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习题 附答案 北师大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5
2024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 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有2道大题,共14页。
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一、选择题(25道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太阳能集热器D. 燃气灶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 在中性环境中,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22O 2H O 4e 4OH −−++= D.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2Cl 2e Cl −−−=↑ 3. 已知:22H Cl 2HCl +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H 分子的共价键是s s σ−键,2Cl 分子的共价键是s p σ−键B. 燃烧生成的HCl 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C. 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D. 可通过原电池将2H 与2Cl 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 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A. AB. BC. CD. D5. NO2和N2O4存在平衡:2NO2(g)⇌N2O4(g) △H<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1 mol平衡混合气体中含1 mol N原子B. 断裂2 mol NO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1 mol N2O4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C. 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D. 恒容时,水浴加热,由于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气体颜色变浅6. 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B. 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C. 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D. 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7.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NaCl的电子式为····Na:Cl: B. 3NH的VSEPR模型为C. z 2p 电子云图为D. 基态24Cr 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8.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材料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化学中,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高分子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硅酸盐答案:D2. 材料的导电性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电子的迁移率B. 电子的浓度C. 材料的密度D. 材料的能带结构答案:C3. 以下哪种晶体结构不属于单晶体?A. 立方体B. 六方体C. 多面体D. 非晶态答案:D4. 材料的硬度通常与哪种性质相关?A. 弹性模量B. 屈服强度C. 断裂韧性D. 所有上述选项5.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超导性?A. 铜B. 铝C. 铁D. 铌钛合金答案:D6.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化学组成C. 材料的加工工艺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7. 以下哪种材料不具有磁性?A. 铁B. 钴C. 镍D. 铜答案:D8. 材料的疲劳强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表面处理C. 材料的热处理D. 材料的密度答案:D9. 以下哪种材料是半导体?B. 金C. 银D. 铂答案:A10. 材料的断裂韧性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宏观缺陷C. 材料的加工工艺D. 材料的颜色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材料的断裂韧性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宏观缺陷C. 材料的加工工艺D. 材料的热处理E. 材料的颜色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导热性?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电子结构C. 材料的密度D.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E. 材料的导电性答案:A, B, E13. 材料的硬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弹性模量B. 材料的屈服强度C. 材料的断裂韧性D. 材料的热处理E. 材料的颜色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材料具有磁性?A. 铁B. 钴C. 镍D. 铜E. 铝答案:A, B, C15. 材料的疲劳强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表面处理C. 材料的热处理D. 材料的密度E. 材料的加工工艺答案:A, B, C, 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材料的导电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解释其原因。
材料化学考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材料化学中,以下哪种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 塑料B. 陶瓷C. 橡胶D. 纤维答案:B2. 以下哪种晶体结构不属于晶体材料?A. 立方晶系B. 六方晶系C. 非晶态D. 正交晶系答案:C3. 材料的硬度通常与哪种性质有关?A. 弹性模量B. 断裂韧性C. 屈服强度D. 硬度答案:D4. 以下哪种材料不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A. 金刚石B. 硅晶体C. 金属合金D. 碳化硅答案:C5. 材料的疲劳寿命通常与哪种因素有关?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的表面状态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答案:弹性2.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答案:塑性3.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能力。
答案:韧性4.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抵抗表面磨损的能力。
答案:耐磨性5.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抵抗腐蚀的能力。
答案:耐腐蚀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热处理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率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同时减少材料的内应力,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 描述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材料的疲劳破坏是指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在远低于其静载荷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现象。
疲劳破坏过程通常包括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三个阶段。
影响疲劳破坏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表面状态、循环载荷的大小和频率等。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某种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 GPa,泊松比为0.3,试计算该材料的剪切模量。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材料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 金属B. 塑料C. 陶瓷D. 橡胶答案:C2. 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微观结构通常指的是什么?A. 材料的宏观尺寸B. 材料的表面特征C. 材料的内部结构D. 材料的化学成分答案:C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材料的热处理方法?A. 淬火B. 退火C. 焊接D. 正火答案:C4.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什么?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脆性C. 材料的塑性D. 材料在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答案:D5.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磁性?A. 木材B. 塑料C. 陶瓷D. 铁答案:D6. 材料的导电性是指什么?A. 材料的导热能力B. 材料的导光能力C. 材料的导电能力D. 材料的导磁能力答案:C7. 下列哪种材料是半导体材料?A. 金B. 银C. 硅D. 铜答案:C8. 材料的疲劳是指什么?A. 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逐渐失去强度B. 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C. 材料在受力后发生断裂D. 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弹性变形答案:A9.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超导性?A. 铝B. 铜C. 铅D. 铌答案:D10.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指什么?A. 材料的热传导能力B. 材料的热稳定性C. 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比率D. 材料的热容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的硬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答案:莫氏硬度2.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______。
答案:冷却3. 材料的断裂强度是指材料在______时的最大应力。
答案:断裂4.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答案:外力5. 材料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材料内部的______。
答案:自由电子数量6.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
答案:绝缘体、导体7. 材料的疲劳寿命可以通过______来提高。
答案:改善材料结构8. 超导材料在______温度下电阻为零。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答:其标志为陶器和农业的出现。
3.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成别的物质,而材料则一般可重复,持续使用,除了正常消耗,它不会不可逆的转变成别的物质。
4.材料按其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5、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结构:组成原子、分子在不同层次上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性能:材料固有的化学、物理及力学方面的性能
制备:将原子、分子聚合起来并最终转变为有用产品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应用。
材料化学1、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D)A、周武王穿着铁制铠甲伐纣B、秦朝儿童春天放纸风筝C、周朝使用铁质锄头D、东汉儿童放纸风筝2、新科技革命三大支柱通常指(D)能源; 交通;●通讯;❍材料;⏹信息;A、 ●B、 ●⏹C、 ●⏹D、 ❍⏹3、古代青铜是铜和哪种金属的合金(A)A、锡或铅B、铁或铬C、镁或铝D、金或银4、基本固态材料包括(B)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高分子材料;④复合材料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热和电的传导性好,材料硬而韧B、可用于高新技术产业C、包括陶瓷、玻璃、水泥、金刚石、硅等D、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晶体管等6、下列哪种材料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电子时代进入跨越式发展(B)A、高分子材料B、半导体材料C、金属材料D、炭材料7、纳米材料发展自(A)A、20世纪80年代中期B、20世纪70年代中期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50年代中期8、复合材料按照基体材料的种类来分,不包括(D)A、聚合物基复合材料B、金属基复合材料C、陶瓷基复合材料D、夹层复合材料9、将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划分依据为(C)A、功能和用途B、晶体结构C、使用时对性能的侧重点D、化学组成10、纳米材料最可能不关注下列哪一性质(D )A、强度B、韧性C、抗疲劳性D、磁性注:这题答案真找不到,具体见书本P3,第三段,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各侧重于哪些11、下列不属于功能材料范畴的是(A)A、无机非金属B、绝缘材料C、导电材料D、感光材料12、按材料的发展过程出现的先后顺序,以下正确的是(A)A、天然材料、烧炼材料、合成材料、可设计材料、智能材料B、天然材料、烧炼材料、可设计材料、合成材料、智能材料C、天然材料、烧炼材料、合成材料、智能材料、可设计材料D、天然材料、可设计材料、烧炼材料、合成材料、智能材料13、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不包括(A)A、吸附B、还原C、供热D、支撑14、关于复合材料叙述正确的是(C)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在自然界中不常见●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连续相,作为基体,其他材料作为分散相❍复合材料既保留原组分材料的特性,又具有单一组分所无法获得的特性A、 ●B、 ●❍C、 ●❍D、 ❍15、下列关于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B)A、是指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的性质的物质B、在使用过程中被转变为别的物质C、是指可重复、持续使用,除了正常损耗不会不可逆地转变成别的物质D、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16、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D)A、塑料、橡胶、陶瓷B、陶瓷、纤维、橡胶C、纤维、橡胶、陶瓷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7、下列历史时期的正确排列顺序是(B)A、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新石器B、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C、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器D、青铜器时代、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18、把固态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C)A、物质的组成B、物质的性质C、构成物质的微粒排列的有序性D、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状态19、从乙烷分子的重叠构象出发,经过非重叠非交叉构象,最后变为交叉构象,点群的变化是(B)A、D3h-D3-D3dB、D3-D3h-D3dC、C3h-C3-C3vD、C3-C3h-C3v20、CH4分子所属的点群为(B)A、D4h B、T d C、O h D、D4d21、晶族、晶系、点群、空间点阵、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A )A、3、7、32、14、230B、3、7、14、32、230C、3、5、32、14、230D、3、7、24、32、2002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当它跟卤素结合时可形成的化学键为(C)A、一定是离子键B、一定是共价键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3、下列原子间的键合作用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的是(D)①离子键;②金属键;③共价键;④氢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4、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整齐、规则的外形B、晶体具有各向异性C、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非晶体由于微粒的排列是混乱的,表现为各向异性25、常温下,F2和Cl2为气体,I2为固体,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因素决定的(D)A、氢键B、诱导力C、静电力D、色散力26、以下定义中不正确的是(C)A、晶体中质点的中心用直线连起来构成的空间格子,为晶格B、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为晶胞C、晶胞的大小、形状由边长a、b、c(晶轴)和轴间夹角(α、β、γ)确定,为晶体参数D、具有相同密勒指数的两个相邻平面之间的距离,为晶面间距27、C60是由()构成,属于()点群。
第14章 碳、硅、硼14.1. 对比等电子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CO 和N 2是等电子体(14e ),分子轨道能级图相似,分子中都有三重键:∶N ≡N ∶、C O δ+δ-∶∶,键能相近。
一般条件下,两种物质都是气体,很少溶于水;熔、沸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等一些物理性质也相似。
但CO 和N 2分子中三重键特点并不完全相同,N 2分子中负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而CO 却是不对称的。
C 原子略带负电荷,再加上C 的电负性比N 小,因此CO 比N 2较易给出电子对向过渡金属原子(离子)配位,除形成σ―配键外,还有π―反馈键形成,故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
而N 2的配位能力远不如CO ,分子氮配合物远不如羰基化合物稳定。
所以CO 的键能虽比N 2略大,但化学性质却比N 2要活泼,不象N 2那样“惰性”。
14.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 ;(5)PdCl 2 解:CO 的实验室制法:HCOOH浓H 2SO 42O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Ni + 4CO100 -250atm 423 -493KNi(CO)4(2)(3)CO + NaOH HCOONa1.01×103kPa473K(4)CO + 3H 2CH 4 + H 2O Fe 、Co 、Ni523K,101kPa(5) CO + PdCl 2 + H 2O === Pd ↓ + CO 2 + 2HCl14.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
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3)黄磷着火; (4)油着火; (5)木器着火。
解:14.4. 标准状况时,CO 2的溶解度为170 mL / 100g 水:(1)计算在此条件下,溶液中H 2CO 3的实际浓度。
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B C D配制稀硫酸固体NaHCO3分解制备Fe(OH)2沉淀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A.A B.B C.C D.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只能由金属和金属熔合而成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钠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C.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属于碱D.加热铝箔时,铝箔熔化,但液态的铝不滴落,说明熔点:氧化铝>铝3.下列溶液中,能使铁粉溶解,但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A.稀H2SO4B.CuSO4溶液C.Fe2(SO4)3D.FeCl24.将0.01mol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B.C.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黄色,则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钾元素B.为除去FeCl2中的FeCl3杂质,可通过加入过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杂C.向某溶液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D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 .NaHCO 3(s)Δ−−→Na 2CO 3(s)饱和石灰水−−−−−−→NaOH(aq)B .KClO 3(s)浓盐酸−−−→ Cl 2石灰乳−−−−−→Ca(ClO)2C .Fe 3O 4(s)高温Al Fe 2Cl (少量)FeCl 2(s) D .Na 2ΔO Na 2O 2盐酸−−−−−→NaCl(aq)7.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神农本草经》:“空青(蓝铜矿类)…能化铜铁豁(铅)锡作金”B .《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C .补铁剂(有效成分为Fe 2+)与维生素C 共服效果更佳D .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8.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2Fe +、3NO -B .Na +、2AlO -C .K +、3HCO -D .4NH +、Cl - 9.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B 除去固体Fe 中的Al 加入NaOH 溶液并过滤C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向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 向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A .AB .BC .CD .D 10.某含铬(Cr 2O 2-7)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SO 4•6H 2O]处理,回收得到a mol 磁性材料FeO•Fe y Cr x O 3(Cr 为+3价),其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r(OH)3、Fe(OH)2、Fe(OH)3B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3-x) a mol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3ya molD .在FeO•Fe y Cr x O 3中,x=1.5 y=0.5二、填空题11.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第14章卤素14-2氟在本族元素中有哪些特殊性?氟化氢和氢氟酸有哪些特性?2、解:(1)由于F的半径特别小,故F2的离解能特别小,F-的水合热比其他卤素离子多。
(2)HF分子间存在氢键,因而HF分子的熔沸点和汽化热特别高。
(3)AgF为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4)F2与水反应产物复杂。
(5)HF是一弱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6)HF能与SiO2或硅酸盐反应,生成气态SiF4;14-4根据电势图计算在298K时,Br2在碱性水溶液中歧化为Br-和BrO3-的反应平衡常数。
4、解:由公式:-ZFE=-RTlnK得:K=exp(ZFE/RT)=2.92×103814-5 三氟化氮NF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3(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
(a)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3分子中,F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酸。
另外,F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的负电性。
14-9 如何鉴别KClO﹑KClO3和KClO4这三种盐?9、解: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干燥的试管中,再做以下实验加入稀盐酸即有Cl2气放出的是KClO;KClO+2HCl=KCl+Cl2+H2O加入浓盐酸有Cl2与放出且溶液变黄的是KClO3;8KC1O3+24HCl(浓)=9Cl2↑+8KCl+60ClO2(黄)+12H2O另一种则为KClO414-12利用电极电势解释下列现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O 时,得到蓝色溶液A,加入过量NaClO 时,得到无色溶液 B ,然后酸化之并加少量固体Na2SO3于B 溶液,则A的蓝色复现,当Na2SO3过量时蓝色又褪去成为无色溶液C ,再加入NaIO3溶液蓝色的A 溶液又出现。
指出A﹑B﹑C各为何种物质,并写出各步的反应方程式。
一、选择题1.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 +、H +、Cu 2+、2-4SO 、OH -、-3NO 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①向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继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Na +、2-4SO 、OH -B .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Cu 2+C .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2-4SO 、-3NOD .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为Fe (OH )2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Al 与少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Al(OH)3B .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增强C .向FeCl 2溶液中滴加NH 4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D .CO 2与少量NaOH 反应生成NaHCO 3 3.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如下表所示:熔点/℃ 密度/g·cm -3 硬度(金刚石为10) 导电性(银为100)某合金 2500 7.4 7.4 2.3铁 1535 4.5 4.5 1.7还知该合金耐腐蚀、强度大。
从以上性能看,该合金不适合作A .炉具B .门窗框C .导线D .飞机外壳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操作要求的是A .I 可用于证明Cl 2能否溶于水或与NaOH 溶液反应B .II 可用于除去CO 2中的HCl 气体C .III 可用于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 .IV 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aHCO 3、Fe(OH)3、FeCl 2 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B .电解、电离、电镀均需要通电才可进行C .CO 2、N 2O 5、SO 2 均为酸性氧化物D .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大理石与稀醋酸反应:CaCO 3+2H +=Ca 2++ H 2O+CO 2↑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23CO -+CO 2+H 2O=23HCO -C .10 mL 0.1 mol/L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标准状况下)的Cl 2: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D .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Fe 3++3SCN -=Fe(SCN)3↓7.将0.01molNaOH 和1.06g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 -1稀盐酸。
一、选择题1.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放入足量铝粉,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A .1:3 B .1:6C .1:1D .3:2答案:A 【详解】由2Al+6HCl=2AlCl 3+3H 2↑、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可知,参加反应的铝、酸碱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关系为:2Al ~6HCl ~3H 2,2Al ~2NaOH ~3H 2,根据n=cV 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都相等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铝粉,放出的氢气物质的量之比是=1:3,A 项正确; 答案选A 。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浓盐酸(aq)−−→Cl 2(g)石灰水−−−→“84”消毒液(aq) B .NaOH(aq)2CO (g)−−−→NaHCO 3(aq)NaOH(aq)−−−−→Na 2CO 3(aq)C .−−−→−−−→22Cl (g)Cl (g)23点燃Fe(s)FeCl (s)FeCl (s) D .Al(OH)3(s)HCl(aq)−−−→AlCl 3(aq)3NH (aq)−−−−→NH 4AlO 2(aq) 答案:B 【详解】A .Cl 2(g)与石灰水制取的为漂白粉,而“84”消毒液(aq)为次氯酸钠溶液,A 与题意不符;B . NaOH(aq)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 3(aq)与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均可一步实现,B 符合题意;C .Fe(s)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FeCl 2(s),C 与题意不符;D .AlCl 3(aq)与一水合氨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D 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
3.表中,对陈述I 、II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 【详解】A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是碱且碱性较弱,可以与酸中和,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 正确;B .2SiO 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硅单质是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故B 错误;C .氧化铝熔沸点高,可作耐高温、耐火材料,故C 错误;D .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被2SO 、22H O 还原而使溶液褪色,两者都表现为还原性,故D 错误; 故选A 。
第一章习题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15分)答: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又称为固体化学。
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
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是最近几十年发展并形成的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
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晶体结构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材料化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
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新兴分支学科。
2、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什么?(10分)答: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的出现、陶器的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出现。
3、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称为材料。
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作材料,往往称为原料。
但这个定义并不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
材料总是和一定的使用场合相联系,可由一种或若干种物质构成。
同一种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成为用途迥异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材料。
试剂,又称生物化学试剂或试药。
主要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化学配方使用的纯净化学品。
一般按用途分为通用试剂、高纯试剂、分析试剂、仪器分析试剂、临床诊断试剂、生化试剂、无机离子显色剂试剂等。
4、人类照明可以简单地说,经历了太阳光、篝火、油灯、蜡烛、电气照明、白炽灯、荧光灯、三基色节能灯直到今天LED照明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发白光LED灯的发明,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照明效率。
试着查阅文献,简述白色LED灯的发光原理和所需要的材料组成,并列出引用的文献。
(25分)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
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2024届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考仿真卷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亚硝酸钠广泛用于媒染剂、漂白剂等。
某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较纯净的NaNO2。
甲乙丙丁反应原理为:2NO+Na2O2=2NaNO2。
已知: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MnO4-被还原为Mn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中滴入稀硝酸前需通人N2B.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g-d-e-bC.丙中CaCl2用于干燥NOD.乙中吸收尾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2、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
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 x[x 表示c(H2CO3)/c(HCO3-)或c(HPO42-)/c(H2PO4-)]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pK al=6.4、磷酸pK a2=7.2(pK a= -lgK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I表示lg c(HPO42-)/c(H2PO4-)与pH的变化关系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C.当c(H2CO3)=c(HCO3-)时,c(HPO42-)=c(H2PO4-)D.当pH增大时,c(HCO3-)∙c(H2PO4-)/c(HPO42-)逐渐减小3、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第18章d s 区金属18.l 为什么C u(II)在水溶液中比Cu(I)更稳定,Ag(I)比Ag(II)稳定,Au 易形成+III 氧化态化合物? 解:(1)Cu 2+离子半径比Cu +离子的小,而电荷又多一倍,所以Cu 2+的溶剂化作用要比Cu +的强得多;Cu 2+的水化能(-2121kJ ·mol -1)已超过铜的第二电离能。
所以Cu 2+在水溶液中比C u +稳足。
(2)Ag 2+和Ag +的离子半径都较大,其水化能相应就小,而且银的第二电离能又比铜的第二电离能大,因此Ag +比较稳定。
(3)金的离子半径明显比银的大,金的第3个电子比较容易失去,再加上d 8离子的平面正方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晶体场稳定化能,这就使得金容易形成+Ⅲ氧化态。
18.2 简述:(1)怎样从闪锌矿冶炼金属锌?(2)怎样从辰砂制金属汞?解:(1)闪锌矿通过浮选法得到含有40%~60%ZnS 的精矿石,焙烧使其转化为ZnO ,再将ZnO 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 ,使Zn 以蒸气逸出,冷凝得到纯度为99%的锌粉:2ZnS+3O 2========= 2ZnO+2SO 2 2 C+O 2=======2COZnO+CO =======Zn(g)+CO 2↓(2)辰砂中制金属汞辰砂碎石经粉碎,浮选富集之后,在空气在中焙烧或与石灰共热,然后使汞蒸馏出来。
HgS+ O 2=======Hg+ SO 2↑ 4HgS+4CaO ====== 4Hg+3CaS+CaSO 418.3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阳极)中的铜溶解,纯铜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但粗铜中的A g 、Au 、Pt 等杂质则不溶解而沉于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Ni 、Fe 、Zn 等杂质与铜一起溶解,但并不在阴极上沉积出来,为什么?解:因电解过程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从下面各金属离子电对的电极电势可以看出:Cu 2+的氧化能力大于Ni 2+、Fe 2+、Zn 2+而小于A g +、Au 3+、Pt 2+,所以在电解过程中,Ni 、Fe 、Zn 失去电子转入溶液中,而Ag 、Au 、Pt 沉入阳极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