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复习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43 KB
- 文档页数:2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一章:地壳物质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认识地壳中的主要元素1.2 教学内容地壳的定义与分类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矿物、元素地壳中主要元素的特征与分布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壳物质的组成1.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物质组成展示地壳物质组成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中主要元素的特征与分布1.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物质组成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二章:地壳物质循环2.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认识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2.2 教学内容地壳物质循环的定义与分类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与意义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2.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物质循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过程与特点展示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2.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三章:岩石的与变化3.1 教学目标理解岩石的过程与条件掌握岩石变化的原因与特点认识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与区别3.2 教学内容岩石的过程与条件: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变化的原因与特点: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与区别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与变化的过程3.4 教学活动引入岩石与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与特点展示不同类型岩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特征与区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岩石与变化的过程3.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岩石与变化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四章: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认识地壳资源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4.2 教学内容地壳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地壳资源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4.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展示地壳资源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利用与保护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五章:地壳环境与人类活动5.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认识地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的概念与特征:气候、土壤、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生产地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5.3 教学方法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壳环境的相互作用6.1 教学目标理解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掌握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6.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排放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质量变化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类与地壳环境的相互作用6.4 教学活动引入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复杂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地壳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人类与地壳环境相互作用的understanding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七章: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7.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数据收集、状态监测、变化分析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与工具7.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实际应用7.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监测与评估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八章: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认识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资源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地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8.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保护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8.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九章:地壳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9.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掌握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9.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解决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地壳环境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9.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解决地壳环境问题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章:地壳环境教育的意义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十一章:地壳环境教育的意义与实践11.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认识地壳环境教育的重要性11.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区参与地壳环境教育的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11.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壳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实际应用11.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教育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二章: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认识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2.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模型模拟、生物技术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和实验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12.4 教学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壳环境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地壳环境研究的最新技术和方法12.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研究最新进展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三章: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1 教学目标理解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密切关系掌握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认识人类与地壳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13.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法律法规、政策管理、科技创新人类与地壳环境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1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讲座了解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4 教学活动引入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保护地壳环境的方法和策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3.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四章: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14.1 教学目标掌握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了解地壳环境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法认识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2 教学内容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考察地壳环境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法:图书馆、数据库、教育平台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和实践活动了解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14.4 教学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获取与利用方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地壳环境教育材料的重要性14.5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壳环境教育的资源与材料的理解程度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十五章重点和难点解析。
【课题】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3、能运用示意图,简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通过对常见矿物、岩石标本及图片的观察识别,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点,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冬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转化【导入新课】上课前发一些从四川海螺沟捡来的花岗岩给学生观察。
问:这是什么东西?由哪些物质组成的?从何而来,将到哪里去呢?好,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推进新课】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活动】自主阅读P30-31文字内容,探究,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床、岩石、地壳的关系,完成下列填空。
学生填表。
师:地壳中存在90多种化学元素,一种或两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物理化学性质明确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
分布广泛,生活中很多,如盐(NACI,透明、咸、晶体)、铅笔芯中的石墨(C,质地软、条痕色为黑色)。
矿物由三种存在形式,气、固、液,其中固态最多最常见。
气如甲烷CH4,固如石英SIO2,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液如石油、汞HG。
教师PPT出示常见的矿物标本,介绍识别方法。
师:矿物是组成地壳最基本的单元,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这样的集合体叫岩石,岩石又组成了地壳或岩石圈。
其中有用的矿物,富集起来品位较高,达到开采要求,这个叫矿产资源,人们总是把有用的东西称为资源。
【课题】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3、能运用示意图,简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通过对常见矿物、岩石标本及图片的观察识别,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点,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冬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转化
【导入新课】上课前发一些从四川海螺沟捡来的花岗岩给学生观察。
问:这是什么东西?由
哪些物质组成的?从何而来,将到哪里去呢?好,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推进新课】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活动】自主阅读P30-31文字内容,探究,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床、岩石、地壳的关系,完成下列填空。
E 依托. F
学生填表。
师:地壳中存在90多种化学元素,一种或两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物理化学性质明确的单质或化合物叫矿物。
分布广泛,生活中很多,如盐(NACI,透明、咸、晶体)
铅笔芯中的石墨(C,质地软、条痕色为黑色)。
矿物由三种存在形式,气、固、液,其中固态最多最常见。
气如甲烷CH4,固如石英SIO2,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液如石油、汞HG。
教师PPT出示常见的矿物标本,介绍识别方法。
师:矿物是组成地壳最基本的单元,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这样的集合体叫岩石,岩石又组成了地壳或岩石圈。
其中有用的矿物,富集起来品位较高,达
到开采要求,这个叫矿产资源,人们总是把有用的东西称为资源。
矿床睡觉的地方,空间分
布叫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