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7.51 MB
- 文档页数:13
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受到大众喜爱的音乐流派,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演进,经历了多次转变和革新,逐渐成为了现代音乐的主要形式之一、下面将从早期的摇滚乐开始,介绍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的诞生标志着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时期,年轻一代开始追求与父辈们不同的音乐风格,摇滚乐的崛起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这种音乐风格结合了蓝调、乡村音乐和节奏布鲁斯等元素,以活力四溢的吉他演奏和激情四溢的歌唱,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代表人物如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小理查德等。
60年代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流行音乐经历了华丽的转变。
披头士乐队以他们前卫的形象和创作才华改变了音乐界。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其他许多重要的音乐人和乐队,如滚石乐队、吉米·亨德里克斯、海滩男孩、鲍勃·迪伦等。
这些音乐人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如《Yesterday》、《Stairway to Heaven》、《Blowin' in the Wind》等。
他们的音乐不仅具有时代性,同时也传达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70年代,摇滚乐进一步演变为多种分支流派,如迪斯科、摇滚乐和朋克乐。
迪斯科乐迎合了当时舞池热潮,以高速、动感的音乐和舞曲节奏征服了全球。
迪斯科乐的代表人物如唐娜·萨默、迈克尔·杰克逊等。
与此同时,朋克乐的诞生表达了年轻一代对社会政治问题的不满,代表人物如性手枪乐队、克兰普顿等。
80年代,电子音乐开始崛起,同时摇滚乐持续发展。
电子音乐以合成器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创造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如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莉等。
在摇滚乐方面,重金属乐和嘻哈音乐开始兴起。
代表人物如金属乐队、滑头乐队、野兽男孩等。
90年代,流行音乐继续多元化发展。
流行摇滚乐和独立音乐成为主流。
此外,流行舞曲、流行嘻哈音乐也开始盛行。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流行音乐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它与时代、社会、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变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1. 音乐的起源最早的音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明起源。
在贝肯德里(Funerary Bed)的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前的木偶,这些木偶身上善于音的小曲管制作雕刻,明确了那个时代存在音乐的实证。
同时,埃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也都有出现过各种乐器和音乐表演。
2. 古代音乐在古代文化中,音乐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语言,神秘的音符和和谐的旋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在古代欧洲,古希腊文化中的音乐是通过口传记忆的方式保存下来的,这些音乐通过演唱、弹奏等形式传承下来。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奏和表演是符号的和谐体现,在作者、曲调、演奏员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不同的乐器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例如琴被视为高雅的乐器,笛子被视为庄重的乐器等。
3.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形式开始发生改变。
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和民间文化的崛起也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个时期,音乐家们拒绝传统音乐的束缚,开始创作具有新意和创意的作品。
重点放在表达情感和情绪上,多运用和声手法和动态符号塑造作品的情感深度。
此外,管弦乐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成为交响乐和管弦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流行音乐的产生流行音乐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
起初的流行音乐是由民间音乐和百老汇音乐会等元素共同演绎而成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精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欢迎。
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的兴起使流行音乐更加盛行。
音乐电影是一个重要的新兴娱乐形态,青少年都喜欢通过电影来了解音乐新潮流。
5. 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流行音乐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流行音乐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摇滚、爵士、流行和嘻哈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流行音乐的作曲家们也开始尝试创作更具挑战性的作品,包括跨界合作、计算机编曲等技术实验。
世界流行音乐种类:1、爵士乐爵士乐是19世纪末在新奥尔良首先发展起来的。
爵士乐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的原意是哀怨、忧郁之意,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大部分的布鲁斯的歌词内容是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
代表作《兰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2、廷潘胡同歌曲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市第28街(第5大道与百老汇之间)集中了许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推销员整天在那里弹琴吸引顾客,琴声就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廷潘”胡同由此而得名。
廷潘胡同在美国一度成了流行音乐的集中地,也形成了流行音乐兴盛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的象征。
代表作《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科尔·波特(Cole Porter,1891~1964),代表作品有《白天与黑夜》(Night and Day)3、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这种音乐形式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各州农业地区。
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
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流行全美国,被称作为乡村音乐。
代表作外文歌曲- 美国乡村音乐- 草帽歌美国乡村音乐(经典)- 外文歌曲- 欧美经典篇- 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美国乡村音乐-love is blue(爱是忧郁)4、摇滚乐5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
其形式以歌唱为主,音乐用电吉它、萨克斯、电贝司、键盘乐以及爵士鼓伴奏代表作The Beatles披头士--From Me to YouThe Beatles披头士--Ob-La-Di, Ob-La-DaAC DC乐队--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Anti-Flag乐队--Punks in vegas5.Hip-Hop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创于纽约的穷困工薪阶级的黑人民族中。
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20世纪初,流行音乐开始崭露头角,伴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面貌。
从爵士乐到摇滚乐,从迪斯科到嘻哈,流行音乐的演变是社会变革和文化影响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带您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音乐欣赏的影响。
一、爵士乐的兴起(20世纪初-40年代)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南部蓬勃发展。
这种以蓝调为基础的音乐风格,结合了非洲音乐与欧洲古典元素,奏响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独特旋律。
由于其强烈的节奏感与即兴演奏的特点,爵士乐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音乐。
随着时间推移,爵士乐在美国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数不清的爵士音乐家如路易·阿姆斯特朗、艾拉·菲茨杰拉德和尺八鲍勃等,他们的音乐作品令人陶醉,也奠定了下一个音乐时代的基础。
二、摇滚乐的崛起(50年代-70年代)上世纪50年代,摇滚乐从爵士乐中孕育而生,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声音。
这种充满活力和反叛精神的音乐形式,以电子吉他的嘶吼和快速的节奏吸引了无数的歌迷。
随着名人的引导,摇滚乐成为了年轻人反抗权威、表达自我的象征。
在60年代,摇滚乐以披头士乐队为代表长盛不衰,他们的歌曲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而在美国,会说吉姆·霍普金斯和吉姆·莫里森的名字可能能勾起大家对摇滚音乐的无限热爱。
三、迪斯科时代(70年代-80年代)上世纪70年代,迪斯科音乐成为世界舞池的主旋律。
这种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镁光灯效果和迷幻氛围,吸引了大批青年前往夜店跟风起舞。
迈克尔·杰克逊的《Saturday Night Fever》将迪斯科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整个迪斯科文化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迪斯科音乐逐渐过时,人们对其感到审美疲劳。
四、嘻哈文化的爆发(90年代至今)上世纪末,嘻哈音乐席卷全球。
这种以说唱和节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凭借着其真实的歌词和叛逆的态度,成为了年轻人流行文化的代表。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历史的回顾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
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
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
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
《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
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
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
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
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
在当时,音乐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并出现了一系列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以下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关键时刻:早期流行音乐: 1920年代至1940年代是早期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爵士乐、蓝调以及乡村音乐开始受到广泛的欢迎。
这些音乐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流行音乐。
摇滚乐的兴起:在1950年代,摇滚乐开始崭露头角。
艺术家如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小理查德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摇滚乐注重节奏和吉他演奏,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音乐体验。
流行音乐革命: 1960年代被认为是流行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使摇滚乐进一步发展,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革命。
这个时期还见证了音乐人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如抗议歌曲的兴起。
追随摇滚的其他音乐: 1970年代,流行音乐发生了更多的变化。
独立音乐、迪斯科乐和庞克摇滚开始流行起来。
同时,流行女歌手如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也开始崭露头角。
电子音乐的兴起: 1980年代,电子音乐开始崭露头角。
艺术家如迈克尔·杰克逊、帕特·本塔、麦当娜等人将电子音乐引入了主流流行音乐领域。
这个时期还见证了流行乐团的崛起,如小组合乐团的成功。
流行音乐的多样化: 1990年代至今,流行音乐更加多样化。
嘻哈音乐、流行金属、嘻哈流行、流行舞曲等音乐风格都在不断涌现。
同时,数字音乐的出现使音乐更容易获取和传播。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时代变迁和音乐创作的多样性。
从早期的爵士乐到今天的流行舞曲,流行音乐不断演变,并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音乐风格知识: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流行音乐是一种以易懂易上手,轻松愉快为特点的音乐风格,是音乐家们通过对时代与社会环境的洞察和理解,以及对听众需求的把握和满足,创造了一种极具市场化的音乐类型。
其历史源远流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19世纪末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风气开始松动,爱情和婚姻等领域的自由化,使得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方向。
此时期传统的古典音乐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厌倦单调、严肃、沉闷的音乐,开始向快节奏、舞蹈、流行歌曲等方向趋近。
20世纪初,爵士乐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追求音乐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风格开始渐渐形成。
1920年代,电声放大器的发明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时期的流行音乐以爵士乐为主体,受到了欧洲传统音乐和拉丁音乐等多种风格的影响。
著名的音乐人乔治·格什温就是在这一时期崛起的。
193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了跨越大西洋的欧洲音乐的影响。
在欧洲,音乐家们在生产中使用了更多的弦乐器和管弦乐团,并通过快节奏的舞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于是,流行音乐也开始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在音乐中使用了更多的管弦乐器和弦乐器等形式。
战后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流行音乐迈入了一个更广泛的成功时期。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使用了音乐录制技术,因此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听到音乐。
盛大的电视音乐制作也成为流行音乐的重要方式。
此时期的流行音乐又是以摇滚乐为主的。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1960年代,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的阶段。
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音乐等各个音乐类型开始相互融合。
像披头士乐队、杰克逊五兄弟和迈克尔·杰克逊等艺术家在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0年代到19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流行音乐又开始了全新的突破。
迪斯科音乐的兴起成为了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此时期的音乐风格以“迷幻”、“另类”、“夸张”为特点。
关于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
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
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
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
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
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
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
“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
浅谈中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中日两国的流行音乐在各自的国内都有着极为广泛和深厚的影响力。
在其发展过程中,两国都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本文将从时间轴的角度,浅谈中日两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一、20世纪初期20世纪初,中日两国都处在受外国文化影响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受到西方音乐的启迪。
中国的早期流行音乐家如叶挺、周扬等人,在日本唱片时代(1912-1945)也广泛传唱了西方的流行音乐。
而日本音乐家则更多地受到了来自美国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如吉本隆明、三木露風等人。
二、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流行音乐都经历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时期。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宣传爱国主义,为这一目的创作了很多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的歌曲,如《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歌曲不仅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而在日本,50年代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流行音乐开始展现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以往对于西方音乐的模仿和模拟,创作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爆裂摇滚风,而代表人物则是日本的摇滚乐队The Tigers(ザ・タイガー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二战后的经济迅速崛起,尤其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故而流行音乐也得以得到伸展。
在中国,著名的歌手如齐秦、姚莉、陈奕迅、梅艳芳开始崭露头角,演唱了很多广受欢迎的歌曲,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一生何求》、《追梦人》、《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等。
而在日本,由于爆裂摇滚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些制作流行歌曲的制作人重新开始探索新的音乐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大滝詠一,他发扬了上世纪50年代的流行音乐风格,并将其改编成了更加适合当时年轻人听的曲风,如《被称之为音乐的东西(音楽というもの)》等。
四、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至今,虽然中日两国在音乐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都得到了极为迅速和广泛的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时代背景决定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至今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在内地带有本土风格的音乐创作从30-40年代开始自发形成了,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很多音乐素材都是从当地的民歌,戏剧等演变而来的,这个时期的音乐大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欢乐心情,这时的音乐是一个主动的、自发的过程,但已经受到了解放区政治宣传需要的影响,代表作有《南泥湾》、《游击队歌》等等作品。
到了40-60年代,受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此时的歌曲政治性表现的更加突出,大多都是歌颂共产党的歌曲,甚至出现了极度的个人崇拜。
当时的也的确出现了不少的歌曲,而且旋律上口,节奏简明。
但是正如一位教授所说:“真正的艺术是不掺杂政治元素的。
”所以那时流行的音乐虽然多,但是能流传下来的真的是寥寥无几。
现在也只有老一辈人能记得住那么几首了。
如《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等。
当然,在当时也不是就真的可悲的要命。
当时也有一些很值得流行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是翻唱的外国歌,以苏联为多。
当时曾经涌现出一位很杰出的台湾女歌手——邓丽君,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化艺术过于严重,所以她的歌可悲的被评判为“靡靡之音”、“大毒草”。
但是其音乐风格对后来的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当时的从苏联翻唱歌曲也比较流行,苏联歌曲中的一些隐含的、羞涩的爱情元素也为国语流行乐坛后来情歌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些歌曲由于有的不是本国的歌曲,所以相比于那些极具政治化的歌曲流传下来的就多得多了,如邓丽君的《甜蜜蜜》、《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曾经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等还少不了以国家民族作背景,但是在港台已经出现了个人色彩极为突出的另类流行经典。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一、时代曲时代中国流行音乐源头受戏曲音乐和爵士乐影响,形成时代曲,代表作有周璇《夜上海》《天涯歌女》李香兰《夜来香》等。
大陆建国后无流行音乐。
二、邓丽君时代台湾时代曲余波至邓丽君。
邓丽君或同时受日本歌谣曲影响。
同时香港流行乐大量翻唱自日本。
有时代曲和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
邓丽君影响一批歌手,属于东亚式审美的唱腔。
几乎其后一大批一代歌手都受她音乐的影响。
可以说是邓丽君时代。
王菲、梁咏琪、田震、那英、李玟、许茹芸、张惠妹、杨钰莹、高胜美、梁静茹、张靓颖。
甚至包括近几年火的周深。
港台摇滚乐的时代与邓丽君时代重叠。
代表有beyond乐队、罗大佑。
同时台湾在此时有民歌运动。
全盛时期与邓丽君分庭抗礼。
后期摇滚乐受邓丽君的影响,很多摇滚乐与邓丽君唱腔有很好的融合。
如王菲。
三、R&B时代而后是节奏布鲁斯的时代,R&B四大才子陶喆、周杰伦、王力宏、方大同推广了R&B。
华语乐坛R&B化。
此一批歌手基本完全摆脱邓丽君的影响进入了新世代。
其中以周杰伦影响最为深远。
周杰伦的曲风唱腔在网络时代影响了一大批大陆网络歌手以及所谓非主流音乐。
大陆真正流行音乐市场开端是所谓非主流网络音乐。
同时大陆另一种曲风,草原舞曲风起。
融合了迪斯科与草原民族唱法音乐的舞曲,迅速占领不能接受R&B和嘻哈音乐的中老年受众。
代表人物凤凰传奇。
三、后唱片时代以唱片业彻底凋零为标志。
随着大陆开放进一步加强,市场成熟,大多数歌手选择北上大陆发展。
但是网络时代盗版录音易于传播加之大陆市场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人们版权意识不足,加之大陆年轻人对于音乐需求低于偶像崇拜,中老年人对于唱片购买力不足且盗版横行,创作音乐唱片带来商业效益极低。
歌手被迫走上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名气吸引粉丝流量,然后商演综艺广告代言来变现商业利益。
最再反过来服务音乐创作。
如此唱片业凋零,则没有经济利益直接推动音乐创作,优秀音乐作品越来越少,华语音乐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