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时间测定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2
作业测定–标准时间引言标准时间是指世界上统一接受和采用的时间计量标准。
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准确的时间掌握对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作业测定以获得准确的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的概念作业测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测量过程来确定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流程,并作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测定方法直接时间测量法直接时间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所花费的实际时间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保工人能够熟练完成该任务。
2.观察和记录:观察工人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并记录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3.计算总时间:将各个步骤的时间相加,得到完成整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
4.重复测定:对同一任务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标准时间数据库法是指借助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来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且重复性较强的工作任务。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标准时间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已有的标准时间数据,并建立一个标准时间数据库。
2.匹配和调整: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特点,从标准时间数据库中找出相似的任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确定标准时间:通过标准时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和调整结果,确定工作任务的标准时间。
速度性测定法速度性测定法是指通过对工人完成任务的速度进行测定来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要求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固定数量任务的工作环境。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测定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测定对象,并确定任务的标准数量。
2.测定时间:观察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次数,并记录每次完成的时间。
3.计算标准时间: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次数除以标准数量,得到每个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
4.验证和调整:将测得的标准时间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验证,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测定的应用领域作业测定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包括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是指对一个任务或作业的完成时间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其所需的标准时间。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任务分析:对任务进行彻底的分析,确定任务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2. 动作分解: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动作或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测量每个动作的时间。
3. 方法研究:研究和确定最佳的方法或步骤,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4. 标准时间计算:使用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如时间研究、工作测量等,对每个动作的完成时间进行测量,并计算出任务的总标准时间。
5. 校准和验证:对所测量的标准时间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业标准时间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任务的标准完成时间,以便进行生产计划、人力安排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决策。
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
T:代表"夹具/机器具/机器"(4)各部门认为标准工时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重新测评。
总之,标准工时是实施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9 牢记要点计算标准工时要了解以下内容: _ 明确标准工时的作用 _ 做好标准工时测定准备 _ 计算标准工时 _ 修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因素包括: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设备工具的完善度,操作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的困难度。
时合理。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要了解以下内容: 1.明确标准工时的作用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水线生产的平衡。
一条流水线有很多工序,可依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来配置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业内容、达到什么精度、制定时间标准的费用等。
准时间资料法、计划估算法、实际成绩资料法、数学法等很多种类。
每个方法各有其特点,企业可以根据使用目的和测定的对象作业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3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参照的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人员的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劳宽放时间 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 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 生理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工艺人员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并发出变更通知。
施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平衡生产线,有效分配工作人员,生产各部门都要依据标准工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标准工时 _ 修改标准工时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当的方法。
3.计算标准工时 (1)测算作业时间~20%; 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
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
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
第三章标准时间及测定第一节标准时间1.定义普通员工以平均熟练度在正常作业条件(照明,空气,湿度,精密度,重量,作业方法)下,一人生产一个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的必要时间。
(要正确地进行标准时间的测定,才能够维持生产性指标的可靠性)。
1.1条件照明整体100~300LUX 局部 300~1000LUX温度体力15-17 脑力 17-27度湿度 60~70%噪音 45~65DB振动 0.02~0.2MM通道大2~2.5M 中1.5~1.8M 小 0.9~1.2M作业台0.6~0.9M。
设备间距高速压床 4~4.5M 大型压床 3.0~3.5M小型 2~2.5 一般 2 ~3。
换气制造工序 5次/小时表面处理 10~15次/小时装配焊接 5~10/H 一般 3~5/H。
1.2组成正规作业延迟休息其他准备主作业结束作业作业上管理上人的延迟附表1EX:传送带上12人女性操作工站着工作时,一个操作工的富余率是:个人富余(0%)+作业富余(0%)+作业姿势(站着的姿势4%) =4%;如果纯操作时间为25秒时,标准时间=纯操作时间*(1+富余率)=25*(1+0.04)=26秒。
标准时间设定1.4.1 每个单位作业纯作业时间+富余时间。
1.4.2 标准时间的综合确认。
1.4.3 不同单位作业标准时间表的制定。
1.5 纯作业时间设定1.5.1 观测法:直接时间研究作业时间抽样法摄像法复合法: PTS WF MTM 标准时间资料法统计法: 实际资料法经验计算法1.5.2 作业观测算术平均法指定选择法最大频度法1.5.3 比率计算的方法--------对标准时间中指定的作业动作和现在所观测的作业者的作业动作进行的比较评价。
·定量表示比较评价的结果·用计算的比率把观测值修正成代表值标准时间=纯作业时间*比率*(1+富余率)=观测时间*比率* (1+富余率)比率=观测对象作业动作所须时间/观测者想象的作业动作所须标准时间RATING FACTOR ---------比率的计算方法·熟练的掌握标准作业姿势(作业速度)·评价结果的量化:标准定为1,所观测的作业速度对比。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是一种用于评估、量化和管理作业效率的方法。
它包括测定作业的标准时间和制定时间标准以及对作业过程进行改进的步骤。
作业测定是指通过对作业过程的观察和测量,确定完成一项具体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
这种测定旨在消除主观评价和不确定性,确保任务的合理分配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作业测定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现场操作或使用影片、计时器、摄影机等辅助工具来完成。
在测定作业时,需要采集准确的数据,比如操作步骤、动作时间和能力水平,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制定时间标准是根据作业测定的结果,确定完成特定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
时间标准应该是基于现实、可行的基准,并综合考虑操作工人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时间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作业的高效完成。
制定时间标准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直接导入、关键路径分析、标准配方法等。
作业测定和时间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和改进作业过程。
通过测定作业和制定时间标准,可以减少浪费和低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时间标准还可以用作绩效评估、薪资计算、工作安排和资源分配的依据。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样本:根据作业的特性和复杂性,选择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定。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准备充分的设备和工具:测定作业时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准确测量。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提前准备和校准,以保证准确度和可靠性。
3.培训测量人员:测量人员需要了解作业的流程和要求,并熟悉测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他们应接受培训,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分析和解释数据:测定作业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操作步骤中的浪费和低效率,并寻找改进的机会。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如时间分析、价值流图、流程改进等。
5.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应具体、可执行,并确保作业过程的流畅和高效。
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是根据实际观察和统计数据,结合专业经验和标准化的劳动规范,对特定工作进行时间评估和分析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工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并为工作制定适当的计划和调度。
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作内容描述:清楚地描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所需的技能、工具和材料等。
2. 工作要素:列出工作所需的各种要素,如动作、移动、检查、调整等,以便更好地对工作进行分析和计时。
3. 动作分解:将工作过程分解成各种动作或动作序列,并确定每个动作的时间和频率。
4. 动作属性评价:评估每个动作的难度程度、体力和智力要求、技术要求等,以确定其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5. 标准时间计算:根据动作的时间、频率和相关要素的权重,计算出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
6. 标准作业时间计算:将各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累加,得出完成整个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它也可以作为评价和比较不同员工工作能力和绩效的依据,为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供参考。
然而,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也有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它依赖于对工作的准确描述和观察,对工作内容的细节和要求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人的行为和能力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工作环境和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际工作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的效果,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评定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引入其他评估方法和工具,如工作流程分析、时间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以综合评估和管理工作时间和绩效。
在使用标准作业时间评定表时,企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描述工作内容:对工作的描述要尽可能具体、准确,包括所需的技能、工具和材料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和偏差。
2. 注重员工参与:员工是工作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经验非常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