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手 市场调节的弊端
- 格式:ppt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0
市场调节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缺陷?市场调节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往往无法获得完全、准确的信息,这导致市场无法实现理想的资源配置。
买方和卖方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其中一方拥有更多信息,导致交易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不完全信息可导致市场失灵,无法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外部性:市场无法很好地处理外部性,即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或交换可能对第三方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这些影响的成本或收益未能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充分反映。
外部性可能是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或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市场调节得到解决。
3.市场失灵:市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失灵,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其中少数供应商控制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价格操纵和资源分配的偏差。
此外,公共品、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和网络外部性等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4.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分配:市场机制可能导致财富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富人往往可以在市场上更好地利用机会,从而扩大其财富和资源积累。
这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造成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这些缺陷存在的原因包括:1.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无法实现完全信息的条件。
卖方往往对商品或服务有更多的信息,而买方则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这导致市场无法充分反映真实的需求和供应。
2.公共品性质:某些商品和服务具有公共品的特征,这些商品通常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充分提供。
公共品无法通过排他性消费来限制非付费者的使用,市场无法提供合理的供给和分配。
3.外部性:外部性产生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对未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影响。
由于外部性效应不会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往往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
4.利益冲突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这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最优结果。
此外,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如寡头垄断或垄断,市场无法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效率。
页眉内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无形的手”也叫“看不见的手”,它是指市场调节。
“有形的手”也叫“看得见的手”,它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
从联系上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首先,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和大量地发挥调节作用的手段,是第一位的手段,其次,政府调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从区别来看,两者是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方式、特点和适用的范围。
首先,从市场的调节方式、特点和范围来看:(1)它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完成的协调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他们的经济行为,使生产者和利益的驱使下按市场的导向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和规模,从而实现对的配置。
(2)市场调节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生产者按需生产;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价格具有弹性,能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通;分工灵活易变;生产效率较高等。
(3)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不足,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从政府调节来看:①它是通过运包括手经济、法律和行政的各种手段间接、直接地调节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诱导、影响和干预他们的经济行为。
②政府调节的优势在于调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它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③政府调节也有不足,由于政府调节是一种人为因素和主观行为,这不仅使政府决策本身有时因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失误,而且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和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页脚内容1。
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或者价值规律,“看得见的手”是指国家的宏观调控。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看得见的手”的原因: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
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
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
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
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在此同时“看不见的手”也会给市场经济带来一定的危机,所以在此同时也需要“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读书笔记一、总体把握:几个概念的比较和基本论点该书通过大量史料,论证了现代大型联合工商企业的诞生乃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及高效率的销售组织对于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管理的变革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即“看得见的手(有形之手)”——管理协调——对技术和生产的有力促进作用。
1、“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即市场协调,具体是指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看得见的手”即管理协调,是指支薪经理根据生产及技术的发展,依照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客观实际及规律来调节生产、销售和分配等过程,以实现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2、传统公司与现代企业(1)传统公司:由一个或者少数所有者在一个办事处内经营的商店、工厂、银行或从事运输业等的公司。
特点是结构上专业化,且靠市场和价格机制来协调和控制。
现代企业: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被称为现代企业。
其特点是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支薪的行政人员所管理。
(2)两者的比较a)传统公司是单一单位的企业,通常只掌管一种经济职能,经营单一的产品系列,且仅在一个地区经营;而现代企业由多个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办事处,每个单位都由专门的支薪经理所管理,理论上每个单位都是作为独立的企业而运转的。
b)传统的公司往往是合伙生意,比较短命,代际移交常常导致重新结伙或解散;而现代企业采用层级制,具有持久性,人员虽有进出,其机构和职能却保持不变。
c)传统公司管理人员的选拔和晋升多依赖于家族关系和金钱;而现代企业经理人员的选拔依赖培训、工作经验以及表现。
市场失灵——如何理解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1)市场自身不能调节:公共产品,如国防、治安、消防等。
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如国防、灯塔。
如果某人生产了某公共产品,那么由于公共产品的特点,这个社会的其他人也可以享受这个公共产品所带来的效用而不必给生产者任何费用,这就是搭便车行为。
若这个社会所有的人都不生产公共产品而等待别人去生产,那结果就是没有人来生产公共产品,如一个国家没有国防产品而无法抵御外地的入侵,使社会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造成市场的失灵。
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求助于政府,向社区人们征税以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
社会进步除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外,还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公民受教育程度、卫生保健状况、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社会民主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些更需要国家充分发挥作用。
(2)不能依靠市场调节:特殊产品:对公民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影响严重的物品和行业,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把市场交易的原则运用用一切领域、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去。
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3)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存在固有弱点和缺陷①自发性:产生不正当经济行为;扩大收入差距,造成两极分化,引起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美国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一直奉行由英国传承而来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就是由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而政府并不对经济生活加以干预。
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手段,可以同时控制生产、市场和价格,以追逐高额、稳定的利润。
19世纪末,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
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
当时,美国铁路总利润的85%被7个垄断集团控制,钢铁产量的65%由摩根钢铁公司掌握。
国家财富的60%掌握在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手中。
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
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靠市场调节这只手的弊端主要有:
一、不全面。
市场行为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但一个国家的所有活动不都是市场行为,例如:军队的军费、政府的收入、政府的支出、国家救济、社会公共设施、地震洪水救援、旱灾救助、火灾救助等等都不是市场行为,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
二、不迅速。
比如:武汉发生新冠疫情,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一定不会迅速控制。
如果你想要了解经济学方面的创新性观点,可以看看:综合国力经济学。
拼多多可能有。
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
(1)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2)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3)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4)会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案例案例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房地产市场是市场调节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市场调节下,房价会根据供需关系自动调整。
当需求增加时,房价会上涨;当需求减少时,房价会下跌。
然而,市场调节也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投资过热,房价迅速上涨,导致房地产泡沫。
当泡沫破裂时,房价会急剧下跌,给投资者和购房者带来巨大损失。
案例二:资源分配不均市场调节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会流向利润最高的领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资源分配是最优的。
例如,在农业领域,由于利润较低,农民可能缺乏投资和发展的动力,导致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而在一些高利润行业,如金融和科技,资源可能会过度集中,导致其他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
案例三:环境污染市场调节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
例如,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排放污染物,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
市场调节虽然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以确保市场调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案例案例四: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市场调节在公共产品供应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公共产品如公园、道路、教育、医疗等,由于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分配,往往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例如,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现象,正是市场调节失灵的表现。
案例五: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市场调节下的就业市场,虽然能够通过供需关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经济波动时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种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给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案例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方面,往往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高二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1.“舌尖上的中国”令人骄傲,“舌尖上的安全”令人担忧。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11月29日发布7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这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道德手段【答案】C【解析】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本题材料中“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11月29日发布7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道德手段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故D项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2.关于幸福的话题,有人认为“若因为你变富而使我受损失,我不觉得幸福;若因为我变富而使你受穷,我同样不觉得幸福;但若你或者我在变富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那才是幸福。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①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同时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②在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条件④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若因为你变富而使我受损失,我不觉得幸福;若因为我变富而使你受穷,我同样不觉得幸福,但若你或者我在变富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那才是幸福”,强调的是自己变得富有而不应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要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充分说明了对待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也启示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相关知识。
3.备受瞩目的民营银行试点,近日终于掀起了“红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