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7
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困境探析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现实困境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倡崇德向善、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理念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难度较大。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而现代科学知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融合起来难度较大。
传统文化教育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普及,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挑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大大减弱,这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学中难以落地生根。
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学校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这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效果展现。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改善和完善。
高中化学教学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挑战。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繁杂。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化学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庞大,教学内容相对繁杂,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全领会和掌握全部知识点,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操作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实验条件和资源的受限,学校实验室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些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偏重和应用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探索,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化学与CSTSE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第7题一般考查化学与C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一般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
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化学与传统文化科技成果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材料化学与能源环境健康乙卷2021 7 碳中和、碳达标I 2020 7 消毒剂2019 7 陶瓷文明硅酸盐材料2018 7 废旧电池金属回收2017 7《本草衍义》(第8题考操作)合成纤维II 2020 7 《梦溪笔谈》2019 7 “春蚕到…”高分子材料2018 7纯碱、漂白粉Al(OH)3、钡餐雾霾的形成机理(第8题)2017 7 糖、维生素、蛋白质、Se甲卷2021 7食品添加剂、废旧电池、含磷洗涤剂、天然气III 2020 7 《千里江山图》考物质2019 7 活性炭碘酒铝合金、高纯硅2018 7 灭火器疫苗水性漆电化学保护2017 7 PM2.5、绿色化学、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试题导图】【解题程序】STSE解题四“步”曲【思维模型】1.(2021年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
化学与STSE 及传统文化(一)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 )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 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B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3.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4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C )5 .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6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D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7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D )9.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A.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B.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会更好D.夏季马路喷洒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水分子结合形成结晶水合物起到保湿作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时,无水乙醇消毒效果最好B.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死埃博拉病毒,其消毒原理与漂白粉消毒饮用水的原理不同C.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发布,其中雾霾中的PM2.5属于胶体D.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NaCN)喷洒双氧水处理,利用了双氧水的氧化性1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汇报人:日期:•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与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普及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的交融与发展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炼金术与道家制药古代中国的炼金术和道家制药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士通过加热、冷却、蒸馏等手段,试图将普通的金属转化为黄金或长生不老药。
而道家制药则是在炼丹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制作能够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的药剂。
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的影响虽然炼金术和道家制药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它们对古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炼金术士和道家制药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技术,为后来的化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火药与炸药的起源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最初是由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开始被用于军事用途,成为当时最具有威力的武器之一。
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在火药的发明之后,炸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通过改变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提高了炸药的威力、燃烧速度和控制性能。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民用和工程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技术与硅酸盐工业陶瓷技术的起源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公元前几千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
硅酸盐工业的发展硅酸盐工业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生产。
在陶瓷生产中,人们掌握了各种与硅酸盐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术,如原料的选择、配方、烧制温度和釉料等。
这些技术和知识为后来的硅酸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古代人们会使用各种植物和动物材料来制作香料,如麝香、龙涎香、麝鼠香等,这些香料常用于香囊、熏香和化妆品中。
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品多含有铅、汞等有毒元素,如脂粉、口红、眉黛等,不过也存在一些较为安全的化妆品,如蜜粉、香粉等。
查补易混易错01化学与STSE01高考直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是历年高考必考试题,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地方特色文化、化学史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提升学科素养。
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02易混易错归纳1易错01新材料和新能源1.新材料:从现代科技发展史来看,材料往往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孕育着新技术革命。
新材料可分为新型无机材料和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新型无机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各种工业部门。
功能材料则利用材料的热、光、电、磁等性能,用于电子、激光、通讯、能源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功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是智能材料,它具有环境判断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和时间轴功能,人们称智能材料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
近几年开发并应用的纳米材料,也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把无机物或简单的有机物制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优良性能的有机物。
这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工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科学家已能根据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新型有机材料。
例如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等。
化学与STSE一、化学与环境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酸雨形成及防治(1)正常雨水偏酸性,pH 约为 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CO 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
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雨水,CO 2不会导致酸雨,NO 2或SO 2都会导致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2)硫酸型酸雨及治理①硫酸型酸雨(SO 2引起):SO 2+H 2O H 2SO 3 2H 2SO 3+O 2===2H 2SO 4 (酸雨在空气中酸性增强的原因) ②SO 2主要来源:主要是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治理:开发新能源、处理工业废气、燃煤脱硫a .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a CO 3+O 2+2SO 2=====高温2CaSO 4+2CO 2b .用CaO 脱硫:CaO +SO 2=====高温CaSO 3、2CaSO 3+O 2=====△2CaSO 4(或2CaO +2SO 2+O 2=====高温2CaSO 4)c .用Ca(OH)2脱硫:Ca(OH)2+SO 2===CaSO 3+H 2O 、2CaSO 3+O 2=====△2CaSO 4d .用氨水脱硫:2NH 3·H 2O +SO 2===(NH 4)2SO 3+H 2O(或NH 3·H 2O +SO 2===NH 4HSO 3)、2(NH 4)2SO 3+O 2===2(NH 4)2SO 4(3)硝酸型酸雨及治理①硝酸型酸雨(氮氧化合物NO 、NO 2引起): 2NO +O 2===2NO 2 3NO 2+H 2O===HNO 3+NO②氮氧化物主要来源: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①氮的氧化物都是有毒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②空气中的NO 2等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空气中的NO 、NO 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④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a .碱液吸收法: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
4 化学基本素养(STSE 、传统文化)专题练习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 C 同时服用,不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 Na 、Mg 、Al 三种金属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中,并贴上如图标志B.夏天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臭氧C.石油的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D.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上述产品3.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芒硝晶体(Na 2SO 4•10H 2O )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B.将植物的秸秆、杂草和人畜粪便等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C.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应用氢能源,但需要解决氢气的廉价制备、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D.垃圾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环境4.化学与社会息息相关,下列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解释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B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防止闸门被腐蚀 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 C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硅晶体在自然界中能稳定存在 5.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 3O 4 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食盐、糖、醋可用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6.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 .用氯气处理水中的 Cu 2+、Hg 2+等重金属离子D .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 NH 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7.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高考化学需选择---专项基础训练第一题: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1.STSE解题“三步曲”①读题:对于新材料、新信息题,读题尤其重要。
做到逐字逐句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标记。
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找出其不同点。
②析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便于找准提取信息(知识、原理、方法)的方向。
③解题: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选择题注意题目要求,如“不正确”与“正确”,“一定”与“可能”等。
2.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3.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4、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练习1.有机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确的是A.利用植物秸秆可以生产香料乙酸乙酯B.从煤焦油中提取苯和苯的同系物,可采取的方法是萃取C.用石油裂解产物通过加聚反应直接制备PVC(聚氯乙烯)D.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生皂化反应,最终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2.下列说确的是A.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B.水泥、玻璃、青花瓷、水晶、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C.“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3.下列有关说确的是(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的Cu(OH) 2 悬浊液反应B.棉、丝、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白菜上洒少许福尔马林,既保鲜又消毒D.石英玻璃、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4.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压轴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越来注重化学学科以概念为核心的考查,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试题有机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计在2023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住处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或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解析】A项,甲板所用的特种钢是碳素钢中加入了几种金属,属于合金,A项正确;B项,聚乙烯纤维为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属于合金,B项错误;C项,太阳能电池板为Si,不属于合金,C项错误;D项,石英加速度计为SiO2材料,不属于合金,D项错误;故选A。
2.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解析】A项,银器表面锈蚀物成分大多数为氧化银、氯化银、硫化银等,除此外还常会有银合金里所含铜质的腐蚀产物。
对于锈层含较多绿锈的,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甲酸能有效的分解含铜矿化物,而对银不起作用;对于银器表面变色较深,锈层较厚重的,要考虑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项,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项,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项,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押题1 化学与STSE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该过程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B.飞机上所用的碳纤维和环氧树脂合成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C.工业上,采用雾化技术燃煤的目的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减少SO2的排放D.“地沟油”经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生物柴油,从而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2.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遗油纸伞伞面涂刷桐油,桐油的成分是烃B.CO2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海洋珊瑚的疯长C.PM2.5在空气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稳定性弱于云雾D.服饮葡萄糖口服液可迅速补充人体发烧损失的电解质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抗原试剂盒提取管使用的PE材料具有高阻隔性与生物相容性B.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的内胆使用了有机高分子石墨烯发热材料C.在沙漠、戈壁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可有效推进“双碳”目标实现D.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展示色彩斑斓的奥运五环,应用了化学反应原理4.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蒙古、中国、日本多地沙尘肆虐,沙尘和雾霾都属于胶体范畴B.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核原料裂变产生的碘131-和铯137-的中子数不相同C.婴幼儿滴眼液中含微量硝酸银,银离子消炎与“84”消杀原理相同D.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呈红棕色斑迹,是由于铜发生了吸氧腐蚀5.“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之一--------谢和平团队开创全新原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
该技术以疏水多孔聚四氟乙烯透气膜作为气路界面,以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将分子扩散、界面相平衡与电化学结合,破解科技界难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四氟乙烯可通过乙烯为单体制备,其孔径限制海水离子通过B.KOH的电子式:,其浓度不影响制氢速率C.该技术破解了析氯反应、钙镁沉积、催化剂失活等难题,有极大推广价值D.有效控制水蒸气的迁移速率大于水的电解速率时,可实现海水稳定制氢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其消毒原理和漂白粉消毒饮用水相同B.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胶体C.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D.汽油、煤油、植物油都是油,但它们的主要成分不相同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杯酚”分离60C 和70C 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B .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2H ,并与2H 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C .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鲲龙”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海上首飞,其所用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8.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A .胆矾(42CuSO 5H O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B .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C .胡粉()3322Pb OH CO ()⎡⎤⎣⎦:“胡粉得雌黄(23As S )而色黑(PbS),盖相恶也”D .炉甘石(3ZnCO ):“其(炉甘石)底铺薪,发火煅红,……即倭铅(Zn)也”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题型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考向1化学与STSE1.(2019·全国卷Ⅰ)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选A A错误,氧化铁的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青色;B、C、D正确,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2018·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析: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项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项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解析:选A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4.(2017·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解析:选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是为了除去煤燃烧生成的SO2,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快速提分精准突破01:传统文化题精准突破1.传统文化和化学科学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其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依托,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2.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如杜康酿酒,《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如成语“火上浇油”;古诗词“热火焚烧若等闲”(主要是化学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3.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问题解答四步骤解答“传统文化”题,要求考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生活常识外,还要求考生能运用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文言文知识,读懂题目,然后综合多方知识,联系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题意,最后作出正确解答。
【典例导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考查物质成分【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Ⅰ]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 项不正确;B.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项正确;C.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 项正确;D.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 项正确。
学习传统文化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初中化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化学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学好重要性1.传承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升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综合应用:将传统文化与初中化学教学相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主要学习内容1.传统文化知识:包括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3.融合内容: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元素,如古代的冶金、制陶、医药等。
三、学习注意事项1.培养兴趣: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兴趣传统文化和化学。
2.注重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3.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化学知识。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和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古代冶金技术时,可以结合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
2.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如制作陶瓷、中药提取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亲手制陶,了解制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比较学习法:比较传统文化和化学知识,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例如,比较古代的医药理论和现代的医学知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中考备考技巧1.系统复习:系统地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核心概念和原理。
2.强化实验技能:加强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理解,提高实验技能。
3.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和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强化练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95口罩所使用的熔喷布为聚丙烯,属于合成纤维B.为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可加入适量稀盐酸C.“煤改气”可以减少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D.《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B.红葡萄酒中充入的少量SO2具有抗氧化的作用C.消毒液长时间敞开保存会增强其消毒效果D.作为医用呼吸机原材料之一的ABS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草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草药中常含有鞣质类、苷类、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煎煮中草药不适宜使用的器皿是( ) A.砂锅 B.铁锅C.瓦罐 D.搪瓷罐4、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技、航天等方面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字宙飞船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将海产品用甲醛溶液浸泡以延长保鲜时间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制成的光电池,可用作火展探制器的动力D.双氧水、消毒液、酒精因其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5、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6、下列有关物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MnO2不溶于水,可用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溴工业中吸收Br2C.FeCl3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D.NH4NO3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作汽车安全气囊产气药7、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适有一物,如小桶而无底,非竹,非木,非金,非石……幸以告我“商曰”此至宝也,其名曰海井,寻常航海必须载淡水自随,今但以大器满贮海水,置此井于水中,汲之皆甘泉也。
第2课时核心价值——化学与STSE(学科社会价值)化学与STSE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该类试题向学生展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化学在新材料的研制、新药物的合成、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巨大成果,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体现。
化学与传统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火药使用、传统中药等古代科技文明和近现代化学领域重大科研成果的了解,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是化学学科社会价值在精神品质方面的体现。
一、化学与STSE1.化学与生活物质用途物质用途明矾作净水剂甘油作护肤品保湿剂FeCl3溶液印刷铜质电路板铁粉作食品袋内脱氧剂氢氟酸蚀刻玻璃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异味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液氨作制冷剂乙烯作水果催熟剂氢氧化铝作胃酸中和剂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成因雾霾SO2、NO x和可吸入固体颗粒物(如PM2.5)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酸雨pH<5.6的降水,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硝酸型酸雨的形成:2NO+O2===2NO2,3NO2+H2O===2HNO3+NO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 x H y)和氮氧化物(NO x)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臭氧氟氯代烃、NO x等与O3发生作用,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能源分类 ⎩⎪⎪⎨⎪⎪⎧产生方式分⎩⎪⎨⎪⎧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如:电能是否可再生分⎩⎪⎨⎪⎧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完就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4.化学与材料1.中国古代化学工艺(1)烧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