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想别人没想到的》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41
教学目标评论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2学情分析评论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3重点难点评论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2、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评论谈话:今天,老师出几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好吗?(学生抢答)课件出示:时光飞船让我们乘坐时光飞船到课本中去寻找那个聪明的人。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45页活动2【讲授】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评论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1、提出问题:大徒弟是怎样画的?(出示课件)2、二徒弟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出示课件)3、小徒弟的画是否能让师父眼前一亮呢?(出示课件)4、为什么师父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呢?(出示课件)5、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小徒弟的想法?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回答)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1、乘坐时光飞船寻找第二个聪明人,(出示课件)踏花归来马蹄香2、看到这句诗,你头脑中的画面都有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4、除了表现花和马还体现了香(出示课件)5、说说你身边发生的事哪些是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生自由回答)五、课堂小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要有创新意识,想别人没想到的。
“探究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黄玉萍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设计思路师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三个王子》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一起读课文,再由同桌两人按自学提纲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共设计了12个小题)进行自学,再然后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挑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最后进行总结、学生当堂作业反馈。
三、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1、师自制课件一份。
2、优生和学困生两人一组,共分20个小组,每组一张自学提纲。
3、学生人手一本优质课堂作业。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述三个王子的故事。
2.如果你是国王,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接班人呢?为什么这么选择?(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以教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师指导课题中应该读重音的字——第一个“想”和“没”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题为文眼,针对课题中的重点字进行感悟,让生初步理解题目的意思。
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也能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教案和ppt配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3、领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去鼓励、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爱与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变化,感受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抓住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英子小时候生:想。
二、跨读课文,了解性情变化:1、回顾掌声之前的英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A、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1:她很文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他走路的姿势。
师:没错,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的出,英子很——自卑、忧郁。
2、分析第四自然段中的英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a、这时的英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b、英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生:好。
师:老师也觉得很不错。
那哪位男生来说说这时的英子给你留下一个什么印象?生1: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还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
生:会。
反而还请同学教她跳舞。
生:读中?? 、谈话引导,寻找英子变化的原因。
生:因为掌声。
生:是。
三、潜心会文,细读掌声。
1、寻找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
生: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生: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说他找的对不对?生:对。
生:好了。
生:读中??生:好了。
生:读中??生:自由评价中。
、研读第一次掌声。
生1:骤然间、热烈、持久。
师:好,请坐,你找得很正确。
那既然这三个词很重要,那我们读得时候是不是教师起头,学生齐读。
生:不热烈。
生:师:哦,原来这才是热烈的掌声。
那要热烈而持久呢?生: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解读教案解读《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阅读文章,它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阅读该文章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本文将从教学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案解读之《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课材分析1.教材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描述同学们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经历,阐述了“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文章从最初的同学互相猜拳开始,逐渐转化为思考自己的策略,并加入了变化,让猜拳的结果更好玩。
最终,同学们的猜拳策略和游戏规则都不一样,但都能赢得游戏的胜利。
2.知识目标(1)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
(2)了解如何创新思维。
(3)在课外生活中体验思维创新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案解读1.导入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有趣的思维激发活动,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让孩子们猜测一些动物或物品的名称,限定一定数量的提示,并在一定时间内猜中,这既可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故事的主题奠定基础。
2.阅读引导引导孩子们观察阅读材料的标题、插图和段落,让他们简单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的描写思路、语言特色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3.文本理解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文章中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其实是思维创新的体现。
提出诸如“为什么同学们的游戏策略和规则不一样,但都能赢得游戏的胜利?”等问题,分析游戏规则和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孩子们找出不同策略的共同点,认识到创新思维在游戏的重要性。
4.活动设计通过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自主思考,找到不同的创新思维策略。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带有鼓励和创新的猜拳活动,让孩子们在猜拳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如加入数字元素(石头代表1,剪刀代表2,布代表3),随机变换命令(石头代表剪刀,剪刀代表布,布代表石头),等等。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教材简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画师的称赞的故事。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在学习中加深体会,明白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发挥想象、学会表达,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七、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想别人没想到的)师: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齐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和我们说生:因为他想,纸只有这么大,要想画的多,不能画完整的骆驼,用骆驼头来代替整只骆驼,就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所以二徒弟这样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能够运用正反问句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2.课文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出本课的主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询问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Step 2 阅读文本(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尽量理解故事的内容。
2.帮助学生解决生词或难句,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Step 3 组织讨论(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主题为“你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评价别人的观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Step 4 进一步思考(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 除了小熊指南针,你还能想到哪些东西可以帮助小熊找到食物?- 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小熊的经历?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Step 5 小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们要学会关注他人,乐于助人。
2.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并将其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延伸:1.请学生设计一个类似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情景,并向同学们展示。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写这个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情节和想法。
3.鼓励学生观察班级或家庭中的人和事,尝试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并在课堂上分享。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公开课)1. 课程背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呢?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按照常规思路去思考,很难想到新的解决方法。
因此,这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想到别人没想到的新解决方案。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了解创新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1.发掘和挖掘问题背景信息;2.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素质。
3. 教学内容3.1 课前激活(5分钟)让学生进行集体热身活动,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3.2 预备知识教学(10分钟)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1.创新思维的定义;2.创新思维的特点;3.创新思维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件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3 案例研讨(15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原问题及其可能原因。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10分钟内想出一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3.4 创新思维游戏(20分钟)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游戏,分组进行编程,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并使用Scratch程序语言进行编程。
让学生在游戏的创意和设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并提醒学生课后还需要再次进行复习和巩固。
4.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案例教学法;4.游戏教学法。
5. 教学评价1.在案例研讨中,教师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切合实际、方案实现难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在创新思维游戏中,教师将根据学生游戏的难度、创意、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3.在课后评价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主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看拼音写词语2. 词语接龙,看看自己能接多少。
例:画师﹣师生﹣生活﹣活动召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是拼音小能手4. 写出近义词满意﹣________称赞﹣________召集﹣________。
5. 写出反义词6. 形近字组词7. 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________。
8. 词语解释9. 比一比,组成词语。
10. 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1)虽然……但……________(2)奇怪________。
11. 补充词语12. 选择正确的字。
13.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________(2)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________(3)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________(4)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________。
14. 比一比,组词语。
15. 按照《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填空故事的起因:________要考查________,看谁能在________,画出的________;经过:大徒弟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小徒弟________。
结果________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16. 扩句(1)老师批改作业。
________(2)战士保卫边疆。
________。
17. 缩句(1)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________(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________(3)赵宇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________。
18. 给加了横线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1)它们在________的群山里走着。
________(2)这不恰好表明有________的骆驼吗?________。
19. 按《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填空。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
内容比较简单。
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案一多媒体课件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馈交流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