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22
强化流域管理打造和谐湘江赵春伟;卜继勘【摘要】文章结合流域及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总体思路与指标体系.并围绕流域管理目标,从流域管理角度对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流域内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实行定额控制、水功能区统一管理、防洪、涉河事务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保障措施,并就流域管理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提出建议.【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流域管理;总体思路;指标体系;保障措施【作者】赵春伟;卜继勘【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长沙市410007【正文语种】中文湘江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广西兴安县,至岳阳湘阴县汇入洞庭湖,干流河长856km,其中湖南境内670km。
流域面积为94660 km2,其中湖南境内面积85300km2。
湘江流域2008年总人口3339万人,城镇化率接近50%,流域经济总量达7440亿元。
湘江流域以全省40%的国土面积及48%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3的生产总值,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未来以湘江中下游长株潭为中心的“两型社会”和“3+5”城市群建设战略的实施,将使湘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江流域也面临着流域管理落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水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与经济结构和布局失衡、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面提高湘江流域用水效率,有效保护流域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维持良好的河流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强化流域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人水和谐的健康湘江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湘江流域的现实情况,从流域管理角度[1]对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流域内取水总量控制、用水实行定额控制、水功能区统一管理、防洪、涉河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处子站前言湘江是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湖南的母亲河。
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区域内城镇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人文厚重、交通便利,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
由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流域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为探索流域科学发展路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区域协调的美好家园,打造“东方莱茵河”,支撑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要求和《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特制订本规划,作为指导流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以及组织编制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湖南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岳阳等9市67个县市区,面积8.5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湘江流域范围(9市67个县市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江华县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市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新宁县岳阳市:湘阴县、汨罗市第一章规划背景湘江流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黄金地带,既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
湘江在湖南境内干流全长670公里,拥有大小支流130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
关于湘江流域治理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作者:秦文展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秦文展(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长沙 41000)摘要: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湘江流域的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湘江流域的治理是势在必行的。
湘江流域的治理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适宜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湘江流域的治理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湘江流域;治理;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4-0020-02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成为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了湘江流域众多的资源型产业,并进而形成许多的资源型城镇。
在资源型城镇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湘江流域的治理已迫在眉睫。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的治理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笔者认为,湘江流域治理的管理体制建设是湘江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当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流域综合治理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历史教训,探索可操作的湘江流域治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管理能力和绩效,与此同时,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在治理区的成功实践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保障,高级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修改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立法体系,保持法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流域性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省级行政区法律、跨市级行政区的流域性法规以及地方性流域行政法规。
当前应优先修改各级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尽快制定和完善流域性专项法规和管理条例。
建立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届郴州市发展和改革政策业务知识抢答赛题库(共143题)一、必答题(共67题)1、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两个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请问是哪两个?答: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请问这这个文件名称是什么?答:《21世纪议程》。
3、“两型社会”的全称是什么?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我省一直重视加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力争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将湘江打造成什么?答:东方莱茵河。
5、《关于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改革建设的若干意见》第25条规定,示范区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所需哪三项费用可以列入成本核算?答: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
6、全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是多少?答:11.4%。
7、全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分别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目标是多少?答:280万吨和30万吨。
8、2011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是哪个方案?答:《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9、请问全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多少?答:21%左右。
10、为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1年5月,湖南省政府出台了什么文件,文号是多少?答:《关于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1] 13号)。
11、根据国务院《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我市有哪几个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答:永兴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4个县。
12、请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涉及哪五大工程?答: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等五大工程。
湘江流域全图一、必须高度重视湘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资源管理问题湘江是我省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湖南境内流域面积8.53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4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
沿岸分布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等7个地级市,2007年流域总人口3276.5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48%,其经济总量占全省2/3,是湖南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流域。
建国以来我们在湘江流域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沿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水源。
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工程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沿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显现,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突出,同时水资源管理也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流域水资源问题已经凸现通过这次基层调研,特别是通过我们平时工作中对流域情况的了解,目前,湘江流域面临诸多水问题。
1、防洪除涝整体能力不强湘江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其干支流水库防洪库容偏少,特别是干流缺乏控制性防洪水库,防洪调控能力弱。
目前流域防洪主要还是依靠堤防,受历史条件和建设资金制约,其堤防达标率不高,每到汛期,流域防洪压力很大。
沿岸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不配套,且年久失修,一遇大雨内涝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
2、水资源紧缺问题凸现流域水资源总量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
其下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流量最大达20800m3/,而最小流量仅100多m3/。
全流域缺乏有效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目前仅只有东江水库具有较大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但该水库属多年调节水库,年季水量有限,难以长时间为下游补水。
同时由于河道采砂、航道疏浚及水流自然冲刷等原因造成河道严重下切,特别是枯水季节下游河段同流量水位严重偏低,近些年由于枯季水量减少及水位下降等原因,湘江下游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凸现,2003年、2007年、2022年枯水季节有较长时间主要依靠上游东江补水才基本保证下游长、株、潭的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22•【字号】湘政发[2014]9号•【施行日期】201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4〕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2月22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湘江是长江五大支流之一,流域面积9.47万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8.52万平方公里,涵盖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益阳、岳阳等市部分区域,约占全省行政区域面积的40%。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湘江流域是我省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流域,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最大的流域。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湘江保护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对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保护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贯彻实施,以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主线,强化湘江保护与治理,保障湘江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保护优先。
把加强湘江保护贯穿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因地制宜,保护优先,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保障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湘江船闸通过能力分析舒小红【摘要】通过深入分析湘江船闸通过能力现状,研究影响湘江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找出限制湘江船闸通过能力的瓶颈,充分挖掘开发湘江船闸最大通过能力,为提高湘江河段船闸通过能力并解决滞航问题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3)006【总页数】4页(P93-95,103)【关键词】港航工程;船闸通过能力【作者】舒小红【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长沙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41近年来,随着湖南省航道条件不断改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省内河运力快速增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船舶和过闸运量持续增加。
大源渡枢纽和株洲枢纽的过坝运量分别由2005年的480×104 和383×104 t增长到2011年的929×104和891×104 t,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5.1%[1],两枢纽船闸运输均较为繁忙。
水运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运量的快速增长给船闸等通航水运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考验。
并导致众多船舶到达船闸后不能及时过闸,堵船事件常有发生,延长了船舶过闸运行时间,提高了船舶的运行成本,削弱了水运交通行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深入研究船闸的通过能力,充分挖掘开发船闸最大通过能力,提高船舶过闸通过效率迫在眉睫。
1 湘江船闸通过能力现状目前,湘江干流苹岛以下共规划8座枢纽,已建潇湘、浯溪、近尾洲、大源渡、株洲5座枢纽,湘祁、土谷塘枢纽、长沙综合枢纽3座枢纽在建[2],如表1。
表1 湘江干流苹岛以下梯级现状Table 1 Following step status of Ping Island Xiangjiang River序号枢纽名称距河口距离/km吨级/t船闸尺度/m设计单向通过能力/t建成或拟建成时间备注1长沙枢纽1462000280×34×4.52×24502015双线2株洲枢纽2811000180×23×3.5630已建3大源渡枢纽3771000180×23×3.0600已建4土谷塘枢纽4781000180×23×4.075020165近尾洲枢纽528500120×12×2.5242已建6湘祁枢纽5721000180×23×3.520147浯溪枢纽633500100×12×2.5100已建8潇湘枢纽686500100×12×2.570已建湘江干流运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衡阳以下,衡阳以下共有3个梯级,分别为大源渡枢纽、株洲枢纽和长沙枢纽。
湖南省湘江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湘江管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以及其他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湘江管理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科学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保护责任)保护湘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湘江流域范围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都有保护湘江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综合治理)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和法律的措施,实施流域综合治理。
第六条(规划管理)省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湘江流域综合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管理规划,加强湘江规划管理工作。
第七条(防洪建设)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湘江流域防洪工作,制定和实施防洪规划,实施湘江流域防洪治理与防护,按照湘江流域防洪标准和生态保护要求建设防洪工程设施,加强防洪区和防洪工程设施管理,巩固、提高湘江流域防洪能力。
第八条(表彰奖励)对在湘江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管理机制第九条(管理机制)湘江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协调运转,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管理机制。
第十条(领导机制)省人民政府对湘江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省人民政府设立湘江管理委员会,对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等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
湘江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湘江管理事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Research 研究探讨339加强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的对策与建议李刚(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10-0338-01摘要: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是湖南省最重要的水系。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略环境保护的工作,湘江流域内的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治理的形势严峻。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于加强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湘江;污染治理;河流保护1 湘江流域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流域内水污染严重相关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湘江流域中的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湘江流域的水污染主要体现在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以及河流排污超标两个方面。
其中铅、汞、砷、锌、镉、铬和铜是湘江流域中超标最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
河流排污超标导致湘江流域中二类和三类水质的占比长期居高不小,水中的氨氮、溶解氧、粪大肠杆菌和总磷的含量高。
造成水污染加剧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是受到湘江流域内持续城镇化的影响。
由于流域内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河流两岸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区域,这些人口每天都在产生着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就排放入河流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另一刚面是受到湘江流域内工业化的影响。
湘江流域内工业资源比较丰富,为流域内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迅速。
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了GDP的增长而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工业污染严重。
(二)流域内大气污染严重湘江流域内额重工业比重高,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大,加上技术上的落后没能对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导致了流域内大气污染的加剧。
在流域内,废气排放量呈现上升的势头,并且要比湖南省的平均水平高。
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仍然比较大,经过了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效果仍有待提升。
大气污染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不进行治理就会危及到湘江流域内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城市环境质量。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大纲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2月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大纲2012年2月开展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东方莱茵河”,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根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湘江流域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本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意图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是未来我省指导湘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空间规划,规划范围为一江两岸、城镇工矿区域,以及湘江的主要支流,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的全部、郴州、永州的大部分、及娄底、邵阳、岳阳的小部分,共67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5306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2011年,规划期为2012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编制本规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争取成为全国主体功能建设的试点区域。
加快全省经济增长核心区和产业发展轴线建设步伐,有利于湘江流域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争取更大支持。
2、落实“四化两型”战略,打造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标志性工程。
充分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通过差别化的政策设计,对湘江“一江两岸”进行整体布局,打造全国“两型”发展标志工程,将为我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开辟新的途径。
3、统筹流域各项建设和保护活动,开展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顶层设计。
针对湘江流域开发治理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在综合水利、生态、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谋划湘江沿岸生态、水利、航运、旅游等发展,发挥流域的综合功能。
4、优化流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开发秩序和效益。
通过规划设计,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城乡建设、园区布局等落实到具体区域空间,明确发展定位,规范开发秩序,形成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5、探索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机制,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吸取国内外大江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探索建立健全流域经济区、行政区、自然区互动机制,交通、产业、城市联动机制,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平衡机制,努力为我国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探索积极经验,提供制度借鉴。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二○一六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2)第三节机遇与挑战 (4)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6)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6)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及目标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1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14)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15)第四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15)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6)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6)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16)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17)第四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8)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20)第一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20)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1)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22)第一节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22)第二节土地用途区管制规则 (23)第八章区(县)土地利用指导 (25)第一节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25)第二节区(县)土地利用特点与指导 (25)第三节区(县)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 (2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26)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与定位 (26)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26)第三节中心城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7)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27)第五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27)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9)第一节严格落实生态绿心规划及保护条例 (29)第二节严格执行规划实施的行政制度 (29)第三节建立有利于规划实施的经济运行机制 (30)第四节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措施 (30)第十一章附则 (31)附表:附表1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32)附表2 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3)附表3 湖南湘江新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34)附表4 湖南湘江新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35)附表5 湖南湘江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布表 (35)附表6 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36)附表7 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面积统计表 (37)附表8 湖南湘江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8)附表9 湖南湘江新区各镇(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41)图件:图1—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湖南湘江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6-2020年);图3—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6-2020年);图4—湖南湘江新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6-2020年);图5—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6—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16-2020年);图8—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6-2020年);图9—湖南湘江新区中心城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16-2020年)。
湘江流域生态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吴疑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论文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了流域当前主要的生态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湘江流域仍然存在着重金属污染严重、湿地破坏严重、水污染严重以及污染治理欠账多等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增加重金属污染整治力度、开展湿地生态治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废水处理方式等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Xiangjiang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ain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basin are systematically combed.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ecolog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Xiangjiang river basin, such as serious heavy metal pollution, wetland destruction and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debts,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carrying out wetland ecological management,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关键词】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治理【Keywords】 Xiangjiang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54-021 引言湘江作为我国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其流域在湖南境内贯穿了永州、郴州、娄底、衡阳、株洲、湘潭、长沙以及岳阳八大城市,对湖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
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湘江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河,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湘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湘江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制定了湘江保护条例,并提出了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实施湘江保护条例,实现湘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水质,保障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2. 原则,依法保护、全民参与、科学治理、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加强监管。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 水污染治理,加强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2. 河道整治,对湘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清淤疏浚,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3. 生态保护,加强湘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湘江流域的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4. 宣传教育,开展湘江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湘江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湘江保护的良好氛围。
5.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湘江保护的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湘江保护条例的有效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增加湘江保护的财政投入,保障湘江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强化法制,完善湘江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湘江保护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湘江保护工作的落实。
五、预期效果。
1. 湘江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湘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3. 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六、总结。
湘江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理和全面的保护,才能实现湘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湘江成为我们后代子孙的美好家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湘江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江国家高等级航道基本情况
规划目标:湘江从上游往下游依次规划苹岛-衡阳278km为三级(1000吨级)航道,衡阳-株洲158km为二级(2000吨级)航道,株洲-城陵矶281km为二级(2000吨级)及以上航道。
此外,湘江是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桂运河的组成部分,初步规划苹岛以上为三级(1000吨级)航道。
实施方案:近期要结合长沙综合枢纽的建设,积极推进湘江株洲-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和衡阳-株洲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尽快实现湘江松柏-衡阳段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衡阳-城陵矶可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目标;通过对近尾洲、湘祁、浯溪、潇湘梯级的船闸升级扩能工程和相应航道整治工程,实现湘江永州苹岛-松柏段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目标。
远期结合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建设,推动湘江株洲-城陵矶段进一步提升等级,将湘江高等级航道打造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东方莱茵河”。
建设成果:目前,湘江二级航道一期工程(株洲-城陵矶)即将全面完工;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衡阳-株洲)已完成前期工作,年内要开工建设;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船闸顺利通航,湘江通航“瓶颈”消除;湘江三级航道改扩建工程(永州-衡阳)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期成果审查;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5•【字号】湘政发[2008]14号•【施行日期】200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08〕14号)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娄底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开展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民生工程。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
制定和实施整治方案,是保护湖南人民母亲河的重要行动,是巩固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果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生态湖南、和谐湖南的重要标志。
湘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作为政府工作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各有关责任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员、技术方案、资金来源,推进整治措施顺利实施,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湘江,确保全面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湘江纵贯我省南北,集生活饮用、生产用水、航运、发电、纳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落实国家、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保障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