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高等桥梁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空前重视,桥梁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交通、能源、旅游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大跨度桥梁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概述大跨度桥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介绍了大跨度桥梁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养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施工工艺、材料性能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心得1. 深入了解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原理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大跨度桥梁设计的重要性。
大跨度桥梁不仅要满足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美观大方等基本要求,还要考虑经济、环保、耐久等因素。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荷载计算、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为今后的桥梁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掌握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技术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桥梁质量的关键。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施工工艺,如支架法、悬臂法、顶推法、浮运法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对这些施工技术的原理、优点、适用条件有了清晰的认识。
此外,我还了解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大跨度桥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参与了一个实际工程案例的设计,从方案选择、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关注桥梁养护与管理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是保证桥梁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桥梁的养护方法、检测技术、维修策略等。
这些知识对于桥梁的养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桥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探索公路桥梁中大跨度桥梁的设计要点摘要:公路桥梁设计中,大跨度桥梁方案主要应用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应对相关设计理念与思想进行研究,提升大跨度桥梁使用能力。
本文主要对大跨度公路桥梁设计理论进行分析,介绍桥梁设计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对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进行重点说明,以期提升公路桥梁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桥梁;大跨度桥梁;设计要点前言:随着经济发展,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进步,公路桥梁建设质量获得改进,大跨度桥梁设计方案得到广泛应用。
桥梁设计的重点是促使桥梁施工和使用环节安全性,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优化,保持其稳定性与持久性。
为达到这一目标,应对桥梁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对大跨度桥梁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提升设计能力。
一、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大跨度桥梁建设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末期,目前现存的最大跨径悬索桥位于江苏润扬的长江公路大桥,其主跨长度达到1490m。
现阶段,由于施工技术发展,桥梁设计水平更高。
相关技术应用很好解决了大跨度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对桥梁公路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促使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等满足设计要求。
桥梁设计理论发展中,应重点关注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整体设计方案,对大跨度桥梁进行模型构建与研究,促使桥梁施工更加安全、稳定。
目前,在大跨度桥梁设计理论中,悬索桥和斜拉桥为主流形式,应对桥梁设计方案进行升级,注重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公路桥梁设计方法进行完善,发挥先进设计理念应用优势[1]。
(二)桥梁设计特点大跨度桥梁设计中,应重点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研究,并且关注其外表设计的美观。
以往桥梁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结合经验技术和实际要求,对桥梁的刚度和稳定性等要素进行全面考虑,这也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主要参考项目,应对设计要素提高关注力度。
此外,桥梁设计中,由于大跨度桥梁设计方案多应用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因此,对施工条件进行考虑尤为重要。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1007
英文名称:Advanced Structural Theory in the Bridge
课程类别:学位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预修课程:有限元理论与程序设计、桥梁工程
课程内容: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主要介绍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介绍桥梁设计计算公式的由来和规范条文的理论依据,从原理上和问题的本质上去认识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悬臂行车道板计算理论;薄壁箱梁计算理论;曲线桥计算理论;斜桥计算理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温度效应理论;混凝土的强度、裂缝及刚度理论;钢桥的计算理论;桥梁结构几何非线性计算理论;大跨度桥梁的稳定理论。
目的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力学知识,在解决桥梁结构的基本力学问题时,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桥梁结构基本分析理论、掌握大跨径桥梁用高性能材料的性能、掌握大跨径桥梁结构模拟分析方法等。
教材:
项海帆.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 杜国华. 桥梁结构分析.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 张士铎. 桥梁设计理论.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3. 范立础. 桥梁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4. 李国豪.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考核方式与要求:
课程论文。
大跨度桥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跨度桥梁的基本概念、结构类型及其力学原理;2. 学生掌握大跨度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参数;3. 学生了解我国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成就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跨度桥梁的受力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大跨度桥梁的示意图,提高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桥梁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和优化,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对大跨度桥梁的学习,增强对我国桥梁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学生能够认识到桥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跨度桥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类知识有浓厚兴趣,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大跨度桥梁概述:介绍大跨度桥梁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桥梁的定义与功能- 桥梁的分类及特点-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趋势2. 大跨度桥梁的结构类型与力学原理:分析各类大跨度桥梁的结构特点及其力学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结构类型- 桥梁受力分析基本原理- 结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3. 大跨度桥梁设计原则与流程:阐述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环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设计原则与要求- 设计流程及各阶段任务- 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与计算方法4. 大跨度桥梁设计实例分析:结合国内外典型桥梁案例,分析其设计特点和成功经验,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共 1 页第 1 页1.何谓剪力滞效应?剪力滞效应的研究是对宽翼缘的T 梁或箱梁探讨翼缘有效分布宽度问题。
梁受弯曲时,在翼缘的纵向边缘上(在梁肋切开处)存在着板平面内的横向力和剪力流;翼缘在横向力与偏心的边缘剪力流作用下,将产生剪切扭转变形,再也不可能与梁肋一样服从平面理论的假定。
剪切扭转变形随翼缘在平面内的形状与沿纵向边缘剪力流的分布有关。
一般情况,狭窄翼缘的剪切扭转变形不大,其受力性能接近于简单梁理论的假定,而宽翼缘因这部分变形的存在,而使远离梁肋的翼缘不参予承弯工作,也即受压翼缘上的压应力随着离梁肋的距离增加而减小,这个现象就称为“剪力滞后”,简称剪力滞效应。
由于剪力滞效应,梁横截面上的拉压应力不再是沿宽度平均分布,而是梁肋附近增大,远离梁肋的翼缘逐渐减小。
2.曲线梁按结构力学方法作为单纯扭转理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曲线梁按结构力学方法作为单纯扭转理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以下四点:1)横截面各项尺寸与跨长相比很小,将实际结构作为集中在梁轴线上的曲线形弹性杆件来处理。
通常只要跨长达到横截面尺寸的3~4倍以上时,就能满足。
2)曲线梁的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3)曲线梁变形后横截面的周边形状保持不变,即无畸变。
4)截面的剪切中心轴线与曲线梁截面形心轴线相重合。
3.论述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桥梁变形、内力分布、应力分布的影响。
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内力分布和应力分布会产生影响,概括可归纳为:1.桥梁结构在受压区的徐变和收缩会增大挠度。
2.徐变会增大偏压柱的弯曲,由此增大初始偏心,降低柱的承载能力。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徐变和收缩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桥梁结构构件截面,如为组合截面(不同材料组合的截面如钢筋混凝土组合截面),徐变会使截面上应力重分布。
4.对于超静定结构,混凝土徐变将导致结构内力重分布,亦即徐变将引起结构的次内力。
5.混凝土收缩会使较厚构件(或在结构构件截面形状突变处)的表面开裂。
桥梁美学在“大跨度桥梁”课程的教学探索作者:艾辉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7期艾辉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摘要:“大跨度桥梁” 作为桥梁工程专业后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从力学分析入手讲解大跨度桥梁的基本设计方法与施工过程。
本文论述了在“大跨度桥梁” 课程教学当中通过适时引入桥梁美学的相关内容,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桥梁美学的分析法则,初步形成桥梁美学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桥梁美学;大跨度桥梁;桥梁造型;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 U448. 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2017 ) 47-0127-02一、前言“大跨度桥梁”作为交通土建工程或桥梁工程专业课程通常安排大学后期学习,主要安排讲解斜拉桥、悬索桥等内容。
该课程主要针对已有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形式分别加以论述,介绍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的特点及设计理论、施工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大跨径、较复杂桥梁问题的能力 [ 1] 。
受我国长期土木工程结构一贯秉承的“实用、安全、经济、适当兼顾美观” 的观念影响,大量设计类同、美学景观价值不大的桥梁成批修建,影响了桥梁结构还兼顾地方景观标志的功能展现 [ 2] 。
随着近年观念的逐渐转变,社会对桥梁美观的要求逐步得到提高,但工程设计界目前具有相关知识的人才不足,尤其是懂结构美学的桥梁工程师比较缺乏,导致设计片面追求“新、奇、特” ,反而使桥梁美学走偏 [ 3] 。
二、大跨度桥梁与桥梁美学教学结合应用探讨1. 大跨度桥梁与桥梁美学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并未开设“桥梁美学” 课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的交通土建方向专业亦如此;同时受整体教学课时的限制,短期我校也不具备增设该专业选修课程的前提条件。
通过“大跨度桥梁” 实践教学可以看到目前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结构力学分析能力,然而较为缺乏结构造型分析能力,因此如何在其专业培养过程中在有限的教学计划安排中能够让学生初步形成将结构与造型美学联系起来分析的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一个难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跨度桥梁大跨度桥梁1.大跨度桥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1斜拉桥斜拉桥是现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和由于地质的原因不利于修建地锚的地方,往往选择斜拉桥的桥型。
它的受力体系包括桥面体系,支承桥面体系的缆索体系,支承缆索体系的桥塔。
斜拉桥不仅能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动力特性。
它以其跨越能力大,结构新颖而成为现在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
目前为止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
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2座跨径大于200米。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中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
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今后斜拉桥的体系多以漂浮式或半漂浮为主。
半漂浮式可用柔性墩或在塔上设水平拉索阻止桥面过分的漂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抵抗温度变形及地震。
斜拉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桥面继续轻型化,跨径继续增大,中小跨径也具有竞争力2)塔架构的多样化3)多跨多塔斜拉桥1.2悬索桥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除苏通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这两座斜拉桥以外,其它的跨径超过1000m以上的都是悬索桥。
如用自重轻、强度很大的碳纤维作主缆理论上其极限跨径可超过8000m。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三个悬索桥大国,即美国、英国与日本。
全球各类悬索桥的总数已超过100座。
美国在悬索桥的发展上花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技术上日趋成熟,为全球悬索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首先使悬索桥成为跨越千米以上的唯一桥型。
答:1、多多罗xx技术特点:①采用混合梁技术。
中间墩支撑着中间梁。
边跨外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和钢梁连接来支撑其他边跨和中跨,从而形成混合梁体系。
这些边跨设计为短小的沉重的,并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长但轻的中跨,并维持足够的刚度。
②斜拉索在两个主塔间形成多扇面线性,在倒Y形塔顶单锚点,从而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③塔和梁的组合形状,特殊设计的索面,以及空气动力稳定性来保证结构的独立性。
④在安装梁时水中没有设置临时墩。
在悬臂前端采用运输起重机从海面上将梁体直接吊起。
这个工作依赖于边梁和塔处主梁之间的平衡。
2、增加中跨的可行性原因:斜拉桥优点:①当中跨达到1300m时,在经济效益和结构特点方面斜拉桥和悬索桥没有明显差异。
②当斜拉桥中跨达到1000m时,非线性影响不大。
这说明常规的中跨500m斜拉桥和1000m斜拉桥相差不大。
③悬索桥需要锚碇。
因此大跨度的斜拉桥比悬索桥要经济。
可行性A建造1300米的跨径斜拉桥没有任何构造上和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斜拉桥的跨径.B中间跨在1000米以下的斜拉桥的截面内力和位移没有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这预示着传统的斜拉桥中跨达到500米的设计是可能的.C1300米以下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经济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①斜拉桥存在轴力。
②从500m到2000米,悬索桥的竖向弯矩大于斜拉桥。
③700m处主轴的水平弯矩二者相同,之后悬索桥较高。
④竖向挠度在1100m时二者相同,1100m以下悬索桥较高,1100m以上斜拉桥较高。
⑤700m以下二者的水平挠度相同,之后斜拉桥较高。
⑥总用钢量在1500m以下时基本相当。
3、斜拉桥按目前水平可以做多大通过索的制作方法的改进,锚碇和挖掘方式的进步,结构分析功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结构体系更多的认识,实验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建造2000m级别的斜拉桥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4000m的斜拉桥也是可行的。
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理论及分析余金怀王宇重庆甲多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摘要:施工力学是工程力学的拓展,主要研究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表现及其特点。
本文对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于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桥梁施工力学;大跨度桥梁;理论体系;力学分析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1引言施工力学是力学学科与土木工程等工程学科结合的产物,其成果将会对全国工程建设以及21世纪发展产生广泛、深远影响。
它主要研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表现,以对施工过程正确地进行结构分析。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回顾桥梁建设结构的历史,从小跨度、形式简单的桥梁结构,到现在的大跨度、结构复杂的新式桥梁,都体现了科技的不断进步。
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关于桥梁方面作用荷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
同时,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推动了我国桥梁力学的发展。
同样,桥梁力学的研究成果也使得桥梁设计施工和桥梁管理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桥梁建设的发展与力学研究的发展同样表现出了相辅相成的态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影响。
当然,一系列的桥梁倒塌事故等也告诉人们,理论要和实际密切结合,切不可理论脱离实际。
力学原理在桥梁施工及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
2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主要问题及理论分析2.1施工阶段力学计算的不确定性施工阶段力学问题不同于桥梁结构设计的力学计算,它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临时支架力学计算,包括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支架连接的不确定性、支架荷载的不确定性;(2)施工状态的力学计算,包括材料特性的不确定性、结构体系的不确定性、施工荷载的不确定性(横向荷载及偶然荷载的影响)、构造细节特性的不确定性。
2.2结构体系转换大跨径桥梁施工过程往往存在体系转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