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腹股沟疝的病因和病理生理2.1病因2.1.1鞘状突未闭此为发生腹股沟疝的先天性因素。
2.1.2腹腔内压力变化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发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分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其他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发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成人腹股沟斜疝常见的症状有哪些,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早期症状介绍成人腹股沟斜疝的常见症状腹股沟处或闭孔处肿胀、无痛性阴囊内肿块、下腹胀痛、腹股沟疼痛成人腹股沟斜疝有什么症状一、症状(1)腹股沟部肿块:腹股沟斜疝的重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突出。
早期肿块较小可局限于腹股沟部,随病程进展,肿块逐渐增大并进入阴囊,形成上端狭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沟管,下端宽大、丰满,类似梨状的典型腹股沟斜疝肿块。
易复性腹股沟斜疝,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安静和平卧休息时自动回纳,或用手按摩后消失。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疝内容物与疝内壁经常摩擦发生轻度炎症,使两者之间逐渐形成粘连,以致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
故肿块仅有不同程度缩小,而不随体位、腹压的变化而完全消失。
常见于病程长、疝囊大的病人。
(2)局部胀痛:易复性腹股沟斜疝除腹股沟部有肿块外,常无特殊症状,偶感局部胀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脐周隐痛。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酸胀和下坠感。
这些症状随肿块出现而发生,肿块消失而缓解。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此症状多见于滑动性腹股沟斜疝。
由于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等脏器已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排尿不尽感。
滑动疝一般肿块巨大,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且右侧多于左侧。
2.体格检查(1)检查项目:包括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全身检查:包括有无心肺疾病、腹部有无腹水和肿块、是否妊娠、前列腺肥大等,以了解疝形成原因。
局部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及手法回纳及外环和内环的检查等。
(2)检查方法:病人一般先采取站立位,显露包括腹股沟区的整个腹部,应观察肿块的位置、外形,触摸其质地、张力、温度等,并与对侧比较。
小的疝块有时在检查时不见下降,即使让病人长久站立或咳嗽也属徒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仔细触摸两侧的精索,通常在患侧可摸到增厚的疝囊,可作为有疝存在的间接征象。
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和面临挑战唐健雄【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4页(P155-158)【作者】唐健雄【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疝和腹壁外科在我国快速发展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里我国的外科医生对“疝”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在整个大普外科领域逐步建立了疝病专科的意识。
当今无论是国际和国内均已把“疝”看成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而不是单纯的人体某个部位的异常表现。
因此,国际共识已把“疝”称为“疝病(Herniology)”[1]。
所以对于疝病已经在基础研究、建立疾病诊疗指南、手术方法、材料学进展、数据的积累与统计、质量控制和最后的结果等方面有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国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国际该领域也建立了自己的地位。
以下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基础研究目前对疝病的基础研究包括流行病学、解剖学、遗传学和病因学等。
普遍认为腹股沟疝并非简单的由腹横筋膜缺陷引起,而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同时认为很可能是一个遗传学的结果。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的存在,如解剖结构的异常;胶原结构的变异或代谢紊乱;环境因素(吸烟与重体力劳动)等[1]。
但这些还不能解释每一个病人的发病原因。
举例说明:有学者提出,腹股沟斜疝的诱发原因是精索脂肪瘤突出导致出现了一个潜在空间,这与腹股沟疝手术中观察到腹股沟斜疝通常伴随精索脂肪瘤是非常相似的。
就是这样一个常见而细微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外科医生的重视,我们应该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设计实验去论证它。
的确,在病因学方面,还有很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
当今的外科医生普遍重视治疗,追求手术技巧的完美,而对疾病的基础研究却存在忽视,这就使得在治疗手段方面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只能跟着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
因此,做好疝病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工作是提升我国在疝病领域国际地位的关键一环,而这一点我们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虽然国内已经有少数疝中心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却远远不够,特别是与我国名列世界第一的腹股沟疝手术量相比,病因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的比例相差甚远。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前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 年和2003 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
为此,学组在2011 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 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悦读专栏·甄选-152 - Family life guide班立杰文(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当人体的某个脏器通过薄弱的缺损或者孔隙进入到另一个位置,这一现象在医学中就被称为“疝”。
当我们机体腹腔内的脏器在经过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区时,冲出皮下向外突出,这时就会有肿块形成,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腹外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疝气”。
而所谓的“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发生在我们腹股沟区的“疝气”。
那么关于“成人腹股沟疝”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成人腹股沟疝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成人腹股沟疝在不同分类标准下有不同的名称:根据发生位置的不同,成人腹股沟疝可有分为以下几种:①斜疝;②股疝;③直疝;④马鞍疝;⑤股血管周围疝;⑥复合疝。
根据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中的不同情况,可将成人腹股沟疝分为以下几种:①易复性疝;②难复性疝;③;④绞窄性疝。
除了上述分类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成人腹股沟疝,具体如下:(1)肠管壁疝(Ritcher 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疝内容物并不是患者的整个肠管,而是部分肠壁。
(2)小肠憩室疝(Littre 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
(3)滑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疝内容物属于膀胱、乙状结肠等。
(4)阑尾嵌顿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疝内容物为阑尾,同时,在该类成人腹股沟疝发作的过程中,还会伴有嵌顿问题。
(5)逆行性嵌顿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小肠发生严重扭曲问题,这时就可能导致多处肠已经发生坏死。
成人腹股沟疝的致病因素对于患有成人腹股沟疝的患者而言,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先天因素影响,比如患者腹股沟发育不良就可能引发成人腹股沟疝。
(2)后天因素影响,比如患者高龄、生长发育不良、营养代谢不良等,都可能引发成人腹股沟疝。
(3)除了上述两点基础因素以外,还有就是长期吸烟、咳嗽、便秘等诱发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成人腹股沟疝。
关于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几点讨论*汤睿**朱晓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专科,上海 200120)摘 要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日渐成熟规范。
全文就LIHR手术的技术优势、适应证把握、术式选择以及规范化培训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 腹股沟疝;疝修补术;腹腔镜;成人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08-0003-04Discussion on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n adult patientsTANG Rui ZHU Xiaoqiang(Department of Hernia and Abdominal Wall Surgery, 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20, China)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 has becomea mature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some aspects of LIHR, such as technical advantages, indications, choice between TEP andTAPP,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 herniorrhaphy; laparoscopy; adult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解剖理论和手术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