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般固废分类鉴别方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物质,主要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木材、建筑垃圾、厨余废弃物等。
固体废物的分类鉴别是实现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前提和关键,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固体废物分类鉴别方法。
1.目测鉴别法目测鉴别法是根据固废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比如,废纸可以通过观察纸张的颜色、厚度、强度和平滑度等特征来判断纸张的类型;塑料废物可以通过观察塑料的种类、厚度、硬度等特征来鉴别;金属废物可以通过观察金属的颜色、重量、外观等特征来区分。
2.水浸法水浸法是通过将固废浸泡在水中,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浮沉、分解等特性进行分类。
比如,塑料废物和金属废物在水中浸泡时会浮起来,而玻璃和石头则会沉到水底。
通过观察固废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类型。
3.燃烧试验法燃烧试验法是通过观察固废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和残渣情况来鉴别。
比如,纸张可以通过燃烧时迅速燃烧且产生明亮火焰的特点来鉴别;塑料废物在燃烧时会有黑烟冒出且燃烧速度较快;金属废物在燃烧时不易燃烧,产生的是灰烬和残渣。
4.化学试验法化学试验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反应来鉴别固废的成分或特性。
比如,常用的试剂硫酸可以用来测试固废是否是纸张,因为纸张在与硫酸接触时会产生黑色物质;酸碱中和试剂可以用来测试固废的酸碱性;萤光试剂可以用来测试固废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等。
5.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固体废物分子或原子的谱线特性来鉴别其成分的一种方法。
比如,红外光谱可以用来判断固废中有机组分的种类和结构;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用来检测固废中的金属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质谱分析可以用来检测固废中的有机物质的种类和组成等。
综上所述,固体废物分类鉴别方法有目测鉴别法、水浸法、燃烧试验法、化学试验法和光谱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固废特性和目的选择适合的鉴别方法,从而实现固废的有效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一般固废鉴别标准(一)一般固废鉴别标准引言固废是指产生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中的不具有使用价值但可以回收利用、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鉴别固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对于正确分类和有效处理固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般固废鉴别的标准和方法。
一般固废鉴别标准1.外观特征–形状:固废可分为块状、颗粒状、粉末状等不同形状。
观察固废的外观形状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分类。
–颜色:固废的颜色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其来源和成分的线索。
颜色的变化可以暗示固废中可能含有特定物质。
–可燃性:通过简单的试验可判断固废是否易燃。
具有高可燃性的固废需要特殊处理。
–气味:一些固废具有特殊的气味,如有害气味、腐臭味等,通过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2.化学成分–元素分析:使用化学方法对固废中的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固废中元素的类型和含量,从而确定固废的性质。
–pH值测试:通过测试固废的酸碱性,可以判断其酸碱性物质的含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
3.物理特性–密度:不同固废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测量其密度来推测固废的成分和密度的变化趋势。
–可溶性:通过浸泡固废在水中,观察其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可以初步判断固废中的化学成分。
4.官能团分析–羟基官能团:通过羟基官能团的分析,可以追踪固废中含有的酚类、醇类、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氨基官能团:氨基官能团的存在可能暗示固废中含有氨化物等有机物。
结论通过对一般固废的鉴别标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固废的性质和分类。
在固废处理与管理中,正确的鉴别标准可以提高固废的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般固废鉴别的标准和方法,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固废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是除了不需要修复和加工就可以使用它原来用途的物质,或者经过修复和加工后满足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且可以按照原始用途来使用的物质;不需要经过贮存或堆积,在现场就可以直接返回到原来的生产过程或返回制造它的过程的物质;修复后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等的物质。
固体废物的处理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6.1以下物质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a)任何不需要修复和加工即可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或者在产生点经过修复和加工后满足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且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b)不经过贮存或堆积过程,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其产生过程的物质;c)修复后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d)供实验室化验分析用或科学研究用固体废物样品。
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标准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是指对进口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和分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通过鉴别固体废物的特征和性质,可以确定其归属类别,并在其运输、处理或回收利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用以编写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1. 主要鉴别指标和参数鉴别固体废物的首要指标是其化学成分。
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其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从而确定其是否属于有害废物、可回收废物或其他类别,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2. 物理特性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也是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粒径、水分含量等。
这些特性可以提供固体废物的外观和性质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别的固体废物。
3. 毒性测试毒性测试是确定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潜在影响的重要手段。
对于有毒有害的固体废物,可以进行毒性测试,如急性毒性实验、生物学检验、生物累积特性测试等,以评估其毒性程度和危害性。
4. 可溶性浸出液测试固体废物中某些成分在与水接触时可被溶解出来,形成可溶性浸出液。
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可溶性浸出液测试,可以了解固体废物中的水溶性有害物质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而判断其归属类别。
5. 标记和标签固体废物的包装容器上应标明相关的标记和标签,以提供必要的信息。
例如,标明固体废物的源头、性质、含量、危害特性等。
这对于鉴别固体废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6. 可追溯性固体废物的可追溯性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录固体废物的产生源头、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可以追踪固体废物的来源、经过和去向,从而更准确地进行鉴别和分类。
7. 相关法规和标准在进行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时,应参考相关的国际、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
如《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固体废物危险性鉴定准则》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提供了鉴别的依据和方法,有助于确保固体废物的正确分类和处理。
这些参考内容可用作编写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能够准确和有效地鉴别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
固废的判定标准范文固体废物的判定标准主要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来确定。
以下将详细介绍固体废物的判定标准。
1.物理性质: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溶解性等。
一般情况下,固体废物是可见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和颜色,可以通过目测进行判定。
此外,固体废物的密度也可以作为判定的标准之一,例如,高密度固体废物往往更具有危险性。
2.化学性质: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对其危害程度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判定化学性质的方法包括检测其酸碱性、溶解度、氧化性、可燃性等。
这些性质与固体废物是否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危害有关。
3.生物性质:一些固体废物具有生物活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例如,含有有毒细菌的固体废物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通过检测固体废物中是否存在病原体、寄生虫和其他生物成分,也可以作为判定标准之一4.危害性评估:固体废物的危害性评估是判断其是否为危险废物的重要依据。
根据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非危险废物和危险废物两类。
常见的危害性评估方法包括使用化学分析,对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危害性等级;使用生态毒性测试,对固体废物进行生物学实验,评估其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判定标准和依据,例如:6.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政策:国家和地区对固体废物的判定标准和分类也有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根据不同的法规和政策,可以判断固体废物是否符合相应的类别。
综上所述,固体废物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从而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政策来确定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判定依据。
一类和二类固废鉴定标准一类固体废物鉴定标准(一)危险特性1、易燃性:指废物易挥发、易燃烧,或与氧化剂反应易燃烧的特性;2、腐蚀性:指废物对金属、非金属材料、人体皮肤等有腐蚀性的特性;3、毒性:指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有毒害性的特性;4、感染性:指废物对人体和动物有传染性的特性;5、放射性:指废物具有放射性的特性;6、其他危险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易引起危害的特性。
(二)化学性质1、水溶性:指废物在水中可溶解的特性;2、有机溶剂溶解性:指废物在有机溶剂中可溶解的特性;3、挥发性:指废物在常温下可挥发出的特性;4、有机酸性:指废物具有有机酸性的特性;5、有机碱性:指废物具有有机碱性的特性;6、有机氯化物:指废物具有有机氯化物的特性;7、重金属:指废物中含有危害环境的重金属元素;8、其他化学性质: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化学性质。
二类固体废物鉴定标准(一)危险特性1、易燃性:指废物易挥发、易燃烧,或与氧化剂反应易燃烧的特性;2、腐蚀性:指废物对金属、非金属材料、人体皮肤等有腐蚀性的特性;3、毒性:指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有毒害性的特性;4、感染性:指废物对人体和动物有传染性的特性;5、放射性:指废物具有放射性的特性;6、其他危险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易引起危害的特性。
(二)化学性质1、水溶性:指废物在水中可溶解的特性;2、有机溶剂溶解性:指废物在有机溶剂中可溶解的特性;3、挥发性:指废物在常温下可挥发出的特性;4、有机酸性:指废物具有有机酸性的特性;5、有机碱性:指废物具有有机碱性的特性;6、有机氯化物:指废物具有有机氯化物的特性;7、重金属:指废物中含有危害环境的重金属元素;8、其他化学性质: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物理特性1、沉降率:指废物在水中沉降速率;2、悬浮率:指废物在水中悬浮率;3、溶解度:指废物在水中溶解度;4、密度:指废物的密度;5、粒径:指废物的粒径;6、其他物理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物理特性。
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标准
【导言】
废物有各种类型,其中不可燃固体废物(Non-combustible solid waste)也叫做无机废物,它主要由无机物质组成,如金属、塑料、石头、玻璃、瓷砖等。
σ 固体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存在着一定的腐蚀性。
为了准确测量这些物质,必须使用合适的标准。
【腐蚀性鉴别标准】
1. 化学测定法:这是用来测定无机、有机和氧化物的化学反应的主要方法。
它将任何物质归类到确定的鉴别标准中,以便测量其腐蚀性。
2. 腐蚀苛性耐受试验法:这个指标是根据物质的感染能力来衡量的,有助于识别既有有毒和有害物质又有腐蚀性的危险物质。
3. 溶剂腐蚀试验法:这是用来测定化学物质是否对液体溶剂具有腐蚀性的最重要方法。
4. 气态测定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定废物内容物质的腐蚀性的方法。
5. 电化学交换实验法:这种试验利用电解质及电荷数来识别无机和有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产生的毒性和腐蚀性物质。
【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不可燃固体废物(Non-combustible solid waste)的腐蚀性鉴别标准有化学测定法、腐蚀苛性耐受试验法、溶剂腐蚀试验法、气态测定法和电化学交换实验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准确判断无机、有机和氧化物的化学反应,从而鉴定出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物质。
正确使用这些标准可以有效确保废物处置的安全性,以及确保环境的健康。
一般固废分类鉴别方法
1.物理鉴别法:
(1)肉眼识别:根据不同物质的颜色、光泽及硬度等特点,可初步判断其类别。
如铁锈呈黑色或棕褐色,铜锈呈绿色或暗红色;水泥浆呈灰褐色;石灰乳为白色等。
(2)仪器检测: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等进行定量检测,也可用X荧光光谱仪对金属粉末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等。
(3)化学分析法。
2.生物鉴别法:
生物测定法是依据各种物质的不同特性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分类鉴定方法。
如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其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来区分污泥中腐殖质含量的高低以及污泥性质的好坏等。
通过细菌菌体蛋白的性质来判断污泥是否含有氮磷钾元素等;通过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种类来确定污泥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等;通过真菌的种类和繁殖方式确定有机物的来源等等。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固体废物鉴别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鉴别标准:
1、因为超过质量保证期,而不能在市场出售、流通或者不能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物质;
2、因为沾染、掺入、混杂无用或有害物质使其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不能在市场出售、流通或者不能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物质;
3、在消费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因为使用寿命到期而不能继续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物质;
4、执法机关查处没收的需报废、销毁等无害化处理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产品、毒品等禁用品;
5、以处置废物为目的生产的,不存在市场需求或不能在市场上出售、流通的物质;
6、因为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因素和人为灾难因素造成损坏而无法继续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物质;
7、因丧失原有功能而无法继续使用的物质;
8、由于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市场出售、流通或者不能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物质。
固体废物鉴别通则固体废物分类鉴别通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固体废物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分类与鉴别固体废物也成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分类与鉴别两个方面介绍固体废物鉴别的通则。
一、根据物质构成划分1. 有机物废弃物有机物废弃物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垃圾,如厨余垃圾、落叶、枝条等等。
这些废弃物含有的有机物质在自然环境中会被自然生物降解而变成自然肥料。
作为有机物废弃物的一种垃圾,厨余垃圾是一种通常在家庭中产生的有机垃圾,这类垃圾的处理通常需要进行堆肥处理,使废弃物腐熟成为有机肥料。
2. 无机物废弃物无机物废弃物包括各种易腐、不易腐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等等,这些垃圾含有的有机物质很少,不易被自然降解。
这类废弃物通常需要进行分类回收或投放到生活垃圾桶内。
塑料、纸张、玻璃和金属等材料可以进行重新加工后再利用,循环利用率高。
二、根据来源划分1. 工业废物工业废物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种类繁多的废弃物,涉及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其处理需要非常严格的规范。
一些重金属、废弃电池、电线电缆等工业废弃物对人体和环境存在危害,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和规范。
2. 生活废弃物生活废弃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如纸张、塑料等等,这些垃圾相对工业废弃物来说更加简单和方便处理。
生活废弃物通常需要分类投放到分类垃圾桶内,分类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等,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固体废物的分类与鉴别对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垃圾分类的方面做好环保工作,让废弃物得以更好地利用和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附件: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征求意见稿)固体废物与非固体废物的鉴别首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定义进行判断;其次可根据本导则所列的固体废物范围进行判断;根据上述定义和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可根据本导则第三部分进行判断。
对物质、物品或材料是否属于固体废物或非固体废物的判断结果存在争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召开专家会议进行鉴别和裁定。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二、固体废物的范围(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1、从家庭收集的垃圾2、实验室产生废弃物质3、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4、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5、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6、城市河道疏浚污泥7、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8、假冒伪劣产品9、过期的产品/化学品10、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3 —11、不适合原始用途的物质或物品12、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PCBs污染的油)13、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产品;14、主管当局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或物品。
(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1、放射性废物2、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3、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4、实验用样品5、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可不按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
三、固体废物与非固体废物鉴定(一)根据作业方式和原因进行判断根据表一所列作业方式和表二所列原因进行判断。
如果一个物质、物品或材料必须以表一中列出的作业方式进行处理,并且满足表二中列出的一个或多个原因,可判断为固体废物。
表一与表二必须结合使用,不能单独用于固体废物的鉴别。
表一作业方式—4 —表二废物必须进行综合利用或贮存和处置的原因/废物类别—5 —(二)根据特点和影响进行判断评价一个物质或物品或材料(以下简称物质)是不是固体废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一般因素。
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鉴定要求一、引言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特性和性质各异。
为了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和处理,需要进行鉴定和评估。
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鉴定要求,是指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分类、识别和鉴定的具体要求。
本文将介绍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鉴定的相关要求和方法。
二、鉴定要求1. 外观特征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外观特征应该明显可见,并能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初步判断。
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
2. 物理性质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是指其在常温下的密度、硬度、熔点、燃点等方面的特性。
通过物理性质的测试和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废物的组成和性质。
3. 化学性质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是指其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的化学反应。
通过对废物进行化学性质的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废物的酸碱性、腐蚀性、可燃性等方面的特点。
4. 嗅觉特征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嗅觉特征是指其具有特殊的气味。
通过嗅觉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废物是否有毒、有害或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
5. 毒性鉴定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毒性鉴定是指通过实验和测试,判断废物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或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
毒性鉴定可以采用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方法进行。
6. 环境影响评估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废物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评估内容包括废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程度和影响程度。
7. 处理方法根据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鉴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多种方式,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三、鉴定方法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 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对废物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获取废物的相关数据和特性。
2.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在废物产生的现场进行采样和观察,通过现场测试和观察,了解废物的外观特征、嗅觉特征等。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是为了便于对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与处理而制定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通则、物理特性鉴别、化学特性鉴别、生物学特性鉴别等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其通则。
首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内和国际环境管理和废物处理领域中所有类型的固体废物。
其次,该标准的鉴别依据主要是固体废物的来源、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处理成本和环境风险。
在具体应用中,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应基于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包括目测观察、化学分析、生物学检测、物理特性测试等多种手段,以确保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固体废物鉴别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应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推广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通则是一个基础性的规范,它为固体废物分类和处理提供了一系列的方针和原则。
在未来的环保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一标准,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一般固废鉴别标准
一般固废的鉴别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观察固废的外观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
例如,一些有毒或危险废物可能有明显的有害颜色或异味。
2. 溶解性试验:将固废样品放入适当的试剂中进行溶解性试验。
根据试剂的溶解程度来判断固废的溶解性和化学特性。
3. 高温试验:将固废样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观察其熔融、燃烧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的情况。
4. 粉末性质:将固废样品研磨并观察其粉末性质,如颜色、纹理、细度等特征。
5. 光谱分析:使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等方法对固废样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组成和化学特性。
6. 物理性质:测量固废样品的密度、抗压强度、磁性等物理性质,从而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固废的鉴别标准可能会因地区、法规和管理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固废鉴别时,应遵守当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科学准确地判断固废的特征和归类。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的排放数量也逐年增长。
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固体废物,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此,政府出台了《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旨在规范固体废物的鉴别工作,从而为废物的分类、运输、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一、通则的实施范围《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适用于我国所有产生的固体废物的鉴别工作。
目的是为了将不同的固体废物加以区分,进而分类、处理和处置之。
二、废物颜色鉴别根据废物的颜色,可以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
通则将废物颜色分为无色、白色、黄色、橙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灰色、黑色等,让鉴别工作更加清晰明了。
三、废物物理状态鉴别废物的物理状态也是鉴别的一个方面。
通则规定了废物的状态分为固态、半固态、液态。
在鉴别废物时,需要看清废物的物理状态,进而判断其种类。
四、废物化学特性鉴别废物的化学特性也是鉴别的重点之一。
通则规定了废物的化学特性分为有害成分、无害成分、易处理成分等。
通过对废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才能得到正确的废物处理方案。
五、废物外观形态鉴别废物的外观形态也是鉴别的一个方面。
通则规定了废物的外观形态分为粉状、颗粒状、块状、片状、纤维状、雾状等。
在鉴别废物时,需要清楚地把握废物的外观形态,并据此判断其种类。
六、废物放射性鉴别废物的放射性特性在鉴别过程中也需要引起注意。
通则要求对放射性废物的检测应遵守放射性安全条例的规定,以确保鉴别工作的安全性。
七、废物鉴别的流程和要求《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对废物鉴别的流程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流程主要包括收集样品、分析检验、鉴别分类等环节,要求鉴别应准确、全面、科学,并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总之,《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的实施,可以使废物的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更加科学、规范。
希望各地的企业和个人能够积极响应,共同构建绿色、环保的法治社会。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2007版)
目录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
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
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
5.3-2007)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2007)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
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9.《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
1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
1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
12.《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2010)。