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二语文】第11讲 托物言志——《白杨礼赞》-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3
白杨礼赞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3、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二、作家作品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选择下列义项.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和风格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2、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晕圈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虬枝坦荡如砥恹恹欲睡3、掌握下列四字词妙手偶得无边无垠潜滋暗长绝无旁枝紧紧靠拢横斜逸出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屈曲盘旋积雪初融傲然挺立纵横决荡五、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白杨树的“不平凡”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否是本文的线索?2、白杨树的“不平凡”各表现在哪几方面,各突出什么美?(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分析、理解并感受诗歌《白杨礼赞》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鉴赏:诗歌《白杨礼赞》;2.语言表达: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并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感受诗歌《白杨礼赞》中所表达的情感;2.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诗歌《白杨礼赞》的副本;2.黑板、白板和相应的写字工具;3.投影仪和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展示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谈对白杨树的了解和感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诗歌《白杨礼赞》(2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全班一起听诗歌《白杨礼赞》,然后再分组讨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诗歌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什么?•你对诗歌中的情感有何感受?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白杨树的外貌特点;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诗歌《白杨礼赞》中的情感表达。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让每个小组轮流发言,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给予评论。
5. 撰写文章(25分钟)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1.描述白杨树的外貌特点;2.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分析诗歌《白杨礼赞》中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作品展示(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全班,可以选择读出来或者用投影仪展示在黑板上。
其他学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关于白杨树的信息,并进一步了解其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案最新学生的阅读水平跟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拥有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案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案最新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言论等作用和联系。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送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唱的仅仅是一颗白杨树吗?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也曾高声赞美过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游异曲同工之妙。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二解决部分字词问题。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yān)欲睡虬(qiú)枝婆(suō)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吗?请找出有关语句。
明确:“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又如“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引导学生朗读以下几个句子: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的历史和意志?”这四个句子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义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后面的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他们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更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他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他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诵读课文,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过程一、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一)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二)自主解决生字和新词。
开垦主宰倦怠倔强婆娑虬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三、精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选两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力争上游,笔直的杆,笔直的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二)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白杨树形象,感受作者对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2.理解象征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幻灯片,含有象征手法的诗文名句:花草树木是大千世界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历代文人歌咏不衰。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花的高洁;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竹子的顽强;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出松树的刚毅;以上诗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板书“象征”,投影象征概念:通篇借助物与人之间有联系的具体形象,表达对某类人的爱憎之情。
也叫托物言志。
注意:如果不是通篇运用,可能只是拟人手法。
3.出示幻灯片,出示课题:“今天学习一篇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看看茅盾先生赋予白杨树以怎样的象征含义。
板书“托物言志散文”。
二、检查预习:读准词语,了解作者1.正确读下列词语:秀颀、虬枝、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2.解释“礼赞”:怀着敬意地赞扬。
然后解释题目“白杨礼赞”:怀着敬意地赞美白杨树。
3.根据注释完成下面填空: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等。
让学生把上面加粗部分补充在书下注释上。
三、根据课文预习朗读提示,读第1节。
1.大家有没有注意课文预习朗读提示?“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请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句为例,读出合适的感情。
老师故意平淡地读第一节,问学生这样读行不行?为什么不好听?提醒学生如果能够注意停顿和重音,可以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点名学生试读,教师点评并点拨。
(1)根据停顿符号再读一遍:(2)结合重音符号再读:这样读,能够突出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不平凡)2.读后,板书“白杨树/不平凡”。
过渡:为何赞美白杨树?究竟哪里不平凡?四、感受白杨树外形特点,理清第五节写作思路。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白杨礼赞》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rarr;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rarr;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理解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填空rarr;小组讨论完善填空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进行适当的圈画)rarr;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活动三:三读课文,同时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提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rarr;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rarr;小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rarr;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并到相关小组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我的问题之二:;我的问题之三:;活动三:四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组内讨论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这种感情是因为。
活动四: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组内讨论交流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活动五: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白杨礼赞》的主旨和象征意义,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培养他们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发现并表达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作者简介: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白杨礼赞》是其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北方农民质朴、坚韧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白杨礼赞》课文PPT课件,包含茅盾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白杨”感悟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白杨树及北方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白杨树的生态特征。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茅盾的生平和《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白杨树描写的部分。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倔强”、“虬枝”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象征意义:讨论白杨树作为北方农民象征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象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白杨礼赞》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 白杨礼赞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4.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象征手法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小白杨》。
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人对白杨的感情)2.作者简介。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
那就是——白杨礼赞(板书)3.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
)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4.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
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5.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 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三、初步感知课文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
那么是什么呢?)2.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白杨礼赞》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 学生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赞美之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鉴赏能力。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赞美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修辞手法分析和作文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
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
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
②第二次读课文。
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
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
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案名称:《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茅盾的《白杨礼赞》,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象征分析、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白杨树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力的尊重,培养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教学重点:散文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散文中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描绘和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含的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感悟。
教学准备:《白杨礼赞》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散文中白杨树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象征意义分析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散文中白杨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茅盾的生平和《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象征意义分析: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述,模拟白杨树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命力表现,加深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白杨树生命力的感悟。
2. 象征意义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分析,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