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强迫症的治疗.ppt
- 格式:ppt
- 大小:457.78 KB
- 文档页数:31
强迫症案例与治疗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以重复出现病人不愿意、明知不对但又无法控制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为其特征。
病人常为这些重复出现的强迫现象所苦恼,虽尽力克制,但都无法摆脱,因而极为痛苦。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以男性为多见,特别多见于青少年学生。
本病的发病诱因常不明显,仅少数病人是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作用下发病,绝大多数则无明显原因地逐渐起病。
但病人病前的人格特征,与发病很有关系,例如表现为拘谨、古板、犹疑、过分注意细节、要求十全十美等的人,易于在身体健康不良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引起本病。
强迫症病人突出的表现是有强迫症状,这种强迫性症状可表现在两方面,即表现为强迫性观念与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观念包括强迫性联想、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极虑等;强迫性行为则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等。
据我们的观察,在强迫症中表现为强迫性观念者远多于强迫性行为,前者约见于75%的病例,后者仅见于25%的病例。
在强迫性观念中则尤以强迫性联想(或称强迫性思虑)为最多,其次是强迫性穷思极虑、在强迫性行为中则以强迫性仪式动作为最多,其次为强迫性洗手。
诚然一个病人可以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强迫症状,但据我们的资料来看,其比例仅约占15%左右,而且其中还必有一种症状为主要的。
不论是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病人都知道这是由自己思想所产生或支配的,并不是别人的或外来的某种力量所支配,这就有别于某些精神病强制性思维与动作。
此外,病人对各种强迫症状均明知不对或不必要,故常想控制,但终因控制后内心非常不适而无法摆脱,最后只好屈从,继续去思考、去做。
这些强迫症状在病人集中注意于工作、情绪高兴,或受到威胁时可减轻;而在心情不快、无所事事、疲劳时则更加明显。
如某女,13岁,中学生。
二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
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在校成绩好。
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患上强迫症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儿童强迫症的西医治疗方法一、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
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医生: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
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等。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
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
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
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
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
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
强迫症治疗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反复出现不可控制的、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日常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最新方法与技术被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的错误观念,从而减少症状的发作和严重程度。
CBT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患者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确立治疗目标。
然后,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技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最后,通过反复暴露治疗,患者逐渐适应和减少对强迫触发因素的恐惧和焦虑。
二、虚拟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模拟真实环境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患者可以通过佩戴VR头盔和手柄,进入虚拟环境中进行治疗。
在虚拟环境中,患者可以模拟面对触发强迫症状的场景,并逐渐减少对这些场景的恐惧和不适。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抗抑郁药(TCA)。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减少焦虑和强迫症状的发作。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患者而言,需要谨慎使用。
四、神经反馈治疗神经反馈治疗是一种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帮助患者自我调节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通过使用生物传感器,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生理状态,并通过训练来改变和调节。
神经反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焦虑和压力的应对能力,减少强迫症状的发作。
总之,强迫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和技术。
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如慢性刺激神经调节(DBS)和脑磁刺激(TMS)等,它们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摘要】儿童青少年强迫症(ocd)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而强迫症的治疗一直被视为临床难治的神经性障碍,近20多年来强迫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多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氯米帕明和多种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ocd均有效。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治疗经验,介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强迫症;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分析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mer,ocd)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常干扰个体的社会功能,还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
过去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较为罕见。
对成年强迫症的研究扩展了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半数以上的成人强迫症起病于成年前(18岁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在1%~3.6%之间。
一、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发展1988年salkovskis开始了对强迫症做认知行为治疗的的研究,emmelkamp等比较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暴露与反应预防法,发现两者对强迫症都有效果,hohagen等比较氟伏沙明+行为治疗和安慰剂+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的效果,前者好转率为88%,后者为60%,提示药物联合行为治疗可以增加行为治疗效果”。
二、影响青少年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与成人相比,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直接以及重要的生长环境之一,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童青少年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家庭因素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不同的研究均显示,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父母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孩子的强迫症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促成青少年强迫症状的人格基础。
父母的应对策略及亲子关系互动模式,尤其是家庭结构的缺陷及功能的缺失会对青少年儿童强迫症状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舍曲林合并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强迫症疗效对照
马雁冰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4(000)018
【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儿的疗效。
方法:采用Yale-Brown 强迫量表(Y-B0cs)评定患儿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将38例强迫症患
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用舍曲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行为疗法,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Yale-Brown 强迫量表(Y-B0cs)评定结果对照。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强迫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12
周后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明显(P<0.05)。
结论:舍曲林合并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儿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用药物治疗。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马雁冰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洛阳 471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相关文献】
1.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2.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3.舍曲林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4.认知行为
疗法、舍曲林以及二者协同疗法对儿童、青少年强迫观念与行为疾病的治疗作用:
儿科OCD治疗研究(POTS)随机对照试验5.舍曲林合并脑电生物反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首发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