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与营养支持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34
输液法的名词解释输液是指将药物、营养液或其他液体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补液或营养支持的目的。
输液法指的是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输液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
I. 输液的基本原理和意义输液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液体,使其迅速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实现治疗目标。
通过输液,药物可以快速到达需要的部位,加快药效的显现,同时也可以调节患者的体液平衡,纠正血液成分的异常,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II. 主要类型的输液法1.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静脉滴注是一种常见的输液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溶液以滴流方式注入静脉,使其慢慢进入患者的循环系统。
静脉滴注通常使用输液袋和滴管等装置进行,可以按照需要调整滴注速度和剂量,确保药物的准确给予。
2. 静脉推注(Intravenous push)静脉推注是指将药物或溶液以较快的速度注射进静脉,以达到迅速药效显现的目的。
与静脉滴注相比,静脉推注更为快速,药物作用更为迅速和强烈。
然而,静脉推注需要掌握准确的技巧,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或溶液以快速方式直接注射进静脉的方法。
与静脉推注相似,静脉注射可以迅速传递药物到体内,但需要更大的注射剂量和更高的注射速度。
静脉注射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药物给予,如心脏骤停、急救等。
III. 输液设备和材料输液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材料,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常见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袋、输液管、滴定器、注射器、导管等。
这些设备和材料需要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IV. 输液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医嘱输液需要依据医生的嘱托进行,患者或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嘱的要求,不得擅自改变输液速度和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过量的发生。
2. 观察患者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患者需注意自身的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过敏或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烧伤的补液原则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它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和危害。
在烧伤治疗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烧伤会导致机体水分的丧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本文将针对烧伤的补液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烧伤治疗中的补液问题。
一、烧伤的补液原则烧伤的补液原则是指在烧伤治疗中,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补液方法和种类,以满足机体水分的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烧伤的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烧伤程度和面积确定补液量在烧伤治疗中,补液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烧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般来说,烧伤程度越高,补液量就越大。
对于轻度烧伤,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补液;对于中度和重度烧伤,需要采用更加强效的补液方法,如静脉输液等。
在确定补液量时,还需要考虑烧伤的面积、体重、年龄等因素。
2.选择适当的补液种类在烧伤治疗中,常用的补液种类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补液;胶体液则主要用于补充机体的胶体渗透压,可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补液。
对于不同类型的烧伤,应选择不同种类的补液,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注意补液速度和补液时间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补液速度和补液时间。
过快的补液速度可能会导致肺水肿等不良反应,过慢的补液速度则会延误治疗时间。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适当的补液速度和补液时间,以确保烧伤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4.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烧伤治疗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也非常重要。
烧伤会导致机体内部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烧伤的补液方法烧伤的补液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输液和胃肠营养支持等。
具体如下: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补液方法,适用于轻度烧伤患者。
口服补液可以补充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外科液体治疗及营养支持第一章外科液体治疗液体治疗是外科临床工作中务必要掌握的技能。
任何一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恶化都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从手术角度,病人内环境的相对稳态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外科液体治疗的根本问题就是原发病的治疗,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处理。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体液的理化性状体液在成年男性般为体重的60%,女性55%。
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35%。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20%,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
血浆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约15%。
组织间液又分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和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后者约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即体重的1-2%。
正常成年人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含有水(90-91%),蛋白质(6.5-8.5%)和电解质及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共约2%)2、机体体液平衡的需求量和排出量正常人体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我们按生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量,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
成人每日水分排出量和进入量(ml)排出量(ml)不显性失水:肺呼出量 300ml 皮肤蒸发500ml显性失水:粪便含水50~100ml 尿量650~1600ml合计1500~2500ml摄入量(ml)食物含水700~1000ml 饮水500~1200ml 内生的水300ml合计1500~2500ml注:每克蛋白质,糖和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水分别为0.41 0.60, 1.07ml。
不同年龄每日水的需求量年龄每天需水量(ml/kg)1周--1岁120~1601---3岁100~1404---6岁90~1107---9岁70~11010--14岁59~80成人30~40不显性失水不易计算,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且含电解质小,几乎是纯水。
成人基础状态不显性失水量约500~800ml。
发热病人体温每升高1℃,皮肤丧失低渗体液约3~5ml/kg,不显性失水增加12%,汗水含Nacl量约0.25%。
临床实用补液量大全[转]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她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得量与质:一、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得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质:1。
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5g, 250ml:12。
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2。
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0。
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
9g, 250ml:2、25g, 500ml:4.5g)3。
钾,一般指氯化钾,3-4g(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还要注意:1、根据病人得合并其她内科疾病,重要得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得量与质,当然自己拿不准得时候,还就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
根据病人得实际病情,对液体得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得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
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就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4:1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
当然自己拿不准得时候,还就是叫内分泌会诊。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
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250~500 ml/h (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
(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
( 3) 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ml/kg/h (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
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v 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 g血细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 )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 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RCTs(发表在NEMJ上)和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的研究支持。
3. 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和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与适应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它通过将溶解了药物或其他治疗剂的溶液以静脉途径注入人体,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症。
一、静脉输液的概述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入溶解了药物的溶液来进行治疗的方法。
与口服或皮下注射相比,静脉输液具有快速、直接、稳定的优势。
静脉输液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或外周静脉注入,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需求选择不同的途径。
二、静脉输液的应用范围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以下是其常见的应用范围:1. 补液治疗:静脉输液可用于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
例如,在急性脱水、严重腹泻、呕吐、高热等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快速补液,以纠正体液失衡。
2. 药物治疗:静脉输液是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无法通过口服途径吸收的药物。
例如,抗生素、镇痛药物、化疗药物等可通过静脉输液给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营养支持:对于无法进食或消化吸收功能受损的患者,静脉输液可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例如,在重症患者、手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等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 急救治疗:在急性疾病或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例如,在心脏骤停、中毒、休克等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药物和液体,以迅速稳定患者的病情。
5. 清除毒物:某些中毒情况下,静脉输液可用于清除体内毒物。
例如,在乙醇中毒、药物过量等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给予适当的药物,促进毒物的代谢和排泄。
三、静脉输液的适应症静脉输液在以下情况下常被使用:1. 严重脱水:如重度腹泻、呕吐、高热等引起的脱水,由于口服补液吸收较慢,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液并纠正体液失衡。
2. 无法进食或肠道吸收障碍:例如因手术后肠道功能丧失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3. 急性疾病或创伤:在急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后,患者常处于应激状态,需要大量能量和水分。
为什么需要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杨宇发布时间:2023-06-24T09:05:01.345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杨宇[导读] 营养支持在临床中又称为治疗营养,通过针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使其抵抗能力及免疫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为后续治疗工作营造有利条件。
北京怀柔医院营养科北京 101400营养支持在临床中又称为治疗营养,通过针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使其抵抗能力及免疫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为后续治疗工作营造有利条件。
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通过营养支持改善机体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及功能的维持状态。
对于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受疾病及症状等因素影响,其自身营养状态较差,身体状态无法有效支持后续治疗工作开展,从而增加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疾病治疗效果。
所以,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对其自身健康的恢复及临床效果的保障均有重要意义。
考虑群众对于为什么需要对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这个问题存疑,本文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并围绕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1)营养支持治疗的概念营养支持干预中可通过不同途径对患者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其营养及代谢需求。
营养支持现已经是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受疾病影响,其自身代谢功能及免疫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存在皮下脂肪减少、微量营养素缺乏、瘦体组织减少、免疫机能下降等情况,该表现均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则会增加临床感染风险,并延长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严重甚至会增加死亡率,威胁患者生命。
(2)营养支持的目的营养支持的目的包括供给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结构及功能、调理代谢紊乱、调控免疫炎症反应、支持免疫功能等,通过上述作用可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造成良性影响。
对于危重症患者,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生理状态,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受损器官的耐受情况。
对于营养不良所导致的疾病,及时给予营养补充则能够抑制疾病进展,确保患者健康及恢复,由此可见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