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46.41 KB
- 文档页数:4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学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与单位,焦耳与千瓦时。
2. 电能的转换与消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3. 电能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的意义。
4.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包括工业、交通、家庭用电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换算。
2. 引导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认识到电能转换的实质。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难点:电能利用效率的提升方法;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灯、电阻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家庭用电情况,让学生思考电能的使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基础知识讲解:利用PPT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3. 实例分析:以工业、交通、家庭用电为例,分析电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的过程。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即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与单位2. 电流做功与电能转换3. 电能利用效率4.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家庭用电器的电能消耗电视:每天使用5小时冰箱:每天使用10小时空调:每天使用2小时洗衣机:每周使用3次,每次使用1小时2. 题目:讨论节能减排的方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每组选一个实例,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说明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2、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认识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新课内容: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1、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2、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3、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等。
4、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
5、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所以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
课堂练习:1、我国仍然处于电力不足状态,必须提倡。
2、用电高峰期,为节约用电,小明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科学的是()A、离开房间是随手关灯B、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家中的电热水器C、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D、关闭空调,将工作中的冰箱门打开来降温3、对于我国的电力情况的说法不妥的是()A、我国的电力供应比解放初期有了大幅提高B、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电网系统C、我国现在的电力供应很充足,不必节约用电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3.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和特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2.教学难点: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能量吗?能给出一些例子吗?•电能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能量?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新知(25分钟)2.1 电能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电能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电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电荷产生的能量,它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电能的转换和利用•通过实例讲解电能的转换过程,如发电厂将化学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利用方式,如电能用于照明、加热、驱动机械等。
3. 拓展延伸(15分钟)3.1 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如交通、通信、医疗等。
3.2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没有电能,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电能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哪些便利和进步?4.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电能的概念、特点、转换过程和利用方式,并与社会发展进行关联,理解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回顾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电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思考电能在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并写一篇短文描述。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引、讲解、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电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并思考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讨论与思考环节,个别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ely,后续需要加强引导和讨论氛围的营造。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案:电能与社会发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电能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电能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以及电能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
2. 认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电能的计算和转换,以及对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灯泡、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电能相关的图片,如发电厂、家庭用电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如电能的定义、单位等。
然后介绍电能的转换和利用,如电能如何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同时,强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电力工业的发展、家电的普及等。
3. 实验演示(10分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
例如,将灯泡连接到电流表,观察灯泡发光时电流的变化,从而理解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4. 课堂讨论(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能。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后实践(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或学校中的电器设备,了解它们的能耗情况,并提出节能措施。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能的转换和利用,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2)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器材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是从哪来的?
二、新课教学
观看各类发电图片
电从电厂来,电厂一次能源(风能,煤,水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等)转化为二次能源(电)
探究点一:我国的电力工业
我国著名的电站:
三峡、葛洲坝、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大亚湾、秦山核电站、北仑火力发电厂、嘉兴火力发电站、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温岭潮汐发电站电力的输送:高压输电
计算:1度电能让25W的节能灯工作多久?
探究点二:节约用电
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
对普通老百姓家庭,介绍以下节电方法,可供参考: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等。
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
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
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电力工业
二、节约用电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先介绍我国电网水力发电的发展,以及其他改变电能发展的结构。
再说明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合理、节约用电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发展电力工业和节约用电的意义和价值。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与学生的互动很少,缺乏交流,主要以我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的。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和使用方法。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2、过程和方法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难点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口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电也是一种能源,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二、进行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电能有哪些来源;2、电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播放电能的来源和应用视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电能的广泛来源和应用1、电能的来源(1)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3)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4)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核能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6)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国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还有各种各样的电池……它们把不同的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的来源很广泛。
2、电能的应用电,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服务。
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电能在工作: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给我们照明;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使电风扇旋转、电力机车飞驰;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能,能烧水、能使电热孵化器孵出小鸡;电视机、电脑依靠电能工作,把各种信息加工后传达给我们……。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电也是一种商品(二)电能的测量1、电能的单位电能的单位有:度,学名千瓦时,其符号是kw·h主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那么1度的能量有多大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展示)。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教案:电能与社会发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能的转化和利用,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能够分析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教学重点: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灯泡、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成就,让学生了解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能的转化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能的转化和利用情况。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活动重难点1. 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2. 分析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以及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通过展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成就来引入新课,这样的引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展示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白电能不仅仅是开关灯那么简单,而是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连。
《第三节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2.知道什么是电网和了解我国电网的大致分布。
3.让学生经历阅读、交流讨论的过程,应用阅读、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
4.知道我国既是电力生产的大国,已是电力消费的大国。
在认识国家发展电力工业意义的同时,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公益广告视频,让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以及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过渡到本节内容:18.3电能与社会发展二、自学互研1、观看图片:我们家里使用的电是怎样来的?火力发电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电站将核能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通过高压线路输送到千家万户。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电能的来源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我国的电力工业我国的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到1949年全国发电量仅4.3×109KW·h,居世界第25位,到2013年跃居世界第1位目前,我国除了港澳台地区外,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联合等7个跨省区电网,和5个独立的省级电网。
目前长江三峡向华东输电(西电东送) 的线路有三条:葛沪线、龙政线、三峡至青浦线。
教师在这里要作出说明,所谓电网指从发电厂到各用电户的大面积供电系统。
所谓全国联网指全国各发电厂发出的电能,可以通过全国联网的方式来统一调配使用。
3、节约用电(1)教师提出问题:一度电,能做什么?让学生先思考。
(2)再观看图片介绍一度电可以做很多事情!(3)怎样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提倡节约用电,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4)通过观看图片介绍节约用电的一些小知识。
可见,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能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和节约用电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表演:家庭电器节约用电的小技巧四、交流展示节约用电没诀窍,随手关灯为首要。
18.3电能与社会开展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
2、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与当地经济开展的关系,来认识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新课内容: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方法1、要养成节电习惯,做到人走灯灭,防止“长明灯〞;2、随时关闭无用空转的电器;3、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电器;充分利用自然光等等。
4、要掌握各种家用电器的节电方法。
5、每台电器在待机状态下都需耗电。
所以外出时家电不要待机。
课堂练习:1、我国仍然处于电力缺乏状态,必须提倡。
2、用电顶峰期,为节约用电,小明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中不科学的是〔〕A、离开房间是随手关灯B、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家中的电热水器C、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D、关闭空调,将工作中的冰箱门翻开来降温3、对于我国的电力情况的说法不妥的是〔〕A、我国的电力供应比解放初期有了大幅提高B、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电网系统C、我国现在的电力供应很充足,不必节约用电第二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2、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
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能积极参与探究光的反射的活动,能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如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空气或水中沿直线传播是小学《科学》的已有知识,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否也是直线传播的,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教案: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2. 电能的单位:焦耳(J),1J=1V·A·s。
3. 电能的转换: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4.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电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转换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转换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及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能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电能转换的实例,如电灯发光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能问题。
5. 重点讲解:阐述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强调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电能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交通、工业、农业等。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2. 电能的单位及计算公式3. 电能的转换及其应用4.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写课本P67的练习题14。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电能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答案:(1)课本练习题答案见课本。
(2)电能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示例:① 交通:电动车利用电能驱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② 工业:工厂通过电能驱动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③ 农业:电力灌溉、农用电动机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电能的概念、单位及转换关系,认识到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2)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3)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认识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交流讨论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请学生自学教材P48,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对于我国的电力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指出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发电量在2013年已经达到52451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电力输送的电网上面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电能,同时不断增加的发电量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正在腾飞。
但由于我国发电主要是通过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不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我国的电力工业。
教师介绍电网。
2.节约用电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电?学生自学教材P49,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对于节约用电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如何节约用电?学生交流,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
教师小结:电视机音量和亮度要适中,不要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电冰箱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饭菜放凉后再放进冰箱,冰箱不要频繁开关;用日光灯或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照明;养成人走关灯的好习惯;空调夏天温度不要调的太低,冬天不要调的太高……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电能与社会发展有了怎样的认识?四、教学反思。
教案: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3电能与社会发展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及其单位;2. 电能的计算;3.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节能的意义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认识到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节能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方法,节能的意义与方法。
2. 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电能相关的现象,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知识点讲解:1) 电能的定义及其单位;2) 电能的计算方法;3)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节能的意义与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电能计算相关的例题,如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节能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计算方法、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节能的意义与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能措施,并说明其原理。
2. 根据电能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你家一个月的生活用电量,并提出节能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发电厂、调查生活中的节能情况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能的计算方法我们需要明确电能的计算公式。
电能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功公式,即 W = UIt,其中 W 表示电能,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t 表示时间;另一种是电功率公式,即 P = UI,其中 P 表示电功率,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18.电能与社会发展-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电能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掌握电能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计算;•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能的应用和发展;•难点:电能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课时一:电能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课时二:电能的转化效率;•课时三: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课时四:电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经验引导法:通过课堂实物展示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概念和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让学生们在团队中进行思考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电能相关知识的理解;•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能的转换和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电能的认识。
5. 教学评估方法•课堂互动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及时纠正和完善相关知识;•实验报告评估: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估,检测学生对电能应用和转换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6. 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6.1. 教学资源•数字化课件、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电能应用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
6.2. 评价标准•掌握电能相关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使用电能在社会和环保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具备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7. 教学建议•加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增加课程趣味性和可塑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激发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案: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8章第3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计算以及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定义和单位;2. 电能的计算公式;3.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实例分析:电能的利用和节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和单位,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2. 了解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电能的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2. 电能的计算方法;3.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电能应用,如电动机、电灯等,引出电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能的定义、单位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进行计算演示。
3. 实例分析:分析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电力工业的发展、家用电器的普及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能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电能的利用和节约方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2. 电能的计算公式;3.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电能的利用和节约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内的电能消耗,并分析节约电能的方法。
2. 答案:根据家庭电费单和电能计算公式,计算出电能消耗,并提出节约电能的措施,如关灯、使用节能电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是否能够理解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能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电能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能的计算方法在上述教案中,电能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概念,并认识到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2. 使孩子们认识到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电能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片,让孩子们了解电能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运用课件和视频,详细讲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电能的概念;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电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及电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能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电能的基本知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还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电能的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概念,认识到电能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教案:电能与社会发展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能,理解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化和利用,并认识到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的转化和利用,认识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学会用电能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基本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以日常生活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如照明、电视、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电能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电能的定义、单位(千瓦时)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
3. 电能的转化: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如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
4. 电能的利用:通过实例讲解电能的利用,如家电产品的使用,让学生认识到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电能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电力工业的发展、智能化的普及等,让学生认识到电能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观察电能的转化和利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能的基本概念,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电能与社会发展教学设
计粤沪版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电能与社会发展
课题§电能与社会发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规律和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电能输送过程
3、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道电能的优越性
5、常识性了解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节约用电意识
重点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状况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教学内容学法指导
☆与你合作探究
无数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电能的生产和使用规模越大;对电能的需求量越多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电能的优越性:
(1)来源广泛
化学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原子能等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便于输送
输送远,能量损失小。
(3)使用方便
电能方便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光能、其他
能。
(4)其他方面
用电器使用效果率高、操作简单、污染小。
☆教学目标检测
8.如图2所示的家庭电路中,判断电路中的是火线,是零线。
9.要使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再有电流通过,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线和用电器
的连接。
保险丝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的共同之处是在必要的时候切断电路,
因此都要接在线上。
11.将测电笔的各部分名称填在图3的括号里。
在使用测电笔时,电流人体。
笔里的电阻起的作用是,因此它的阻值一定。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因为人是导体,因此不论人触到家庭电路的哪条线上都会触电身亡
B.电流对人体的危险跟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C.任何大小的电压加在人体都会造成触电
D.家庭电路、动力电路一旦触电就可能有危险
2.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电灯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